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三個「白粿節」在閩北小村莊延續

2020-12-19 中國新聞網

一年三個「白粿節」在閩北小村莊延續

  中新網南平8月8日電 (張麗君 林崢嶸)今天是農曆7月初二,「白粿節」在福建順昌縣元坑鎮的賴源村裡延續。

  「白粿節」是賴源村獨有的傳統習俗,也是當地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其獨特在於,這裡一年有三個「白粿節」,每次在不同的村子裡舉行。

  正月十一至十四的「白粿節」按4個村落順序依次舉辦,祭祀「大陽公」;農曆六月十二、六月十四的「白粿節」由鄧坊和賴源主村依次舉辦,祭祀「三濟祖師」;農曆七月初二的「白粿節」則由後排和洋坑舉辦,祭祀「五穀仙」。

  福建南平順昌賴源村是一個邊遠高山村,平時村裡多是留守的老人與小孩,每年「白粿節」這一天,比春節人氣還旺。

  這一天,在外打拼的年輕人,不論路途多遠,工作多忙,都會儘量趕回村裡,與朋友親人相聚,看看老人、幫助務農。村裡打制的白粿,用料講究,製作精細,口感香綿柔滑,別有風味。

  這一天,清晨,從各地來的客人絡繹不絕,清晨村民們就開始蒸粳米,當太陽升起時,村民們有的唱著民謠,在自家屋前掄著木槌,舂打石臼裡蒸熟的粳米。婦女和老人則趁熱將打好的白米糰拽成塊,揉圓,再用自製的木質模具壓扁,放入肉絲、芋子、筍乾等各色餡料,包成元寶、包子等形狀,香醇溫潤,充滿韌性。

  這一天,從各地趕來的客人的車從村口排到村外,客人走家串戶,隨意品嘗。誰家的客人多,說明誰家的人氣旺、日子火、財運好。許多客人慕名遠道而來,使百餘戶的小山村熱鬧異常。

  午飯後,村民們紛紛出動,抬著供奉的神像巡遊於村頭巷尾、田間地頭,祈佑風調雨順、家家平安、事業有成、五穀豐登。

  相傳,當地供「三濟祖師」龔志朝、劉志達、楊志遠等3位道家的祖師爺,與元坑與大幹交界處寶山上,全國第五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寶山寺大殿中所供奉的「三濟祖師」相同。

  村裡67歲老人廖拾金說,節日從何而來已無法考究,總之是老祖宗自古傳下的習俗,安排在春播和夏收前後,可能當初是為了聚集勞力、共同勞動、溝通友誼而設。(完)

相關焦點

  • 區分武夷巖茶與其他閩北烏龍茶的幾個小技巧
    下文所指的閩北烏龍茶,特指武夷山之外的閩北烏龍。一款凱捷的矮腳烏龍,每斤500元,另一款海堤的老叢水仙,每斤5000元。這裡有兩方面原因,一個可能是衝泡手法 另一個是茶葉存放開始出現小問題。還好這款茶的分離感不強。這裡我把這個因素撇開暫時不考慮。
  • 《董家埠社區志》延續村莊文脈
    全志詳實系統地記述了董家埠由村莊到社區的演變過程,囊括自然地理、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社會民生、民情風俗等諸方面,全面反映了董家埠底蘊深厚的歷史文化和經濟社會的發展狀況,為讀者提供了打開記憶的鑰匙,憶起激情燃燒的歲月、塵封的往事、兒時的味道。《董家埠社區志》的特色在於用大篇幅對村莊的歷史文化進行詳細記述,最大程度延續了村莊文脈。
  • 南平市延平區成立「閩北鄉村幹部學院」
    8日,「閩北鄉村幹部學院」成立揭牌儀式暨首期培訓班在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區巨口鄉谷園村教學點舉行,標誌著中國社會科學院直屬單位中國社科教育培訓中心和延平區委雙方合作成果正式落地。中國社科教育培訓中心和福建省財政廳等單位領導出席,62名來自延平區巨口、赤門兩鄉的村主幹及黨群工作者作為首期學員入學。
  • 廣西一村莊延續三百多年上百祖墳被一夜剷平
    廣西一村莊延續三百多年上百祖墳被一夜剷平
  • 領略閩北這些小錯落的秋,邂逅順昌的金秋美景
    錯過就要再等一年了 在這裡,你不僅可以欣賞到滿枝金黃的銀杏,還有許多農活你未曾體驗過哦~ 交通:在南平的鄉鎮汽車站有前往塔前的小中巴,或者可以自駕哦~路程約一小時二十分鐘
  • 小王莊的「一年三熟」
    豫東鄉村傳統的耕作模式多是一年兩熟,可寧陵縣陽驛鄉小王莊村的「一年三熟」已堅持了20多年。    該村村民崔領軍是「一年三熟」的實踐者。兩茬花菜加一茬玉米,成為小王莊新的「一年三熟」,一畝地每年可收益9000餘元。    小王莊新的「一年三熟」今年也逐步擴展到外鄉、外縣,幫助更多的村民脫貧致富。    今年,該村春秋兩季各種西藍花300畝,還在附近村莊轉包50多畝種上了藍藍花。貧困戶梁家振種西藍花3畝,再加上一茬水果玉米,年收入2.2萬元,順利地摘掉了貧困帽子,找到了致富的門路。
  • 葫蘆山遺址:半部閩北史前陶瓷發展史
    這一時期葫蘆山陶窯生產的黑衣陶產品不僅流行於閩北地區,在鄰近的浙江南部和江西東北部也都有廣泛分布……甚至在空間距離更遠的太湖地區馬橋文化,都能見其身影,反映了這一時期閩北地區在先進位陶技術支撐下,其考古學文化具有強大的影響力。
  • 閩北旅遊美食手冊之建甌篇
    厚重的歷史積澱孕育了當地獨特、燦爛的美食文化,更是俘獲了廣大閩北吃貨們的「芳心」。先來介紹一下2016年南平市「閩北十大名菜」系列評選活動中的佼佼者。「閩北十大餐飲名店」中,建甌市家興大酒店是當地唯一上榜的酒店。
  • 閩北地道特色美食推薦 感受閩北美食魅力
    閩北美食種類繁多,有許多農家風味的美食,和遍布各地的小吃。現在就來感受下閩北美食的魅力,排名不分先後,歡迎補充。1、延平筍燕  筍燕是福建南平市延平區最具特色的漢族名餚,被稱為閩北一絕而且流傳至今。 到延平沒有吃過筍燕就等於白來,筍燕於延平而言知名度、美譽度可見一斑。
  • 閩北小菜,酒後餘香的紅糟筍膜餅
    閩北人家都擅長釀酒,紅酒是閩北人家都會釀製的酒。紅曲米釀酒後有紅酒糟,變成了閩北人家的做菜調料。剛好閩北盛產竹筍,兩者相遇,便成了閩北糟菜種類中的香脆小菜-紅糟筍衣餅。
  • 這家古色古香的餐廳,吃的竟是閩北土菜?
    - HAO WEI XUAN -開在臺江萬達金街的豪味軒一鵝三吃、稻花魚、紅燒豬蹄...這家豪味軒·閩北光澤原生態餐飲,是我最近剛發現的寶藏餐廳,主營閩北光澤菜,在富力中心開了1年多,老闆終於又把分店開到了臺江萬達。
  • 巴斯貝格,小村莊有大作為(他山之石)
    巴斯貝格這樣的微型農村,映射出德國在延續鄉村傳統、促進城鄉融合發展和公共服務均等化等方面的努力和嘗試,體現著村民們對實現更好的鄉村生活的追求。「村民對村莊文化越認同,凝聚力越強」巴斯貝格位於萊茵蘭—普法爾茨州(萊法州)的邊緣,距離比利時只有20公裡。
  • 閩北黃金豆腐包
    福州超市買的炸豆腐,有點小了,我們閩北有大的炸豆腐包賣,可以塞更多的肉餡的。我今天做的餡料做的就是豬肉餡,還有芹菜還有一點生薑。天氣冷了,生薑多放一些很不錯哦。調味只要一點點鹽巴即可,還可以加雞精的我沒有。先把豆腐包捅一個小洞就可以了,把餡料填進洞裡。我總是喜歡塞很多,這樣吃起來味道很好。上鍋蒸二十分鐘這樣即可。豆腐包可以這麼吃也可以煮湯的,味道都很不錯。
  • 閩北人敲章認證的煎包,路過的阿姨一口氣打包16個
    「給我來16個包子,打包。」「哎呀,我就認這家的包子呀,路過肯定要來一下。」1元錢,如今漲了一些,變成2個2.5元,但幸好個頭沒有縮水。但因為整體都偏向閩北口味,所以對部分人來說可能會顯得略鹹一些。○ 雖然雙飛本身偏向閩北口味,但所用肉燕卻來自閩東的福州,在福州當地也有「無燕不成席」的說法。不過對於閩北人而言,一般會更習慣吃浦城的肉燕。
  • 「閩北十大名菜」出爐,你全部吃過嗎?
    身為閩北人,你知道我們閩北有哪些特色菜嗎?
  • Minecraft:很奇怪的村莊,位於三個地形交匯處,還有女巫當鄰居
    Minecraft:很奇怪的村莊,位於三個地形交匯處,還有女巫當鄰居大家都知道,很多時候,我的世界中有很多稀奇古怪的事情。出生在海洋中,還沒來得及看這個世界一眼就掛了,也有很多時候我們出生在巖漿中,根本沒有落腳的地方。
  • 閩北各縣民眾的飲食文化中有其共性,也各有其特色
    閩北各縣民眾的飲食文化中有其共性,也各有其特色閩北的飲食文化閩北包括二區三市五縣,分別是:延平區、建陽區,邵武、武夷山、建甌市以及順昌、光澤、浦城、松溪、政和五縣。山蕨、稻花魚、紅菇、竹筍、建蓮、薏米等地方特產以及野豬、田鼠、蛇、石鱗等野味成為閩北人製作美食的上等食材。閩北人有獨特的滋補飲食觀,將食品分為「熱性」與「涼性」兩類,狗肉、羊肉、牛肉為熱性;母水鴨、甲魚、石鱗及蟹、瓜、果等為涼性。閩北人認為不同屬性的食品會相剋,故體熱與體涼的人們,各擇相反性質的食品而補。
  • 閩北山區冷凍烤鰻首次出口
    閩北山區冷凍烤鰻首次出口 2019-06-27 09:06:06  來源:福建日報
  • 南方閩北一個小縣城的冬至傳統美食,不吃湯圓也不吃餃子
    其實不然,這只是比較廣泛的說法,如果往深了追溯的話,一般來說農村、小縣城這樣的小地方都有著當地特色傳統節日美食,冬至也不例外,比如我的家鄉。我的家鄉坐落於閩北邵武,位處江西省隔壁,旅遊勝地武夷山附近(一個小時路程),反正大學同學都沒有聽說過。雖說我們屬於南方,但是就如地名所示,閩北二字就可以聯想到我的家鄉其實算是南方的「北方」了。
  • 福建閩北的特色小吃都有哪些?
    南平,地處福建省北部,武夷山脈北段東南側,位於閩、浙、贛三省交界處,俗稱「閩北」。福建南平都有哪些特色小吃呢?光餅。光餅是福建閩北一帶的傳統小吃。主要分布於閩北地區南平市的松谿縣、浦城縣、建陽市、建甌市、順昌縣;閩東地區福州市、寧德市;閩西地區三明市尤溪縣(梅仙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