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面就業季之一:打通創業「最後一公裡」|廖蘭心|畢業|創業路|就業...

2020-11-27 騰訊網

編者的話:今年中國高校畢業生的就業需求不斷衝高。然而,受制於疫情因素,就業市場的供應能力出現急劇下滑。就業在中國經濟政策調整中的分量加重,如何應對短期就業衝擊,實現多渠道靈活就業,成為當下畢業季裡最現實的考驗。在最特別的就業季裡,北京商報記者多方嘗試尋找各式就業樣本,希望通過不同個體的就業實踐,多維度多側面求解就業考題。

就業難度大,自主創業成了不少畢業生的另一選擇。根據淘寶數據,今年有20萬畢業生進入淘寶開網店。在教育部的文件中,「開設網店」這一自主創業方式也首次被視作就業。

「但每一項都比想像中難了不少。」米甜在留學歸國後計劃與好友在家鄉開設線上鮮花工作室。「籌備了兩個多月,從選址、談房租、找供貨商、到公司名註冊,都是不同的挑戰。」北京商報記者在調查中發現,類似米甜的案例頗多,面對著資金、人力、經驗上的種種問題,政策如何給予創業者能享受到的「精準支持」,也成為頗為重要的問題。

「要去創業嗎?」

今年三月,在蘇格蘭留學的米甜搶到了回家鄉寧夏的機票。「雖然還有半年網課要上,但家裡人都會覺得你已經畢業了,開始催著找工作。」

和874萬高校畢業生一起,米甜踏上了求職路,但過程並不順利。米甜告訴記者:「今年寧夏很多企業招聘人數都有所減少,或者在薪資上卡得很緊。公務員和事業單位的考試又因為疫情延後了很久,時間上不太合適。剛好一個朋友說我們來做個花店吧,就一拍即合了。」

在2020年創業是怎樣的體驗?米甜直言,很多人並不看好:「不穩定、有風險、疫情對市場的影響不確定。」但米甜也有自己的考慮,「今年疫情期間網際網路電商發展迅速,人們待在家裡時間多了,更想裝飾環境,花其實賣得還不錯。寧夏的中高端花店市場也還比較空白,我們自己也有關於差異化突破的創意。更重要的是真的喜歡,對這份工作充滿了熱情。」

和米甜一樣,《中國大學生創業報告》數據顯示,2019年有超過75%的受訪在校大學生具有創業意願。在今年的新就業形勢下,教育部7月印發的《關於嚴格核查2020屆高校畢業生就業數據的通知》中,也首次明確將「開網店」納入就業統計指標。

由於門檻相對較低,開網店也成為不少畢業生創業的選擇。據淘寶數據,疫情以來,平均每天有4萬人上淘寶開新店。今年以來,共有20萬大學生到淘寶開設網店,淘寶店主的平均年齡進一步降至25歲。

先做起來看看

「其實最終決定創業是因為一個契機。」在採訪中,不少創業者都向記者談到了「契機」這個詞。

中國農業大學畢業生陳代濤在今年返鄉投身「農村電商」,他的契機來自於家鄉滯銷的蘋果。「去年家鄉蘋果產量比較高,秋天收購的時候行情不是特別好,很多農戶都把蘋果儲存了起來,想要等到第二年春天再銷售,但今年春天由於疫情的影響,線下的客商很少。」

同樣在春天滯留在家的陳代濤決心進行線上銷售的嘗試。「先做起來試試」,他聯繫學校校友會聯合成立的中國農業大學優質食品聯盟,通過聯盟再去對接電商平臺,最終大概銷售了6000多箱蘋果。

對於奶茶創業者廖蘭心來說,她的契機則是這次疫情。「謝謝茶原本是在北京的一家奶茶店。疫情期間,謝謝茶免費給門店周邊的第一批覆工企業送奶茶。那時候門店是沒有生意的,既然沒有生意,那就送吧。」廖蘭心說。

1個月的時間裡,謝謝茶每天送出了幾十杯上百杯免費奶茶。也是由於疫情,讓謝謝茶快速轉型成為電商奶茶。如今,謝謝茶線上日銷售已經過10萬,也從一家個人小店變成淘寶特色店。

有高校輔導員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我們在大學裡設置創新創業的孵化基地,包括舉辦各種創業比賽,都是希望大學生可以先做起來。很多時候年輕人都是有想法的,但缺少一個契機讓他們的想法轉變成實際的創業項目。」據市教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北京也在今年開展高校大學生優秀創業團隊評選,符合條件的免費入駐市級大學生創業園兩年。

此外,鼓勵畢業生依託專業特長自主創業,三個市級高校大學生創業園和25個高校分園,對畢業生創業實行「申報入駐制」,並提供路演、融資、工商註冊等服務,幫助他們對接創業支持政策。

比想像中難

決心已下,框架初搭,但實踐過程中總有意料之外的困難。米甜將自己的創業路形容為「登月計劃」,而「在登月的第一步就失敗了」。

喜愛文藝和浪漫的米甜將店鋪名定為「奔向月球」,logo是坐在月亮上的小王子舉著一支玫瑰。「就這名字和logo我們就設計了半個月,好不容易定下來了,準備好各種手續去註冊公司,結果申請沒過。」米甜說。

「企業名稱登記是有專門規定的。根據《企業名稱登記管理規定》第九條,企業名稱不得含有有損於國家、社會公共利益的;可能對公眾造成欺騙或者誤解的;外國國家(地區)名稱;國際組織名稱等內容和文字。」斐石律師事務所管理合伙人周照峰向記者解釋。

「奔月失敗」意味著此前圍繞月球所做的策劃需要重新調整。原本打算開始試營業的七夕臨近,米甜一時焦頭爛額。

陳代濤的難題則主要來自經驗的有限。「從學校剛畢業回到家鄉山東萊陽,有時候自己的想法跟實際的情況有比較大的差異。此外對一些政策的把握、各方面資源的整合上也有一些問題。」

就業創業指導是如今大多數高校和地區所重視的,也在這時候幫了陳代濤大忙。萊陽市在春天舉辦了青年人才家鄉行的活動,通過活動,陳代濤認識了不少有農業創業經驗的校友和前輩,對創業的方向和細節有了更清晰的考慮。

「從政策的介紹、公司的註冊到市裡一些扶持政策的申請,以及實際的農場運行過程,農業設施用地審批,還有土地的流轉、規劃,以及田間道路的修整等方方面面,鎮上和市裡都給予了很多幫助。」陳代濤談到。

還缺什麼

自2014年提出「大眾創新萬眾創業」以來,創業的門檻日益降低。但想法和熱情之外,創業從來不是個容易的事。在今年各地頻繁推出的大學生就業扶持政策中,創業鼓勵也都是「必選項」。

北京商報記者發現,在各地政策中,「給予真金白銀的幫助」是常見的說法,同樣,對於創業者來說,「真金白銀」也是最大的希望。

「資金上其實還是有困難的。」米甜直言,「所以從資金角度考慮,我們最開始就做線上的工作室,主要通過線上方式賣花。這樣在房租上可以省一大筆錢。融資方面也了解了一下,現在可以貼息貸款,但對於我們還在非常初期的項目來說,其實是比較困難的。」

資源缺口也是畢業生創業的主要難題。米甜說:「缺乏完整的上下遊鏈條,供應商、客戶都不熟悉,物流也比較難,只能自己慢慢去篩選和積累。」

陳代濤目前正面臨果品銷售的難題。在與鎮政府溝通後,他的合作社正準備加入到鎮政府主導成立的聯合社當中,通過政府來對接一部分資源。

「另外市人社局的同志前幾天剛剛跟我聯繫,市政府針對自主創業成立公司,滿足條件的可以申請20000元的一次性創業補貼,並且可以享受2020年12月之前的社保減免。」陳代濤談到,這對於初創企業來說已是很大的支持。

在各地出臺的自主創業優惠政策中,有在「稅收貸款、資金補貼、場地安排」等方面更具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的實施細則。如通過降低創業門檻、減免相關行政事業性收費、減免房租及水電暖費用等。

在今年的社保補貼中,還納入了新創業失敗人員。對於註冊滿1年不滿3年的公司,滿足法人或者出資人是首次創業,並以靈活就業人員身份連續繳納6個月以上社保,在註銷企業之後,就可以申請企業納稅總額的50%作為補貼,但補貼的最高額度不能超過1萬元。

創業扶持政策並不少,在引導畢業生投身「雙創」之後,如何進一步精準對接創業者的訴求,發揮自主創業帶動就業的「乘數效應」,仍是需要鑽研的課題。

「大學生創業對於學生綜合能力的要求很高。」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向北京商報記者談到,「其實我國大學生有創業夢想的比例是很高的,那麼,高校應該注重學生創新管理能力、溝通能力等一系列綜合能力的培養,僅僅在畢業的關口去鼓勵是不夠的。」

北京商報 記者 陶鳳 王晨婷

相關焦點

  • 打通最後一公裡 重慶大型公租房社區穩就業見聞
    近日,家住重慶市九龍坡區華巖鎮民安華福社區的胡廣蘭來到社區「就業超市」,錄入個人信息,並在工作人員「一對一」諮詢推薦下,短短一天後就得到重慶彩歐機械有限公司普工崗位。胡廣蘭在家門口成功就業,這在民安華福社區並不新鮮。
  • 日照打通返鄉農民工就業創業「堵點」
    近年來,隨著鄉村基礎設施的完善和公共服務提升,農民工返鄉成為一種常見現象,但他們中很多人存在著技能技術不足的現實問題,成為返鄉就業創業的一大「堵點」。如何幫助返鄉農民工提升技能、實現就業創業?市總工會把服務觸角延伸到田間地頭,全國首創「點單+定向」農民工培訓模式,通過系統、長效、閉環的技能培訓,讓返鄉農民工有了就業保障。
  • 打通就業「最後一公裡」 鄭州歐米奇西點西餐學院舉辦校園招聘會
    大河網訊 9月18日,鄭州歐米奇西點西餐學院秋季校園招聘會舉行,現場10餘家企業提供百餘個崗位,100名即將畢業的西點專業學生參加。據悉,此次招聘會是鄭州歐米奇西點西餐學院做好線上招聘會同時,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情況下積極在線下組織小型化、精準化、專業化、專場化等形式的專場招聘活動,盡最大努力幫助未就業的畢業生儘快找到合適的工作,打通畢業生就業「最後一公裡」。
  • 兩部委多舉措 促進畢業生就業創業
    會上透露2021屆全國高校畢業生總規模預計909萬人,同比增加35萬,面臨的就業形勢嚴峻複雜。教育部同日印發通知,要求多舉措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會議強調,各地教育部門及高校要實施好2021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促進行動。要多種方式開源拓崗,力促多元供給,拓展就業新空間。各地人社部門要構建擴渠道、促創業、強服務、提能力、保權益協同聯動機制。
  • 創業就業利好政策:乾貨多+含金量高
    新華網北京9月10日電(馮文雅)符合條件的留學歸國博士可享受總計15萬元生活補貼;大學生畢業5年內首次創業可申請一次性補貼5000元;大中專學生返鄉下鄉創業可申領萬元補貼;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可獲「一對一」幫扶……。
  • 河南多舉措為大學生就業創業保駕護航
    12月24日,記者從河南省大中專學生就業服務中心獲悉,今年我省普通高校畢業生達66萬人,總人數居全國首位,再加上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畢業生就業壓力增大。我省從政府部門到高校都積極行動,多措並舉為大學生就業創業保駕護航。密集開展線上線下招聘活動主力大學生就業。
  • 保姆式服務 助力殘疾人就業創業
    本報記者 鄭歡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同時也是殘疾人增加收入、融入社會的途徑之一。據統計,我市共有持證殘疾人18.72萬人,約佔全市總人口的2.74%,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殘疾人6.64萬人。為了讓殘疾人生活更有「奔頭」,近年來,市殘聯探索保姆式服務、造血式扶持,助力打通殘疾人就業創業路上的「毛細血管」。
  • 李佩樺:勇做大學生就業創業的引路人
    2014年,李佩樺策劃、組織舉辦「與企業無縫接軌,用創業贏取未來」大學生深入企業實地參觀和考察活動,通過多途徑努力,與永州市冷水灘、祁陽、道縣、零陵8家優秀企業和2個大學生村官創業基地聯繫好後,組織41名創業就業指導教師、300多名學生分成四批參觀了長豐集團、湖南熙可食品有限公司、希爾天然藥業有限公司、湖南金浩茶油股份有限公司、冷水灘區伊塘鎮村助理創業基地、道縣農作物創業基地等。
  • 從「粵菜師傅」看穩就業促創業務實路徑
    店外招牌上,「粵菜師傅」培訓班學員創業店的標識赫然醒目。這位因企業轉型失業返鄉的農民工參加「粵菜師傅」培訓後自己創業當老闆,遇上假期請10個幫手也忙不過來,一天營收幾千元。陸科明的經歷是「粵菜師傅」穩就業促創業效應的縮影。據茂名日報全媒體日前報導,自「粵菜師傅」工程實施以來,我市近7000人從「粵菜師傅」培訓中受益,帶動12000多人就業創業。
  • 遂川縣「電商+創業」培訓推動萬人就業
    今年來,該縣以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為抓手,啟動電子商務產業園項目激發青年創業熱情,引導和鼓勵大學生、農村轉移勞動力等青年群體參加電商及創業培訓, 「零距離」服務青年創業創新初顯成效。  創新「組織學員+微信報名」工作方式。「打開微信報名埠,只要填寫姓名、鄉鎮、身份證、聯繫電話等信息就可預訂培訓服務,也可隨時掌握縣裡的培訓工作動態,真是方便多了。」
  • 【聚焦】我區15個示範基地拓寬退役軍人就業創業「門路」
    「門路」,營造良好的退役軍人就業創業環境,引領和帶動退役軍人高質量就業創業。在高質量推進退役軍人就業創業過程中,我區因地制宜,鼓勵和引導有意願的退役軍人經營休閒農業、特色種植養殖業、農產品深加工、鄉村旅遊、服務業等產業。「我區建立了15個市級退役軍人就業創業示範基地,採取政校企的模式,幫助更多退役軍人實現高質量就業,為保就業保穩定做出了積極貢獻。」區退役軍人事務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任玉斌介紹道。
  • 【為人民謀幸福】南城為貧困勞動力打通就業渠道
    【為人民謀幸福】南城為貧困勞動力打通就業渠道 2019-12-30 17:3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退役軍人就業創業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峰會
    主要嘉賓從國際經濟大環境到我國進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新的歷史時期,從網際網路科技到大健康產業,從企業轉型到鄉村振興,從退役軍人被動就業到企業主動尋求合作等多領域、多角度進行了精彩絕倫的演講和獨到的見解,受到參會代表的廣泛好評和熱烈響應。
  • 2015山東公務員申論熱點:就業與創業夢
    希望越來越多的青年人以你們為榜樣,到基層和人民中去建功立業,讓青春之花綻放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2015年3月11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發展眾創空間推進大眾創新創業的指導意見》,指出順應網絡時代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趨勢,加快發展眾創空間等新型創業服務平臺,營造良好的創新創業生態環境。
  • 杭州科技企業孵化器助大學生創業就業
    在國際金融危機持續蔓延,世界經濟處於微妙時刻,今年大學生就業形勢面臨嚴峻的挑戰。「一名大學生創業將帶動一個大學生團隊創業,一個創業團隊又會帶動社會其他就業。」  無論是大學生創業項目專場發布會、「科技企業孵化器與大學生創業就業」主題論壇,還是科技企業大學生專場招聘會、大學生創業政策解讀,以及孵化器走進大學校園,均以科技企業孵化器為載體,圍繞大學生創業就業,對於推進以創業帶動就業,促進大學生創業項目落地,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同時提高了在杭高校的大學生創業氛圍,促進大學生到科技企業孵化器創業就業。
  • 青海省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政策問答
    補貼範圍:城鎮登記失業人員、農牧區轉移就業勞動者、畢業年度和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城鄉未繼續升學應屆初高中畢業生等各類城鄉未就業勞動力,包括服刑、強制戒毒人員,及企業新招用人員。享受創業培訓補貼的還包括創業初期(開業5年以內或者長期經營不善的人員)的創業者。
  • 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政策百問
    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政策百問(2015年版)一、鼓勵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吸納高校畢業生就業1. 國家對鼓勵中小企業吸納高校畢業生有哪些政策措施?持人社部門核發《就業創業證》(註明「畢業年度內自主創業稅收政策」)的高校畢業生在畢業年度內(指畢業所在自然年,即1月1日至12月31日)創辦個體工商戶、個人獨資企業的,3年內按每戶每年8000元為限額依次扣減其當年實際應繳納的營業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費附加和個人所得稅。對高校畢業生創辦的小型微利企業,按國家規定享受相關稅收支持政策。
  • 走進青創智慧集團,與張萌女士共同探討如何推進大學生就業創業
    企業經營舉步維艱,這讓許多剛畢業的年輕人還未進入社會,就迎來了第一個人生難題——收入危機與就業難題二選一,為助力青年學子更好就業,青創智慧集團董事長張萌女士也同首都體育學院工作部部長丁進國就如何推進大學生創業、就業等諸多問題,展開深入談論。
  • 臺灣青年來創業可享優惠 思明區為七個臺灣青年創業就業基地授牌
    148個創業團隊入駐創業基地  在曾厝垵文創村裡,臺灣青年侯彥志經營著一家陶瓷塗鴉館,雖只有短短2年時間,他已經開始謀劃設立分店。「在思明區創業有很好的氛圍,我經常感受到政府的體貼和關心,一有好的政策就會立刻通知到我們,我備受鼓舞。」  昨日,侯彥志專程從臺灣苗慄趕回廈門,見證臺灣青年創業就業基地的揭牌。
  • 富錦市舉辦2020年度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培訓會
    為增強大學生創業就業能力,全面提升富錦市大學生的就業競爭力,12月10日,富錦市舉辦了2020年度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培訓會。100餘名畢業未就業大學生參加培訓。培訓會上,富錦市邀請了九零後優秀創業者上臺分享創業經驗,同時還邀請到知名教育專業講師為大家答疑解惑,深度分析當前的創業就業形勢和畢業後大學生普遍選擇的就業模式,並結合實例對比每一項就業方式的優勢和劣勢進行了剖析。同時工作人員圍繞富錦市就業創業政策、創業貸款政策及電商園區入駐政策等內容做了詳細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