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肉是中國人非常喜愛的食材,可以說是各式中式料理的百搭款,讓人齒頰留香。每天早上上菜市場或超市買塊豬肉回家冷藏備用,是不少家庭主婦的日常操作。儘管今年豬肉的市場價不斷飆升,但還是擋不住國人吃豬肉的熱情。
那麼,我們從市場上買回家的豬肉到底可以在冰箱放多久呢?下面亮健好藥君來給大家介紹一下。
一般來說,在正常的家庭冰箱中冷凍超過2個月的肉,都可以算作「殭屍肉」了,而「殭屍肉」的質量以及安全不能保證,也已經失去食用的價值!
亮健好藥君提醒大家,食用肉品帶血,是由蛋白質組成,早在宰殺過後就開始變質了,冷藏或冷凍只是在減緩腐壞的過程而已。
從理論上來說,肉品可以在特定溫度、條件下儲藏很長一段時間,但肉的口感和營養肯定不如新鮮肉品。從衛生的角度來看,不建議食用存放太久的肉類,尤其是家裡的冰箱,存放肉類的時間最好不要超過2個月,主要是一般家用冰箱溫度不夠低,且每天被開開關關,難以達到無菌,也無法穩定控制溫度,如此一來更容易變質。也就是說,正常家庭中冷凍超過2個月的肉都可以算作「殭屍肉」,口感差、細菌多,不宜再食用。
冷藏可以延長肉品的鮮肉狀態,因為低溫能抑制微生物的活動力,但無法完全停止細菌活動。生肉儲存在冰箱中,腐壞的過程仍在持續,因此生鮮肉品最好不要冷藏超過2天;如果幾天內都不打算食用,應將肉塊放到冷凍室保存。
曾聽有經驗豐富的肉販表示,一般來說豬肉在專業冷凍庫全硬的狀態下,可以保存3個月,但前提是完全不解凍。
然而,每一塊豬肉到手時的狀態都不一樣,我們該如何吃得安全呢?
有血有蛋白質的東西從宰殺那一刻起就會漸漸腐壞,微生物開始大行其道,最好的方法就是買完趕快回家處理,縮短肉品在常溫下逗留的時間,可以的話,採購前自行準備冰袋保鮮更好。冷藏的部分,不建議儲藏肉品,採購原則為「少量購買,當天吃掉」市場上的溫體肉溫度偏高,微生物更容易孳生,還需要提醒的是,各位小夥伴在購買的所有豬肉,務必烹煮至全熟再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