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橋流水人家
文/劉鬱林
江南的每一個小鎮,都有一個美麗婉約的名字,每一個江南小鎮的名字,都像是一首絕美的詩,周莊就是這樣的。
剛聽到周莊這個名字的時候,我立即想到白居易的「楊家有女初長成」的詩句,仿佛一個精緻嬌羞的女子從深閨中款款走來。更像一個美麗的少婦挽著竹籃,浣紗之後緩緩而歸。「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周莊就是這麼別致美麗,美得不可方物。
周莊是個典型的水鄉小鎮,小河縱橫交錯,整個小鎮由四條井字型的小河,劃成了一個方塊,有八條街縱橫交錯,「咫尺往來,皆須舟楫」。多座小橋橫臥水上。屹立河岸的是一行行鱗次櫛比、錯落有致的老房子。房子的特色建築是「轎從前門進,船從家中過」。 每隔不遠處,就有一座石拱樣的小橋橫跨兩岸。這裡有雙橋、富安橋、通秀橋、太平橋等等,其中最著名的是——雙橋,它是周莊的標誌性建築。
雙橋始建於明朝萬曆年間,現在成為周莊的標誌,那是因為一個人,一個叫陳逸飛的畫家,以一幅油畫《故鄉的回憶——雙橋》,撩開了她的面紗,讓待字閨中的周莊,向世界展示了她的輕顰淺笑,她那如蒙娜麗莎般的微笑,傾倒了世人。讓雙橋走向世界,讓這個江南小鎮蜚聲中外。
從此,古樸幽靜的小鎮,便多了陌生的遊客,街道上便多了份喧囂,多了份熱鬧,但她依然保持自己的閒適恬靜。因為讀過一篇關於周莊的文章,不僅讓 我心旌搖曳,更讓我熱淚縱橫,原來周莊就是我一直尋覓的風景,周莊才使我靈魂的棲息地,才是我安放心靈的世外桃源。
從此,周莊就住進了我的心裡。水鄉古鎮周莊從此就成了我心中不敢碰觸的夢,心中永遠的香格裡拉。
曾去過很多地方,廣袤的草原,浩瀚的沙漠,壯闊的大海;也看過很多地方的風景,草原上盛開著的各色野花和嫩綠的酥油草,沙漠中頑強生長的胡楊樹和迎風飄轉的風車,大海裡迎長風破巨浪的輪渡和翩飛海天的海鷗。
可我就是不敢走進我夢中的周莊,我怕驚擾了夢境的美好,我怕驚醒她美麗的模樣,我怕夢醒時分,會有「不過原來如此」的嘆息,因為太多的情況是,你想像的無比美好,而現實卻令人失望,所以我一直小心翼翼地呵護著這個披著輕紗的夢。
直到美麗的燕子老師發來了江南水鄉婉約秀美的照片,江南的風景在向我招搖,她在微信裡這樣寫到「江南屬於鬱林,鬱林屬於江南,鬱林本該是江南女子,我一個人走在江南的時候,心裡想鬱林該來」這些發自肺腑的語言,撩撥著我多情的心弦,我終於按捺不住心中的嚮往。背起行囊,「打馬歸去」尋找我的江南,尋找我的周莊,沒想到竟一下子醉倒在周莊的懷裡。
漫步於小河兩岸,穿行在古舊的煙雨中,千年古鎮流水潺潺。青石板、黛瓦、粉牆構成了周莊的底色和建築風格,石街重重,樓閣層疊。黝黑的青瓦、靜謐的流水、幽深的弄堂,長長的廊簷、斑駁的牆粉、風中搖曳的燈籠都透出古舊的氣息,帶我穿越歲月和流年,進入千年前的那段時空。
小橋、流水、人家是周莊的個性。人們沿河建屋,臨水而居,春秋的水,唐宋的鎮,明清的建築,現代的人,讓這美麗的古鎮更添歲月的滄桑,塗抹歲月的底色。佇立青石板,濃濃的江南水鄉風情撲面而來,讓人沉醉而迷戀。立於石橋,滿目青翠,楊柳低垂,輕撫水面,流水淙淙,欵乃聲聲的小船從橋洞穿過, 穿著青花布衣的阿姐搖著烏篷船,唱著抒情的江南小調,講述千年積澱的故事,原來情景就在情懷之中,吳儂軟語更懂得也更容易慰藉遊子的心靈。
行走在小橋和流水裝幀的街巷,行走在古鎮的柳浪下,發現這裡的塵埃都是風情的,無論你懷揣著怎麼糟糕的心境,你都會被空氣中瀰漫的風情感染。
我忘情地陶醉在靜美的水鄉裡,發現時光是柔軟的。古城民俗釀出的芬芳可以將你薰染得風情萬種,以前不曾見過的美麗,在生命裡逐漸鮮活生動起來。
走在狹長的弄堂裡,古樸的建築屬於明代的建築風格,張廳到了。
據說張廳原名叫怡順堂,建於明代,清初才轉讓給姓張的人家,改名為玉燕堂,俗稱張廳。張廳前後七進架構,畫梁雕棟,飛簷流閣,足見是殷富人家,張廳歷經五百多年滄桑,。走過沿街的門廳,面前是一個天井,綠意盎然。兩側是低矮的廂房樓,經歷了漫長的歲月,磚雕門樓陳舊得讓人不忍倚靠,乃至生怕陽光會將它不小心剝落。但堅實的石柱,細膩精良的雕飾,仍不難看出張廳昔日的風採。大廳軒敞明亮,廳堂內布置著紅木家具,張燈結彩,迎送賓客。牆上懸掛著字畫,一副對聯尤其引入注目,上聯是「轎從門前進」,下聯是「船自家中過」。 聯繫到進門時看到的一頂轎子,再看到廳旁一條小河穿屋而過,不正是「轎從門前進,船自家中過」嗎?不由得感慨,此言不虛。
出了張廳,往南,來到周莊必遊景點——沈廳。沈廳一樣是坐東朝西,據說它的原名叫敬業堂,後來改為松茂堂,由元末明初江南首富沈萬三,後裔沈本仁,建於清朝乾隆年間。它由松茂堂、茶廳、大堂樓、走馬樓和後廳組成。也是七進架構,在第五進中,安放著江南豪富沈萬三的坐像,他的面前有個金光閃閃的聚寶盆。我久久地審視著這位六百年前的吳中巨富,心潮澎湃 。
他利用周莊的地理優勢,發展經濟,開展對外貿易,成為江南首富明朝初年,朱元璋定都南京時,沈萬三曾捐資修築了都城的三分之一,想代皇帝犒賞三軍,雖因得罪朱元璋,被充軍發配到雲南,沈萬三依然繼續他的經商之路,搞活了邊境經濟。我不禁感慨,如今周莊的富庶是不是都因沾了此人的福祚?
出了沈廳,我開始了在周莊弄巷裡的隨意漫步。走到「憶江南客棧」時,我不由地停下了腳步,駐足拍照留念,周莊的文化底蘊在此彰顯得更加淋漓盡致。 記得白居易的《江南好》:「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這是關於江南最美最絢爛的畫面。
而最讓人銷魂的是韋莊的《菩薩蠻》:「人人盡說江南好,遊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當壚賣酒的少婦更添江南的嫵媚。
韻味深長、風神獨具的是皇甫松的《憶江南》:「蘭燼落,屏上暗紅蕉。閒夢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瀟瀟,人語驛邊橋。」夜雨江南,迷離情長,倍增思鄉之情。
周莊的文化蘊涵還在於西晉文學家張翰,唐代詩人劉禹錫、陸龜蒙等曾居住在此。周莊也曾留下柳亞子、三毛等人的足跡。其中有一座三毛茶樓,還有那濃鬱、淳樸的民風、民情,使這裡的古老文化更加醇厚悠遠。
這裡還有一道不得不說的風景,那就是搖擼的船娘,中年模樣她們都身著藍印花布衫,頭戴著發巾,她們淳樸可愛美麗大方,雖不是年輕俊美的江南少女,但她們都有一副好嗓子,唱得一手好民歌,船聲欸乃,歌喉婉轉。坐在烏篷船裡,走進魯迅《社戲》的情境裡,不過不是看戲,而是一邊看運河兩邊的風景,一邊聽船娘的歌聲。
你看,花開滿徑的青石板路上,有細碎的陽光從樹葉的罅隙裡漏下來;河水倒映著兩岸的朱樓水榭、煙柳畫橋;柔美婀娜的簷柳搖曳在碧波裡;船形漿影、天光雲影共徘徊在起水面上;讓你感覺如夢似幻。船娘柔婉清脆的歌聲、浣女棒槌敲擊衣服的聲音,打破周莊的靜謐,讓靜美的周莊更添一份靈動之美。她們撐一支長篙,在燈影漿聲裡漫溯,撩撥著歲月靜止的時光,打溼遊人善感的情懷,打撈水中千年的滄桑。
離開周莊已經很久了,歲月的蒼臺不停更換著顏色,有翠綠到墨綠;可那些潮溼的情懷總不肯離去,周莊的古韻總在心頭翩躚起舞。我是否就是那個撐著油紙傘結著丁香心事的姑娘,心甘情願地跌進了一段似水年華、情結濃鬱的故事裡,再也不願走出來呢?
作者簡介:劉鬱林,煙臺二中高級教師,畢業於魯東大學中文系,山東省散文學會會員,山東省散文學會煙臺創作基地副秘書長。2014年開始散文創作,目前已在《山東文學》《當代散文》《中國網絡文學作品年選》《贛西文學》《齊魯晚報》及人民網、中華人物網等全國、省、市媒體發表散文、隨筆160多篇,作品先後入選《中國網絡文學作品年選》《膠東散文年選》(2018 2019),榮獲國內報刊網站徵文大賽獎10餘次,2017年在華齡出版社出版散文集《麗人行》(與人合著)。相繼在《聯合日報》《當代散文》發表和推出《二中的冬天》《二中秋色》巜二中的春天》《二中的夏天》散文系列。多次被評為山東省散文學會優秀會員。作品《煙雨朦朧水簾峽》獲2018山東省散文學會會員創作大會優秀作品獎。
歡迎投稿,膠東散文投稿郵箱:jiaodongsanwen@sina.com
本文內容由壹點號作者發布,不代表齊魯壹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