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野豬為三有保護動物(三有保護動物一般指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可在美國,野豬卻是可以隨意獵殺的,野豬在美國已經是泛濫成災,成為了美國人民的噩夢。美國目前約有900萬隻野豬,而且數量還在上升。
一、野豬對美國的影響
據統計,野豬在美國每年對當地造成的損失多達15億美元。它們摧毀了歷史遺蹟,吞食了大量農作物,破壞灌溉系統,損毀堤壩系統;有時會吃小牛和小羊,鵪鶉以及海龜蛋當做食物,破壞野生動物生態。而且野豬有潛在的傳播疾病可能。
例如:美國著名的「毒菠菜」事件,導致美國 26 個州 200 餘人感染大腸桿菌,其中 3 人死亡,後來發現,是野豬將致命細菌傳播到菠菜田裡,引發毒菠菜事件。
二、美國為什麼野豬泛濫?
01、野豬不是美國本土物種,
野豬一般都是指歐亞野豬,最初發現在不列顛群島,當年,哥倫布將歐亞野豬帶到了加勒比,而西班牙探險家將野豬帶到了佛羅裡達,之後野豬北擴張到中原地區。
野豬身材矮胖,四肢結實,嗅覺特別靈敏,能聞到11公裡外、或地下7.6米處的氣味,埋在土下1-2米深的堅果;只要用鼻子聞一聞,就能分辨出果實是否成熟。
由於野豬是美國的外來物種,所以野豬的天敵很少,有一本叫《世界排行榜》的書,專門列出了世界上智商前10位的動物,豬的智力超過了狗,排第十位,對於野豬這種高智商生物,人類想要獵殺它們並非易事,逃過人類獵殺的野豬,之後會變得更機警。
02野豬不挑食,適應能力強
野豬和家豬不一樣,它們耐力驚人,可以連續奔跑15-20千米,它們身上沒有汗腺,野豬是雜食動物,從不挑食,也就是說有什麼吃什麼。主要採食的植物有上百種,還會吃老鼠、蜥蜴、蠕蟲、腐肉,甚至也會吃野兔和鹿崽、蛇來補充自己的飲食。甚至能夠在淺海中遊泳,靠捕魚充飢,所以野豬適應能力特別強,幾乎能適應任何環境,包括熱帶雨林、草原和一些半沙漠地區都能見到野豬的身影。
03野豬的繁殖能力強
8個月大的野豬就可以開始繁殖,一次能產4至8隻小豬,甚至更多,生育周期短,有的一年兩胎,生育年限長,可長達8年。這也是為什麼美國野豬泛濫的原因,即使在短時間內讓野豬數量銳減70%,兩三年內野豬群就能恢復。
04美國很少有效的辦法消滅野豬
美國早年曾用有毒物質消滅野豬。但動物學家發現,會傷其他野生動植物,此計劃不得不放棄。
野豬受到人類攻擊時,會瘋狂地向人類反擊,這也導致了獵人不敢隨意獵殺野豬。
三、為什麼美國人不將野豬抓來吃?
在豬肉越來越貴的今天,對於中國人來說,我們有100種吃法來解決豬患,可美國人為什麼寧願每年損失15億美元,也不願意吃掉它們呢?
01野豬的捕獵難度太大,成本高
野豬兇猛,會襲擊人,捕殺風險大,很費時間,成本太高,捕獵後還要屠宰並運輸,整體下來,豬肉的成本很高,不划算;個人獲取野豬肉的成本每斤至少在30美元以上,還不如直接採用人工養殖的家豬。
02美國家豬養殖業發達,市場飽和
據統計,2018年美國豬肉產量為1199萬噸,國內豬肉需求僅為976萬噸,還有271萬噸豬肉出口,是除我國之外的第二大豬肉產出國,野豬皮厚肉糙,羶味重,口感還不如家豬好。
03野豬可能攜帶有毒物質
野豬是否攜帶有毒物質和有害生物尚無定數,野豬長期生活在野外,什麼東西都吃,科學家認為,野豬攜帶多種種病菌和寄生蟲。
例如:1978年在海地和多米尼加發現了非洲豬瘟(ASF)。豬布魯氏菌病也被認為存在於野豬群中。
04、美國人飲食習慣不同
美國的農牧業都是大型的農場或養殖場,生產效率比較高,各種生活物資價格比較便宜,牛肉就是大眾消費的起的肉,雖然豬肉在美國也很便宜,但由於美國人的飲食習慣,很多人不吃豬肉,而是以牛肉和雞肉為主。而豬肉的肉質也不符合他們的口味習慣。而且美國人吃肉的方法比較單一,烹飪技術有限,即使有好的美味,民眾很想吃,也無能為力。
總之,900萬隻野豬,依靠吃來解決,是不可能的事情。迄今為止,沒有哪種生物入侵問題,是依靠吃來解決掉的。
最後來個假設:如果我們人類從地球上消失,你覺得哪一個物種可能會取代人類成為新的「霸主」。
A、野豬
B、老鼠
C、猿類
D、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