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月是故人情,舉茶品朥餅,月醉人也醉。
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默品其滋味,相思淚沾巾。 ————蘇軾《月餅》
中秋將至,一家人和和美美的團聚在一起,共同欣賞眼前的月色,還有迷人的氛圍,最重要的家人共同團聚的美好時刻。
也許平時忙碌不堪,也許有很多的原因彼此有些難以理解,卻因為這份節日,而聚集在一起,依靠在一起,共同慶賀。而這份慶賀裡,那小小的月餅正承載著這份溫暖,一如蘇軾所言,帶著濃烈的感情。
潮汕朥餅,作為中國的傳統月餅四大派系之一,可是有著相當獨特的魅力,因此,有著相當多的人喜歡稱其潮汕月餅。
只是,相較於月餅一詞,本地的人們一直都沿用其名,稱其為朥餅。我還依稀記得某個朋友吐槽道&34;一名不太好聽,叫做月餅不是更好嗎?
而我只是笑笑,因為,這份名字代表的是當地人民深沉入骨的自豪,這是一個身份的象徵。
在潮汕地區,朥,即為豬油之意。簡而言之,朥餅,即為&34;,但又不是單純的豬油餅,而是將豬油用細緻的工序打入內餡和薄皮之中,封入味道,以考究的細節和手工形成的獨屬於潮汕的味道。
優質的朥餅,需要利用比例適合的油和麵粉混合起酥,這樣製作而成的酥皮層次分明,層層疊疊,帶著酥脆的餅皮,口感乾脆,而深入內餡則透著豆沙綿密,富有蜜味的清甜。
因此,在每年的中秋裡,可謂是餐桌上的必備之物,更是無數潮汕人們最為掛念的心愛之物。那份味道,正是家鄉的味道,是濃烈的思緒。
雖然是伴有豬油,但絕非大家所想的油膩,反而在烘烤中,豬油沁入餡料之中,更增添了一份溼潤,不會過於乾燥。
朥餅的餡料主要有三種,即為綠豆沙,烏豆沙,水晶餡。
綠豆沙最為淺顯易懂,因此不在此過多贅述。而烏豆餡其實本質上就是紅豆餡,只是潮汕地區喜歡將紅豆去皮,蒸熟碾碎,加入糖料和豬油精心炒制,最後的成品色澤近乎烏黑,因此也叫其為烏豆餡。
而水晶餡,我吃的較少,只能大概知道其製作材料為花生,芝麻,冬瓜糖,桔餅等混合之後製成剔透的水晶樣而得名。不過單獨使用的機會不多,多是和烏豆沙一同做成&34;餡的朥餅。
宛如三原色一般,三種餡料通過不同的工序和搭配,也便形成了各種各樣的獨特口感,真是令人頗感神奇。
而在這些年的發展之中,誕生的餡料遠超我們的想像,可能會出現更令人意想不到的味道吧。
比起市面上包裝精美,甚至於外型精緻小巧的各式月餅,朥餅則是透著樸實的性質,皮薄個大,量大價低,多為半月一般鼓鼓囊囊,搭配著上面的印章,看起來說不定還有些寒磣呢。
只是這份質樸的外表下,卻帶著濃烈的親近,不僅是中秋佳節,平時鄰裡走訪,家有喜事,甚至於學業有成,都有著身邊親切的人送來一盒朥餅,其上&34;字紅澄澄,亮堂堂,十分爽口,吃了方能品出那份隱藏在樸實外表下的美味,令人難以抗拒。
不過,倘若是想要更好地品味這份美味的話,則不得不提及朥餅的好搭檔——功夫茶了。
茶能開胃,更能刮油,而朥餅的口感細膩怡然,飽腹之餘更是給人以濃烈的踏實感,兩兩相加,茶增餅味,餅助茶勢,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
那麼,大家中秋的時候,吃什麼月餅呢?要不要來試試潮汕的朥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