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卡通片《千與千尋》 |
日本卡通片《龍貓》 |
日本卡通片《櫻桃小丸子》 |
日本卡通片《蠟筆小新》 |
據《日本風情》季刊報導,自最早的作品誕生以來,日本卡通已有約90年的歷史。如今的日本已成為世界第一的卡通王國。經過約90年的發展,日本已形成一種獨特的、老幼鹹宜的卡通文化。由於角色生動、故事精彩、題材多樣、製作細膩,日本的卡通片風靡海外,成為真正全球化的大眾娛樂產品。
日本卡通蜚聲海外。003年,動畫片《千與千尋》獲第75屆奧斯卡最佳動畫片獎,使日本的卡通片受到世界的熱烈關注。實際上,自20世紀90年代以後,世界上開始出現很多日本卡通迷。日本的一些早期卡通電視片,例如《鐵臂阿童木》《飛車小英雄》等,美國人非常熟悉。《阿爾卑斯少女海蒂》《小甜甜》等卡通片曾在歐洲國家放映,《鐵甲萬能俠—Z》在西班牙的收視率達到近90%,《美少女戰士》曾在德國走紅。在亞洲國家,卡通片《機器貓》《龍珠》的知名度甚至高於迪斯尼卡通片。一些新型科幻卡通片,例如大友克洋的《阿基拉》、士郎正宗的《攻殼機動隊》以及《新世紀福音戰士》等,對《黑客帝國》等美國大片產生過影響。相關電子遊戲推出的卡通片《口袋妖怪》曾在美國引起轟動。現在,日本的卡通片仍不斷出口美國。目前,日本的卡通片製作數量據說達到每周50至60部。
日本的卡通片如此吸引人,是因為它植根漫畫 。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政岡憲三、瀨尾太郎等人就開始製作國產卡通片。戰後,以東映動畫公司的《白蛇傳》為開端的影院版卡通片,因承襲了美國迪斯尼的「名著路線」而成功地走向世界。但是,為現代日本卡通片打下基礎的,則是以《鐵臂阿童木》為首的電視卡通片。這些電視卡通片不走「名著路線」,在人物表現和情節編排上顯示出自己的獨特手法。 推崇迪斯尼卡通片的漫畫家手塚治虫在製作《鐵臂阿童木》時所採用的方法是,減少單元畫的數量,反覆使用同一動作的畫面,以增強生動感。為降低製作費用,他想方設法使不動的畫面動起來,或是重複使用短鏡頭。《鐵臂阿童木》的成功,以及後來的《鐵人28號》《8號人》,開創了一個科幻卡通的時代。卡通人物的商品開發以及與贊助商的合作等,使電視卡通片的製作體系逐步完善。
20世紀60年代的大部分卡通片都是以漫畫故事為原型的。繼科幻卡通片之後,又出現了多種題材的以漫畫為原型的電視卡通成功作,例如少女片《魔女莎莉》、以懦弱的妖怪為主人公的《妖怪Q太郎》、描寫奮發的少年棒球手的《巨人之星》等。走紅漫畫作品被搬上電視螢屏,使日本的卡通片開始普及和生根。同時,包括低齡者在內的卡通片收視者範圍的擴大,也使漫畫雜誌的發行量開始上升。
進入20世紀70年代,永井豪的《鐵甲萬能俠—Z》的成功,使卡通片開始出現一個獨特趨勢,即與玩具商的產品聯手,走「巨型機器人路線」。從此,卡通片開始不再依賴漫畫原作,試圖開闢一條「原汁原味卡通」之路。70年代後半期,描述巨型機器人戰鬥故事的科幻動作片不斷問世,而其中的《宇宙戰艦大和號》則是一部標誌著「卡通世代」誕生的作品。這部受到已進入青春期的「卡通世代」群體喜愛的作品掀起了科幻卡通熱。卡通故事雜誌開始出現,從而把原來只是面向兒童的卡通作品推向更廣泛的人群。
較漫畫晚10年,卡通片也開始以青年人的世界為內容,錯綜情節、青春群體、哲學主題等,漸漸成為卡通片的表現內容,例如《傳說巨神依狄安》《裝甲騎兵VOTOMS》《太陽之牙達格拉姆》等,這些作品在80年代也一直為青年人所喜愛。但是,「原汁原味卡通」的全盛時代隨著80年代的結束而降下了帷幕,而以漫畫走紅作品為原型的卡通片,例如《福星小子》《棒球英豪》《古靈精怪》等又重新喚起人們的極大興趣。《IQ博士》的成功使卡通行業開始重新認識漫畫。1980年,影院版長篇作品《機器貓》問世。這時的卡通片所依據的原作,是那些更加多樣化、形式更加進化的漫畫作品。在國外,卡通片大多是迪斯尼的成熟的兒童作品,或是藝術試驗作品。而日本的卡通片則更注重在故事性和娛樂性上迎合青年,試圖造就新的卡通迷。日本的電視卡通片避開那些「揚善懲惡」「道德至上」的單純說教,力圖使人們去發現卡通片的新的魅力和潛力。
進入90年代,日本的卡通片開始在娛樂性和藝術性兩方面引人注目。今天,日本的卡通製作產業據說已達5兆日元的規模,全國卡通製作公司有約440家,其中約80%集中在東京。在東京都西部的杉並區,有很多從「卡通黎明期」發展至今的製作公司,據說如果把緊鄰的練馬區算在一起,這一帶的卡通製作公司數量佔到了全日本的半數以上。2000年,杉並區府提出要把卡通製作作為當地的特色產業。為推動卡通製作產業的發展,杉並區府與卡通製作公司合作,除了每年舉辦一屆「卡通節」外,還通過組織區內的中小學生參觀卡通製作公司等,使杉並區的民眾了解和熟悉卡通產業。同時,杉並區還積極培養卡通製作人才。2002年,杉並區創辦了「卡通匠塾」,這裡的學生有機會在卡通製作公司實習半年。此外,2003年7月,區內的卡通製作公司聯合製作完成了第一部「杉並品牌」的卡通影片《再見,綠池》。為在卡通產業的基礎上進一步培育和發展卡通文化,杉並區還向中央政府呼籲建立以資料收集、研究和人才培養等為目的的「卡通檔案館」,吸引卡通行業機構來杉並區立足。如今,杉並區正作為一個卡通產業基地煥發著新的活力。
2003年8月,在東京國際展覽中心舉辦了第64屆漫畫節。在面積相當於12個足球場的場館中,約36000個團體參加了活動,參觀人數達到46萬。(完)(來源:參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