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魚科技已經在香港上市一個月有餘,其股價在上市後第三個交易日收盤時即宣告破發,在之後一個多月的時間裡,飛魚一直沒能站到2.2港元的發行價以上。截止到上周五,飛魚科技報收於1.84港元,市值27.7億港元。
飛魚科技CEO姚劍軍
作為飛魚科技的董事長兼CEO,姚劍軍對於公司被低估並不擔心,他解釋道,一方面,飛魚上市時,資本對遊戲概念的態度已經發生了變化;另一方面,市場上同一類型的好公司不多,沒有一家示範性的公司出現來讓資本更有信心。
低於預期,別無選擇
飛魚雖然是在去年12月正式登陸港交所,但讓姚劍軍萌生上市的念頭是在2013年的10月份。彼時,雲遊控股上市後一路上漲,最高曾達到73.95港幣,較每股51港幣的發行價,漲幅達45%,市值最高也曾超過90億港幣。
雲遊當時的成功,讓姚劍軍對香港資本市場充滿了期待。他表示選擇香港上市的主要因素是今後公司業務國際化考慮。上市周期比國內可控,遊戲行業發展的黃金期主要是最近這兩三年,上市能讓公司進入更穩步的發展。而當時公司規模不是太適合國內借殼的方式,最終飛魚將上市的目標定在了香港。
此後飛魚又經歷了旗下兩家公司:光環遊戲和凱羅天下的合併,姚劍軍回憶稱,飛魚真正啟動上市是在2014年4月8日,不過令他沒有料到的是,此時香港資本市場已經開始發生變化。
到2014年年中,一些赴港上市的遊戲概念股並沒有向雲遊控股那樣被快速拉升,此前上市獲得較高估值的雲遊控股、博雅互動等也迅速回落。到了下半年,遊戲概念股更是進一步下挫,多數股票的股價都被腰斬。
遊戲概念股遭到香港資本市場冷遇的時候,恰是飛魚在推動上市計劃的時候。與飛魚同時謀劃上市的幾家公司紛紛選擇了其他途徑,有的叫停了香港上市的計劃,有的直接選擇了回到國內借殼上市。
但姚劍軍認為,飛魚既然推進到了這個地步,如果放棄了香港上市,那未來還得花更大精力來選擇其他進入資本市場的途徑。「這個過程會更加漫長,我們在這一年已經花很大精力在上市上面,又恰好遇到旗下產品《三國之刃》在8月份正式開始在手Q安卓測試,神仙道續作《神仙道外傳(暫定名)》、《保衛蘿蔔》續作等各方面事務,所以只是希望快點結束掉,把精力放回到公司業務和產品研發上」,他表示,即便到了明年、後年,行業本身可能還會發生一些變化,相應的資本市場是否有利也不得而知。
用更好的產品回應資本市場
與其他網際網路公司的盈利模式不同,遊戲公司的模式相對傳統簡單,並不能依靠一些虛的模式而獲得資本的認可。所以姚劍軍認為,之所以遊戲概念遇冷,主要是港股市場上大體量的遊戲公司還不夠多,沒有示範性的公司出現,造成香港的資本不信任遊戲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