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知識#
題記:對著世界越了解,就越能包容不同。
千裡不同風,百裡不同俗。

比如新冠疫情爆發,不同的文化背景決定你是否戴口罩。
口罩在東亞司空見慣,不僅用於病毒疫情,而且還用來阻擋空氣汙染物,甚至抵禦寒冷天氣;但在西方,口罩是生病的人才需要戴的,甚至可能成為對東亞裔人群進行種族歧視和汙名化的工具。
(英國疫情如此嚴重,但還有很多人不願意戴口罩。)
從戴口罩這件小事情來看,就可以看出不同的文明對人們的行為習慣有著巨大的影響。
以下簡單了解一下西方文明、俄羅斯文化及東亞儒家文明。
一,西方文明的知識。
a,西方文明發源地是在地中海一帶;古希臘、羅馬文明同非洲(古埃及文明)、中東(古兩河流域 文明。)有著很深的交流和融合。
b,西方文明是強調個人實現的物質文明,自由是西方文明最重要的價值。
(一部分義大利人上街抗議戴口罩,跟封鎖)
c,西方世界的一大特色就是致力於科學與技術,並善於創造新加工、新材料,進而形成新產品。
d,對隱私和民權有很強的意識;專注於核心家庭(小家庭),而不是大家庭。
(俄羅斯地鐵中一半人不戴口罩)
二,俄羅斯文化源於西方,但又有所區別;比如東正教是基於正統派神學並強調自身正統性的宗徒繼承教會。
俄羅斯文化中不但引進了傳統的西方文化成分,並且還引入了屬於東方文化的部分。
因此不少西方人感到對俄羅斯,俄羅斯人,俄羅斯人的習慣,愛好,文化非常陌生。
三,儒家學說博大精深,內涵豐富。
儒學所最終追求的則是一個以「仁」為核心,以「德」為基礎,以「禮」為規範,以「和諧」為目標的境界。因此,千百年來貫穿儒家文化的一個始終不變的特徵就是「和」。
「和」的本質要求是在不同複雜事物之間準確把握平衡,協調各種利益,綜合不同意見,化解複雜矛盾,最終實現和諧。
最後以亨廷頓《文明的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的一句話做結:每一種文明都將自己視為世界的中心,在書寫自家的歷史時,都仿佛在編寫人類歷史的核心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