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廣東省惠州市華羅庚中學 張波
原題目為《體育教師如何進行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過程就是教師藉助行動研究,不斷地探究和解決教與學等方面的問題,將「學會教學」和「學會學習」統一起來,努力增強教學實踐的合理性,使自己成為學者型教師的過程。因此可以說教學反思是「教師專業化發展和提高課堂教學水平的關鍵」。
一
反思學習目標的設置是否合理
即預設的學習目標本節課學生是否都能夠完成,教師是否能夠有效的把握目標。有一位高一的教師在進行蹲踞式起跑的教學中設計的學習目標是讓學生初步掌握蹲踞式起跑的動作要領和基本方法,整堂課大部分時間都花在了起跑的三個環節上,導致學生練習了幾次之後就沒興趣了。這位教師設計學習目標的時候就完全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實際,學生在初三的時候有體育中考,學生基本上都學過蹲踞式起跑,再讓學生學習這個初步教材,學生當然不願意了,因此導致了本次課的失敗。教師在設置學習目標的時候要充分考慮到不同學段學生在身體條件、性別特點、個性特徵、興趣愛好、運動基礎、接受水平等方面的既有共性和個體差異。既要從宏觀上分析本學段(水平、年級)學生的身心特徵,又要從微觀上分析本班級在身體與技能基礎、興趣愛好、組織紀律等特點。
二
反思教學內容的選擇是否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新課程以「目標引領內容」使我們有更大的空間來選擇教學內容進行教學。我們選擇的教材必須是要有所創新的,是學生感興趣的,是學校的教學條件能夠達到的,是教學體系所允許的。譬如說我們要讓學生學習三級跳遠這個教材,如果按常規使用沙坑進行教學,那這節課的練習密度肯定上不去,達不到該有的強度,有一位老師在上這個教材的時候,就很好地利用籃球場地和體操墊進行前面的分解動作教學,這樣既打消了同學們的恐懼心理,又增加了挑戰性。在練習過程中可以把學生分成多個學習小組,練習密度和強度都上去了,而且還達到了分層教學的目的。
三
反思教學過程是否有時效
01
反思教師的教
教師的教學,有很多要進行反思的地方。比如,教師的專業能力和教學水平是不是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教師採用的教學方法是不是適合本學段學生的特點,教師在導入點的選擇、知識點的梳理、興奮點的激發等方面是不是恰到好處,教師在組織課堂教學活動時是否能讓學生全員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教師在安全方面所採用的策略、對課堂突發事件的處理、對教學過程的把控,器材的準備和對場地的利用等等,這些都是值得我們進行反思的內容。這些內容,既是教師駕馭課堂能力的集中展現,同時也是教師在反思中提高的重點內容。
有一位教師上了一節《滾翻在生活中的運用》的示範課,首先教師從一個《搶墊子》的遊戲入手激發學生的興趣,接著從我們生活中經常會出現意外摔倒的情況導入到我們如何運用滾翻動作保護自己,然後是複習各種滾翻動作,同學們學習氛圍濃厚,特別是在後面的拓展延伸階段(滾翻在生活中的運用)學習的主動權完全交給了學生,讓他們可以充分發揮自己和小組的聰明才智,最大程度地展現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無限精彩。整堂課老師講得很少,絕大部分時間都交給了學生,學生在整個學習活動中都表現出極佳的參與狀態,學習效果非常好。該教師在導入點的選擇、知識點的梳理和興奮點的激發方面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
02
反思學生的學
學生的學習效果由眾多因素構成,單從學生的角度來說,為什麼現在那麼多學生很喜歡體育活動卻不喜歡體育課,就是因為在體育課上他們總是被動地參與其中,這樣學習效果當然會很差。那我們就要反思學生為什麼總是被動參與其中,是學生對教師所選的教學內容沒興趣,還是學生對教師的教學方式方法不喜歡等等,如果教師每次課後都能自我反思一下,就能找到更好的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的辦法,這樣課堂就會更加精彩,對教師自身也有一個很大的提高。
四
反思運動密度和運動強度是否合理
體育與健康課程是一門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以增進中小學健康為目的的必修課程,課程標準也確立了「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因此,我們在體育課堂上必須要讓學生的運動負荷達到一定的量和強度。廣東省教育廳制定的學校體育三年行動計劃(2015—2017)中明確提出了中小學每節體育課必須安排5~8分鐘身體素質練習內容,體育課的練習密度達到50%以上;不同學段平均心率分別達到以下要求:小學階段達到130±5次/分;初中、高中和大學階段達到135±5次/分(女)、140±10次/分(男)。從目前來看,真正達到以上要求的體育課堂不會很多,如果要想讓學生的身體素質提高起來,體育課堂的運動密度和運動強度一定要朝著這個方向去努力。
五
反思教學評價時候有助於學生的發展
傳統的學生體育學習的評價內容僅局限於體能和運動技能的評定,忽視對學生的學習態度、習慣養成、情感意志、交往合作等方面的評定,這實際上就造成了本末倒置,不符合現代教育的理念。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評價時,要更多地考慮怎麼樣才能促進學生的發展,從哪些層面來評價學生更加合理,目的就是要讓每個學生都能看到自己的閃光點。在教學中教師要更加注重過程性評價,並且評價要及時有效,不斷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和積極性。
六
反思本次課的優點和不足
每一節課下來之後,教師都要及時靜心反思,如本次課上採用了哪些教學規律;教學方式和方法上是否適應本學段不同的班級;導入是否有針對性;遊戲的組織形式是否得當;練習密度和強度是否達到預期;是否存在安全隱患等等。從反思的角度來講,即使是非常成功的課堂教學也難免有疏漏失誤之處。例如:有一節很成功的籃球課《雙手胸前傳接球》,整堂課學生從原地傳接球—行進間傳接球—有人防守的行進間傳接球—傳接球後上籃等環節循序漸進,學生學習氛圍很好,效果也不錯,可上課的教師可能忽視了他們班有2個校籃球隊的成員,他們2人肯定就會出現「吃不飽」的狀況。如果出現這種情況,教師就要及時的進行反思,找到切實可行的解決辦法。教學反思不僅要反思教學的成功之處,更多的是要反思在教學中的疏漏和失誤,並且找到解決辦法,這樣才能避免下一次課出現同樣的問題。長此以往,教師將會取得不斷的進步,大大提升其教育教學的能力。
實踐證明,教學與反思相結合,不僅可以使教師真正成為教學和研究的主人,提高教學工作的自主性、目的性和實效性,而且還可以促進教師更深入的學習教育理論,同時可以促進教師教學經驗的積累和教學能力的大大提高。使教師能夠體會到自己工作的價值和生命的意義,逐步實現教師的專業化發展。因此體育教師想在專業成長的道路上不斷的提升自己,就一定要不斷地進行教學反思。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