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隨著大家養生意識的不斷增強,人們已經不再只追求於吃得飽了,更要吃的好吃的健康。家家戶戶的生活條件也提高了,可能每家都有冰箱了,吃不完的買多了的放進去就可以了,特別是豬肉這種食材,很多人會一次性買多點回去放冰箱裡屯著,但是網絡上關於「殭屍肉」的議論也是比較多的,如何更加安全放心的買肉吃肉,大家或許應該需要理性看待。
在多數人看來,可能豬肉放冰箱裡冷凍,多長時間都是無礙的,想吃的時候拿出來解一下凍就可以了,但其實豬肉的具體放置時間長短不一,豬肉的口感與安全性也是不一樣的,對健康的影響也不同,那麼豬肉可以在冰箱裡放多久呢?超過多長時間,就不宜繼續吃了?
一般來說,豬肉放在零下18度的冰箱裡可以保存6個月,在零下36度的情況下可以保存到12個月,但是為了營養價值不流失,建議大家把豬肉放冰箱裡的時間不要超過3個月,若是零下36度的環境下,也建議8個月的時候就不要再食用了。
若是豬肉的乾淨程度不夠或家裡的冰箱溫度不夠的話,可能保存的時間還要縮短一些,食物帶有的細菌是可以在零下的溫度中繁殖的,只是速度減慢了。
若是反覆解凍的話,溫度出現回升了,被破壞掉的組織就會滲出大量的蛋白質和水分物質,而此時細菌等微生物就容易繁殖,還會分解豬肉中的蛋白質等營養,容易加速豬肉變質,經常食用這樣的豬肉,可能人會出現噁心、嘔吐的不適,對健康不利。
這是放冰箱裡冷凍的情況下,如若是放保鮮層的話,保存的時間會更短,一般情況下,建議大家2天左右就要將其吃完,不然豬肉或會容易產生異味、滋生細菌,不能吃了,也是比較浪費的。
而「殭屍肉」也是比較容易分辨的,其外表非常地堅硬,肉的顏色還會發黃,還容易有異味,大家在買豬肉的時候就需要注意了,若是買的就不新鮮,當然冷凍不了多久就容易變質了。
新鮮的豬肉,用手按壓起來是有彈性的,沒有發黏的感覺,肥肉顏色也是比較白的,一般在正規的肉攤上,早上買的的豬肉是比較新鮮的,下午和晚上的可能多半已經不新鮮了。
除了學會購買豬肉的小技巧,也提醒大家不要貪圖小便宜,購買發黏的有異味的豬肉,一定要到正規的大型的超市或者農貿市場購買;且儘量一次少買點,現買現吃最好,若買多了,記得分成小份貼標籤儲藏,備註好時間和名稱。
綜上所述,豬肉放在冰箱裡上層保鮮的話,最好兩天內就吃完,若是冷凍的話,建議在三個月之內吃完,避免放太久變成「殭屍肉」,同樣的,對於其他食物的保鮮也有注意,不能依賴冰箱長時間的冷凍,冰箱不是萬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