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問:「為什麼我們一般只吃食草動物的肉,不吃食肉動物的肉?」

2020-12-14 騰訊網

首先要說明的是人類不是不吃,而是主動選擇少吃或者不吃,其次除了食草動物和食肉動物外,還有雜食性動物。好了,那為什麼人類為什麼一般只吃食草動物的肉,不吃食肉動物的肉?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食肉動物數量少,而且養殖成本高:

如果人類真的去大量吃食肉動物的話,那麼大自然中的食肉動物的數量肯定是遠遠不夠的,所以這時候我們就需要進行人工養殖,但是現代社會最重要的就是講求「效益」食草動物可以用人不吃的草去飼養,而食肉動物則要用肉類飼養,用肉餵肉再吃肉,這又何必呢?

如果養殖食肉動物,那麼所花費的資源就會比養殖食草動物要多得多,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投入和產出不利於商業發展,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食草動物多且容易飼養,成本也更低,相比之下,食肉動物不僅數量少,飼養成本也太高了,所以肉食動物不可能成為人類的主要肉食。

二、人類會為了生物多樣性而主動的去保護瀕臨滅絕的任何生物:

雖然在食物匱乏的年代,人類為了生存,不管是什麼食物都會吃,可在和平年代,或者現在的現代社會,人類會出於道德和法律等因素,對於瀕臨滅絕的生物都會選擇去保護,而食肉動物本身數量就不多,自然就會不吃或少吃食肉動物的肉。

有些東西本來就很少,如果今天被人吃了就沒有了,我們人類與整個環境息息相關,為了維持整個生態系統,就只能選擇去吃「適合」我們吃的食物,也就是要數量多、繁殖快之類的。

而相比之下,自然界中食草動物比食肉動物要多得多,而且食草動物繁殖的也更快,所以在我們平時的生活中,我們常吃的肉類要麼是食草動物,要麼是雜食動物,除了魚類外,很少會吃其他食肉動物的肉。

三、砍掉中間商,拒絕中間商賺差價:

萬物生長靠太陽,地球上所有的能量都是太陽給予的,也就是「太陽能」,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吸收存儲從太陽光得來的能量,為第一營養級;然後食草動物通過進食植物,進行二次吸收太陽能,為第二營養級;而食肉動物則是通過捕食其他動物的肉,來進行吸收太陽能,為第三營養級。

其中,能量都是流動單向流動且逐級遞減的,也就是每一步都有「中間商」賺能量的差價,而我們進食的目的就是儘量讓能量源源不斷地流向對人類最有益的部分,而且最好沒有「中間商」!但是,我們人類無法像植物一樣通過光合作用直接吸收存儲從太陽光得來的能量,所以我們人類是雜食性的!越是雜食,營養越均衡,能量更多元化!

假如我們通過吃食肉動物的肉來獲得能量,那麼我們需要被「中間商」賺去很多很多的能量,這對於我們來說是可以選擇的,我們可以直接通過可食用植物、食草動物和雜食性動物來獲得更多的能量,從而砍掉「中間商」,拒絕「中間商」賺差價!

四、毒素的富集作用:

正常情況下,大部分植物都不會含有什麼毒質,或者近乎為零,可是歸根結底還是會有,所以當牛等食草動物長年累月攝入後,體內殘留的毒質就會越來越多,特別是重金屬,他並不能被生物降解。

然後通過食物鏈生物放大作用後,毒質就會成千百倍地富集到最終的食肉動物身上。也就是說,食物鏈中營養級別越高的生物,其體內殘留的毒質就越多,隨著食物鏈的增加,下一營養級生物體內的重金屬含量是幾何倍數積累的。

由此可見,以食肉動物為主食,顯然是不利於人類發展的,而且你吃只老虎的同時你能想像得到它曾經吃過多少「病毒」嗎?你能知道它的體內含有多少毒質嗎?

所以,對於我們人類來說,無論是從投入產出比、生物多樣性、持續性還是安全性上,食草動物都比食肉動物要好很多,因此,我們一般只吃食草動物的肉,不吃食肉動物的肉。

相關焦點

  • 人類為什麼一般只吃食草動物的肉,不吃食肉動物的肉?
    人類其實是雜食動物,除了肉我們還吃蔬菜、水果、乾果等等,而且我們並不是只吃食草動物,肉食動物也吃的,只是吃得相對較少而已。這個原因很好解釋,主要有幾點:食肉動物不好逮食肉動物一般都是很危險的,比如獅子、老虎、狼、豹等,從原始社會開始,人類狩獵的時候就知道這些動物不好抓,甚至會送命,而那些食草動物,比如兔子、鹿、羊、野牛等,危險係數下,不用冒多大風險就能獵殺,而且數量眾多,放著好逮的食草動物不抓而且冒險獵殺危險高的老虎
  • 人類愛吃肉,為什麼只吃食草動物的肉,很少吃食肉動物的肉?
    不斷有人問,為什麼人類不吃食肉動物的肉,只吃食草動物的肉,老虎豹子的肉不好吃嗎?現實生活中還真是這樣子,別說老虎豹子了,就是家貓野貓的肉,一樣很少人吃。這個問題認真琢磨起來,還真是個問題,一兩句話說不清楚,確定不是因為動物保護。要從這麼幾個方面看,人類為什麼吃食草動物的肉很多,吃食肉動物的肉很少: 第一個,食肉動物的肉不好吃。 3700多年前,我們廚師的祖師爺伊尹,在人類還是白水冒熟大塊肉的時代,就對肉食作了分類。
  • 為什麼人類不吃食肉動物的肉,只吃食草動物的肉?
    我們要知道的是,在遠古時期,人類只能獵殺到什麼動物吃什麼動物,採集到什麼果實吃什麼果實,完全不像如今按照口味點餐。在這種情況下,人類在外出捕獵時,明顯會去獵殺一些性格溫順,攻擊性不高的食草動物,比如:牛、羊等。
  • 為什麼我們通常只吃食草動物的肉,而不吃食肉動物?不好吃嗎?
    人類為何只吃食草動物而不吃食肉動物呢?原始人類是以農耕發展而來,在農耕文明中,食肉動物的很大一部分都屬於野獸類,比如說獅子、老虎、獵豹之類的,它們都具有非常強的戰鬥力和生存能力,需要人類進行有組織的狩獵活動才能得到,並且有很高的風險。
  • 為什麼人類不吃食肉動物,卻很愛吃食草動物的肉?
    而且大多數不能填飽肚子的時候,也會選擇諸如野果之類的東西,可以說吃飯看天,看運氣,就是不看你到底想吃什麼。在這樣的前提下,人類的第一選擇是性格溫馴,捕捉難度不高的食草動物。有時候也會看上鳥類,比如雞的祖先原雞,一種食譜很雜,體型小攻擊力不強的動物。對於那個時候的人類來說,最好不要招惹食肉動物。
  • 人類只吃食草動物,比如牛羊豬,很少吃食肉動物,為什麼?
    食肉動物裡,人在頂端位置,所有動物,天上飛的鳳凰,水裡遨遊的蛟龍,地上跑的老虎獅子,只要能吃,不會吃死人,統統都是人類的一道菜。動物裡面,又分為三大食物類:食肉、食草、葷素不限。吃肉的動物只吃肉,譬如豺狼虎豹,一口草不吃。
  • 為什麼食肉動物選擇捕獵食草動物,而不是其他食肉動物?
    從本質上說無論是什麼食性的動物對於食肉動物來說都是肉,這並沒有什麼區別。但是,在自然界中,食肉動物通常只選擇捕殺食草動物,而不是食肉動物,儘管體型有很大優勢的食肉動物,也很少出於食物的目的去捕獵其他食肉動物。這究竟是為什麼呢?我們來探討一下原因。食肉動物為什麼選擇捕殺食草動物,而不是食肉動物?
  • 為何人只吃食草動物的肉,卻很少吃食肉性動物?是不好吃嗎?
    一般來說,人類只吃食草動物的肉,比如兔子、羊、牛;或者是雜食動物的肉,比如雞、鴨、鵝,幾乎不吃像獅子、老虎、黑豹這類的食肉性動物,這究竟是為什麼呢?難道是食肉性動物的肉不好吃嗎?想要了解這一問題,首先我們需要先了解一下什麼是食肉動物,什麼是食草動物!食肉動物是哺乳動物的一種,顧名思義,食肉動物主要指那些以肉為食物的動物,比如老虎、獅子、獵豹、狼等。
  • 人類為什麼只吃食草動物,而不吃食肉動物呢?原因其實很簡單!
    不知道你有沒有想過,在自然界中人類好像不怎麼吃「食肉的哺乳動物」,比如獅子、老虎,就連雜食性的狗都不經常吃,這是為什麼呢?今天我們就來好好解釋一下: 生物富集作用。生物富集作用亦稱「生物放大作用」。
  • 為什麼人類總吃食草動物,很少吃食肉動物?科學家:吃不得
    只要在地球上生存,我們就不能以孤立的個體存在,而是大自然鏈條下的一環,因此對於大自然「話可以亂講,東西不能亂吃」。老話說得好:病從口入,但也有人說中國古代四大名菜就有熊掌,但仔細想想為什麼熊掌會是名菜?
  • 為什麼人類偏愛「素食動物」的肉,食肉動物的肉卻不太吃?其實原因...
    最近豬肉價格的上漲引來了無數的吐槽,很多人笑稱從來沒想過有一天吃豬肉也會成為一件奢侈的事情,這樣的說法當然還是有一點誇張了,但是確實有不少人因為豬肉太貴而選擇買其他的肉類吃,比如雞肉、鴨肉還有魚肉等等,畢竟肉類的營養價值還是不能或缺的,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在世界範圍內我們常吃的肉類都是食草動物,那為什麼食肉動物的肉不受歡迎呢
  • 人類為什麼以食草動物而不是食肉動物為食?
    通過觀察我們可以看到飯桌上的食物大多種類是雞鴨鵝豬等食草類動物,而看不到老虎和獅子等食肉類動物,這究竟是為什麼呢?接下來我們好好聊一聊。繁殖率從繁殖力這一方面說起,食肉動物的繁殖性比食草動物的繁殖率低,故人類更加傾向於食草類動物,因為它們能夠為人類提供源源不斷的食物資源。為什麼食肉動物比食草動物繁殖率低呢?
  • 為什麼人類主要吃食草動物,食肉動物卻很少碰?看完你就明白了
    從生物鏈的等級制度來看,人類之下的任何生物都能夠成為我們的食物,可是在人類漫長的生活歲月裡,我們卻可以發現這樣一個事實:人類的食物基本是以食草動物為主,很少會去吃食肉動物。於是有人產生了這樣一個疑問:為什麼人類主要吃食草動物,食肉動物卻很少碰?可能有人會說了,那是因為自然界的食肉動物比較少,無法滿足人類的生活需求。事實真的如此嗎?
  • 為什麼人吃的肉類食物,多數來源於食草動物,而不是食肉動物呢?
    但是有這樣一個現象,人類吃的肉食來源多半是像牛、羊、豬等食草動物,很少見狼、獅子等食肉動物。這讓人很費解,人類既然已經統治了地球,捕食任何動物也並非難事,那麼為何極少吃食肉動物呢?造成這個現象有三點原因。一、肉食動物對普通人來說依舊很難捕捉。
  • 食物鏈頂端的人類,很少吃食肉動物的肉?這是為什麼?
    食肉動物和非食肉動物它們在食物鏈上所處的等級都不相同,食物鏈上最重要的一環當屬於食草動物,它們的基礎數量充足,每天都在不斷地吃草,把這些來自於太陽的能量向食物鏈上級傳遞,它們的存在仿佛天生就是為了供養食肉動物的,數量非常多,怎麼吃都吃不沒。
  • 人類吃食草型動物的肉,卻很少吃食肉動物的肉,你知道什麼原因嗎?
    人類吃食草動物的肉,卻很少吃食肉動物的肉,你知道什麼原因嗎? 人的一日三餐都離不開五穀雜糧,現在人的飲食講究多元化,除了蔬菜能夠人類提供維生素纖維之外肉類也可以提供脂肪和蛋白質,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
  • 動物狂想曲:食草動物與食肉動物的戀愛靠譜嗎?
    動漫概況食草動物與食肉動物共存的世界,在這裡,食肉可是重罪,但是某一天,一位食草動物被咬殺致死。學院裡其他的食草動物人心惶惶,開始懷疑身邊的食肉動物,並且出現了敵對的情況。,紛紛看向周邊的食肉動物,艾路絲反駁說還不確定是不是同學呢?
  • 食草動物為什麼始終沒有進化出擺脫食肉動物捕殺的能力?
    這是個很有意思的問題,因為在自然界中,食草動物們確實大都處於食物鏈的底層,它們整天過著提心弔膽的生活,甚至有些食草動物剛生下來,還沒來得及看看這個五彩斑斕的世界就成為了食肉動物的食物。那麼,為什麼食草動物沒有進化到可以改變自己命運的程度呢?我們簡單地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 為什麼食草動物的眼睛在兩邊,食肉動物的眼睛在前面?
    作為動物的重要器官,它一直被賦予著重要的使命。然而,動物的眼睛卻在選擇身體的位置上出現了較大差異。現實中,食草動物眼睛大多數長在兩側,而食肉動物的眼睛卻在頭的前方。人類作為地球的高級動物,眼睛同樣長在前方,而它卻並不屬於任何一種動物分類?眼睛的位置是一種隨機生長,還是有著某種內在的聯繫?這次我們將會從不同的物種身上揭開這個謎題。
  • 為什麼陸地上食草動物的體型,比食肉動物更大,海洋卻恰恰相反?
    然而今天地球上最大的食肉動物是北極熊,體重約為400公斤-800公斤,遠遠不如大象的體重。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在陸地上,食肉動物的體型會比食草動物的體型更小一些呢?陸地上,食草動物為什麼比食肉動物體型大?事實上,陸地上食草動物更大的原因在於兩者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