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津門」故地。京杭大運河開通之後,成為北方重要的水陸碼頭。
第二次鴉片戰爭之後,天津被迫開放通商。此後,多國在此建立「租界」,西方文化亦蜂擁而至。受此影響,天津建立了中國最早的官辦博物館之一——時稱「天津博物院」。
自1918年成立至今,「天津博物館」已經度過了一個世紀的光陰。
「天津博物館」有三大「鎮館之寶」,「西周太保鼎」、「北宋範寬雪景寒林圖軸」和「清乾隆款琺瑯彩芍藥雉雞圖玉壺春瓶」。這三件國寶級文物,都是來自民間。其中「太保鼎」和「雪景寒林圖」都是由收藏家捐贈。「玉壺春瓶」則是收購而得。
一、西周太保鼎
通高57.6釐米 口長35.8釐米 寬22.8釐米,「梁山七器」之一。清朝道光、鹹豐年間出土於山東省壽張縣梁山。鑄於西周早期。
此鼎出土後幾經轉手,最後為徐世昌收藏。1958年時徐世昌孫媳張秉慧將其捐獻國家。
二、北宋範寬雪景寒林圖軸
此圖縱193.5釐米, 橫160.3釐米。如此巨幅,是由三張畫絹拼合成一張,然後在其上繪成畫作。《雪景寒林圖》是現存於大陸的唯一的範寬作品。
這是一幅山水畫,描寫的是冬日裡的山川雪景。作者範寬是北宋有名的山水畫家之一。此畫曾於乾隆時收入內府,存於圓明園。1860年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時,曾流落民間,後被工部右侍郎張翼購得。其子張叔誠1981年將其捐獻給天津藝術博物館。
三、清乾隆款琺瑯彩芍藥雉雞圖玉壺春瓶
高16.3釐米 口徑4釐米 底徑5釐米。這是一件「景泰藍」瓷器。琺瑯彩瓷,是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宮廷御用瓷。「玉壺春瓶」在清宮中主要是做陳列之用,而清代之前多用作「酒器」。
這件「玉壺春瓶」,上畫一對雌雄雉雞,棲於山石之上,旁邊是盛開的芍藥。空白處題詩「青扶承露蕊,紅妥出闌枝」。瓶底落款「乾隆年制」。
此瓶早為北洋總統曹錕的軍醫處處長潘芝翹所藏,後被其老友原曹錕副官耿朝珍以12000元購買。後按規定,耿朝珍到當時的天津文管會作文物報備,此時正值1960年的夏天。當時的專家經過鑑定後,建議主管部門留購。經過協商,最終以13200元收歸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