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韓虹麗
一些老年人「過度節儉」,經常吃剩菜剩飯,這往往令兒女很著急:剩菜剩飯不僅營養流失,聽說還有致癌風險。那麼,吃隔夜菜真的容易致癌嗎?
剩飯剩菜
亞硝酸鹽含量更高
飯菜難免有吃不完的時候,尤其是晚飯,節儉的人往往留到第二天再吃。而隔了一夜的飯菜由於長時間放置會產生大量亞硝酸鹽,長期食用有致癌風險。
「因為亞硝胺屬於I級致癌物,而亞硝胺恰恰是由亞硝酸鹽轉變而來的。」山東大學第二醫院腫瘤防治中心主任醫師張在雲說,「尤其是綠葉類蔬菜,硝酸鹽含量本身就比其他食物高,長時間放置後,會在細菌作用下轉變為亞硝酸鹽,亞硝酸鹽的生成量與食物放置時間以及溫度都有關係。」
隔夜菜在存放過程中會變質,食物和空氣接觸更容易發生氧化反應,產生的亞硝酸鹽會增加。不過,致癌物質要在人體內達到一定量才會致癌,偶爾吃「隔夜飯」顯然是達不到致癌劑量的。
「不過,經常吃長時間放置的食物確實有損健康,因為隔夜菜更容易產生微生物,導致食物黴變,所以吃了這些食物可能會引發腸胃不適,比如說腹脹、腹瀉等症狀。」張在雲表示,偶爾吃一次隔夜飯不用擔心致癌,但最好不要經常進食。
特別是植物類食物亞硝酸鹽含量遠遠高於肉類,張在雲介紹,「並不是說製作後的飯菜才會產生亞硝酸鹽,而是蔬菜類本身就含有亞硝酸鹽,所以即使蔬菜沒有下鍋烹飪,長時間放置,亞硝酸鹽含量也會增加,對健康不利。」張在雲提醒,最健康的方式還是應該現買現做,現做現吃。
帶飯的上班族
要少帶綠葉菜
張在雲表示,並不是說放置一段時間的飯菜就一口都碰不得了,如何存放也有講究。首先,低溫存放會減少亞硝酸鹽的產生,其次是儘量避免細菌汙染,如保持容器潔淨,存放食物儘量找帶蓋子的容器,或包好保鮮膜,如果飯菜做多了,最好在食用之前就將其分盛出來。
「長時間放置的飯菜吃之前最好還是加熱一下,因為加熱可以消除一定的細菌,不過加熱不會消除已產生的亞硝酸鹽。」張在雲說,「長時間放置的食物營養成分也會破壞,所以還是建議吃新鮮食物。」
常常帶飯的上班族,往往是頭天晚上做好,第二天中午才加熱食用。對此,張在雲建議,上班族要少帶些綠葉類食物,多帶些瓜類食物,如胡蘿蔔、西葫蘆、黃瓜、蘿蔔、南瓜以及肉類等,這些食物的亞硝酸鹽含量要比綠葉蔬菜少很多。
此外,燻制食品如燻魚、燻肉,醃製食品如鹹菜、鹹鴨蛋、鹹魚等都會產生亞硝酸鹽。烤魚、烤肉及燒焦的食物含有致癌物苯並芘;還有吃起來變苦的堅果、發黴的食物也含黃麴黴素這一致癌物質。
張在雲提醒,癌症的發生是多種因素長期、共同作用的結果,將癌症簡單地甩鍋給某個單一的因素並不科學,因此養成良好的飲食方式,也是健康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