春末夏初,在南方農村就能聽到布穀鳥的叫聲。四聲杜鵑「咕咕咕咕,咕咕咕咕」,本是杜鵑求偶的叫聲,在各地解讀不一樣。在昕瑞生態當地農村解讀為「割麥插禾」,「咕咕咕咕」的叫聲和當地「割麥插禾」的方言的音相似,你們把它的叫聲解讀成什麼呢?
1、關於布穀鳥的一些典故,布穀鳥的叫聲古人解讀為一種哀音。
關於布穀鳥,曹雪芹的《桃花行》中就有這樣的記載「一聲杜宇春歸盡,寂寞簾櫳空月痕!」,「杜宇」就是杜鵑,布穀鳥就是杜鵑的一種,布穀鳥一般在春末夏初,遷徙回到農村,布穀鳥的叫聲意味著春天即將結束夏天的到來。杜宇是古蜀國的大王,傳說死後化為杜鵑。杜鵑的叫聲,又被認為是悽涼的叫聲。在古代文人墨客,更多的布穀鳥的叫聲解讀為悽涼的叫聲,被認為是哀音。
2、在農村農民把布穀鳥的叫聲解讀為一種報喜的聲音
布穀鳥也就是杜鵑,一般在春末夏初在農村的田間地頭經常能聽到它的聲音。在南方農村,在早稻插秧的時候,一般能聽到布穀鳥的叫聲,農民一般聽到布穀鳥的叫聲就知道現在應該水稻插秧了。布穀鳥的「咕咕咕咕,咕咕咕咕」叫聲被認為是「割麥插禾,割麥插禾」,因為是到了割麥子的時候,水稻插秧的季節。因為它的叫聲和小麥稻穀的音相似,所以農民把它叫做布穀鳥,把它的叫聲當成農事生產的號角。布穀鳥以毛毛蟲等害蟲為食,是一種益鳥,農民把布穀鳥當成報喜鳥。
其實布穀鳥的叫聲,只是布穀鳥求偶的一種方式,不同的地方不同的人解讀不一樣,您是怎麼解讀布穀鳥的叫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