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中國懸疑小說多年暢銷冠軍蔡駿:一直變化,沒有疲態

2020-12-19 騰訊網

這個世界懸念叢生,而真相只有一個。

他以天馬行空般的想像力、嚴密緊湊的邏輯思維,致力打造屬於中國人自己的心理懸疑小說。十幾歲時,蔡駿便開啟了和「懸疑」小說的緣分;還在讀初中的他,偶然在圖書館裡翻到了一本名叫《福爾摩斯探案集》的書,被這神奇的故事吸引了,如饑似渴地閱讀,沉浸在懸疑小說的海洋中。後來,美國著名作家史蒂芬·金成為對他影響最深的人,算是他的「精神導師」。

從第一本長篇小說《病毒》,到5卷本、150萬字的超長篇小說《鎮墓獸》,他製造了一個又一個懸念,又揭開了一個又一個謎團。他的作品連續多年保持中國懸疑小說暢銷冠軍記錄。作品已被翻譯為多國語言,還被改編為影視劇。作為中國網絡文學史上第一批作家,20多年來,無論是寫小說、辦期刊,還是寫劇本、開公司,蔡駿已成為「中國懸疑小說第一人」。

《病毒》的起源

《新民周刊》:小時夢想成為國家地理繪圖員,後來又與美術學院擦肩而過。怎麼會喜歡上文學的?

蔡駿:喜歡文學很早就開始了,我很小就開始讀那些被認為適合大人閱讀的文學及歷史作品,老師和同學覺得我與眾不同。2000年,我在「榕樹下」第一次發表短篇小說《天寶大球場的陷落》,那是我最早開始寫小說。剛開始都是些中短篇小說,現在來看更像純文學,而不是懸疑小說。2001年的春天,我寫了我的第一部長篇小說《病毒》,那是因為2000年底,我與在榕樹下網站結識的一位名叫「23」的女作者網絡聊天,「23」建議我寫一些可讀性更強的作品。那可能也是網際網路上的第一部長篇懸疑小說。

《新民周刊》:《病毒》的起源,是千禧年的冬天,「榕樹下」網站裡時興一種「女鬼病毒」。被網絡「病毒」入侵後的電腦屏幕會突然跳出一個披頭散髮的女鬼,你把它寫進了自己的文字裡。這個病毒怎麼看上去很像《午夜兇鈴》裡的經典橋段,真有這樣的病毒還是只是惡作劇?

蔡駿:真有這樣的病毒,不過這個病毒的危害並不大,更像惡作劇。我當時寫《病毒》,除了這個「女鬼病毒」之外,影響我的還有一本叫《日暮東陵》的紀實文學作品,這本書講的是軍閥孫殿英盜墓東陵的故事,而同治皇帝的皇后阿魯特氏,成為我小說中的人物歐陽小枝的前身。

「女鬼」病毒、慈禧墓、午夜兇鈴……這些看似彼此無關的元素,被我組合在一起,變成一個強大又有衝擊力的完整故事。在這個過程中,我以一個靈感為基點,儘可能多地去聯想各種元素,並找到其中的內在聯繫。

《新民周刊》:怎麼會創辦《懸疑志》雜誌的?

蔡駿 :2007年,我開始創辦《懸疑志》雜誌,也受到一些郭敬明創辦青春文學雜誌成功的影響。

《新民周刊》:哪些懸疑小說家對你產生過影響?史蒂芬·金是你最喜歡的作家嗎?

蔡駿:寫《午夜兇鈴》的鈴木光司和美國的史蒂芬·金對我的影響還是挺大的,其他作家像日本的社會派推理作家松本清張對我也影響很大。史蒂芬·金對我的影響不一定是內容上的影響,更多的是精神上的影響。陸谷孫先生在翻譯完史蒂芬·金的《寫作這回事》後,對史蒂芬·金表示由衷的敬佩。史蒂芬·金對寫作非常投入,這對我影響很大。我覺得這種專注就是專注於寫作本身。

我覺得如果你想要成為作家,當你開始學習寫作時,你首先要全身心地投入到寫作之中。

《新民周刊》:《午夜兇鈴》一般認為是恐怖小說,你覺得恐怖小說和懸疑小說是一種類型嗎?

蔡駿:我一開始寫《病毒》的時候完全沒有概念,根本分不清恐怖小說和懸疑小說的區別,也有人說我寫的是恐怖小說,我覺得無所謂。這些類型小說肯定是有一定的區分的,偵探、推理、懸疑、驚悚、哥特等等,我後來將這些類型統稱為懸疑小說,這些類型有一個共同點:都有懸念。到底兇手是誰?

中國最長的懸疑小說

《新民周刊》:自《病毒》之後你就筆耕不輟,創作了大量長篇小說,保持高產的秘訣是什麼?

蔡駿:我一直保持著比較好的創作狀態,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很多人寫作時間長了,就顯出疲態,但我沒有,因為我一直在變化之中,風格、類型、題材,不僅有長篇小說,也有中短篇小說,我不會一直重複自己,這樣可以保持新鮮感,令我保持很好的欲望和狀態。

《新民周刊》:你覺得講好懸疑故事最重要的是什麼?如何設計懸疑橋段?

蔡駿:說故事是一個方面,你要把故事講得很曲折,需要一定的天賦,當然也要經過後天的訓練,包括大量的閱讀。但這畢竟是小說,對於小說來說,人物還是最重要的,你要把主人公的特點、背景都要交代清楚,一定要與故事情節結合起來。小說就是人性的藝術,懸疑小說能夠編織一個充滿懸疑的世界,會把各種可能性告訴讀者,但是最終只有一個真相。

創作懸疑小說確實有一定的門檻,比如我們要同時具備形象思維和感性思維,邏輯思維和理性思維,要把不同思維方式結合在一起。

《新民周刊》:《鎮墓獸》為什麼寫這麼長?

蔡駿:《鎮墓獸》的類型完全不同,我一直很喜歡歷史,期望著能寫一本與歷史有關的書,所以想通過這種方式寫一本與歷史結合的作品,其實《病毒》裡就有很強的歷史背景,就有盜墓的元素。所以某種程度上,《鎮墓獸》這本書是我的一種回歸。我也有一點小小的野心,看是不是能創造出一個中國的漫威宇宙,就好像陪伴我們長大的那些變形金剛、哆啦A夢,像各種各樣的漫威、DC的那些超級英雄。它起源於中國的古墓,但是呢,它又能在新的環境裡發揮另外一種作用,它將是一種屬於中國人的漫威宇宙。因為到目前為止,其實我並沒有看到像漫威宇宙那樣的中國人的超級英雄。所以說我花了大概兩年的時間,不斷收集關於鎮墓獸的資料。我希望它帶有中國的歷史底蘊,我用了大量真實的鎮墓獸、墓葬文化、上古神話等等。這個內容包羅萬象,又選擇了民國這樣的歷史背景,在一個亂世之中,主人公如何拯救自己、拯救國家,拯救我們的文明,陷入到各種各樣的衝突裡。這樣,這本書就是建立在中國文化和歷史背景上的人物關係和世界觀,架構特別宏大,所以書就特別長,現在有5本書共150萬字。

《新民周刊》:為寫這本小說,研讀了大量學術論文,研究了眾多考古報告,力求將真實的墓葬寫出來?

蔡駿:日常都關注這些,也是個人愛好,在寫作這本書的過程中,再把這些資料認真研讀了一遍。《鎮墓獸》2017年1月1日開始寫,前期策劃和收集資料花費將近兩年,首先設定世界觀、人物、鎮墓獸,然後設定具體的歷史背景、考古背景、墓葬背景。小說中也包括很多上古神話,比如說《山海經》,各個時期的歷史之謎、文化之謎,文明衝突。不僅僅是中國,包括全世界範圍內,包括西方的很多東西。

我每寫一部小說之前,都會做大量的案頭工作。一部20多萬字的小說,單單寫提綱就可能達到六七萬字。所以寫作,也是一件「臺上十分鐘,臺下十年功」的工作。明確的人物大事記可以幫你準確把握故事的節奏感,可以讓人物在正確的時機出場,可以讓情節點和時間軸精確呼應,更可以讓人物成長變化,內心軌跡和外在命運無縫對接。

蔡駿的寫作課

《新民周刊》:最新出版了《蔡駿24堂寫作課》,是線上課程的結集,是怎麼會線上開課講懸疑寫作的?

蔡駿:最早是個付費的音頻節目,然後再將音頻重新轉換整理成文字,最近還要再出一本談寫作的書,是我在知乎上開的課。

《新民周刊》:其中寫到的很多都不是懸疑小說作家,你是覺得懸疑小說要以純文學作品為基礎?

蔡駿:這倒不是,懸疑小說是類型文學的一種,當然和純文學有關係,但要說以純文學為基礎我認為不一定。我在這裡寫到的很多都是我個人喜好的作品,我自己也寫過很多純文學作品。我馬上要出版的一本長篇小說就是現實題材的純文學作品,叫《春夜》,是關於近二十年來中國社會和家庭的變化,將由作家出版社出版。此外,我也剛在《人民文學》上發表了中篇小說《戴珍珠耳環的淑芬》,寫的是上海曹家渡往事。這篇小說以90年代的一個少婦——淑芬為主角,同時帶入了自己的童年和少年時代,我儘量用寫實的方式剖析人物,描寫人物。

我覺得不論是懸疑小說還是純文學作品,核心都是人物。人物是作品的靈魂。如果一部小說人物塑造得不好,故事會遜色很多。

《新民周刊》:你的純文學寫作和懸疑小說寫作是怎麼樣的關係?

蔡駿:基本上是並行的,當然相互也有一點影響。我的純文學寫作裡也有懸疑小說的影子,比如最近完成的這部《春夜》,就設計了一個託夢的情節。這在中國人的傳統中很常見,而這個情節在我的《春夜》這部小說中也起到了推動情節發展的作用。《春夜》是一部現實題材作品,並不是一部靈異小說,只是利用了這樣一個文化背景,這樣處理可以增加小說亦真亦幻的懸疑氣氛。

《新民周刊》:寫懸疑小說,是不是還是以現實生活為基礎的?

蔡駿:肯定需要。像我的《最漫長的那一夜》系列短篇小說中,許多素材都來自我親身的經歷,或者是童年的記憶。在《黃浦江上的白雪公主一夜》裡的情節,與我的中學經歷是有關係的。還有《老閨蜜的秘密一夜》,裡面寫到我母親考大學的情節,是我童年時發生在我母親身上的經歷。她的回憶還原了當年的時代背景和心境,提供了很多後期寫作的素材。

《新民周刊》:《蔡駿24堂寫作課》中,只有東野圭吾是懸疑小說作家,在眾多懸疑小說經典作家中,為什麼選擇了東野圭吾?

蔡駿:因為這本《寫作課》並不是針對懸疑小說寫作的,談的是所有的文學寫作。至於為什麼選擇了東野圭吾,那主要是考慮到東野圭吾現在最流行、影響力最大。

《新民周刊》:你的《無主之城》也拍了懸疑劇,對現在網上的懸疑劇是不是也看了不少?秦昊主演的《隱秘的角落》有看嗎?

蔡駿:我看了,我覺得拍得很不錯,不管是故事結構,還是人物塑造,影視劇的很多細節處理,比如聲音,都很不錯。

《新民周刊》 :2007年創辦公司,現在公司經營狀況怎麼樣?影視劇是不是也是公司主要經營的方向?

蔡駿:2007年創辦公司,最初是做雜誌,之後又開始圖書策劃和數字出版,近幾年,公司的業務重心轉向了影視方面,主要是劇本創作和影視策劃。前幾年,我們公司上了「新三板」,在一個相對規範的狀態下。

《新民周刊》:接下來有什麼寫作計劃?

蔡駿:正在寫一個以疫情為背景的犯罪題材小說。

《新民周刊》:影視劇方面呢?

蔡駿:今年6月,我的一個網劇在重慶開拍了。這是根據我的《偷窺120天》改編的,劇名也是我小說裡的一個元素,叫「通天塔」,由秦俊傑和鄧家佳主演。我還有一部《鎮墓獸》的外傳,所謂外傳,即不是根據《鎮墓獸》小說改編的,而是以小說的世界觀創作的,取名「雲海傳」,今年10月開拍。根據小說《鎮墓獸》改編的小說也在籌備之中。(記者 何映宇)

相關焦點

  • 懸疑小說作家蔡駿無錫分享新作《鎮墓獸》
    點擊上方江南晚報訂閱錫城熱點新聞即時推送本報訊 (晚報記者 樂章/文、攝)昨天,「中國懸疑小說第一人」蔡駿攜其新作《鎮墓獸》來到無錫,做客位於柏莊的鳳凰·凌雲閣書店。當「盜墓」題材風靡天下之時,蔡駿的「反盜墓」小說顯得獨樹一幟,更成為影視劇改編熱門IP。
  • 專訪|蔡駿:發現謎團猶如發現真理,懸疑小說對人有滿足感
    「絕望之為虛妄,正與希望相同」這是蔡駿的懸疑之核,故事裡固然會有困境、死亡、悲劇,但每一個懸疑中人都會繼續走下去,一如生活本身需要不斷推進,因為還有希望。蔡駿已經寫了16年懸疑小說。於是小說成為小說家埋葬幻覺的衣冠冢,將對人類生活的觀察及其中非現實的可能性埋進小說裡,一埋16年。這些年來蔡駿像個懸疑小說主角一樣發現了自己的使命,「我要解開的謎團就是人的命運、人的過去,這是我的任務,因為人常常因為自己個人,或者社會、他人的原因製造『秘密』掩飾自己,而我想揭開這些秘密。」
  • 作家蔡駿:躲在懸疑小說幕後的社會觀察者
    「70後」懸疑小說家蔡駿新書《最漫長的那一夜》近日出版,其作品迄今已被翻譯為英、俄、韓、泰、越等多種文字出版,不僅受到網友追捧,也贏得傳統文學界好評。上海作協近日專門舉行研討會探討蔡駿懸疑小說「暢銷不通俗」的獨特現象。  蔡駿1978年出生,22歲初登文壇發表小說,連續9年保持中國懸疑小說最高暢銷紀錄,至今已出版中長篇小說20多部,作品銷量突破1200萬冊。
  • 專訪蔡駿:小說應更寫實 我每部作品均追求突破
    信息 專訪蔡駿:小說應更寫實 我每部作品均追求突破 2016近日,中國知名懸疑作家蔡駿在北京接受中新網(微信公眾號:cns2012)記者專訪時說道。他同時表示,懸疑小說在國內的市場會越來越大,「也還有更多空間可以挖掘」。  蔡駿,1978年出生於上海,中國知名懸疑作家。出版社提供的資料顯示,蔡駿至今已出版《詛咒》、《荒村公寓》等20多部中長篇小說,實體書銷量突破1000萬冊。
  • 「不套路」的懸疑小說怎麼寫?作家蔡駿分享感悟
    對此,蔡駿近日在接受中新網記者專訪時提到,許多故事都來自於自己和親友的經歷,其實並不怎麼難懂。同時,自己也在不斷嘗試打破套路,希望懸疑小說寫得好看,且有所變化。  「不套路」的懸疑小說,怎麼寫?  在國內,蔡駿因為寫懸疑小說知名,也有媒體報導中稱其為「華語懸疑小說教父」。作家蔡駿。
  • 中國懸疑小說第一人,蔡駿兩年精心打磨成就《鎮墓獸》
    大家好,我是喃喃藍色,每天為你帶來精彩網文相關資訊,願你不再書荒說起中國懸疑小說,不得不提一下蔡駿,並且在2018年,榮獲首屆梁羽生文學獎傑出貢獻獎。蔡駿,1978年12月23日出生於上海,中國懸疑作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22歲開始發表小說,此後連續9年保持中國懸疑小說最高暢銷紀錄。已出版中長篇小說20多部,蔡駿系列懸疑小說銷量已突破1000萬冊。
  • 專訪蔡駿:真相只有一個,如何講好懸疑故事?丨制鮮者·IP作者
    在國內,懸疑類作品一直有忠實的擁躉者。網絡文學發展早期,雖然還沒有「懸疑」的概念,但這類充滿懸念的作品就吸引了一波忠實粉絲,走過20多年,懸疑小說的讀者早已指數級增長。近幾年,隨著相關IP影視作品的開發,懸疑類作品逐漸展現在更廣泛的大眾面前,熱度持續走高。
  • 「華語懸疑小說教父」蔡駿:希望打造中國版「超級英雄」
    蔡駿攜其歷史冒險懸疑新書《鎮墓獸:金匕首》亮相廣州南國書香節 程景偉 攝中新網廣州8月11日電 (記者 程景偉)11日下午,被譽為「華語懸疑小說教父」的作家蔡駿攜其歷史冒險懸疑新書《鎮墓獸:金匕首》亮相廣州南國書香節,現場與讀者共同探秘千年墓葬文化
  • 採訪蔡駿:只有一個真相。如何講述懸疑故事?IP的作者
    在中國,懸念作品一直是忠實的。雖然「懸疑」的概念在網絡文學發展初期還沒有出現,但這樣充滿懸念的作品吸引了波忠實的粉絲。經過20多年的發展,懸疑小說的讀者已經增加了指數級。近年來,隨著相關IP影視作品的發展,懸疑類作品逐漸出現在更廣泛的公眾面前,並且受歡迎程度不斷上升。
  • 「國內懸疑小說第一人」蔡駿13日來成都憶「無盡之夏」
    這就是有著「國內懸疑小說第一人」之稱的蔡駿,在最新懸疑小說《無盡之夏》中要講的故事。在蔡駿的回憶裡,相比2018年的夏天,1997年的夏天更為綿長。整個九十年代幾乎全是夏天,熱情、澎湃、粗糙而野蠻……城市如同脫韁野馬般發展,上海的天際線像熱帶雨林般茁壯生長,郊野仍然有大片尚未開發的稻田,以及噴射著濃煙的工廠。
  • 因為人們愛看懸疑劇,曾經風靡一時的懸疑小說家蔡駿也做起了影視...
    《天機》一書在豆瓣上的評分為 6.4 ,「每次看蔡駿小說,剛看個開頭會覺得好厲害好神奇,但看到結尾就會說,我去!」讀者 Eddy Shen 說。那些覺得蔡駿的作品缺乏深度的人,開始稱他的作品是「小白懸疑」——這不是一個完全負面的評價,也從另一方面解釋了蔡駿式懸疑小說暢銷的原因。隨後的幾年,更多泛懸疑題材小說進入了人們的視野。比如南派三叔和天下霸唱。
  • 懸疑小說家蔡駿推出半自傳...
    毫無疑問,2020年的影視圈熱詞中,「懸疑題材」肯定佔一席之地,這也將懸疑小說狠狠地帶火了一把。但真要說到懸疑小說,今年大紅的紫金陳在這位面前只能算一個後來者——蔡駿。作為中國懸疑小說暢銷紀錄的創造者,蔡駿繼長篇小說《宛如昨日:生存遊戲》後,時隔三年再次帶著長篇小說回歸。
  • 國內懸疑小說第一人——蔡駿,十本經典作品
    被譽為國內懸疑小說第一人、懸疑教父的蔡駿老師經典作品推薦01.《天機》簡介:遙遠神秘的蘭納王陵,鬼魂一樣驅之不散的山魈,空無一人的沉睡之城,死亡的陰影時刻籠罩在旅行團的每一人頭上,逃生是他們的唯一目的。
  • 蔡駿,鬼神自在人心,這裡有你們的故事
    這位殿堂級大師,將驚悚懸疑玩得淋漓盡致。在中國,他有一位資深粉,在他的薰陶下閱字成書,成為了中國第一懸疑作家——蔡駿。蔡駿說,在遇見「23」之前,他從來沒有想過會成為一名懸疑作家。「23」是蔡駿的一位作者網友,當年在榕樹下,她與蔡駿的人氣不相上下,兩人一直在拼讀彼此的文章。在2000年的時候,網絡文字才剛剛興起。蔡駿在網上發表了很多中短篇小說。
  • 懸疑小說名家蔡駿工作室之狄小傑系列已經完結
    深夜推薦,懸疑小說《狄小傑探案社》。這部小說是由蔡駿工作室創作。
  • 2020名人堂年度人文榜③|「年度作家候選」中國版「東野圭吾」蔡駿...
    蔡駿封面新聞記者 張杰為了呈現和還原一年來中國文化圈大事件,用大數據來記錄我們的時代,封面新聞、華西都市報自2014年獨家重磅開啟「年度名人堂」評選活動,已連續多年推出「年度作家類型小說需要高超的謀篇布局能力,純文學則需要作家有不俗的思考能力。在這兩條軌道上,能做到轉換自如,遊刃有餘的作家,在當下的年輕作家中,非有「國內懸疑第一人」、「中國的東野圭吾」之稱的蔡駿莫屬。蔡駿的小說具備打破類型小說疆界的野心和實力。
  • 對談辛夷塢與蔡駿,共話小說寫作新動向
    我們挑選兩位進行訪談,一位是以《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等女性情感小說系列而受熱捧的辛夷塢女士,另一位是有著「中國東野圭吾」之稱的懸疑作家蔡駿。我有一本黑面抄裡夾著許多小紙條,布滿現在自己都難以辨認的字,有些後來成了我的小說。 在郵局工作的經歷、做史志和年鑑的體驗在我後來的小說中都有體現,但我覺得做筆記的習慣、愛好寫詩和閱讀,以及青春期的苦悶,這些對我小說的創作影響要更大一些。 問:懸疑小說寫作會不會沉浸情結難以自拔的時候,處置負面情緒有沒有妙招?
  • 紀念|蔡駿悼念鬼馬星:一己之力支撐起中國推理小說半壁江山
    那時候,我還沒有開始寫懸疑推理小說,只知道推理小說有福爾摩斯,卻不知懸疑小說為何物。我是在貝塔斯曼書友會目錄上,看到了這個文學新人獎的徵稿消息,才偶然地把小說投過去。很幸運,在北京的頒獎禮上,據說從十四萬篇投稿作品當中,我獲得了二等獎,我記得陳村老師也是那次比賽的評委。而一等獎得主是誰?是一位女生,跟我一樣來自上海,她比我年長几歲,但當時依然非常年輕。
  • 天目讀書會 蔡駿首部半自傳體《春夜》上市,書寫上海市井「眾生相」
    電影藝術與現實的連接點,是蔡駿少年時的回憶。父親在虧損嚴重的工廠堅守崗位。彼時,他有一個蔡駿年紀相仿的徒弟。蔡駿卻未曾見過他,父親後來也再未提及他。時隔多年,蔡駿忽然意識到,這個銷聲匿跡的徒弟,因為他父親的緣故,已與他構成了某種變異的「兄弟關係」。
  • 中國懸疑小說《暗黑者》英文版英國開售
    新華社倫敦6月14日電(記者 張代蕾)中國作家周浩暉的推理懸疑小說《暗黑者》英譯本14日在英國出版發行。小說講述一名傳奇警探追查一個復仇殺手的故事。宙斯之首出版社副總經理尼古拉斯·奇塔姆告訴新華社記者,這本懸疑小說的情節和節奏「堪稱典範」,結局的反轉尤其精彩,是中國犯罪懸疑文學作品中的佳作。他說,中國小說近年來成為歐美出版商特別關注的一個焦點,宙斯之首出版社代理的《三體》三部曲英譯本獲得巨大成功,迄今售出40萬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