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買了房的業主都會遇到一個問題,那就是交房前半年或者幾個月的時候開始,就會頻繁地接到建材、裝修、家具、油漆、防水等公司的推銷電話。不勝其煩的業主不禁感到困惑,到底是誰洩露了自己的隱私。
更令人惱怒的是,這些推銷電話不分晝夜,給你電話轟炸時,你可能正在開會,聚餐,休息。這些商家不停地撥打業主的私人電話,邀請你去現場參觀裝修方案。讓人無可奈何的是,同一家公司就有七八個業務員不停地換號碼打進電話,為此,手機上的黑名單就算是不斷增加也於事無補。更有甚者,業務推銷員的電話打進來過後遭到拒絕還對業主進行言語辱罵,提醒其這是違法犯罪的行為後,對方不禁沒有歉意,甚至還叫囂,你要想不收到騷擾電話是不可能的,除非你註銷電話號碼。
有業主反映,自己明明買房的時候,知道籤訂合同複印身份證的前一刻都是給銷售報的假姓名,而且買房子的電話號碼也是小號,僅僅用於買房子的時候使用,連在銀行貸款都是使用的另外的號碼。那麼,這些推銷電話又是怎麼找到自己的呢?
這些矛頭紛紛指向了開發商,但是開發商工作人員一經質問均是矢口否認,就算業主表示自己已經錄了音並保留了相關證據,開發商還是一副無所畏懼的樣子。
無奈的業主可能找到了12345政務熱線進行反饋,最後又輾轉到撥打12321亦是收效甚微。
為此,筆者諮詢過從事律師行業的朋友,他表示,公民的信息安全受到法律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在未經本人同意的情況下私自販賣個人信息。屬於侵犯他人隱私,根據刑法規定,侵犯公民隱私倒賣個人信息15萬條,涉嫌犯罪,應當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對於不清楚什麼環節信息洩露的,可以報警要求警方介入調查。
可這個過程似乎過於漫長,業主可能根本等不了調查取證的時間就已經被折磨得不勝其煩。因此,筆者在這裡建議大家買房的時候儘量使用小號,就算是被電話轟炸了,也能夠關機了事。
希望販賣隱私這種暴力盛行的現象今後能夠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