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報數字報-瓊冀文化學者海口對話

2020-12-21 海南日報數字報
  ■ 本報記者 陳耿 王玉潔

  藍天、碧海、白雲,煦暖冬日的海口市西海岸五源河國家溼地公園風光旖旎,空氣清新。12月1日上午,「2019《海南周刊》文化學術年會·源遠流長——瓊冀文化對話會」在海口西海岸開幕,來自河北、海南兩省的80位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各抒己見,氣氛活躍。

  繼2018年11月成功舉辦「《海南周刊》首屆文化學術年會·源遠流長——瓊閩文化對話學術沙龍」後,海南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海南省社會科學院、河北省社會科學院和海南日報報業集團聯合主辦「2019《海南周刊》文化學術年會·源遠流長——瓊冀文化對話會」,探討海南、河北兩地的歷史淵源與人文互動。

  年會為期兩天,由主題報告(歷史文化、紅色文化、新時代發展)、瓊冀文化對話、紅色文化現場體驗學習、海南文化現場研討、歷史文化現場專題研討和新時代發展現場專題研討構成。

  「光緒十年閏五月十六日(1884年7月8日),新任兩廣總督張之洞抵達廣東省城廣州,開始接督篆視事,到光緒十五年七月十二日(1889年8月8日)調任湖廣總督,張之洞先後督粵5年,是歷史上最值得關注的治瓊人物。」在歷史文化主題報告環節,海南省社科聯黨組書記、主席,社科院院長鍾業昌首先作了主題為《張之洞在海南的歷史「興作」》的學術報告。接著,兩地專家就瓊冀人物、歷史、文化等話題,進行學術觀點的交流和碰撞。

  河北省社科院《河北學刊》雜誌社副總編馮金忠著重介紹了唐代宰相李德裕對河北、海南歷史的巨大貢獻;河北省唐山市豐潤區文旅局調研員劉天昌則重點談了河北豐潤人士、清代兩廣總督張人駿在維護南海主權方面的歷史貢獻。

  河北、海南兩地都有著可圈可點的紅色歷史文化。緊扣這一話題,河北省社科院研究員王彥坤闡釋了西柏坡精神內涵及黨對海南革命鬥爭的指導;海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李德芳則分析了解放戰爭時期黨中央對瓊崖革命鬥爭的指導和幫助。

  就新時代發展這一主題,河北省社科院黨組書記、院長康振海在主題為《北雄安、南海南,攜手引領新時代中國高質量發展》的報告中稱:「海南著力打造全面深化改革開放試驗區,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逐步探索、穩步推進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都是值得期待的大事。」

  海南師範大學中國特色自貿港研究中心執行主任、研究員劉鋒和河北省社科院經濟所所長、研究員陳璐,分別從《大歷史觀下的雄安和海南時代答卷》和《雄安培樹高質量發展樣板的初步經驗對海南的啟示》的主題發言中發表各自的精彩觀點。

  在沙龍對話中,河北、海南兩地的6位專家圍繞著歷史文化、紅色文化和新時代發展的話題焦點,回顧歷史,展望未來,南北對話,深度交流。

  當天下午,與會專家還前往位於海口市解放西路竹林裡的中共瓊崖一大會址,現場體驗學習紅色歷史文化,領悟瓊崖革命「二十三年紅旗不倒」精神;到海口騎樓老街參觀海南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進行歷史文化現場研討。

  12月2日,兩地專家還將前往海口市五公祠,就李德裕(「五公祠」紀念的「五公」之首)、廖紀、張之洞、李爾重等為代表的冀籍人士推動瓊冀兩地人文交流史實進程及其時代價值,進行歷史文化現場專題研討;此後,還將在海南省博物館,就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港)建設的歷史機遇、時代擔當、功能定位、發展前景等話題,展開專題研討。

  (本報海口12月1日訊)

  (相關報導見B疊海南周刊)

相關焦點

  • 海南日報數字報-瓊式月餅迎來「第二春」
    9月20日,在海口富椰香餅屋食品有限公司工廠,海南日報記者看到,晌午的太陽下,小貨車正一輛輛的從工廠一旁的通道裡取貨、發車,工人們臉上掛滿了鬥大的汗珠,這裡迎來了一年之中最忙碌的「月餅季」。  公司負責人、瓊式月餅製作技藝傳承人符志仁指著正在進行外盒包裝的瓊式月餅告訴海南日報記者,眼下,瓊式月餅成為不少海南消費者的首選,特色十足的瓊式月餅經歷了一番「跌宕起伏」的歷程後,正在迎來自己的「第二春」。  目前,我國的月餅流派可以大致分為廣式、蘇式、京式、滇式、潮式、晉式、瓊式、臺式、哈式以及其他類這十大類。要想突出重圍,就要有所特色。
  • 海南日報數字報-臺灣媒體攜情南下品讀「瓊味」
    本報海口9月22日訊 (記者侯賽)今天上午,「2014年兩岸媒體海南行」活動在海口正式啟動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廚房」等你來品嘗
    企業代表現場烹飪海口當地特色美食,充分展示了瓊菜的地域飲食特色,解讀海口與成都不同的特色餐飲文化,為成都消費者和國內外的遊客描繪了一幅最地道的海口美食地圖。「清補涼吃起來透心涼,椰奶冰沙軟軟綿綿,感覺很愜意。」成都媒體達人美食品鑑團成員在品嘗了清補涼之後,豎起了大拇指讚嘆,希望能夠到海南體驗不同「口味」的夏天。  瓊島美食,逐漸成為我省吸引遊客的一大手段。
  • 日韓學者來瓊調查日軍侵瓊史 - 海南日報數字報刊
    本報海口10月30日訊 (記者陳耿)今天早上8時,海口市博物館《日本侵佔海南時期文物史料展》大廳來了3位日、韓學者,其中,日本的佐藤正人先生和韓國的金靜美女士研究海南島近現代史、尤其是日本侵瓊史多年。
  • 海南日報數字報-居正渡瓊有淵源
    文\海南日報記者 邵長春  始祖通常是指得姓的祖先,亦指有世系可考的最初的遠祖,對於講究慎終追遠的中國人來說,祖先崇拜近似一種宗教習慣。
  • 海南日報數字報-兒童劇「大頭兒子」來瓊
    本報海口6月1日訊 (記者衛小林)為歡慶「六一」國際兒童節,6月4日(本周日)下午3時30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口美蘭國際機場飛出「加速度」
    今年以來,在省委省政府、海口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下,美蘭機場進一步加大國際航線開發力度,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倡議和海南自貿試驗區、自貿港建設,重點推進海口至西亞、歐洲、北美等地國際航線的開發,輸送更多遊客到海南觀光旅遊、商務合作。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王氏渡瓊始祖達百餘人
    海南王氏渡瓊始祖自東漢末期公元220年,王琳公出仕來瓊後至清代止,1800多年間有記載的過瓊先祖共有
  • 海南日報數字報-非遺舞劇《儺·情》海口賀歲
    本報海口2016年12月31日訊 (記者尤夢瑜 實習生林敏)今天晚上,由北京舞蹈學院青年舞團和江西省南豐縣石郵村儺班聯合演繹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研創作品
  • 海南日報數字報-《東坡海南》在海口惠民演出
    本報海口5月11日訊 (記者尤夢瑜)5月11日,由省委宣傳部、省旅遊和文化廣電體育廳出品
  • 海南日報數字報-為基層群眾送「文化年貨」
    本報海口1月15日訊 (記者尤夢瑜 實習生鍾南)1月15日上午,由國家圖書館、全國公共文化發展中心
  • 海南日報數字報-中國舞協派兩位名師來瓊授課
    本報訊 (記者衛小林)由中國舞蹈家協會中國舞蹈考級中心海南考區委員會舉辦的新版《中國舞蹈考級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農業史上風雲之變
    文\海南日報記者 況昌勳  如同今天的人們在努力摸索著有機農業之路,一百多年前,在海南島上,也有一群致力於改變海南農業面貌的探索者。
  • 瓊式月餅新口味闖出新市場 - 海南日報數字報刊
    本報海口9月25日訊(記者陳超)受經濟下行壓力,今秋島內月餅市場較往年慢熱,市場銷售總量或受影響。而以瓊式月餅為代表的省內月餅生產企業變壓力為動力,大力發掘島外市場,在保持月餅主要產品競爭力同時,積極利用海南獨特熱帶水果資源優勢研發餅餡新品,佔據市場新高地。   「海口今年沒有設月餅銷售一條街了。」
  • 海南日報數字報-瓊西路
    茶餘飯後,照例在瓊西路漫步,看熙熙攘攘的街市,看迎風搖曳的椰樹,流連忘返。  瓊西路頭尾都奇特,有一種戛然而止的突兀。它沒有命名前,我已經在這裡生活了許多年。上世紀八十年代初,父親從鄉下來到縣城上班,單位給他分了個單間,家裡人多,不夠住,父親使出渾身解數,到郊外的沙坡村找地皮。因為位置偏僻,價格較低,在一片遠離縣城的農田裡,父親以一己之力修建了兩間平房。
  • 海南日報數字報-儂從南洋回瓊保家國
    ■ 本報記者 習霽鴻  海南人將下南洋稱作「去番」。20世紀,眾多海南人離鄉,去番謀生。靠著勤勞與智慧,他們不但在南洋站穩了腳跟,不少人甚至還成了當地望族,家世顯赫。  1937年,日寇侵華。
  • 海南日報數字報-《南國都市報》上架海口易買便利店
    本報海口12月16日訊 (海報集團全媒體中心記者姚皓)海南日報報業集團發行中心與海口易買商貿有限公司籤約合作
  • 海南日報數字報-眾多品牌搶灘海口喜盈門
    本報海口11月5日訊 (記者張中寶)自從海口喜盈門建材家具生活廣場開展招商以來,眾多品牌紛紛搶灘入駐,形成了火爆的招商局面
  • 海南日報數字報-到瓊北,品美食!
    對於許多遊客來說,在海南休閒度假遊玩,除了欣賞風景之外,更樂意享受美食、體驗文化。  海納百川的海南島上,海南人融匯閩粵烹藝,吸收黎苗食習,引進東南亞風味,形成了豐富多彩的味覺體驗。海島性和移民性,使得包括餐飲文化在內的海南文化呈現出兼容並蓄的多元化特性,這在瓊北更為顯著。  瓊北各地都遺留著歷史印記,流淌著人文氣息。
  • 海南日報數字報-三天兩夜 椰風之外的海口生活
    本期開始,海南日報《旅遊周刊》記者將帶您近距離走進幾座海南城市,用三天兩夜的時間,像當地人一樣感受城市的溫情。  風姿搖曳的椰樹,海岸線的徐徐浪濤,為省會海口這座城市增添了浪漫迷人的氣質。良好的生態環境,使得這裡一年的大多數時候都是白雲藍天,而如同藍天一樣純粹的還有質樸的當地人和多彩的當地風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