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豬的地位在世界各地呈現出的均不一樣,比如,在東方大國,野豬為三有保護動物,但是在美國,野豬是可以隨意獵殺的。區別於保護珍稀動物,美國捕獵野豬也是有原因的,那是因為野豬逐年增長的數量導致了野豬在美國泛濫成災的現象,已經成為美國人民的噩夢。從上世紀80年代起,美國就不斷出臺各種政策,想要控制野豬在美國的泛濫,但都無濟於事,目前美國境內仍然有約為600萬隻野豬,並且這個數量還在不斷增長。
野豬其實是外來物種,是由豬經過時間增長不斷衍生的新型物種,包括飼養在內等一些人為因素,也因為其自身擁有在任何環境都可以「反客為主」的超強適應力,導致了流落在美國境內數量瘋狂增長的情況。因為野豬並非美國本土物種,所以在美國的生態系統中野豬的天敵這一欄也是不存在。美國曾經出版了一本名為《世界排行榜》的書,上面有一篇專門列出了世界上智商非凡排在前10位的動物,豬的智力超過了狗排在了第十位,作為高智商生物,人類想要捕殺它們可不是那麼容易。
野豬不僅繁殖能力很強而且生產基數也大,通常野豬在6到8個月大的時候就開始繁殖,一頭母豬每次至少能產4至8隻小豬。野豬的生育周期有4到8年之久,每隔12到15個月就會繁衍一次。所以這也就是美國一直無法消滅野豬的原因,即使短時間內讓野豬數量銳減,兩三年內野豬種群也是能恢復的。野豬肆虐於美國39個州以及加拿大的四個省,每年常造成基本10億美元的經濟損失。野豬摧毀了不少境內的歷史文化遺蹟,同時吞食大量植物莊稼,導致糧食減產;野豬甚至還破壞水線堤壩系統,從而破壞灌溉系統;有時會吃一些包括幼牛雛羊等在內的家畜,破壞野生動物生態。
而且野豬有潛在的傳播疾病可能。例如美國著名的「毒菠菜」事件,野豬將致命細菌傳播到菠菜田裡,導致美國26個州區內約為200餘人感染大腸桿菌,其中3人因該病毒死亡。美國對於野豬的消滅方法一個接一個的迸發,但也一個接一個的失敗。迄今為止,對於野豬還是並沒有有效的消滅方法,甚至是美國早年使用上一種含有稀釋華法林的有毒物質用於消滅野豬,但因為華法林的毒素可能會傷害禿鷹,郊狼和其他野生動植物,因此,「毒殺計劃」不得不被放棄。
2004年至2009年,美國嘗試將捕殺回的46萬野豬加工成肉製品供人食用進行出售,多數銷往歐洲和東南亞一帶,但是美國擁有600多萬頭野豬,5年才46萬頭,基本上只能說滄海一慄。因為無法判斷野豬是否攜帶野外生存環境可能滋生的有毒物質和有害生物,且根據科學家估計,野豬自身就至少攜帶30種病菌和37種寄生蟲。像1978年在多米尼加等地發現的非洲豬瘟(ASF),豬布魯氏菌病僅存在於野豬群中。野豬出口涉及動物衛生、公共衛生和食品安全等敏感問題,所以導致了美國並沒有發展出大規模的成熟的野豬加工鏈。隨著野豬數量不斷攀升,如何控制野豬的種群,減少對人類社會、生態系統的影響,將會是美國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都要面臨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