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聖崴(本文照片均為受訪者提供)
東方網記者牛強8月2日報導:用垃圾拍的電影,能看嗎?國內首部用分類垃圾拍成的電影《女他》,還真不是一部「垃圾電影」。
電影《女他》由周聖崴擔任導演與編劇,描述了一個鞋子的世界:在一個鞋子怪物主導的捲菸廠裡,男鞋怪物是金屬鋼鐵的化身,女鞋怪物是植物藤蔓的化身。男鞋怪物把她們關押在監獄裡,不允許她們工作。為了養活唯一的女兒,一隻高跟鞋媽媽帶著孩子逃出監獄,偽裝成男鞋進入捲菸廠打工賺取鞋子世界裡的食物,高跟鞋媽媽對這個殘酷冰冷的鋼鐵世界展開了復仇。
電影《女他》海報
這部95分鐘時長的定格動畫影片可以說是周聖崴從垃圾堆裡「刨」出來的,全片200多個模型、50000多張照片拍攝幾乎由導演周聖崴一人完成,最有意思的是,電影中用於搭建場景和製作角色的物品,80%以上都是由生活垃圾改造成的,前後耗時6年時間打造。
目前,電影《女他》已經通過愛奇藝平臺上線播出,此前電影《女他》曾入圍第21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首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第13屆華語青年影像論壇等在內的近30多項國內外電影節與影展殊榮。另外,《女他》中拍攝使用過的垃圾還被上海昊美術館收藏。看完電影,還可以去昊美術館去看看影片中的垃圾們。
電影《女他》海報
北大學霸把垃圾變廢為寶
本碩皆就讀於北大的周聖崴在外人眼中,是不折不扣的「學霸」,回憶起自己曾在北大求學的那段經歷,周聖崴還是對母校的培養充滿感激。
在北大除了電影,周聖崴在大一大二的時候還要學習人文社科類課程,甚至還要學習理工科的知識。哲學、考古學、傳統建築、當代藝術、古典藝術這些都是周聖崴曾經研修過的科目,而北大的這段求學經歷也為他拍攝《女他》奠定了基礎。
周聖崴進行創作
在北大藝術史的課堂上,周聖崴第一次知道了義大利六十年代的興起過一次貧窮藝術流派,他開始了解到世界上有很多貧窮藝術家用審美的方式來做環保,他們用一些汙染海洋的生活垃圾和海洋垃圾做一些鯨魚的雕塑,這個流派倡導的就是把生活垃圾變成一種藝術品。
《女他》的監製、北京大學教授彭鋒,認為「多就是好」,對於一個青年創作者來說,一些看上去無用的東西,會對世界觀產生重要影響。如果僅學導演、剪輯等技術層面的東西,思維肯定會受限。這種認識也被周聖崴運用在電影《女他》的拍攝之中,「當你用垃圾去拍這種形而下的東西,你會思考它形而上的東西,對物質的驚奇感。」
「定格動畫本來就很小眾,現在觀眾的審美更喜歡三維動畫,像皮克斯、迪士尼這樣的動畫公司開創了三維動畫新的表達形式,觀眾也習慣了看三維動畫,而定格動畫最明顯的優勢是用最廉價的方式去呈現一個最宏偉的想像力,我們生活中隨手可得的東西,通過我們的拼接組合,實現新的意義,定格動畫可以訓練人的想像力,但是它最大的劣勢就是時間太長,它純粹就是靠時間磨的東西,一天一夜化作一秒,需要很耐心去完成它的創作。」
電影《女他》劇照
因為拍攝手法的特殊性,電影《女他》的受眾也更加的垂直,勢必也帶來口碑兩級分化。對於一名電影創作者來說,藝術性與商業性永遠是周旋在內心世界中的常態矛盾,周聖崴對待這個問題,則比較看得開。他認為未來一定是一個分眾的市場,過分的去平衡一些東西反而會失去自己的一些特色。「如果說你做一個好玩的事情,就不會過多的考慮商業的立場。」周聖崴對東方網記者表示。
在拍攝《女他》的過程中,周聖崴對分類垃圾的循環利用簡直達到了極致。「因為是用垃圾拍出來的電影,所有的道具都是現成品,如果你使用人聲作為對白,會感覺很奇怪,所以用嘆詞、語氣詞,這樣可以模糊掉人的狀態,後期再做一些聲音頻率上的處理,這些聲音我們也是用生活垃圾擬出來的,用了一些廢舊的金屬、釘子產生的聲音來做工廠的音效,電影中還使用了八音盒、氣球的聲音,就是徹徹底底的生活垃圾作品。」
垃圾分類從小「有一套」
在周聖崴眼裡,垃圾分類的前提就是先把不同類別的東西分類。
對不同材質進行分類的想法,從周聖崴讀幼兒園時就開始了。在幼兒園的時候,小朋友喜歡吃冰激凌,周聖崴就去操場去撿冰棒棍,然後把不同類別的冰棒分類放在一起,當時買了好多百科全書,周聖崴仔細查閱不同物品的分類標準,初中開始周聖崴用分好類的東西來進行創作,高中的時候開始學習畫畫,進行藝術創作,用自己之前收集起來的廢品來做藝術作品,大學的時候周聖崴為了賺生活費,做一些家裝設計的兼職,會用牛皮紙來做一些玩偶,還會用一些廢棄的衣物做檯燈,那個時候,周聖崴已經開始用比較成熟的生活垃圾做藝術品。
周聖崴朋友圈截圖
周聖崴在朋友圈徵集生活垃圾
此外,在北大求學期間,周聖崴還曾發起過一次「垃圾回收運動」,周聖崴回憶起當時因為畢業的時候,大家有很多不用的生活垃圾,這些東西用大拖車脫了好幾箱回家,這件事一傳十,十傳百,在北大引起轟動,大家都知道有個人要回收垃圾拍電影。而一向開明的北大老師也對周聖崴的垃圾回收運動給予支持。
生活中,周聖崴也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垃圾分類踐行者」。周聖崴也向東方網記者分享了自己垃圾分類的一些經驗,提到了會把紙和塑料垃圾單獨拎出來,因為這兩塊產出最多。身邊很多人也受其影響,加入到垃圾分類的隊伍,「以前我家人都有點大手大腳,用過的瓶子會扔掉,但是在我的影響下,會把這些瓶子洗乾淨循環利用。」他還會定期把收集來的廢舊衣物、書本文具捐贈給福利院兒童。
自戀又自卑的「90後」
「你開船的時候是一艘木船,但是你到結尾的時候並不知道自己是一艘什麼船。」這是周聖崴很喜歡的一句話。周聖崴是一個典型的90後——自我、自信但同時也又時時刻刻存在著自我懷疑式的自卑,但同時也是一個非典型的90後——執著、認真、不知道如何去交到朋友,「人與人之間是孤獨的,一方面渴望被理解,一方面又覺得別人理解不了,是一種矛盾。」
「謹以此片獻給我的父母」這句字幕也出現在電影《女他》的開頭,周聖崴曾經在一次採訪中提到,《女他》是送給媽媽的一個禮物。周聖崴對東方網記者表示,當時做《女他》,並沒有多少經濟來源,只是因為好玩,中間很多開銷靠的也是父母,父母非常支持他,不會按照條條框框讓他去做一些事情。父母可能看不懂《女他》講的是什麼,但是他們覺得用生活垃圾拍電影是對社會有價值的事情。
《女他》拍攝現場
影片拍攝很辛苦,但他沒想到發行更加一波三折。
影片《女他》在國產電影中找不到參照系,剛做出來時,很多發行公司都婉拒了周聖崴。於是他開始與一些其他渠道直接合作,在全國各地做了五十多場點映。而讓周聖崴格外欣喜的是,《女他》的每一場放映都是座無虛席。由此,電影《女他》也重新受到發行公司的青睞。
然而生活總是充滿了戲劇性,電影《女他》宣布定檔7月16日在愛奇藝電影全網獨播的時候,盜版資源卻讓周聖崴頭痛不已。
7月17日一大早,周聖崴導演就發了一條朋友圈,稱電影《女他》被某知名影評人洩露資源。在發文中,他表示在愛奇藝上線是希望能通過分帳的形式給電影投資人——自己的家人一些回報,懇請洩露盜版片源的人「高抬貴手」。「儘管在查殺盜版網站,然而盜版資源就像打地鼠一樣,永遠查殺不完。」周聖崴對東方網記者說。
「我並不是抱著《女他》一定要火的目標去做,而是覺得這個過程是很經濟、便捷、好玩的,所以我很享受這個過程。」談及接下來新的創作計劃,周聖崴對東方網記者表示,新片採訪到很多的批評家、策展人、收藏家,藝術家和青年創作者,形成一個中國當代藝術的生態圖譜。「我想拍這樣一部作品反映網際網路時代的媒體生態。」創作欲極強的周聖崴對自己的下一部作品充滿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