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黃瓜炭疽病屬真菌病害,是黃瓜重要病害之一,我國各地均有發生。該病在南方普遍發生,北方近年來隨著保護地面積的擴大,為害有加重趨勢,在春、秋兩季均有發生,影響黃瓜的品質和產量。病菌主要附著在種子上或隨病殘體在土壤中越冬,亦可在溫室或塑料大棚的骨架上存活。越冬後的病菌通過雨水、灌溉、氣流傳播,也可以由田間農事操作時傳播。溫度在10~30℃均可發病,24℃左右時發病重。溼度是誘發該病的重要因素,在適宜溫度範圍內,空氣溼度大,易發病;相對溼度87%~98%,溫度24℃潛育期d;相對溼度低於54%則不能發病。早春塑料棚溫度低,溼度高,葉面結有大量水珠或黃瓜吐水,或葉面結露,病害易流行。氮肥過多,大水漫灌,通風不良,植株衰弱發病重。
症狀特徵
黃瓜炭疽病在苗期到成株期均可發病,幼苗發病,多在子葉邊緣出現半橢圓形淡褐色病斑,上生橙黃色點狀膠質物。重者幼苗近地面莖基部變黃褐色,逐漸細縮,致幼苗折倒。真葉被害,葉片上病斑近圓形,直徑4~18mm,棚室溼度大時,病斑呈淡灰色至紅褐色,略呈溼潤狀,嚴重的病斑連片致葉片乾枯。主蔓及葉柄上病斑橢圓形或長圓形,黃褐色,稍凹陷(圖),嚴重時病斑連接,包圍主蔓,致植株一部分或全部枯死。瓜條染病,病斑近圓形,初呈淡綠色,後為黃褐色或暗褐色,病部稍凹陷,表面有粉紅色黏稠物,後期常開裂。葉柄或瓜條上有時出現琥珀色流膠。
防治措施
農業防治選用抗病品種;實行3年以上輪作,對苗床應選用無病土或進行苗床土壤消毒,減少初侵染源;採用地膜覆蓋可減少病菌傳播機會,減輕為害;增施磷鉀肥提高植株抗病力;加強棚室溫、溼度管理,進行通風排溼使棚內溼度保持在70%以下,減少葉面結露和吐水。田間操作、防治病蟲、綁蔓、採收均應在露水落幹後進行,減少人為傳播蔓延。
農藥防治
塑料棚或溫室採用煙霧法,選用45%百菌清煙劑,每畝每次250g,隔~11d燻1次;也可於傍晚噴撒5%百菌清粉塵劑,每畝每次1kg。棚室或露地發病初期噴灑50%甲基硫菌靈可溼性粉劑700倍液加75%百菌清可溼性粉劑700倍液,或80%炭疽福美可溼性粉劑800倍液,或8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600倍液,或50%咪鮮胺錳鹽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或25%咪鮮胺乳油500~1000倍液,隔7~10d噴1次,連續防治2~3次。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分享的黃瓜炭疽病防治的相關知識,對此廣大農民朋友有什麼看法呢?或需要補充相關知識內容?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如果你有什麼疑問可以關注私聊小編,謝謝各位的閱讀,喜歡小編的文章,就給個「贊」吧!
注:文中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