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胡雪珊:東莞女學霸,沉迷垃圾分類

2020-12-19 東莞深一度

社會的進步不是因為少數人做了很多,而是每個人都貢獻了一點點。在「垃圾分類」這件事情上,這點體現得尤為突出。

80後女生胡雪珊身上,有很多標籤:在機構,她是一名社工;在萬江第七小學,她是開「垃圾分類」班會的老師;在家裡,她是一名廚餘垃圾分類堆肥的「實驗者」;在谷湧社區廚餘處理示範中心,她是受到過市相關領導肯定的運營負責人……

這些標籤之外,她是安安靜靜的80後姑娘:大多數時候都在傾聽,說到「垃圾分類」,她會胸有成竹地進入話題;每天,她帶領趣行社工團隊收集附近社區、學校產生的廚餘垃圾,通過機器將垃圾轉化成有機肥料,用有機肥料種植瓜果蔬菜。

她是一名「垃圾分類」的堅定踐行者。兩周前,東莞版「垃圾分類方案」正式印發,「垃圾分類三年行動」進入實施階段。6月17日,「垃圾分類工作」新聞發布會召開,而在東莞市民中間,有了胡雪珊這樣的踐行者,東莞垃圾分類工作的優秀成績更加令人期待

學工商管理的學霸,成了踐行「垃圾分類」的社工

現實中的胡雪珊安靜、樸實,朋友圈裡的胡雪珊可愛、歡樂。

她經常在朋友圈分享生活點滴,剛剛長出小果實的番茄,被她親切地稱為「瓜寶寶」;發出一張偶像海報,最後卻只放大海報裡的小狗;拍一張堆肥桶裡的發酵圖,把發酵的黴菌稱為「毛茸茸的小可愛」。

胡雪珊朋友圈照片:毛茸茸的小可愛

胡雪珊生於東莞、長於東莞,她身上有東莞人的務實、敬業,也有學霸的聰慧。她高中就讀東莞中學,大學就讀於東莞理工,畢業於工商管理專業。2013年,她加入社工行業,至今已有6年的社工工作經驗。

工商管理畢業生為什麼會從事社工工作?胡雪珊表示,這都源於她從小看到大的港劇。在港劇裡,經常會看到社工幫助獨居老人做家務,陪其聊天,又或是組織一些公益性活動,因此胡雪珊認為社工這個行業很有意義。在她畢業那年,正好也是「社工」作為一種新型職業在東莞大發展的時期,「當時社工這一職業剛在東莞發展起來,我自己就去深入了解社工這方面的知識,就覺得社工這份工作很有意義,自己也蠻感興趣的,就去當了一名社工」,胡雪珊回憶道。

2019年12月,萬江街道和谷湧社區共同出資建設了廚餘處理示範中心並引入第三方專業機構運營——趣行社工機構。據了解,趣行社工機構以公益社工服務為主,積極響應東莞市關於「垃圾分類三年行動」的號召,參與垃圾分類的具體實踐工作。目前,除了谷湧廚餘處理示範中心,還運營了塘廈鎮龍背嶺循環生態島項目。胡雪珊也因為工作上的專業、負責,被趣行社工機構委派去負責這個項目。

為了提高在社會工作專業的業務能力,胡雪珊參加了東莞市的社會工作從業者專題培訓——「固本強基」培訓班,學習專業社工的價值觀、專業態度和綜合能力。

憑藉著幾年的社會服務經驗,以及針對性地培訓,胡雪珊接到這個項目後上手很快,「對於我來說更多的是一種信任與責任吧,也是這一份信任和責任,我們整個項目團隊都很用心地投入到運營工作中來。我們趣行機構負責人榮任,在接到這個項目後,也積極參與到兒童公園的規劃與設計中」。

為了補上垃圾分類方面的知識儲備,胡雪珊發揮學霸特長,通過網絡、書籍、尋求專家幫助等方式,學習廚餘分類、處理、堆肥、種植等方面的知識。現在跟胡雪珊聊天,脫口而出的專業術語、深入淺出的專業講解,令聽者刮目相看。

趣行社工督導張小麗表示,「雖然這個項目只有四個人的配置,但其實整個趣行總部都在投入精力做運營」,他們請過自然教育類、環保類的專家前來給予一些專業性的意見。而整個團隊也會定期前往谷湧廚餘中心研究、討論,作為該項目的負責人胡雪珊也不斷地增強自我的專業知識,還拓展知識領域,學習了園藝治療培訓、植物之間怎樣自然的堆肥,又怎麼通過自然堆肥建立可循環利用的機制、建造蚯蚓塔,更好的改良土壤的肥沃程度等。而今,谷湧廚餘中心的運營已經形成一個穩定的體系,有很強的示範意義。

萬江街道谷湧社區廚餘處理中心

2020年3月2日下午,東莞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梁維東以及東莞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楊東來、市委秘書長吳志剛、副秘書長蘆湛、市農業農村局局長張永忠、市住建局局長何紹田、市城管局局長郭懷晉、萬江街道黨委書記黃貴洪、萬江街道黨委副書記陳偉楚、谷湧社區黨工委書記庾敬欽等相關領導來到廚餘處理中心了解、督導項目運營。最後,梁維東書記肯定了廚餘中心的運營理念及社工在垃圾分類、廚餘環保宣教工作上的專業與示範作用。

把「垃圾分類」理念融入生活,帶入學校

萬江街道谷湧社區內,東江南支流北部,有一個「高效農業園」。這個高效農業園屬於萬江街道鄉村振興項目。漫步農業園,不僅看到繁花似錦、綠水依依,到了收穫季節,還能聞到瓜果飄香。

2020年6月6日,東莞首個示範性「園中園」兒童公園在這裡揭牌,具有很強教育、示範意義的社區廚餘垃圾處理中心,就位於這裡。廚餘中心有兩名社工、兩名菜農,而胡雪珊是廚餘處理中心的運營負責人。

兒童公園揭牌當天,鳳凰網廣東第一次見到胡雪珊,她大多數時候都靜靜地聽著鳳凰網廣東對其他人的採訪,說到廚餘處理這一部分,她才會說上幾句話。一周後,鳳凰網廣東再見到胡雪珊時,她依然安安靜靜地工作:接待來訪學習的人群,操作廚餘處理機器,準備萬江第七小學的「垃圾分類」課程。

谷湧廚餘中心有一臺廚餘處理機器,每天能處理300公斤的垃圾,主要用於科普教育廚餘垃圾等環保知識。目前,廚餘中心與萬江第七小學合作開展廚餘回收活動,由學生從家裡帶來廚餘垃圾,將其裝進一個密封的綠色小罐裡,再統一運送到廚餘處理中心處理,最終生產有機肥料。在谷湧廚餘中心前面還有一塊果蔬種植示範區,胡雪珊和社工、菜農在這上面種了許多蔬菜、鮮花,一般在廚餘中心生產出來的有機肥料都會用在這。

萬江七小班級廚餘收購架

胡雪珊同時還是一位「種植小能手」,可能是因為經常曬太陽,她的膚色呈小麥色,更加增強了其踏實肯幹的氣質。谷湧廚餘中心對面有塊果蔬種植示範區,佔地3913㎡,也是胡雪珊負責的一部分。胡雪珊和同事們在這片地裡種上了番茄、茄子、菜花等蔬菜,還有一些鮮花。

晴朗的日子,胡雪珊都會帶上她的小墨鏡,去果蔬種植示範區查看果蔬的生長情況。如果遇上大暴雨,胡雪珊會急急忙忙地跑去給菜箱子洩洪,說到這些,胡雪珊笑得很開心。

果蔬種植示範區

成熟的果蔬,要麼送給社區老人、學校的學生,要麼就在太陽西下的時候,拿一些在街邊擺賣。

胡雪珊和同事展示廚餘處理種植的有機蔬

在家裡做堆肥實驗的「廚餘癮」患者

談及廚餘、堆肥,胡雪珊打開了話匣子,她向鳳凰網廣東科普了自然堆肥的效果、家庭堆肥適用於什麼方法等等知識。項目督導張小麗說,「她是染上了『廚餘癮』」。

疫情防控期間,閒置在家的胡雪珊在家做起了廚餘垃圾堆肥,一方面是因為想要自己了解關於廚餘這方面的知識,後期才能教導小朋友關於廚餘分類、堆肥的知識。另一方面她想知道在家實施廚餘堆肥會遇到什麼問題,又該如何解決。「大多數家庭不喜歡廚餘堆肥,都是因為廚餘的氣味很難聞,我現在在家用的是波卡西堆肥法,是一種厭氧堆肥法,只要把廚餘放進一個封閉的桶,正常情況下不會有其他異味的產生。」波卡西堆肥法,是一種利用乾濕分離,厭氧發酵的方法,方法比較簡單,處理的廚餘垃圾量不大,適用於小家庭

胡雪珊花180元在淘寶上買了堆肥桶,大約可以裝15升左右的餐廚垃圾。而她主要做的是餐前廚餘堆肥,「像我們擇菜的菜葉子、吃完的果蔬皮都是餐前廚餘」,餐前廚餘相對於熟廚餘垃圾而言,沒有那麼多油、調料,在堆肥過程中氣味也沒有那麼重。

在家,胡雪珊會提前告知家人,需要收集餐前垃圾。然後再瀝乾餐前垃圾的水分,放進桶裡,再看情況加EM菌(EM菌是一種混合菌一般包括酵母菌、乳酸菌等有益菌類,可用於土壤改良)進去,然後等待分解。

剛接觸廚餘這方面時,胡雪珊是帶著一種學習、探索的心態,但越到後面就越覺得這事情很有趣,慢慢就研究更多廚餘方面的知識,還往外延伸到肥料、種植這方面的知識。「很多母親也是漸漸地就對廚餘越來越感興趣,還把它作為一種親子互動遊戲」。胡雪珊不覺得自己很厲害,在她看來這只是她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我一天開一次桶,把餐前垃圾放進去再加EM菌,真的沒有花費我多少時間」,她解釋道。

在胡雪珊看來,對一項知識的鑽研學習,不算是加班工作,更多的是來自她個人對這方面的興趣愛好。

胡雪珊學習的書籍和資料

一開始胡雪珊的家人,也並不是全部都支持她在家做廚餘堆積,「我母親一開始是不大理解的,我也理解。很多人都覺得廚餘垃圾又溼又臭,大家對此都避之不及。但我父親比較支持,因為他自己喜歡園藝種植,知道廚餘垃圾可以堆肥後改良土壤。凡事都需要一個過程,到現在,我母親也習慣性地將廚餘垃圾分類歸集出來給我用。」

除此之外,胡雪珊還會打卡記錄她廚餘堆肥的經驗心得,「這樣當某一桶突然異味比較重時也能翻看之前的記錄,看看是少了那些元素,該怎麼去調整」。

6月13號,胡雪珊發了這麼一條朋友圈:「#波卡西堆肥的不知道第多少天#在想用什麼理由買第三個桶回家」。張小麗透露,在胡雪珊家裡不單單是只有一個堆肥桶,是有好幾個不同的桶,放進去的廚餘也是不一樣的。

一個人只有你熱衷於某件事,才會產生動力。在疫情防控期間大家都待在家裡刷起各種直播時,胡雪珊在家想著怎麼推進項目,擴大谷湧廚餘中心的知名度和影響力。為此,她除了進行廚餘堆肥,還自己動手寫了一個《「低碳精彩,綠色生活」谷湧社區廚餘環保教育項目》。

2020年5月,胡雪珊拿著這個項目,參加了由萬江志願者協會和共青團萬江街道委員會共同舉辦的「2020年度萬江街道『益苗計劃』志願服務項目大賽」,最終榮獲「萬江街道示範項目」一等獎的獎項。「當時雪珊告訴我她要去參加這個項目時,我真的感動到了,我沒有想到她會為這個項目無怨無悔地付出那麼多」張小麗說。

胡雪珊參加2020年度萬江街道「益苗計劃

鳳凰網廣東獲悉,該獲獎項目得到了萬江共青團、志願者協會的肯定。張小麗表示,「萬江街道還把我們這個項目推去參加市級的比賽,目前尚未知道結果,但是希望可以有個好的成績。」

「我們趣行社工是以公益社會服務為主的機構,由於項目都是公益為主,所以多半項目成本裡,扣去社工的工資後,所剩的就是日常運作的行政費用。所以我們都會運用多種方式籌集更多的項目資金,包括雪珊參加這個項目大賽,也是希望有更多的資金投入進來,支持、補充項目服務的開展。同時,也讓更多的人知道我們的項目,一起加入到我們垃圾分類和廚餘宣教的具體工作中來。,而且雪珊在做這份項目方案時,她都沒有將人員補貼算進去,她申請的所有費用都是為了搞活動」張小麗說。

鳳凰網廣東了解到,給社區老人贈送蔬菜、親子活動等活動,都是谷湧廚餘中心項目人員自發性舉辦的,最終都是希望這個項目能夠做得更好、更出名,而趣行機構會通過創投、與愛心企業合作等方式籌集項目資金,讓項目能有資金去組織更多的活動。

垃圾分類不能獨行,要人人同行

當一個人做一行做久了,不經意間就會養成一些職業習慣。下班後,做件跟工作相關聯的事,這是職業習慣還是因為熱衷工作?

在別人看來下班後繼續忙著與工作相關聯的那叫加班,但在胡雪珊眼裡,那只是她自己下班後的興趣。對此,張小麗很感動:「趣行社工機構有著10多年的社工服務經驗,我們這種創業團隊能夠遇到像雪珊這樣的夥伴,真的是非常的幸福,而她的這種幹勁也會影響到她周邊的人,使其也能非常積極地行動起來」,張小麗說。

也正是胡雪珊這種幹勁,吸引了一個來自麻湧中學,年僅18歲的庾文湘前來當實習生。庾文湘表示,她在學校就當過志願者,基於對這一方面的興趣,在聽說萬江谷湧社區有個廚餘中心時,她立馬去申請當那裡的實習社工。

對於胡雪珊的這份幹勁,與谷湧廚餘中心合作的萬江第七小學校長羅宏桂也深有體會。鳳凰網廣東了解到,萬江第七小學在2018年就實施了垃圾分類,是萬江最早實施垃圾分類的小學。「那時我們就有垃圾分類的意識了,後來雪珊找到我,跟我說起這個合作方案,我們就一拍即合」羅宏桂接受採訪時說道。

鳳凰網廣東來到萬江第七小學發現,該學校的垃圾桶按照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廚餘垃圾、其他垃圾分為四種顏色,垃圾袋的顏色也是相對應的。學校的公共區域和每個教室裡都有設置這四種顏色的垃圾桶,而這都靠學生的自覺性和主動性。為了讓學生了解垃圾分類的知識,胡雪珊會進學校給孩子們上關於垃圾分類的課程。

「經過培訓學習後,孩子還會將垃圾分類的知識教給家長,告訴家長什麼垃圾要放在這個桶,什麼垃圾放在那個桶。通過小孩的認知,小手拉大手,從而讓每個家庭都參與到垃圾分類裡」,羅宏桂還計劃讓「垃圾分類」作為一個課題,讓學校的老師帶頭,帶動學校、家庭、社區的人都參與到垃圾分類行動中。

胡雪珊為萬江七小的孩子上環保主題班會

除了踏實肯幹,胡雪珊還很喜歡思考。在一項活動結束後,她反覆鑽研,發現問題並得出自己的結論,使其在後期同類型活動中更有指導性、針對性。

因為這個項目,胡雪珊變成了廚餘、種植的半個專家,還學會使用廚餘處理器,她笑道說:「現在除了飛機、火車、高鐵這種交通工具我不會開,其他的我都會開」。如果把谷湧廚餘中心這個項目比作是一份卷面分60分的卷子,那麼趣行社工機構做到了100分。

萬江街道作為東莞垃圾分類示範片區之一,又將如何實施垃圾分類?

鳳凰網廣東採訪東莞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萬江分局(以下簡稱「萬江城管」)新聞助理庾聯珠了解到,目前萬江街道生活垃圾中,廚餘垃圾佔六成,所以萬江街道與谷湧社區牽頭,建造谷湧廚餘中心,通過教育宣傳民眾重視餐廚垃圾分類和處理。接下來,萬江城管將在萬江各農貿市場建設廚餘處理設備,就地處理餐廚垃圾

根據鳳凰網廣東獲得的消息:萬江街道已經出臺措施,要求各社區配置廚餘垃圾就地處理設備,重點收運農貿市場、住宅小區、居民區產生的廚餘垃圾,2020年拔蛟窩、谷湧、嚴屋、大蓮塘、壩頭、萬江、萬江墟、滘聯、共聯、大汾、簡沙洲、小享、上甲和石美等14個社區須於9月份前各自建成類似壩頭社區投入運營日處理能力3噸餐廚垃圾處理設備一套,實現就地處理餐廚垃圾日處理55噸產能。2021年莫屋、金泰、蜆湧、水蛇湧、流湧尾、牌樓基、新村等7個社區須於2021年7月份前建成日處理能力3噸餐廚垃圾處理設備一套,實現街道建成就地處理餐廚垃圾日處理達66噸產能。

「社會的進步不是因為少數人做了很多,而是每個人都貢獻了一點點」。在胡雪珊看來,她的工作只是做了一點點,她只是努力的帶動身邊的人跟她一起去貢獻一點點。

垃圾分類不能獨行,要人人同行。只有當更多的人逐漸養成環保的習慣和意識,我們的生活才會變得更加健康,社會風氣也能更加文明。

相關焦點

  • 「踐行垃圾分類·共創品質東莞」科普活動在科學館啟動
    ▲不少家長帶著孩子到現場學習垃圾分類知識 記者 陳棟 攝9月21日上午,2019全國科普日暨「踐行垃圾分類·共創品質東莞」科普活動在東莞科學館啟動。活動還將邀請專家教授開設專題講座,製作一批垃圾分類視頻在東莞科學館放映室定期播放。主辦方表示,將通過展覽展示、互動體驗等方式,將垃圾分類的科學知識精細化傳播,使科普更接地氣,充分調動市民投入到垃圾分類環保生活行列中的積極性。在全國科普日活動期間,市科協將協同全市33個鎮街(園區)廣泛開展形式多樣的科普活動。
  • 90後北大學霸愛上撿垃圾 分類之後拍了部電影
    周聖崴(本文照片均為受訪者提供)  東方網記者牛強8月2日報導:用垃圾拍的電影,能看嗎?國內首部用分類垃圾拍成的電影《女他》,還真不是一部「垃圾電影」。電影《女他》海報  北大學霸把垃圾變廢為寶  本碩皆就讀於北大的周聖崴在外人眼中,是不折不扣的「學霸」,回憶起自己曾在北大求學的那段經歷,周聖崴還是對母校的培養充滿感激
  • 垃圾分類「痛」在何處?
    引導員指導業主如何分類投放垃圾文/羊城晚報記者 唐 波圖/羊城晚報記者 王俊偉今年5月《東莞市生活垃圾分類三年行動方案(2020-2022年)》出臺,東莞正式進入生活垃圾「分類時」。半年多過去了,垃圾分類推進如何?既定的年度目標是否達成?
  • 實施垃圾分類推進精細化管理 徐福記:垃圾分類後去了哪裡
    「糖果大王」東莞徐記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徐福記」)自2015年起在廠區內推行生活垃圾分類,對各類生活垃圾劃定了明確收運處置的「路線圖」。連日來,記者從徐福記出發,體驗了一次「另類」的一日遊,還原垃圾分類後方處理全鏈條。
  • 「東莞垃圾分類演講比賽」真誠是第一位的!2017年冠軍王鑫鑫的參賽...
    不管什麼類型,在2017年東莞生活垃圾分類演講比賽成人組冠軍(一等獎獲得者)王鑫鑫看來,只要站在舞臺上,真誠是第一位的。「演講者雖然站在舞臺中心,但他應該和聽眾進行生活化的溝通。」揚長,把扣分項變成加分項「2012年,東莞市垃圾分類處置規劃編寫成功;2013年,東莞市出臺《關於完善東莞市垃圾分類的建議》……」回想起自己三年前的參賽演講稿《七年之篤》,王鑫鑫尤為對這一段政策羅列的內容記憶猶新。
  • 東莞垃圾分類演講比賽|這位往屆優秀選手說,從自身感受出發的演講...
    「記得2017年第一次參加演講比賽時,對垃圾分類根本沒有特別了解。」作為2017、2018年連續兩屆參加東莞市垃圾分類演講比賽的優秀選手,賴煒回憶說,當時只當這是鍛鍊自己的一個機會,懵懵懂懂地參加了。對於賴煒來說,參加垃圾分類演講比賽,讓他開始去認識和了解垃圾分類。
  • 分類時代之機關單位:垃圾分類全覆蓋滿月,「可回收物」增加十倍
    可以說,只要我們局把『垃圾分類』這件事做好了,全市一半的市直機關就都做好了。」東莞市民服務中心垃圾分類的宣傳率先垂範:管轄場所生活垃圾分類全覆蓋5月29日,《東莞市生活垃圾分類三年行動方案(2020-2022年)》正式印發,要求全市公共機構生活垃圾分類在今年實現全覆蓋。
  • 東莞垃圾分類演講比賽|變廢為美!她穿著用環保袋做成的裙子參賽奪冠
    就在去年,曹雨穿著媽媽用環保袋做成的裙子參賽獲得了少兒組的冠軍(一等獎)從一開始的根本不知道什麼是垃圾分類,到用完美的演講榮獲冠軍,曹雨通過不斷學習和在生活中的具體實踐,對垃圾分類加深認識和理解。用曹雨以及曹雨媽媽的話說,直到長大,只要有機會,就一定會參加垃圾分類演講比賽。因為比的不只是演講水平,還有更深層次的意義!
  • 清華食堂,讓學霸淪為「吃貨」,連學霸都沉迷的面,長這個樣子
    清華食堂,讓學霸淪為「吃貨」,連學霸都沉迷的面長這個樣子。清華大學是很多學子夢想中的搞笑,裡面的學霸一抓一大把。清華食堂裡的飯菜味道很好,讓不少學霸都淪為「吃貨」,其中食堂裡的雞絲麵讓很多的學霸沉迷其中不可自拔。小編今天給大家介紹的美食就是讓學霸都愛的雞絲麵。
  • 「廣東造」分類垃圾桶成爆款
    在廣東垃圾分類產品也十分走俏。「玉米棒是幹垃圾還是溼垃圾」「小龍蝦怎麼分類」「珍珠奶茶的珍珠歸在哪一邊」7月1日隨著被稱為「史上最嚴」垃圾分類措施的《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實施垃圾分類被戲稱為上海新社交方式。
  • 莞版垃圾分類 | 三年完成示範片區建設,作戰書,時間表,路徑圖已定
    目前,東莞作為新晉一線城市,正迎來「三區」疊加的重大歷史機遇,對城市管理的專業化、精細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6月17日,東莞市人民政府舉行新聞發布會,東莞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解讀東莞版垃圾分類相關議題。
  • 智能垃圾分類回收受捧 小黃狗獲10.5億元投資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 倪雨晴 東莞報導 再生資源回收產業鏈可以簡單地分為廢舊物資分類回收、廢舊物資處理兩大環節。近年來,不少企業切入上遊的回收領域,通過網際網路去提升前端的回收效率,頗受資本青睞。  網際網路+的行業痛點  「小黃狗是首家全國性全品類垃圾智能分類回收平臺,是垃圾分類回收行業已由傳統人力走向高質量、智能化運營發展階段的新物種。」小黃狗董事長唐軍說,智能化與傳統垃圾回收產業的滲透已經開始。
  • 垃圾分類飛行棋,好玩!孩子們遊戲中明白「綠色生活我先行」
    12月16日下午,由東莞市婦女兒童活動中心主辦、莞城實驗小學承辦的「垃圾分類新時尚 綠色生活我先行」綠色進家庭、進校園、進社區系列活動正式在莞城實驗小學啟動,全校2300名師生參加了啟動儀式。啟動儀式上,東莞市婦女兒童活動中心副主任劉雅帶領中心教職工、家長、學生一起在國旗下簽署行動契約,拉開了垃圾分類綠色行動活動的序幕。儀式後,還為孩子設置了垃圾分類飛行棋、垃圾分類找找茬等遊園活動,同學們紛紛踴躍參與,在遊戲中了解垃圾分類的標準,領悟垃圾分類的意義。
  • 垃圾分類達人|高帥傑:「興壽模式」的推動者,讓垃圾分類在農村落地...
    他走村串戶宣傳垃圾分類知識 他邀請專家讓廚餘垃圾就地還田 …… 今天 讓我們一起看看 「興壽模式」背後的人物故事
  • 積厚以成勢 登高更望遠 ——廣東東莞因地制宜分類治理生活垃圾紀實
    改革開放40多年來,東莞已從當地歌謠中唱的那樣「背脊頂天口食泥,不見日頭去不見日頭歸」,一躍成為被譽為「世界工廠」的工業品生產製造基地和廣東重要的外貿口岸。然而,城市快速發展不僅帶來了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也讓生活垃圾汙染成為了日常生活中最普遍的環境問題。目前,東莞常住人口已超千萬人,每日都在產生大量生活垃圾。
  • 一邊遊戲一邊學 寮步鎮舉行生活垃圾分類宣傳活動
    新快報訊 12月8日,東莞市生活垃圾分類辦聯合市文明辦、市委網信辦,在寮步鎮舉辦市級生活垃圾分類「五進」宣傳志願服務活動。本次活動來到寮步鎮垃圾分類示範村藥勒村,讓企業員工在觀看精彩表演和參與遊戲互動中學會垃圾分類小技能。
  • 北京垃圾怎麼分類 北京垃圾分類攻略
    在北京垃圾怎麼分類呢,有什麼分類技巧呢,小編相信小夥伴們一定都想知道吧,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一篇關於北京垃圾分類攻略,希望大家喜歡。  十問北京垃圾分類  北京垃圾分類將修法,擬明確個人分類責任
  • 幼兒園裡也能聊垃圾分類
    新華社發英國幼兒園垃圾分類宣傳圖片自7月1日上海正式實施《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推行生活垃圾強制分類起,全國包括廣州在內的一些城市也正陸續實行生活垃圾強制分類。讓垃圾分類觀念深入民心,使垃圾分類知識成為「必備技能」。
  • 垃圾分類志願者:垃圾分類有序 志願參與先
    央廣網鄭州12月17日消息(記者 王勇生 通訊員 婁璞 劉博聞)近日,管城回族區金岱街道辦事處各社區活躍著一支垃圾分類志願者隊伍,他們不懼寒冷,守桶分揀,走街入戶,積極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宣傳活動。這是金岱街道辦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志願宣傳活動的一個剪影,「垃圾分類志願者」的袖標在居民心中也愈發清晰,成為引導居民參與分類、正確分類的引路標。垃圾分類志願者利用早晚尖峰時間開展「站桶」、「守桶」行動,對前來投放生活垃圾的居民進行分類知識宣傳,詢問居民是否已在家分類。對未分類的居民,徵得居民同意後現場指導分類。
  • 垃圾如何分類?垃圾分類標準是什麼?武漢生活垃圾分類管理7月實施
    垃圾如何分類?垃圾分類標準是什麼?【武漢生活垃圾分類】武漢強制垃圾分類進入「倒計時」。5月12日從武漢市城管執法委召開的新聞通氣會上獲悉,《武漢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已於日前獲武漢市政府常務會審議通過,預計今年7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