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食肉動物選擇捕獵食草動物,而不是其他食肉動物?

2020-12-15 科學獵奇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從本質上說無論是什麼食性的動物對於食肉動物來說都是肉,這並沒有什麼區別。但是,在自然界中,食肉動物通常只選擇捕殺食草動物,而不是食肉動物,儘管體型有很大優勢的食肉動物,也很少出於食物的目的去捕獵其他食肉動物。這究竟是為什麼呢?我們來探討一下原因。

食肉動物為什麼選擇捕殺食草動物,而不是食肉動物?

這個問題的答案很簡單,主要有四個方面的原因導致了食肉動物的偏向選擇:

第一,數量

食肉動物的食物就是肉,雖然不同的食肉動物在體型有一定的差別,但是體型的差異只是決定了它們獵物的大小,相比較而言它們進食的比例幾乎是相同的,比如老虎每天要吃到10-15公斤的肉,而花豹則每天僅需要5-10公斤的肉就足夠了。

但是,無論是哪一種食肉動物,在其生境中的動物數量佔比都是極小的,比如一頭老虎的領地範圍大概是50-100平方公裡,在其領地範圍內,除了它自己是大型食肉動物外,沒有其他的大型食肉動物。如果它們選擇吃其他的食肉動物的話,很可能面對的情況就是餓死。

但是,選擇食草動物就不會有這種情況了,在所有食肉動物的生境中,食草動物不管是種類還是數量都是很龐大的,如此龐大的基數就保證了食肉動物有著充足的食物來源。

因此,食草動物比食肉動物的種類和數量都要多很多,是食肉動物選擇它們作為食物的主要原因。

第二,風險

在整個食肉目下,所有的動物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它們都有尖利的犬齒和相對比較大的咬合力,而且雖然有些食肉動物的爪子不太鋒利,但相比較食草動物來說也有一定的殺傷力。而無論是尖牙還是利爪都是為了戰鬥而生的,這些食肉動物們捕獵食草動物的「武器」。

食肉動物的這些特徵除了能夠針對食草動物外,對其他的食肉動物也是一種威脅,相比較那些只有蹄子和適合吃草的牙齒的食草動物來說,顯然威脅性更大一些。我們舉個簡單的例子,「平頭哥」蜜獾雖然體重平均不足10公斤,但是它能夠讓一群獅子頭疼不已,原因就是它有著利爪和尖牙。還有老虎捕獵200公斤的野豬相對輕鬆,而野豬還是具有很強攻擊性的雜食性動物,但是如果換成200公斤的熊的話,即使雄性的東北虎都不敢輕易的與之交手。

並且食肉動物捕殺食草動物,最多就是放走對方,但是兩種食肉動物如果互相捕殺的話,受傷的概率會大大增加,而受傷對於食肉動物來說很可能就意味著死亡。

因此,從風險的角度看,食肉動物選擇食草動物也是情理之中的。

第三,食肉動物的「技能」

對於食草動物來說,它們雖然也有逃命的技能,但是在群居食肉動物的圍攻下,或者是獨居食肉動物的偷襲下,它們也只能束手就擒。但是,食肉動物就不同了,它們通常有敏銳的嗅覺和聽覺,所以無論是對於群居型的食肉動物形成圍攻之勢,還是對於獨居型的食肉動物偷襲都是極其不利的。

除了這個因素,不同生態位的食肉動物都有著自己的「技能」,除去老虎和獅子這種體型龐大的大型食肉動物外,其他的食肉動物體型中等的大都用群居的習性來彌補個體戰鬥力的不足,比如灰狼。體型更小的食肉動物則是用爬樹、或者遠離其他大型食肉動物來規避生存的風險。

相比較而言,食草動物會的也只有逃跑了,而且它們大都在陸地上,更沒有像食肉動物那樣敏銳的嗅覺和聽覺。

因此,從動物的「技能」角度看,顯然也是食草動物更容易捕殺。

第四,習性

食肉動物與食草動物都是經過漫長的演化而來的,在演化的過程中,食肉動物和食草動物的差異越來越明顯。當一種動物習慣了吃肉之後,如何獲取肉,就成為了一個問題,因此,它們也在不斷的嘗試捕獵其他動物,在捕獵的過程中,它們也會將獵物根據捕獵難易度劃分等級,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固有的習性。而這恰恰也是大多數食肉動物不吃其他食肉動物的原因,比如獅子、老虎等動物殺死花豹等食肉動物後,通常是扔到一邊不吃的。

當然,也有食肉動物吃其他食肉動物,比如鬣狗,但是這樣的動物並不多,而這個食性的形成也是長期累積的結果和自然選擇的原因。

因此,食肉動物根據食物獲取的難易度確定自己的獵物,一旦形成後很難更改,也是食肉動物選擇食草動物的原因。

有沒有不挑動物的食肉動物?

在自然界中,有一些食肉動物對食物沒有任何的挑剔,它們既吃食草動物也吃食肉動物,比如我們上面說的鬣狗就是代表動物,這一類動物被稱為「機會主義者」。

除了鬣狗外,鱷魚也是典型的不挑動物的食肉動物,只要是能夠捕獵的,它們向來是來者不拒的。不過,這兩種動物都屬於機會主義者,它們的主要獵物還是食草動物。

不過,在貓科動物中,有一種大型的動物,在它的食譜中,食肉和雜食性動物的比例超過了食草動物,它就是南美洲食物鏈最頂端的動物-美洲虎。

在南美的熱帶雨林中,動物的種類非常的多,而且食草動物也很多,但是美洲豹對水裡和水邊的動物卻情有獨鍾。在美洲豹的食譜中,除了水豚、鹿也樹懶是食草動物外,其他的獵物要麼是雜食性動物,比如野豬、靈長類動物等,要麼是鱷魚、龜類以及食蟻獸。

當然,以上只是說了一些食肉目下的動物,在動物界許多昆蟲綱下有許多食肉動物對食物也不挑剔,比如螳螂,螳螂是一位危險的「殺手」,在它們面前只要是小於等於自身體型的昆蟲都是它的獵物,對於獵物它從不去區分目標是吃素的還是吃肉的,甚至餓了,它們連自己的「丈夫」都不會放過。

總結

從整體上看,食肉目下的動物大都以食草動物為食,這是因為捕獵食草動物的風險性較低,而且食草動物的數量和種類較多導致的。因此,在食肉動物的生境中如果有足夠的食草動物儲備,它們是很少去捕獵其他食肉動物,但是如果食肉動物的生境中,它的生態位最高,而恰好生境中的食肉動物較多,那麼它們也是會對食肉動物下手的,比如美洲豹。

相關焦點

  • 為什麼人類不吃食肉動物,卻很愛吃食草動物的肉?
    可就算是這樣,也有許多的動物並不在人類的餐桌上。比如說,獵殺者獅子、老虎、豹子等。這到底是怎麼回事?首先,人類吃的食肉動物,大部分是海洋生物和鳥類。而遠古時期,人類還是氏族狀態的時候,基本是抓到什麼吃什麼,一頓能吃飽就是好的。而且大多數不能填飽肚子的時候,也會選擇諸如野果之類的東西,可以說吃飯看天,看運氣,就是不看你到底想吃什麼。
  • 人類為什麼以食草動物而不是食肉動物為食?
    通過觀察我們可以看到飯桌上的食物大多種類是雞鴨鵝豬等食草類動物,而看不到老虎和獅子等食肉類動物,這究竟是為什麼呢?接下來我們好好聊一聊。人類是高級生物有著發達的頭腦,所以就聰明選擇了易於獵取的動物來作為食物來源,比如雞鴨鵝牛羊等。這是為什麼呢?因為這些食草類動物自身性格比較溫順,攻擊力較弱,易於被人類馴服。漸漸地在人類整個進化的歷程中,人們的思想和生活方式通過基因延續下來,形成當今我們所看到的進食方式:多以食草類動物為主。
  • 為什麼人類不吃食肉動物的肉,只吃食草動物的肉?
    我們要知道的是,在遠古時期,人類只能獵殺到什麼動物吃什麼動物,採集到什麼果實吃什麼果實,完全不像如今按照口味點餐。在這種情況下,人類在外出捕獵時,明顯會去獵殺一些性格溫順,攻擊性不高的食草動物,比如:牛、羊等。
  • 人類為什麼一般只吃食草動物的肉,不吃食肉動物的肉?
    人類其實是雜食動物,除了肉我們還吃蔬菜、水果、乾果等等,而且我們並不是只吃食草動物,肉食動物也吃的,只是吃得相對較少而已。、狼等肯定不是好選擇。當然了隨著人類掌握的捕獵方法和捕獵工具的發展,老虎狼等食肉動物也經常能被獵殺了,不過更多的是為了其毛皮,而不是為了吃肉了。
  • 動物狂想曲:食草動物與食肉動物的戀愛靠譜嗎?
    動漫概況食草動物與食肉動物共存的世界,在這裡,食肉可是重罪,但是某一天,一位食草動物被咬殺致死。學院裡其他的食草動物人心惶惶,開始懷疑身邊的食肉動物,並且出現了敵對的情況。某天晚上,出於食肉動物的本能,抓傷了一隻兔子,幸好有一隻動物找他有事,那一刻理智戰勝了本能,兔子逃脫了,因為迎新的需要,要去園藝社找玫瑰花,在那裡,雷格西再一次遇到昨天晚上被他襲擊的兔子,小巧玲瓏的兔子打動了雷格西的心,這究竟是出於捕獵者的本能還是愛情呢?最終他(她)會有什麼樣的結局呢?
  • 食草動物為什麼始終沒有進化出擺脫食肉動物捕殺的能力?
    這是個很有意思的問題,因為在自然界中,食草動物們確實大都處於食物鏈的底層,它們整天過著提心弔膽的生活,甚至有些食草動物剛生下來,還沒來得及看看這個五彩斑斕的世界就成為了食肉動物的食物。那麼,為什麼食草動物沒有進化到可以改變自己命運的程度呢?我們簡單地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 人類只吃食草動物,比如牛羊豬,很少吃食肉動物,為什麼?
    食肉動物裡,人在頂端位置,所有動物,天上飛的鳳凰,水裡遨遊的蛟龍,地上跑的老虎獅子,只要能吃,不會吃死人,統統都是人類的一道菜。動物裡面,又分為三大食物類:食肉、食草、葷素不限。吃肉的動物只吃肉,譬如豺狼虎豹,一口草不吃。
  • 為什麼陸地上食草動物的體型,比食肉動物更大,海洋卻恰恰相反?
    然而今天地球上最大的食肉動物是北極熊,體重約為400公斤-800公斤,遠遠不如大象的體重。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在陸地上,食肉動物的體型會比食草動物的體型更小一些呢?陸地上,食草動物為什麼比食肉動物體型大?事實上,陸地上食草動物更大的原因在於兩者的食物。
  • 為什麼食草動物的眼睛在兩邊,食肉動物的眼睛在前面?
    作為動物的重要器官,它一直被賦予著重要的使命。然而,動物的眼睛卻在選擇身體的位置上出現了較大差異。現實中,食草動物眼睛大多數長在兩側,而食肉動物的眼睛卻在頭的前方。人類作為地球的高級動物,眼睛同樣長在前方,而它卻並不屬於任何一種動物分類?眼睛的位置是一種隨機生長,還是有著某種內在的聯繫?這次我們將會從不同的物種身上揭開這個謎題。
  • 為什麼食肉動物繁殖率都很低,而食草動物繁殖率這麼高?
    根據動物在生物鏈中的食性以及食物來源的不同,我們可以把它們劃分為食草動物、食肉動物以及在此基礎上有相互重疊的雜食動物三大陣營。在我們的印象中,食草動物天生機敏,數量龐大,但在與食肉動物在生態系統中的地位相比,普遍處於弱勢地位。
  • 有人問:「為什麼我們一般只吃食草動物的肉,不吃食肉動物的肉?」
    首先要說明的是人類不是不吃,而是主動選擇少吃或者不吃,其次除了食草動物和食肉動物外,還有雜食性動物。好了,那為什麼人類為什麼一般只吃食草動物的肉,不吃食肉動物的肉?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原因:
  • 為什麼人吃的肉類食物,多數來源於食草動物,而不是食肉動物呢?
    但是有這樣一個現象,人類吃的肉食來源多半是像牛、羊、豬等食草動物,很少見狼、獅子等食肉動物。這讓人很費解,人類既然已經統治了地球,捕食任何動物也並非難事,那麼為何極少吃食肉動物呢?造成這個現象有三點原因。一、肉食動物對普通人來說依舊很難捕捉。
  • 為什麼人類主要吃食草動物,食肉動物卻很少碰?看完你就明白了
    從生物鏈的等級制度來看,人類之下的任何生物都能夠成為我們的食物,可是在人類漫長的生活歲月裡,我們卻可以發現這樣一個事實:人類的食物基本是以食草動物為主,很少會去吃食肉動物。於是有人產生了這樣一個疑問:為什麼人類主要吃食草動物,食肉動物卻很少碰?可能有人會說了,那是因為自然界的食肉動物比較少,無法滿足人類的生活需求。事實真的如此嗎?
  • 人類愛吃肉,為什麼只吃食草動物的肉,很少吃食肉動物的肉?
    不斷有人問,為什麼人類不吃食肉動物的肉,只吃食草動物的肉,老虎豹子的肉不好吃嗎?現實生活中還真是這樣子,別說老虎豹子了,就是家貓野貓的肉,一樣很少人吃。這個問題認真琢磨起來,還真是個問題,一兩句話說不清楚,確定不是因為動物保護。要從這麼幾個方面看,人類為什麼吃食草動物的肉很多,吃食肉動物的肉很少: 第一個,食肉動物的肉不好吃。 3700多年前,我們廚師的祖師爺伊尹,在人類還是白水冒熟大塊肉的時代,就對肉食作了分類。
  • 為什麼人類總吃食草動物,很少吃食肉動物?科學家:吃不得
    老話說得好:病從口入,但也有人說中國古代四大名菜就有熊掌,但仔細想想為什麼熊掌會是名菜?因為稀有,物以稀為貴,而食肉動物稀有的原因就是大自然的自然法則,本來就少,如果大家都去吃,吃掉法則中的一環,自然就會崩塌。
  • 為什麼我們通常只吃食草動物的肉,而不吃食肉動物?不好吃嗎?
    人類為何只吃食草動物而不吃食肉動物呢?原始人類是以農耕發展而來,在農耕文明中,食肉動物的很大一部分都屬於野獸類,比如說獅子、老虎、獵豹之類的,它們都具有非常強的戰鬥力和生存能力,需要人類進行有組織的狩獵活動才能得到,並且有很高的風險。
  • 人類為什麼只吃食草動物,而不吃食肉動物呢?原因其實很簡單!
    不知道你有沒有想過,在自然界中人類好像不怎麼吃「食肉的哺乳動物」,比如獅子、老虎,就連雜食性的狗都不經常吃,這是為什麼呢?而且隨著營養級的不斷提高,有害汙染物的濃集程度也越高,最高營養級的肉食動物最易受害。所以,位於食物鏈最高端的人體,如果食用肉食動物的話,就會接觸更多的汙染物,對身體產生更大的危害。當然,人類也並非真的只是吃食草動物,而對食肉動物一點興趣都沒有。其實,人類對食肉動物還是有興趣的,人類還是會吃蛇肉、狗肉等等,但只是少部分人而已。
  • 丟食肉動物的臉,明明是食肉的大熊貓,怎麼成了吃竹子的鐵憨憨?
    如果食肉動物會說話,它們一定會聚在一起商量,將大熊貓開除「食肉動物籍」,因為它明明擁有食肉動物的特徵,卻偏偏喜歡啃竹子,丟盡食肉動物的臉。 但是大熊貓也會覺得自己冤枉,它會反駁道:你以為我不想吃肉嗎?我是沒辦法才啃竹子的呀!
  • 同為食肉動物,為什麼犬科動物的吻部比貓科要長?
    在食肉目下,貓科和犬科是最具代表性兩大類動物,而且貓科和犬科都有突出的吻部,但是貓科動物的吻部突出沒有犬科長而已。我們先來看一下「吻部」的概念。吻部簡單來說就是動物向前突出的嘴部。那麼,為什麼貓科比犬科的吻部要短呢?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 何為食肉動物?為何陸地三大食肉動物中只有貓科是堅定的肉食者?
    前幾天寫了一篇關於棕熊的文章,有網友評論:棕熊不是食肉動物,是雜食動物。確實,在我們一般看法中,以肉食為主的是食肉動物,以草食為主的是食草動物,葷素搭配的是雜食動物,這樣看來,棕熊確實是雜食動物。但這只是我們普羅大眾的看法,在生物分類學上卻不是這樣,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什麼是食肉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