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探(33):《大荒經》二十八山是宇宙密碼的八卦示現

2020-12-19 一夫之

伏羲演先天八卦是華夏文明之淵源,先天八卦則源於《河圖》。

上古傳說,「伏羲氏王天下,龍馬出河,遂則其文以畫八卦,謂之『河圖』。」「伏羲得河圖,夏人因之,曰《連山》」。

伏羲八卦源於陰陽判分,是為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演萬有。無論伏羲先天八卦還是文王后天八卦,其根源皆出自《河圖》。

《河圖》是宇宙模型涵蓋天地萬物。《河圖》通過象、數、理涵蓋了宇宙萬有,其實就是宇宙萬有的一個縮影。河圖之數含藏天地之數、萬物生存之數、五行之數、大衍之數、天幹交合之數、六甲納音之數,河圖之理涵蓋左旋之理、象形之理、五行之理、陰陽之理、先天之理。

古河圖

《河圖》之象——

用十個黑白圓點表示陰陽、五行、四象,其圖為四方形:北方:一個白點在內,六個黑點在外,表示玄武星象,五行為水。東方:三個白點在內,八個黑點在外,表示青龍星象,五行為木。南方:二個黑點在內,七個白點在外,表示朱雀星象,五行為火。西方:四個黑點在內,九個白點在外,表示白虎星象,五行為金。中央:五個白點在內,十個黑點在外,表示時空奇點,五行為土。

河圖

其中「四象」是連接天(宇宙)地(地球)的密碼。按古人坐北朝南的正方位標識:前朱雀,後玄武,左青龍,右白虎。以此為紐帶,後世在風水地理上衍生出相應的風水象形;後世在天象上則衍生出星官座次,每象各統領七個星宿,共星官28宿。天地的四象是對應的——地面的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對應天空的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形成完整的天地投影。

四靈星官圖

古人也早已經認識到:《河圖》本是星圖,其用為天文地理,在天為象、在地成形。

「四象」是《河圖》宇宙密碼連接天地的紐帶:四象在天成象為風為氣,稱為四神、四靈(象),用來劃分天際的星空分野,分為三垣二十八宿,是為「天文」;四形在地成形為龍為水,稱為四獸、四瑞(形),用來勘察地形之氣(吉兇休囚),分為四方二十四山,是為風水地理。天之四象與地之四形都是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象四形皆納天地五行之氣。

雖然古人崇尚「天圓地方」,但是宇宙日月運行產生四時(春夏秋冬),所以古人辨識遙遠的宇宙時將蒼穹分野為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方,每方有虛擬的七「山」對應,《大荒經》四方「二十八山」就是虛擬的天象之「山」;而對近在腳下的大地則詳細劃分為八向(四正向東西南北、四偏向),每向三「山」,共「二十四山」。所以天之向四方對應七山為「二十八山」,地之向八方每向三山為「二十四山」。

《河圖》就是一個涵蓋萬有的宇宙模型,而落實到具體的「天象」則就是《山海經·大荒經》的四方「二十八山」了。《大荒經》四方「二十八山」對應後世衍生的四象二十八星宿(參見《<山海經>探(31):《大荒經》是上古華夏天文學濫觴曆法之鼻祖》)。

曾侯乙墓二十八宿漆箱蓋

從考古發掘的實際遺存來看,河南仰韶文化西水坡遺址發掘的「華夏第一龍」已經沉睡了六七千年;河南舞陽縣賈湖遺址發現的龜甲刻符(佔卜)已經上推到八九千年。這些都能證明:宇宙密碼《河圖》所演繹的伏羲八卦文化產生於大約一萬年前。

華夏第一龍

一萬年前的華夏是人文初祖伏羲女媧時代,尚處於人類蒙昧向文明過渡時期,伏羲先天八卦的宇宙智慧先於人類文明產生,是宇宙的運行法則和宇宙密碼。

賈湖甲骨

先天八卦確是人文初祖伏羲所創,但絕對不是後世人類普遍意義上通過「仰觀俯察」所完成的重大「發現」「發明」,大約一萬年前茹毛飲血的野蠻時代,人類面對天上風雨雷電等大自然的威力、面對地面大型肉食的毒蛇猛獸隨時都可能夭亡,膽顫心驚地生活,沒有普通的人腦能夠具有如此「仰觀俯察」而洞悉宇宙萬有之密的能力。

只有作為宇宙智慧化身並且載有重大使命的伏羲女媧,才能夠將這樣的宇宙密碼植入到上古華夏文明。在文明之先,遠在人類文字還沒有產生的上古,實際的人類文明還沒有正式開始拉開帷幕,宇宙智慧密碼就用河圖的方式示現了——並非人類文明演生了八卦,而是《河圖》(八卦)啟發了人類文明。所以說《大荒經》的天文學知識是宇宙智慧的星際傳承,伏羲八卦是宇宙密碼植入到上古華夏文明(參見《<山海經>探(23):伏羲先天八卦是宇宙密碼植入華夏文明的原點》)。

相關焦點

  • 《山海經》探(25):《易》八卦是宇宙密碼的傳承人類智慧的原點
    人類文明是46億年前宇宙意識在地球上的喚醒和重啟(參見《山海探幽(5)》),宇宙無邊無際無始無終但都在其本來規律——一個定「數」中運行,宇宙智慧不斷累積但待機緣成熟即在某「點」植入。宇宙之大其生成僅在於「一」,此一為「無極」,無極是「一」個無限無限微小到幾乎不存在的那個「點」,就是「無」。
  • 《山海經》探(19):天造日月山河延續宇宙智慧是華夏文明的原點
    地球文明的輪迴到達本太陽紀(第五太陽紀,參見《山海探幽(6):<山海經>是本太陽紀人類文明傳承的宇宙密碼》)節點的時候,宇宙智慧——人類所認識的「神」——昊天上帝出場繼續引導人類前行。這個高級智慧就是宇宙智慧、宇宙意識,這個時間節點就是本紀地球人類(土著)已經發展到從蒙昧階段之後、野蠻階段邁向文明階段之前的這個時期。
  • 《山海經》未解之謎:為什麼以南方開頭,而不是東方?
    然而,令人非常奇怪的是,在我國上古奇書《山海經》中,卻採用了一種非常奇特的方位排序,即:南、西、北、東、中。我們都知道,《山海經》包括《五藏山經》、《海外經》、《海內經》和《大荒經》四大部分。其中,除《大荒經》是按「東、南、西、北」的順序編排外,其餘三部分均採用了「南、西、北、東、(中)」的編排順序。
  • 這6種屬相在《山海經》中都是山神
    同樣反映了上古先民的思維特點和世界觀,那麼《山海經》和十二生肖的形成有沒有關聯呢?十二生肖究竟是什麼?它們真的僅僅是動物?目前多數專家學者認為,《山海經》中的《山經》出現最早,據說是大禹和伯益治理大洪水時,對華夏九州地理的考察記錄。《海外經》可能是夏朝地理資料,《大荒經》可能是商朝地理資料,《海內經》基本確定產生於春秋戰國時期。而《山海經》最終被整理成書,應在戰國後期到西漢之間。而十二生肖出現的時間,應不早於春秋時期。
  • 《山海經》——鵷雛與鳳棲息之地,要用「血祭」的天虞山系諸山神
    《山海經》是一部記載中國古代神話、地理、植物、動物、礦物、物產、巫術、宗教、醫藥、民俗、民族的著作,此書的成書跨度大約從戰國初年至漢代初中期,於西漢校書時合編。共有18卷,分別為:山經五卷:南山經、西山經、北山經、東山經、中山經。
  • 大神,你讀過《山海經嗎》?
    《山海經》是我國先秦重要古籍,也是一部富於神話傳說的最古老的奇書。該書作者不詳,現代學者均認為成書並非一時,作者亦非一人。《山海經》版本複雜,現可見最早版本為晉郭璞的《山海經傳》。但《山海經》的書名《史記》中便有提及,最早收錄書目的是東漢班固的《漢書·藝文志》。按傳統說法,《山海經》被認為是大禹親眼目睹並講述,伯益起名,上古時博物賢人夷堅所記錄的。大禹在治水中,足跡遍布山海,「布土以定九州」後向臣下講述了自已的見聞。大臣伯益(嬴姓始祖)把這些見聞起名為《山海經》,口口相傳下來。
  • 實探「宇宙東」原壩山熱電廠地塊,看看準地王憑啥刷爆朋友圈!
    近日,「宇宙東區」 2020-33號原壩山熱電廠地塊C位出道。這塊地剛一掛出,多家媒體就齊呼「東區新地王駕到」,一副「此山一出,天下無山」的架勢。今天我們就帶著無限的好奇,實探「東區準地王」,看看它憑啥在宇宙東區「號令群雄」?
  • 燭龍,應龍,蛟龍,夔龍,原來《山海經》中收錄了這麼多種龍
    《山海經.大荒經》:「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視乃明。不食不寢不息,風雨是謁。是燭九陰,是謂燭龍。」鳴蛇,身體和蛇一樣大,背上生有四翼,發磐磐之音。推測可能為快要化龍得道的蛟蛇。《山海經·中次二經》說:「鮮山多金玉,無草木,鮮水出焉,而北流注於伊水。其中多鳴蛇,其狀如蛇而四翼,其音如磬,見則其邑大旱」。
  • (原創)山海經的歷史背景和成書
    山海經的歷史背景和成書整子可以先了解一下山海經的歷史背景和成書經過,這非常重要。最早談到相類似的山海經,有其中類死記載的形式相對應的記錄,是屈原的天問。史學家呂子方先生在《讀<山海經>雜記》中談到:「屈原宗廟裡壁畫故事的腳本就是《山海經》,而且主要是《大荒經》,這不僅因為《天問》的內容多取材自《山海經》,更重要的是,他看了描《山海經》的壁畫故事才寫出了這篇著名的作品來。」但這個情況是不是真實,指宗廟裡壁畫,也沒有可靠而充實的依據。無論如何,天問中的陳述同山海經個別內容是可以理解的。
  • 曠世奇作《山海經》作者之謎
    《山海經》是中國一部記述古代志怪的古籍,成書於戰國中後期到漢代初中期。《山海經》全書現存18篇,其餘篇章內容早佚。原共22篇約32650字。共藏山經5篇、海外經4篇、海內經5篇、大荒經4篇。《漢書·藝文志》作13篇,未把晚出的大荒經和海內經計算在內。
  • 《山海經》中神怪形象蘊含的宇宙時空觀念是什麼?
    論述神怪形象中蘊含的宇宙時空觀念首先需要解決一個問題,即宇宙時空觀念如何與生命意識相聯繫。《文子自然》中有這樣一句話——「往古來今謂之宙,四方上下謂之宇。」即「宙」是過去、現在和將來的時間總和;「宇」是四方上下的所有方位和區域。這裡,「宇宙」作為一個整體概念即指時間和空間的總和。
  • 山海經中的這些地名,已經被找到了,還有這些謎團也已經被解開
    第1個謎團:《山海經》裡的神話傳說似乎有重要的歷史意義。胡適等學者曾考證過,說女媧補天,后羿射日,大禹治水等傳說均取材於《山海經》,而女媧、西王母等「神話歷史人物」也最早出現於《山海經》。古典名著《西遊記》的很多劇情與人物也參考了《山海經》。
  • 《山海經》,被稱為失落的「奇書」?它究竟隱藏著什麼的秘密
    但是到清朝的時候,紀曉嵐編撰了《四庫全書》,後世稱之為對於華夏文明的大清洗,在那個時候很多的書籍被禁,《山海經》也在其中,原因是因為紀曉嵐在山海經中發現了一個大「秘密」。《山海經》列為禁書。《山海經》隱藏的秘密如果說《史記》是寫的紀傳體通史,那麼《山海經》就是一本「百科全書」。1、地理價值與其說《山海經》是志怪古籍,不如說它是一本地圖冊,因為《山海經》的地理價值重大。
  • 《山海經》和《聖經》竟然有那麼多相似之處?
    成書時間《山海經》的作者一直存在爭議,相傳為巴蜀地區或者為楚人所著,成書大概在商周時期(大約在公元前1500年左右),其內容經過了多次編訂,最終成書於公元1世紀左右。《聖經》成書時間於公元前1500年左右,分《舊約》和《新約》兩部,其中《舊約》創作於公元前1500年左右,《新約》成書於公元1世紀左右,《新約》和《舊約》的成書時間內容都與《大荒經》、《海外經》極為相似,難免讓人浮想聯翩。壽命很長的種族山海經中《海外西經》中講:軒轅國在此窮山之際,其不壽者八百歲。在女子國北。
  • 《山海經》有多神奇?為何美國學者考證後,說要頂禮膜拜中國人
    我們熟悉的精衛填海、夸父逐日、女媧補天、大禹治水等故事都出自於《山海經》。這樣一部豐富怪誕的著作自然吸引了很多學者的目光,魯迅先生在他的散文《阿長與山海經》中就提到過自己對《山海經》的喜愛。
  • 《山海經》中的「山」,都有哪些山?
    《山海經》是一部十分神秘的我國古書,它斑駁陸離,氣象萬千,且包容量巨大,有橫跨亞歐之勢,然而又無清晰史實,所以,就有了各式各樣的解讀。《山海經》中的《山經》佔了全書三分之二的篇幅,內容雜亂,充溢奇特又與實際敬而遠之,解讀起來當然十分困難,以至於有人以為其間的「西山經」寫的是美洲大陸西岸包含海岸山脈、落基山脈在內的科迪勒拉山系,其實,這完全是一種誤讀。
  • 《山海經》與「海洋意識」:中國人的海洋文學起源
    縱然如此,早在先秦時期,我國文學作品中便已有對海中島嶼及居民的幻想描述,這些對海洋的神性幻想,又以《山海經》所描述為最多。  在浩如煙海的古代典籍中,《山海經》可稱得上是獨特的一部,其成書年代大約是自戰國至漢初。顧名思義,《山海經》以山為經,以海為緯,記錄上古先民們眼中的世界,其中有數量相當的神話故事,成為中國神話的源頭之一。
  • 漫威宇宙徵服全球久矣,惜中國尚無世界級IP
    摘要:從山經到大荒經,再從海外經到海內經,浩大的華夏之地,怎麼就容不下志怪的世界?從文王夜夢到泗水大戰,再從西岐大戰到武王伐紂,龐大的文創產地,怎麼就繪不下一張英雄的藍圖?從江南到塞北,再從大漠到中原,偌大的江湖,怎麼就種不下一顆武俠世界的種子?
  • 鵲山凡九山,綿延三千裡,《山海經》之山經,鵲山系完美收官
    昨天,我們遊歷了《山海經》鵲山山系的箕尾山。至此,我們對鵲山山系的招搖山、堂庭山、猨翼山、杻陽山、柢山、亶爰山、基山、青丘山、箕尾山等九座山已經全部探遊完畢。回看此鵲山山系,其走勢乃自西向東鋪開而去,其山大致分布於廣西、廣東、福建境內,綿延共2950裡。首當其衝系招搖山,壓陣於尾系箕尾山。在招搖山,我們認識了長著一雙白色耳朵的模樣很像獼猴的狌狌,還有長著山韭的葉子,卻開著綠色小花的青草祝餘,以及花朵光芒四射的迷榖樹。
  • 《山海經》的作者是誰?為什麼書中有那麼多不解的秘密!
    一、《山海經》概況今天人們能看到的《山海經》的最早版本是由西漢末年著名的經學家劉向、劉歆父子編著。編著並不代表就是原著,對於《山海經》的原著是誰,成書於何時至今沒有統一的說法。全書共18卷,有5卷《山經》、8卷《海經》、4卷《大荒經》、1卷《海內經》四部分組成,約3.1萬餘字,記載了100多個國家、500多座山、300多條水道及各國的山水地理、風土物產、神話傳說等,內容涉及甚廣。書中大量使用虛構和誇張手法,但對於研究各地的風俗和地理仍有很高的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