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一直推崇德國軍事思想,他的治軍理念受德國人影響較深。德國納粹有一個情報組織,名叫褐衫軍,而蔣介石也模仿褐衫軍,成立了服務自己的情報組織,名叫藍衣社(也被稱為復興社,屬於力行社的外圍組織)。藍衣社以黃埔學生為主,都是蔣介石的心腹。
復興社主要有十三個骨幹成員,他們被稱為蔣介石的十三太保,十三太保都是蔣介石的心腹大將,為蔣介石的崛起獻力獻策,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這個人就是十三太保之一,他的名字鄧文儀,此人在解放戰爭末期跟隨蔣介石逃到了臺灣,那麼,他後來的結局如何呢?
鄧文儀出生於1905年,湖南人,黃埔一期畢業。客觀來說,其實鄧文儀的軍事才能在國民黨內並不算特別出色,他之所以能夠在蔣介石面前站穩腳跟,完全是憑藉著兩個條件:第一,他是黃埔一期學生,蔣介石一直都把黃埔學生視為自己的嫡系,對黃埔一期尤其重視;第二,鄧文儀對蔣介石忠誠,認可蔣介石的地位,並追隨蔣介石。鄧文儀畢業後不久就跟隨在蔣介石身邊,曾經連續七年被任命為蔣介石的隨從參謀,由此可見蔣介石對鄧文儀的信任非同一般。
在蔣介石的大力扶持下,鄧文儀在國民黨內可謂是位高權重,復興社成立後,鄧文儀成為十三太保之一,深得蔣介石信任,並身兼十幾個職位。這讓蔣介石身邊的其他得力幹將有一些不滿,因此南昌機場被毀事件發生後,他們聯合在一起彈劾了鄧文儀一把,使得鄧文儀一夜之間從天上到了地下,身兼的十幾個職位全被撤掉,蔣介石對他的寵愛更是不復存在。
失寵後的鄧文儀被逐漸放到一些無關緊要的崗位上,曾經的風光已經不復存在,要是換成其他人,遭遇這樣的變故多半都會悶悶不樂,可是鄧文儀卻覺得自己能力本來就有不足,正適合幹這種清閒的活,因此他並不在意外人對自己的看法。
然而他的風評並沒有因此變好,他這人有個毛病,雖然能力平庸,卻極愛演講,喜歡到處給人說教,而且動不動就長篇大論,然後又說不出個真正的所以然,即便私底下那些人已經都把他當笑柄看待,鄧文儀還是一個勁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又是辦雜誌又是開書店,幹得不亦樂乎。
1949年,隨著三大戰役的結束,國民黨連連敗退,鄧文儀還沒有過足演講癮,就跟著蔣介石逃到了臺灣。到臺灣後,鄧文儀被任命為國民黨省黨部主任委員,不久後,他又得到蔣介石的重用,被任命為「內政部政務次長」,主要負責臺灣的土地改革,也算是一個位高權重的職位。
晚年的鄧文儀投身教育事業,先後擔任了大學講師以及教授,不久後他投身道教,成為了一個道教徒,後來更是當上了臺灣道教總會理事長。這下子他是想講多久就可以講多久,沒人能攔他了,而且他還會到處演講,宣傳道教的理念。
值得一提的是,晚年的鄧文儀一直堅持兩岸和平,為兩岸的和平做了很多基礎性的工作,單衝這一點來看,他其實也算是一個愛國者。1998年,鄧文儀在美國去世,終年93歲。
參考資料:
《蔣介石麾下十三太保》李新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