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茶多生自幽谷峻岭、長於高山雲霧間,不僅盡享日月光華、飽餐風霜雨露,還遠離汙染、嘈雜的環境,茶一生與青山綠水相伴。自古就有「好山好水出好茶」、「山秀水美茶香」之說。花多美在外,茶之葉卻美在內;花多香於外,茶之葉卻香於內。茶是一朵人間最美的綠色的花,那是一縷最醉人的心香。
喝茶,最愜意的是把苦澀泡在茶裡,喝出的是甘甜;把煩惱泡在茶裡,喝出的是快樂;把痛苦泡在茶裡,喝出的是幸福,六大茶系來講講的故事吧。
一、綠茶
綠茶是六大茶系中最早出現的茶類。
到了明朝,研究綠茶製法者越來越多,有很多新的發明,如由烘青到曬青和炒青。隨著制茶工藝的發展,慢慢有了黃茶、紅茶、白茶、黑茶、烏龍等茶。
茶初摘時,須揀除枝梗老葉,惟取嫩葉,又須去尖與柄,恐其易焦,此松蘿也。」現時大多數特級綠茶,炒制工藝還是這樣。
綠茶:葉綠湯清、清香、醇美鮮爽才是它的本質,它是六大茶系之首,另發酵,茶多酚最多,性寒,微苦、回甘、清熱潤燥。提神醒腦抗氧化,不適合腸胃較弱的人群,
二、黃茶
黃茶如從品種說起,遠在七世紀就有了,炒制過程中悶黃的程序。
《明·會典》說:「隆慶五年(公元1571年)令買茶中馬事宜,收買真細好茶,毋分黑黃,一例蒸曬,每篦重不過七斤。」這是記載四川曬青綠茶做色蒸壓,做色重的變褐黑色,輕的變黃茶。
人們發覺制茶殺青後或揉捻後,不及時乾燥或乾燥程度不足,葉質變黃。人們產生新的認識,再去實踐這種茶工藝,就創造了黃茶。例如,黃芽茶是殺青後悶黃的;黃湯是揉捻後悶堆二三小時;黃大茶是初幹後堆放20多天變黃的。
黃茶是中國獨有的茶類,湯色杏黃清澈,輕微發酵,口感清爽香醇,富含咖啡因子,提神醒腦消食化滯。
三、黑茶
起源於十一世紀前後。
西南邊區人民以茶經商,走進了銷茶制茶的道路。西部和北部牧區環境,當地人喜愛飲用邊銷茶,邊銷茶成為西北邊區最重要商品,也成為了他們的口糧茶。
黑茶的特點是:紅、濃、陳、醇,屬於後發酵茶類。該茶微生物發酵,香氣獨特,口感醇厚,改善腸道環境,調節脂肪代謝。
四、白茶
福鼎的白毫銀針,起源於公元1796年。
白牡丹是繼白毫銀針之後,最早創製於建陽、水吉,後傳入政和、福鼎。白茶主要產茶區,還有汀溪、愛民、南客、太元、潘村鄉等地,
白茶是茶中珍品,屬於輕度發酵茶。茶性清涼,滋味清淡、回甘、富含茶多糖,適合降血糖的人群。
五、紅茶
紅茶的鼻祖是正山小種,起源於16世紀,是指福建與江西交界的桐木關生產的小種。
紅茶茶性溫和,無刺激,口感甜醇,調節腸胃功能,適合腸胃不好的人群,女士更為適合。
六、烏龍茶
烏龍茶起源於雍正年間,發源地福建安溪。
太平天國時期閩南近海居民,內遷到沙縣集居;有的過海到了臺灣省。該茶從沙縣往北傳播到崇安,武夷山種茶制茶的居民都是安溪人。
烏龍茶屬於青茶,具有紅、綠茶的優點。在製作綠茶、黑茶、紅茶的基礎上,才發明烏龍茶製法。
烏龍茶屬於半發酵茶,適合三高人群。
茶有不同顏色,也有不同內涵。綠茶,讓你仿佛來到茫茫草原;紅茶,感覺人生最美莫過落霞滿天;白茶,皚皚雪野寫滿晶瑩生命;黃茶,黃河黃土孕育了我的靈魂;黑茶,夜越黑離晨曦才越近;(烏龍茶)青茶,一片青草一樹青葉中有我的青春。
茶有季節。茶裡,泡著一個夏,臥著一個秋,藏著一個冬,孕育著一個春。天天喝茶,品盡四季;一生喝茶,品盡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