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聞網訊8日下午,經常遊釣閩江的老黃在金山大橋附近釣上一條魚,這隻長相怪異的魚立刻吸引了許多路人的目光。「怎麼它的下頜特別長,真像一把利劍!」「我在電視裡見過它!嘴巴跟身體一樣長,在海裡遊得飛快。」路人議論紛紛,對它的身份感到好奇:它是傳說中的劍魚嗎?
「長嘴劍客」究竟為何物
記者來到老黃家中,他將「怪魚」從小桶裡撈了出來。眼前這條怪魚只有成人手掌的長度,引人注目的尖嘴佔了一半。細細觀察,它的頭長且扁平,上頜短,下頜延長看起來就好像一把長劍。身體細長而扁,頭部呈藍綠色,體側銀白。「我外孫女有一本看圖識字的手冊,裡頭畫著一種劍魚跟這條魚長得非常像,但是個頭很大。」老黃告訴記者,兩年前他在閩江裡見到過這種魚,成群結隊地遊,當地人都叫「劍魚」。
據了解,海洋中的劍魚會成群結隊地攻擊輪船,可以將50餘釐米厚的木板刺穿,性情兇猛,以其他魚類為食,體長可達3米,體重可達500公斤。但劍魚上頜長下頜短,與這條「長嘴劍客」顯然不一樣。
針魚從海上來
記者將照片給省有關魚類專家看,專家告訴記者,這叫頜針魚(頜針魚科),學名叫鱵(zhēn)魚,俗稱針梁魚、雙針魚,在國內共發現7種。「這針魚和海洋劍魚不是同一種魚,也沒有『親戚』關係,常見的有大圓頜針魚、鱷形圓頜針魚、橫帶扁頜針魚等。照片裡的這條魚是扁頜針魚。」
記者查閱了《辭海》裡的「鱵」字,鱵魚——體細長,亞圓筒形,眼大,口小,下頜細長如針,故亦稱「針魚」,背鰭生於身體後部,臀鰭與之相等,是生活於淺海河口的小型魚類,有的也能在淡水裡生活。
專家說,針魚大部分生活在南海及東海,平常穿梭於珊瑚叢中,尖長的嘴巴適於在珊瑚或巖礁縫隙中覓食。據介紹,針魚體長200毫米~680毫米,屬暖水性中上層魚類,性兇猛,以水中小魚或幼魚為食,我國僅見於南海。「針魚大多生活在海裡,閩江裡的針魚是大潮送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