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走獸雲中雁,陸地牛羊海底鮮,不及狗不理香矣,食之長壽也。
袁世凱把「狗不理」包子作為貢品進京獻給慈禧,慈禧品嘗後講了上述的話。一頓飯幾萬塊,嘗盡天下美食的慈禧太后都說好吃的包子,應該是真的好吃。
「狗不理」包子始創於清朝鹹豐年間,至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它與天津「十八街麻花」、「耳朵眼炸糕」並稱為「天津三絕」,但「狗不理」包子位於三絕之首。美國總統布希也曾慕名到天津去品嘗過「狗不理」包子。狗不理包子在天津的知名度到了「到天津不嘗一嘗』狗不理』包子,等於沒有來過天津。」的程度。
2011年「狗不理包子傳統手工製作技藝」還被列進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成為世界聞名的中華美食之一。
全國知名的狗不理包子,除了味道可口外,重要的一點是包子名字起得很個性。那麼一直被人們津津樂道的狗不理包子名字由來,你們又知道多少呢?
據記載,「狗不理包子」創始人名字叫高貴友,1831年(清道光十一年)生在直隸武清縣下朱莊(現天津市武清區)。
因其出生時父親已經40歲了,屬老來得子,那個年代為了能讓孩子健康成長都會起一個賤一點的名字,比如柱子啊、鐵蛋兒之類的。所以他父親給高貴友起了一個「狗子」的乳名,期望他能像狗一樣好養活,也可能是想讓他像小狗一樣聽話溫順些。
在1845年高貴友14歲的時候,到天津南運河邊上的劉家蒸吃鋪打工做學徒。憑藉包子師傅的指點,再加上自己的勤學好問以及天賦,高貴友在學習三年出師後開始了他的創業歷程。在天津開了一家專賣包子的小吃鋪,取名叫「德聚號」(注意不是全聚德)。
由於高貴友手活兒好,包子用料紮實,更重要的是味道好。而且其本人做事也十分認真,店裡生意十分興隆。來吃他包子的顧客絡繹不絕,可以說是當時排隊買的網紅食品。所以高貴友就越來越忙,很難得與顧客搭話,於是就有些吃包子的人戲弄他說「狗子只顧賣包子,狗子不理人」。
久而久之,這句朗朗上口的話一傳十、十傳百就變得很簡化了,就直接成了「狗不理」了,一提起狗不理大家就想到的是高貴友,所以再後來,他做的包子也就被叫做「狗不理」包子了。
所以狗不理包子的由來跟狗沒有半毛錢關係,跟「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也扯不上關係。
世界化的狗不理包子肯定要有一個高大上的英文名字,那麼小夥伴們,你們知道狗不理包子的英文名是什麼嗎?大家先看下包子的英文是什麼。(包子這個單詞真的很長,還是中文好,不過一般簡稱為BUN。)
那麼狗不理包子該怎麼翻譯呢?比較權威的中國化的百度翻譯是這樣的。直接就是漢語拼音加包子的英文。
單獨翻譯狗不理又是這樣的。這個我覺得是最高大上的——去相信。有點耐克、李寧廣告詞的感覺。
我又嘗試翻譯了下狗不理我,是這樣的。
接著我又翻譯了下狗不理我包子,是這樣的。
我還嘗試把狗不理包子翻譯成韓語,奈何自己不懂韓文。。。這翻譯對嗎?
親愛的小夥伴們,狗不理包子名字的來由你們知道了嗎?狗不理包子的翻譯你又喜歡哪個?你們喜歡吃狗不理包子嗎?希望我的分享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