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陽發現明代尚書方鈍墓

2020-12-16 手機鳳凰網

本報9月16日訊(記者 李國斌)記者今天從嶽陽市文物管理處獲悉,位於嶽陽城區三眼橋北螺絲山的明朝戶部尚書方鈍墓,經過近20天的考古調查勘探後,墓圍、墓廬等建築遺蹟清晰可見,並發現了石人、石馬。

今年,嶽陽市圖書館新建項目選址在螺絲山,方鈍墓在其建設範圍內。該墓上世紀60年代破壞嚴重,藉此機會,嶽陽市規劃10畝地對方鈍墓進行修復,並邀請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制訂方鈍墓的保護方案。

為了給保護方案提供科學依據,此前嶽陽市文物處進行了近20天的調查勘探,發現了墓圍、墓廬、神龕等建築遺蹟,及石人、石馬等文物。嶽陽市文物管理處主任譚建武表示,從調查情況判斷,該墓佔地面積為500多平方米,墓圍殘長20多米,是嶽陽現存3大尚書墓(顏尚書、謝尚書、方尚書)中最大的一座。

據記載,方鈍,字仲敏,嶽陽縣楊林鄉人。明代嘉靖年間官至戶部尚書。晚年還鄉,捐資重修三眼橋,傳為佳話。

相關焦點

  • 嶽陽發現明朝戶部尚書墓 墓主方鈍系嶽陽縣人
    本報訊(記者 劉炬 通訊員 李婷 廖陽)昨日,記者從嶽陽市文物管理處獲悉,位於嶽陽城區三眼橋北螺絲山的明朝方鈍墓,經過考古隊員19天來的考古發掘,墓圍、墓廬等建築遺蹟清晰可見,基本判定為嶽陽目前發現的最大尚書墓,工作人員表示,預計通過一周,墓葬的整體布局就會全面呈現。
  • 嶽陽發現500㎡明朝尚書墓 墓主方鈍系嶽陽縣人
    據長沙晚報報導(記者 劉炬 通訊員 李婷 廖陽)昨日,記者從嶽陽市文物管理處獲悉,位於嶽陽城區三眼橋北螺絲山的明朝方鈍墓,經過考古隊員19天來的考古發掘,墓圍、墓廬等建築遺蹟清晰可見,基本判定為嶽陽目前發現的最大尚書墓,工作人員表示,預計通過一周,墓葬的整體布局就會全面呈現。
  • 四川德陽一工地發現明代石室墓 出土明代青花碗和穀倉罐
    旌陽區文管所供圖中新網德陽3月17日電 (記者 楊勇)記者17日從四川德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獲悉,近日德陽旌陽區一施工現場發現古墓,旌陽區文管所接到報告後,組織技術人員到現場進行查看,並對墓葬進行搶救性發掘,經過對墓室等情況的清理和鑑定,確定為明代石室墓。一號墓室發現的器物。
  • 貴州遵義明代播州土司楊輝墓入圍十大考古新發現
    貴州遵義明代播州土司楊輝墓入圍十大考古新發現 2016年03月15日 14:17 來源:貴州日報 作者: 字號 內容摘要:2015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初評結果於3月 11日揭曉,
  • 寶應明代澆漿墓又發現不腐屍 男墓主五六十歲高約1.7米
    記者昨獲悉,古墓的考古清理工作已基本完成,共清理出三座古墓,分別是一座清代夫妻合葬墓,一座明代招魂葬,一座明代澆漿墓。寶應博物館相關工作人員趕至現場後,發現古墓葬保存較為完好,在墓坑區域內,還有一些器物,例如一隻青花瓷碗內放置了一枚宋代「太平通寶」古錢、一對水波魚紋方形石硯。文物專家初步鑑定,青花瓷碗和水波魚紋方形石硯都是明代的器物。此外,現場還有一塊明代墓券,上面有清晰可辨的「大明國直隸揚州府」等鐫刻銘文。專家初步推斷,此次發現的可能是明代墓葬。當然,還有待考古工作的深入開展進行考證。
  • 著名風水師黃俊仁帶弟子考察宋朝禮部尚書王大寶墓
    廣東省潮州市潮安區歸湖鎮,誕生過不少名士賢達、留下無數文物古蹟,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被譽為「潮州八賢」之一的宋代禮部尚書王大寶的墓地。 日前專程前往此地考察的著名風水師黃俊仁老師和他的弟子認為:這是研究潮汕歷史文化的好去處,同時也可作為傳授弟子風水知識的一個典型案例。
  • 重慶城口發現大型明代磚券墓葬 六座墓室並排或為大家族墓
    重慶市城口縣文化委供圖 華龍網發  華龍網4月13日9時50分訊(記者 陳俊帆)記者今(13)日從重慶城口縣文化委獲悉,該縣修齊鎮人民政府在新修公路過程中意外發現了地下古墓葬群。六個墓室一字排開,據初步推斷為明代墓葬。考古專家表示,這或為一個在當時非常富庶並很有影響力的家族的墓葬。
  • 談談明代兵部尚書和武將關係的發展歷程和表現形式
    然而縱觀中國古代歷史,擁兵自立是一件十分頻繁的事情,草根出身的明太祖朱元璋,更是在摸爬滾打中設立了頗具特色的軍事官僚體系,也使得兵部尚書和武將之間產生了一種極其微妙的關係。一、簡析明代兵部尚書和武將關係的發展歷程和表現形式?
  • 王伯祿墓出土鑲寶石金簪,修路的鏟車鏟開了封存500多年的歷史
    花瓶式鑲寶石金簪,明代,濬縣東環城路王伯祿墓出土。鶴壁市博物館藏。(王建安 攝影)金鍊盒,明代,濬縣東環城路王伯祿墓出土。鶴壁市博物館藏。(王建安 攝影)河南省鶴壁市博物館藏文物,明代金飾品,1985年,濬縣東環城路王伯祿墓出土。
  • 洞庭天下水,嶽陽天下樓,最美嶽陽巴陵郡
    嶽陽,古稱「巴陵」、又名「嶽州」,湖南省地級市。建城始於公元前505年,是一座有著2500多年悠久歷史的文化名城。嶽陽人文深厚、風景秀麗,集名山、名水、名樓、名人、名文於一體,是中華文化重要的始源地之一,亦是海內外聞名的旅遊勝地。下面小編就簡單地跟大家分享一下嶽陽的美景美食。
  • 土司遺珍——四川平武明代土司家族墓出土文物精品展
    由南越王宮博物館與四川博物院、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綿陽市博物館、平武報恩寺博物館聯合舉辦的「土司遺珍——四川平武明代土司家族墓出土文物精品展」正式開幕!
  • 湘西發現明代土司王陵墓
    :04:50 | 來源:新華社 | 作者:王權   湘西永順縣日前對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老司城進行搶救性考古發掘時,發現距今
  • 專家在一明代高僧墓中,發現冒綠光的活物,得知真相後不再挖掘
    或許大家都不曾得知,在四川一座古墓中就發現了類似的事件,人們從墓中挖出了一個活物 ,還兩眼泛著綠光,專家看到後慌忙逃出墓室不再發掘。消息一出便引起了不少人們的熱議,大家也紛紛好奇這個活物到底是何方神聖?
  • 中國保存最完整的明代公主墓,內部卻發現活人蹤跡,這是咋回事?
    比如在2017年和2018年在南京分別發現了兩位明朝公主:臨安公主和懷慶公主的墳墓,且都是在進行城市建設工作時發現。而在此之前,1998年於我國南京發現的明朝福清公主墓,仍是中國保存最完整的明代公主墓。
  • 廣西發現2座三合土棺槨 疑為明代建文帝夫婦墓
    日前,來自北京、山東、廣西等區內外的30多名專家匯聚上思,對上思與明代歷史文化進行了為期兩天的研討。至11月18日研討會結束,棺槨墓主人身份仍然是個謎。  1 棺槨主人身份高貴  這次專家聚首上思,緣自2008年10月15日在該縣城東面「官皇屯」出土的「三合土」棺槨。
  • 潮汕明代皇封御葬古墓毀損嚴重 文保部門束手無策
    翁梅齋墓墓丘西側的文保單位石碑深藏雜草中。 陳啟任 攝中新網揭陽1月24日電 題:潮汕明代皇封御葬古墓毀損嚴重 文保部門束手無策中新網記者 陳啟任近日,廣東揭陽一明代墓葬受損嚴重,亟待保護的消息在網際網路引發關注。
  • 活死人墓?成都三繞馬鞍山隧道現明代古墓有門有罐就是沒屍骨
    說起古墓,大家大概會想到棺木、屍骨,會想到墓中陪葬的金銀玉器,甚至會想到盜墓者和那些神秘的傳說……近日,成都經濟區環線高速(成都三繞)旌陽區雙東鎮青山村馬鞍山隧道段施工中發現古墓,德陽市、旌陽區兩級文物部門及時進行了清理髮掘。
  • 明代御賜「冠帶義士」古大墓重現 墓主系萬曆年間永春一都巨富
    泉州網1月10日訊 佔地約1800平方米,建築面積約300平方米,墓頂題名「明壽城」,入口處有獅子、鐘鼓石雕,還有松鶴、鳳凰、鹿等浮雕,四周有三合土建造的圍牆。近日,由於周邊林木輪伐,位於泉州市永春縣一都鎮黃沙村的這座明代古大墓重新出現在世人眼前。
  • 南昌街頭施工發現明代古墓 棺材還帶著香氣
    先是發現白色的「石塊」這些石塊異常堅硬換了炮機打下去後發現裡面竟然包裹著木頭更令人稱奇的是,這木頭還很香現場還挖出奇奇怪怪的東西......施工方當即報警專家來到現場後趕緊喊停又將古墓封了起來這是怎麼一回事兒?
  • 集美發現罕見龜形墓
    本報訊 (文/記者 龔小莞圖/韓林)日前,廈門閩南研究會會員韓林在民間調查中有了意外的發現——在集美區前場村,有一座罕見的明代古墓。在形如圈椅的花崗巖墓圍中,竟有一隻用輝綠巖雕刻的烏龜。  雖說龜形墓在閩南並不少見,可是像這樣有頭有尾、形象逼真的烏龜卻是極其罕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