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南平8月8日電 (張麗君 林崢嶸)今天是農曆7月初二,「白粿節」在福建順昌縣元坑鎮的賴源村裡延續。
「白粿節」是賴源村獨有的傳統習俗,也是當地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其獨特在於,這裡一年有三個「白粿節」,每次在不同的村子裡舉行。
正月十一至十四的「白粿節」按4個村落順序依次舉辦,祭祀「大陽公」;農曆六月十二、六月十四的「白粿節」由鄧坊和賴源主村依次舉辦,祭祀「三濟祖師」;農曆七月初二的「白粿節」則由後排和洋坑舉辦,祭祀「五穀仙」。
福建南平順昌賴源村是一個邊遠高山村,平時村裡多是留守的老人與小孩,每年「白粿節」這一天,比春節人氣還旺。
這一天,在外打拼的年輕人,不論路途多遠,工作多忙,都會儘量趕回村裡,與朋友親人相聚,看看老人、幫助務農。村裡打制的白粿,用料講究,製作精細,口感香綿柔滑,別有風味。
這一天,清晨,從各地來的客人絡繹不絕,清晨村民們就開始蒸粳米,當太陽升起時,村民們有的唱著民謠,在自家屋前掄著木槌,舂打石臼裡蒸熟的粳米。婦女和老人則趁熱將打好的白米糰拽成塊,揉圓,再用自製的木質模具壓扁,放入肉絲、芋子、筍乾等各色餡料,包成元寶、包子等形狀,香醇溫潤,充滿韌性。
這一天,從各地趕來的客人的車從村口排到村外,客人走家串戶,隨意品嘗。誰家的客人多,說明誰家的人氣旺、日子火、財運好。許多客人慕名遠道而來,使百餘戶的小山村熱鬧異常。
午飯後,村民們紛紛出動,抬著供奉的神像巡遊於村頭巷尾、田間地頭,祈佑風調雨順、家家平安、事業有成、五穀豐登。
相傳,當地供「三濟祖師」龔志朝、劉志達、楊志遠等3位道家的祖師爺,與元坑與大幹交界處寶山上,全國第五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寶山寺大殿中所供奉的「三濟祖師」相同。
村裡67歲老人廖拾金說,節日從何而來已無法考究,總之是老祖宗自古傳下的習俗,安排在春播和夏收前後,可能當初是為了聚集勞力、共同勞動、溝通友誼而設。(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