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北小菜,酒後餘香的紅糟筍膜餅

2020-12-07 不點周

閩北人家都擅長釀酒,紅酒是閩北人家都會釀製的酒。紅曲米釀酒後有紅酒糟,變成了閩北人家的做菜調料。剛好閩北盛產竹筍,兩者相遇,便成了閩北糟菜種類中的香脆小菜-紅糟筍衣餅。

筍衣餅在松溪叫筍膜幹,在慶元,浦城等地也有這類小菜,主要是作為早餐白粥佐菜。切片油煎,外焦裡糯酒味餘香。

很多傳統手作美食,我們這代人已經逐漸失傳,很多人到外地讀書,就業,離開家鄉,也就很難再利用原料來還原製作方法。對於製作也只能從記憶裡挖掘,把筍膜剝下,和入紅糟加一些糯米粉,辣椒,香料等搓成一塊塊圓餅拿去曬,曬乾。把曬乾的紅糟筍膜餅切成條狀,在油裡煎來食用。

日子越來越好,傳統小食也吃的越來越少,但是經歷過這些小食的我們,哪怕食材再簡單再普通,在那些年代帶給我們的是莫大的幸福感,越是物質匱乏的時代要求越不多,在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長輩們總把最好的留給孩子,我們應該謹記和感恩。

相關焦點

  • 閩北地道特色美食推薦 感受閩北美食魅力
    閩北美食種類繁多,有許多農家風味的美食,和遍布各地的小吃。現在就來感受下閩北美食的魅力,排名不分先後,歡迎補充。1、延平筍燕  筍燕是福建南平市延平區最具特色的漢族名餚,被稱為閩北一絕而且流傳至今。 到延平沒有吃過筍燕就等於白來,筍燕於延平而言知名度、美譽度可見一斑。
  • 閩北旅遊美食手冊之建甌篇
    蓮子在閩北吃貨的心目中,建甌美食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作為福建第一個以皇帝年號命名的千年古邑,建甌素有「八閩首府」之稱。厚重的歷史積澱孕育了當地獨特、燦爛的美食文化,更是俘獲了廣大閩北吃貨們的「芳心」。先來介紹一下2016年南平市「閩北十大名菜」系列評選活動中的佼佼者。「閩北十大餐飲名店」中,建甌市家興大酒店是當地唯一上榜的酒店。
  • 福建閩北的特色小吃都有哪些?
    南平,地處福建省北部,武夷山脈北段東南側,位於閩、浙、贛三省交界處,俗稱「閩北」。福建南平都有哪些特色小吃呢?光餅。光餅是福建閩北一帶的傳統小吃。主要分布於閩北地區南平市的松谿縣、浦城縣、建陽市、建甌市、順昌縣;閩東地區福州市、寧德市;閩西地區三明市尤溪縣(梅仙鎮)。
  • 閩北黃金豆腐包
    福州超市買的炸豆腐,有點小了,我們閩北有大的炸豆腐包賣,可以塞更多的肉餡的。我今天做的餡料做的就是豬肉餡,還有芹菜還有一點生薑。天氣冷了,生薑多放一些很不錯哦。調味只要一點點鹽巴即可,還可以加雞精的我沒有。先把豆腐包捅一個小洞就可以了,把餡料填進洞裡。我總是喜歡塞很多,這樣吃起來味道很好。上鍋蒸二十分鐘這樣即可。豆腐包可以這麼吃也可以煮湯的,味道都很不錯。
  • 「閩北十大名菜」出爐,你全部吃過嗎?
    身為閩北人,你知道我們閩北有哪些特色菜嗎?
  • 南平市延平區成立「閩北鄉村幹部學院」
    8日,「閩北鄉村幹部學院」成立揭牌儀式暨首期培訓班在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區巨口鄉谷園村教學點舉行,標誌著中國社會科學院直屬單位中國社科教育培訓中心和延平區委雙方合作成果正式落地。中國社科教育培訓中心和福建省財政廳等單位領導出席,62名來自延平區巨口、赤門兩鄉的村主幹及黨群工作者作為首期學員入學。
  • 閩北山區冷凍烤鰻首次出口
    閩北山區冷凍烤鰻首次出口 2019-06-27 09:06:06  來源:福建日報
  • 閩北恆冰物流基地開工
    該物流基地建成後將成為集中運輸配送聖農集團新鮮雞肉、熟食品及閩北優質農產品等為主的現代化物流基地,年配送產能達160萬噸,成為閩北農副產品對外輸出的樞紐之一。據悉,該項目總投資1億元,建設工期3年,佔地面積8萬多平方米,將新建車輛維修車間、配件庫房和辦公樓、交易中心、宿舍樓、車輛檢測線、停車場等配套設施。
  • 閩北結緣邵武,品了山鄉美味
    閩北 《今日邵武》竹青青,揮一揮衣袖,留下一題隨筆,感恩山川,感恩閩北。
  • 閩北這些美食登上「世界級飯局」
    (點擊閱讀)隨後一場以「山海相融、味及八方」為主題的冷餐會吸引了世界各地嘉賓的目光主菜中有來自閩北的武夷燻肥鵝南平竹豆腐「武夷燻鵝不僅是我們閩北的名菜,還是全省十大名菜之一。」6日,市烹飪行業協會會長呂良福告訴記者,此次入選外交部福建全球推介活動冷餐會的兩樣菜品均是具有閩北特色的佳餚。呂良福說,為了做好此次冷餐會菜品推薦工作,他們協會精心挑選了7種閩北特色美食,經市商務局推送,層層篩選,最終武夷燻鵝和南平竹豆腐成功入選。
  • 覓大安紅色足跡,悟閩北紅色精神
    紅色基因,探微底蘊求知若渴    在肅穆的閩北革命政府舊址內,宣講團成員們聆聽著當地著名講解員張珍秀老師對於本土紅色歷史的講解,感悟當地特有的紅色文化。    張老師結合閩北革命政府的各重要舊址,介紹了閩北分區黨政軍機關從洋莊的坑口遷到大安,打造大安閩北蘇區的歷史,在那段時期內蘇區的各項建設得到迅速的發展,工農業生產、文化教育衛生事業欣欣向榮,蘇區呈現出一派繁榮的新景象:兵工廠、炸藥廠、印刷廠……布滿大安街附近各個山頭;列寧學校、訓練班、醫院有如雨後春筍設立在碧波翠綠的山崗上;對外貿易處、造幣廠、銀行、郵電、
  • 葫蘆山遺址:半部閩北史前陶瓷發展史
    這一時期葫蘆山陶窯生產的黑衣陶產品不僅流行於閩北地區,在鄰近的浙江南部和江西東北部也都有廣泛分布……甚至在空間距離更遠的太湖地區馬橋文化,都能見其身影,反映了這一時期閩北地區在先進位陶技術支撐下,其考古學文化具有強大的影響力。
  • 區分武夷巖茶與其他閩北烏龍茶的幾個小技巧
    >習茶只有真正了解你需要的是什麼你才能感受它的美好1為了能夠弄清楚武夷巖茶與其他閩北烏龍茶之間的差別下文所指的閩北烏龍茶,特指武夷山之外的閩北烏龍。一款凱捷的矮腳烏龍,每斤500元,另一款海堤的老叢水仙,每斤5000元。
  • 這家古色古香的餐廳,吃的竟是閩北土菜?
    專做正宗閩北光澤菜夠香夠辣夠爽夠有味現在還有超值福利給你(心急拉到文末瞧瞧)▽▽▽正宗閩北光澤菜,來了這家豪味軒·閩北光澤原生態餐飲,是我最近剛發現的寶藏餐廳,主營閩北光澤菜,在富力中心開了1年多,老闆終於又把分店開到了臺江萬達。
  • 火熜與火盆,閩北人以前冬季的取暖神器
    在還不是現代化社會的年代,寒冷的在沒有空調,電熱小太陽的日子裡,在我的家鄉閩北,人們是靠什麼取暖的呢?1火熜火熜是閩北山區85前的人比較熟悉的物件,在小時候的幾年都會接觸到,因為爺爺奶奶們取暖基本靠火熜。
  • 【傾聽閩北】那一抹冬日
    ▲原文刊於《閩北日報》2020年12月7日7版【生活紀事】 那一抹冬日 來源:閩北日報
  • 「舌尖上的閩北記憶」廚神徵集活動很上頭
    今天,有個來自建甌老鄉的網友在後臺留言,分享了個故事:「我小時候最愛吃的是奶奶做的芋餃,可惜現在他已經沒有機會做給我吃了,而且我也常年在外漂泊……有時候想奶奶了,我就會到閩北菜館裡,那些離鄉背井多年的遊子,對閩北家鄉美食一定特別的懷念,懷念家裡母親、奶奶的手藝,懷念街頭那家小吃的熱氣騰騰。閩北有哪些特色小吃呢?
  • 武漢餘香蛋糕西點培訓學校
    餘香是眾多創業求技者的理想求學之地餘香教育學校優勢餘香平臺優勢:成熟成型餘香在各種美食生產培訓技術方面的先進已無須再用語言來形容,餘香更多地把致力於學員美好生活聯繫起來,讓每個加入者儘可能的學到更多更好更實用的技術,讓每一個餘香人能夠用技術開啟屬於自己的新生活。
  • 閩北年夜飯:有辣有年味 16或18道菜寓意好
    一桌年夜飯,一般有16道或18道菜,這是根據閩北人的習慣而設,「16」意指「要順」,「18」就是「要發」。十幾道菜式中,年糕、太平燕、湯圓、魚等這些好彩頭的傳統菜餚不可或缺。地處山區的南平人對海鮮也有深厚感情,除了常見的魚外,連續幾年都供應年夜飯的閩北各大酒店當然不會忘了備足螃蟹、海螺等海味。而特色菜、招牌菜的精彩亮相,才是酒店各顯身手的時候。
  • 閩北各縣民眾的飲食文化中有其共性,也各有其特色
    閩北各縣民眾的飲食文化中有其共性,也各有其特色閩北的飲食文化閩北包括二區三市五縣,分別是:延平區、建陽區,邵武、武夷山、建甌市以及順昌、光澤、浦城、松溪、政和五縣。山蕨、稻花魚、紅菇、竹筍、建蓮、薏米等地方特產以及野豬、田鼠、蛇、石鱗等野味成為閩北人製作美食的上等食材。閩北人有獨特的滋補飲食觀,將食品分為「熱性」與「涼性」兩類,狗肉、羊肉、牛肉為熱性;母水鴨、甲魚、石鱗及蟹、瓜、果等為涼性。閩北人認為不同屬性的食品會相剋,故體熱與體涼的人們,各擇相反性質的食品而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