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天、碧海、白雲,煦暖冬日的海口市西海岸五源河國家溼地公園風光旖旎,空氣清新。12月1日上午,「2019《海南周刊》文化學術年會·源遠流長——瓊冀文化對話會」在海口西海岸開幕,來自河北、海南兩省的80位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各抒己見,氣氛活躍。
繼2018年11月成功舉辦「《海南周刊》首屆文化學術年會·源遠流長——瓊閩文化對話學術沙龍」後,海南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海南省社會科學院、河北省社會科學院和海南日報報業集團聯合主辦「2019《海南周刊》文化學術年會·源遠流長——瓊冀文化對話會」,探討海南、河北兩地的歷史淵源與人文互動。
年會為期兩天,由主題報告(歷史文化、紅色文化、新時代發展)、瓊冀文化對話、紅色文化現場體驗學習、海南文化現場研討、歷史文化現場專題研討和新時代發展現場專題研討構成。
「光緒十年閏五月十六日(1884年7月8日),新任兩廣總督張之洞抵達廣東省城廣州,開始接督篆視事,到光緒十五年七月十二日(1889年8月8日)調任湖廣總督,張之洞先後督粵5年,是歷史上最值得關注的治瓊人物。」在歷史文化主題報告環節,海南省社科聯黨組書記、主席,社科院院長鍾業昌首先作了主題為《張之洞在海南的歷史「興作」》的學術報告。接著,兩地專家就瓊冀人物、歷史、文化等話題,進行學術觀點的交流和碰撞。
河北省社科院《河北學刊》雜誌社副總編馮金忠著重介紹了唐代宰相李德裕對河北、海南歷史的巨大貢獻;河北省唐山市豐潤區文旅局調研員劉天昌則重點談了河北豐潤人士、清代兩廣總督張人駿在維護南海主權方面的歷史貢獻。
河北、海南兩地都有著可圈可點的紅色歷史文化。緊扣這一話題,河北省社科院研究員王彥坤闡釋了西柏坡精神內涵及黨對海南革命鬥爭的指導;海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李德芳則分析了解放戰爭時期黨中央對瓊崖革命鬥爭的指導和幫助。
就新時代發展這一主題,河北省社科院黨組書記、院長康振海在主題為《北雄安、南海南,攜手引領新時代中國高質量發展》的報告中稱:「海南著力打造全面深化改革開放試驗區,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逐步探索、穩步推進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都是值得期待的大事。」
海南師範大學中國特色自貿港研究中心執行主任、研究員劉鋒和河北省社科院經濟所所長、研究員陳璐,分別從《大歷史觀下的雄安和海南時代答卷》和《雄安培樹高質量發展樣板的初步經驗對海南的啟示》的主題發言中發表各自的精彩觀點。
在沙龍對話中,河北、海南兩地的6位專家圍繞著歷史文化、紅色文化和新時代發展的話題焦點,回顧歷史,展望未來,南北對話,深度交流。
當天下午,與會專家還前往位於海口市解放西路竹林裡的中共瓊崖一大會址,現場體驗學習紅色歷史文化,領悟瓊崖革命「二十三年紅旗不倒」精神;到海口騎樓老街參觀海南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進行歷史文化現場研討。
12月2日,兩地專家還將前往海口市五公祠,就李德裕(「五公祠」紀念的「五公」之首)、廖紀、張之洞、李爾重等為代表的冀籍人士推動瓊冀兩地人文交流史實進程及其時代價值,進行歷史文化現場專題研討;此後,還將在海南省博物館,就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港)建設的歷史機遇、時代擔當、功能定位、發展前景等話題,展開專題研討。
(本報海口12月1日訊)
(相關報導見B疊海南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