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手繪地圖:圖上「活」出的創意

2020-12-21 中國經濟網

  原標題:城市手繪地圖:圖上「活」出的創意

  近年來,無論是在院校為新生入學準備的校園攻略裡,還是在各地旅遊景點內出售的旅行指南上,都不乏手繪地圖的身影。

  與側重科學測繪成果、講求精準度和實用性的專業地圖不同的是,手繪地圖將重點放在了藝術層面,力圖通過更具人文內涵與親和力的空間表現手法,在立體視角中呈現出特定地點獨有的文化魅力和個性色彩。

  對於不少遊客而言,手執一份描繪著當地風物的特色地圖,循著圖上的標識在陌生的景物中探尋富有文化氣息的名勝建築、市井街巷乃至食肆小店,已成為他們感受當地生活的重要途徑。

  近日,一篇名為《設計師手繪「大秦圖」傳遞「最陝西」味道》的文章在網際網路上引發熱議,也讓藝術設計師衛東青和他的手繪地圖被更多人知曉。

  如衛東青一樣專注於手繪地圖和地圖文創產品的人越來越多。在創意的激活下,地圖的功能,已經不止於導航指路。

  繪製有溫度的城市故事

  《忒色西安》是衛東青的第一張手繪地圖作品,也是西安第一份真正意義上的手繪地圖。它耗時兩年完成,正面以鐘樓為中心,將西安城牆、二環、三環內的地標性建築錯落有序地排列在眾多街道之中;背面則繪圖介紹了西安的旅遊景觀,以及當地的特色地名、小吃、方言等民俗文化方面的背景知識。

  在《忒色西安》之後,衛東青又陸續創作了《大秦圖》《回訪上》《咥在西安》《溥彼韓城》《党家村》等手繪地圖。

  作家賈平凹在看過手繪遊覽圖《溥彼韓城》後曾這樣評價:「把一座城,一段歷史用畫筆留在一張牛皮紙上,你讀它看它,就會想起兒時村中的老人給你講起的故事。」

  這句點評,也道出了手繪地圖中所蘊藏著的人與城之間的情感關係。

  衛東青向《瞭望東方周刊》表示,在繪製這些作品時,他會有意識地將個人的生活足跡和情感記憶以自己的方式反映在地圖中:「細看這些地圖,會發現每一座建築旁邊可能都帶有一些小故事與小人物,每一張手繪地圖裡都會有故事。」

  韓城是衛東青的故鄉,在《溥彼韓城》這部表現故土風物的作品中,他也將自己童年記憶中的場景展現了出來:「小時候我喜歡滾鐵環,可能在地圖裡面就會畫出滾鐵環的人;也許我曾經看過爆玉米花的場景,那我也會畫上一個老人在爆玉米花的畫面。」

  通過在畫中增添上幾個小小的身影,衛東青的手繪地圖也就隨之保留住了城市的幾許往事、幾抹前塵。

  而在福州手繪地圖創作者池志海的筆下,手繪地圖又從另一個角度「觸摸」到了城市歷史的溫度。他創作的《漫走鼓嶺》《螺洲仿古》《平山福地畫林浦》《洪塘懷安》《嚴復故裡南臺陽岐》等手繪作品,將閩都文化的歷史風韻一一復現。

  在池志海創作的手繪地圖中,《倉山老洋房探尋之旅》是他最為滿意、也是耗費心力最多的作品。

  倉山老洋房,指的是坐落在福州市倉山區的一片近代西式建築,隨著時代更迭、人事變遷,這些頗富異國情調的歷史建築,也慢慢凋零,不少老洋房已經消失,與之相關的故事也隨之消散。

  出於對老建築的一份情結,也為讓更多人能了解這片有故事的老房子,池志海決定利用手繪地圖這種相對活潑的形式來復現老倉山洋房昔日的風採。「使用手繪地圖會有一種尋寶的感覺,體驗感也會好一些。」池志海告訴《瞭望東方周刊》。

  為真實還原老建築的風貌,池志海在數次實地走訪拍攝的基礎上,查閱了大量的歷史資料和老照片,在反覆的研究對比中確認了部分已經消失的老洋房的形態、位置,並在手繪地圖上一一繪製出來。

  在新版《倉山老洋房探尋之旅》中,池志海根據幾年來老建築的現狀和自己考證史料的最新結果,對原有地圖作了相應的補充和添加,並在地圖背面調整了三條探尋路線,為前去探訪的背包客提供了更為便捷的選擇。

  目前,池志海還在收集與倉山老洋房有關的老物件、歷史檔案和老照片,「以後可能會做一本比較完整的書籍,把這些內容都囊括進去。」

  打造專屬地圖名片

  值得關注的是,展現地理信息文化的地圖產品不僅被民間力量自發催生,也受到了國家政策的鼓勵支持和各地政府的助力響應。

  2014年1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促進地理信息產業發展的意見》,鼓勵製作和出版多層次、個性化、群眾喜聞樂見的優秀地圖產品。要求積極發展地理信息文化創意產業,開發以地圖為媒介的動漫、遊戲、科普、教育等新型文化產品,培育大眾地理信息消費市場。

  2015年,由浙江省委宣傳部編制出版的《浙江文化地圖》問世。作為以手繪卡通形式呈現的全國首張全省域文化地圖,《浙江文化地圖》共分為10個類別,囊括了全省最具知名度的文化地標、5A級風景名勝、非物質文化遺產、歷史文化名人等155項元素。

  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副院長向勇對《瞭望東方周刊》表示,各地政府以地圖為載體來弘揚當地獨特的文化元素,是「一種較為時尚化、創意型的推廣方式,它促進了溝通效果,加強了文化信息的傳播力度和社會參與度,是非常值得推崇的一種方式。」

  除了涵蓋多種文化門類的地圖,針對某一細分主題的特色地圖,也在各地陸續出現,如由山西省地圖院在2015年編制的「三個文化」系列地圖——《山西省廉政文化地圖》《山西省紅色文化地圖》《山西省法治文化地圖》,將山西省三大文化中的精髓部分,以直觀的形象在地圖上標示出來,打造出山西文化的新名片。

  另外,由青島市勘察測繪研究院開發的《漫遊嶗山》紙智圖,利用AR(增強現實)技術,將紙質地圖的全局感與電子地圖的細節精確度相結合,創意性地展現出了嶗山的旅遊信息、風俗文化和詩詞典故,提高了人與地圖的互動性。

  《漫遊嶗山》紙智圖系列作品獲得了2016年中國測繪學會優秀地圖裴秀獎金獎,也為青島嶗山的旅遊市場開發提供了新的可能。

  製圖行業的文創探索

  除了特色地圖,以地圖元素為主要表現手段的文化創意產品也在不斷湧現。

  對於青島市勘察測繪研究院這樣一家專業的製圖單位來說,將地圖與文化雙向融合、製造特色地圖文創產品,是行業在面臨時代挑戰時自我革新的主動選擇。

  2006年,傳統紙質地圖在電子地圖的衝擊下遭遇發展瓶頸,考慮到紙質地圖存在的不耐水、不耐折、不方便攜帶等問題,研究院首先從地圖的載體、裝裱形式等方面進行了創新。

  青島市勘察測繪研究院地圖文化創意中心主任李偉對《瞭望東方周刊》介紹,他們首先在地圖製作材質方面進行了探索,開發布藝地圖、絲藝地圖、磁吸地圖等,此外,還將傳統文化引入地圖文創產品的研發之中,剪紙地圖便是較為典型的一次嘗試。

  李偉向本刊表示:「剪紙地圖的製作看似簡單,但既要顧忌剪紙藝術的紙張特點,又要保證地圖上點、線、面的準確無誤,在藝術觀賞和實際功用之間找到平衡,製作起來並不容易。」

  2013年,在第26屆國際製圖大會上,表現青島四方區糖球會的《四方區剪紙地圖》獲得了「專家評審委員會其它地圖類一等獎」,這也是中國曆年參加國際製圖大會獲獎等級最高的一次。

  2013年7月,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批准建設地圖文化與創意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以下簡稱「研究中心」),由中國地圖出版集團和青島市勘察測繪研究院共同建設。

  在研究中心的平臺助力下,青島勘察測繪研究院加大了對地圖文創的研發力度,陸續推出了將地圖符號進行藝術化處理的「圖語解」系列、聯結古代輿圖與傳統山水畫元素的「山水遇」系列、針對不同城市肌理而設計的「城格」系列等地圖文創產品,並創立了品牌「圖之品」。

  「地圖文創產品的這些新發展,也是十八大以來提倡「文化+」、推動文化創意與相關產業融合在地圖行業的一種實踐。」向勇對本刊記者表示,「圖語解」、「山水遇」等地圖文創產品,已不再單純強調實用功能,而是將產品的文化價值放在了更為重要的位置上。 

  向勇將文化產品的價值分為三類:膜拜價值、展示價值與體驗價值,體驗價值又包括感官體驗、情感體驗與精神體驗。

  在他看來,地圖文創產品在設計時需要尋找到這三種文化價值,並讓產品能夠以不同的形態、環節來實現這三種文化價值的循環傳播。「只有如此,文化才能發揮在新時代改變我們傳統產業品質、附加價值和內涵的重要動能。」

  市場剛剛起步

  在衛東青與其團隊創作的作品系列中,雖然也不乏與地圖元素相關的手提包、T恤、筆記本等文創產品,但在談到產品的發展時,衛東青向本刊坦言:「這些產品的成本要比手繪地圖高一些,所以目前還不是我們的主要產品。」

  在衛東青、池志海等因個人情懷而選擇投身手繪地圖的創作者看來,自己的作品能否在市場上獲得好的反饋,並不是他們最為看重的因素。

  池志海在淘寶開設了一家「海國圖志文創小鋪」,但據他透露,開店的主要目的「不是為了賣地圖」,而是「為喜愛古建築的朋友提供分享的渠道,地圖賣多賣少都沒有關係。」

  而衛東青目前正在繪製的以拉薩為背景的手繪地圖,在創作之初甚至沒有將銷售環節納入考量:「只是想先畫起來,畫完再說。」

  但是,對於地圖出版集團和製圖單位而言,地圖文創產品一旦開啟商業化道路,就要從文化產業發展的角度作出更多的考量。

  2017年11月1日,主題為「城裡的故事」的第三屆地圖創意設計大賽作品徵集階段迎來最後一天。這項賽事由中國地圖出版集團主辦,前兩屆比賽的主題分別是「不止地圖」與「地圖改變生活」。

  從首屆開始,創意設計大賽便將參賽作品的後續開發能力設為重要的評分標準。在第三屆比賽的評審依據中,除了對「創意獨特」「特點突出」「美觀實用」等有所強調,還要求作品「操作性強」,要「對設計作品後期的產品衍生有一定的考慮,對衍生產品的批量生產、開發成本和系列化都有一定的考慮」,顯示出對入選作品投入市場開發的期待。

  在中國地圖出版集團開設的淘寶網店「輿圖天下總店」裡,除了銷售有《地圖雜誌》,地圖筆袋、世界時區漆器旋轉筆筒、復古地圖手錶、地圖真絲領帶等不同類別的文創產品,也都包含在賣品之列。其中,「足跡BEIJING地圖」系列涵蓋了帆布手提包、杯墊和電子體重秤,算是其中較具特色與品牌價值的產品。

  值得留意的是,第二屆地圖創意設計大賽金獎「暢遊首都系列地圖產品」——一組包含地圖元素的插畫、卡包、手包系列作品,並未在「輿圖天下總店」中出現。

  據李偉透露,青島勘察測繪研究院目前正在經歷「從專業化領域向大眾市場過渡」的過程。此前青島勘察測繪研究院的一系列地圖文創產品研發,「在營銷上主要面向的還是業內市場」,許多產品都是根據製圖單位的具體要求、地域特點而專門設計的,還未真正進入大眾銷售領域。

  「在進入大眾市場後,我們要挖掘衍生品中的故事元素,做到個性化的表達,這是產品非常重要的生命線。」李偉說道,「當然,我們也會不斷做好產品的專利申請,在市場中保護好自己。」

相關焦點

  • 藝術家繪製城市手繪地圖 精細複雜引人入勝(圖)
    藝術家繪製城市手繪地圖 精細複雜引人入勝(圖) 加雷斯    加雷斯·伍德目前的職業是視頻和電影製片人,他的手繪地圖將於今年5月31日在斯託克斯克羅夫特的It's All 2 Much畫廊展出。
  • 煙臺首款旅遊手繪地圖面世 彰顯煙臺城市文化
    「這些紀念品當然具有煙臺這一海濱城市的特色,但卻不是煙臺獨有的。」正在煙臺山景區選購紀念品的鄭州李女士說。    業內人士表示,一件好的特色紀念品,首先不能太貴,要讓大多數遊客都能承受,便於多量購買和饋贈,同時要方便攜帶,能長期保存更好。最重要的是要有濃鬱的當地特色,最好有一定的實用性。「這樣,遊客在離開後,就能不斷想起曾遊覽過的地方。」而煙臺符合上述條件的旅遊紀念品是什麼呢?
  • 泉州一女手繪古城旅遊地圖 繪出對家鄉濃濃愛意
    這幅泉州區域地圖的問世,重新定義了地圖的意義:它不再是單純幫助旅客尋找目的地的工具,而且兼具了藝術價值、審美價值和文化價值。  據了解,該地圖的創作者李梓瑜十年前便是紅極一時的泉州本土旅遊達人,關於她收集古街舊門牌、手繪泉州名勝景區明信片、展出手繪地圖的報導,都曾引起過轟動。沉澱十年,歷經八次改版,她繼續扛起推動泉州文化創意創新的大旗,推出了智慧導覽泉州遊。
  • 11歲自閉症男孩手繪世界地圖 憑記憶精確畫出(圖)
    11歲自閉症男孩手繪世界地圖 憑記憶精確畫出(圖) 2015-04-10 15:10:32  自閉畫家威爾夏竟是「活人相機」  據外電8日報導,紐約一位11歲自閉症男孩跟著身為大學教授的母親來到大學課堂,令人瞠目結舌的是,他居然完全憑著記憶,在白板上近乎精確地畫出了完整的世界地圖
  • 大學生手繪南通助推文化創意產業
    兩個月前,來自甘肅、河北、浙江等地的一群年輕人開始了一個大膽的創意:手繪南通,用手中的畫筆認識南通、了解南通,表達對南通的熱愛!60多個日日夜夜,他們拒絕使用交通工具,用腳步丈量著這座城市,他們的足跡遍布狼山、濠河、南通博物苑、城隍廟、南通大學等通城各地,用50餘幅手繪作品,在筆尖流淌下對南通這座全國文明城市的別樣深情。
  • 一張手繪漫畫地圖,「麥撲」用智慧導覽為旅行加分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謝春暉打開高德地圖,搜索「西湖一鍵智慧遊」,精心設計的手繪地圖,盡展西子湖淡妝濃抹的萬種風情,而景點智慧導覽更是讓人眼前一亮,不僅提供了景點簡介,更把不少便民服務點納入圖中……文博會上,杭州麥撲文化創意有限公司展臺的產品展示,一秒把觀展的大家從展會現場拉到了西子湖畔、烏鎮水鄉、敦煌大漠。
  • 10路線大搜密 手繪地圖搶先出爐
    ▲基隆市政府今年推出手繪風格觀光地圖,搜集10條吃喝玩樂路線。(圖/基隆市政府提供)     基隆市政府繼去年大受好評的「香味旅行」等手繪美食地圖後,今年再度推出「簡單 輕旅行!走走 基隆」手繪小旅行地圖,邀請遊客放緩步伐慢遊浪漫雨都;此外,針對慣用3C電子產品的遊客,民眾也可以到基隆旅遊網網站下載電子文件,走進基隆這座美麗的城市。
  • 手繪地圖上看大美長沙
    在手繪長沙地圖(局部)上,長沙的風景名勝都由栩栩如生的手繪圖案來顯示,山川道路也由手繪而成,生動親切。  長沙晚報記者 王斌 攝   長沙晚報訊(記者 王斌)昨日,長沙市第一張手繪藝術地圖正式出版發行。
  • 手繪地圖記錄1949年前蔡家悅來
    ■蔡家場店鋪圖雖線條粗糙,卻記錄著歷史。1949年前的北碚哪裡曾是農耕地?哪裡是石板路?當時的店鋪都賣什麼?這些消失的歷史文化,如今都在巴渝農耕歷史文化展覽館創始人劉映升的四幅手繪地圖裡得以重現。四幅手繪地圖分別名為《蔡家場(農耕)地圖》、《蔡家石板路圖》、《蔡家街道店鋪圖》、《悅來場店鋪圖》,前後歷經十餘年才完成。直到現在,還在不斷補充繪製。以地圖形式記錄老城現年71歲的劉映升,是北碚蔡家人,重慶24中退休教師。
  • 可愛有趣的手繪地圖,讓孩子10分鐘記住所有城市(建議永遠收藏)
    常讓孩子看地圖有好處?看地圖太枯燥?可愛有趣的手繪地圖幫你忙。幼兒園一個小場景:老師:這個空間大概有35平米。A小孩:嗯,大概是我6張床那麼大。B小孩(一臉茫然):那到底是多大?A小孩的空間想像力明顯比B小孩強。
  • 秦皇島小夥兒手繪卡通地圖展現港城精彩
    要問小夥子馬曾路對家鄉秦皇島的感情有多深,當他拿出一張手繪地圖,你就都明白了。    地圖上,馬曾路用卡通畫的形式,把港城的人文景觀與自然風光一筆一筆地描繪了出來,每一筆,都有他對家鄉的理解和感情。不久前,這份手繪地圖正式出版了。
  • 西安地鐵志願者手繪城市地圖,景點在哪秒懂
    近日,在西安地鐵3號線通化門站志願者們把西安的旅遊景點做成手繪地圖還細心標註了地鐵站附近的建築讓遊客一目了然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為方便來西安看孩子的家長大家還標出各個高校附近的地鐵線路、出站口超貼心
  • 溫嶺85後小夥子手繪「吃貨玩轉圖」(圖)
    圖為溫嶺手繪「吃貨玩轉圖」。陳 喆 供圖  浙江在線02月17日訊眼前的這幅地圖,像速寫,又像漫畫,活潑且充滿情趣,這是溫嶺小夥子陳喆花了3個多星期手繪出來的溫嶺地圖。最關鍵的,您如果是位吃貨,這張圖對您可大有用處。因為美食推薦是這份地圖的一大特色,哪條街哪個巷子有什麼好吃的,圖上都會標出來。陳喆給它取了個名,叫「吃貨玩轉圖」。  給溫嶺畫張文化「名片」  陳喆是土生土長的溫嶺人,1989年出生,剛從上海復旦大學視覺藝術學院07級廣告系畢業。
  • 《石獅旅遊手繪地圖》將再版上萬冊 將免費發放
    《石獅旅遊手繪地圖》將再版上萬冊 將免費向遊客發放 廖海霞 文/圖)景點介紹、旅遊線路、特色小吃、交通信息……囊括這些內容的《石獅旅遊手繪地圖》第二版要推出啦!昨天,記者從石獅市文體旅遊新聞出版局獲悉,本月底,石獅將再印刷上萬冊《石獅旅遊手繪地圖》,在旅行社、旅館、購物廣場等免費向遊客發放。據了解,今年6月,石獅市推出了首批《石獅旅遊手繪地圖》。該地圖以現代流行的手繪形式製圖。
  • 「崇州美食手繪地圖」上線
    「崇州美食手繪地圖」上線助你快速吃遍崇州美食~今年4月,市融媒體中心聯合市商投局、市餐飲業協會推出《崇州味道》系列欄目,徵集到300餘個兼具崇州特色與川味元素的餐飲點位,歷時4個月為廣大「吃貨」們「排雷」「打前站」,以圖、文、視頻形式探訪製作出一批詳細美食攻略。
  • 「崇州美食手繪地圖」上線
    「崇州美食手繪地圖」上線助你快速吃遍崇州美食~崇州美食界的「避雷神器」>美食,是最快認識一座城市、一個地區特色的窗口和名片。 今年4月,市融媒體中心聯合市商投局、市餐飲業協會推出《崇州味道》系列欄目,徵集到300餘個兼具崇州特色與川味元素的餐飲點位,歷時4個月為廣大「吃貨」們「排雷」「打前站」,以圖、文、視頻形式探訪製作出一批詳細美食攻略。
  • 萌妹子外地求學思念家鄉 手繪南京美食地圖
    提到手繪地圖,大家一定在網絡上經常看到一些大神們的作品,為之驚嘆。手繪地圖以輕鬆的筆觸、活躍的色彩、生動的表現,兼具收藏價值和導向作用,受到年輕人的廣泛喜愛,被形象地稱為「會說話的地圖」。最近,江蘇省旅遊局、共青團江蘇省委員會聯合新浪江蘇共同舉辦「暢遊江蘇 手繪地圖」大賽,一組組優秀的作品在網絡上走紅。這些風格可愛清新、讓人愛不釋手的地圖的作者是哪些人呢?即日起,本報將為您講述手繪地圖背後有趣的故事。
  • 甘肅高校學子手繪本土文化漫畫 創意產品推介家鄉
    劉玉桃 攝  中新網蘭州3月13日電 (記者 劉玉桃 李亞龍)百年中山鐵橋、蘭州老街、蘭州牛肉麵、敦煌飛天等,甘肅政法學院學子將這些甘肅本土文化元素融入到漫畫中,俏皮可愛,展現出另外一番風味,手繪漫畫受到眾多師生喜愛。
  • 達人藏數千張地圖 含1954年手繪"紅軍長徵路線圖"
    手繪地圖重現萬裡長徵歷程  記者見到,這張地圖長約1.2米,高約1米,整個地圖的底色是白色的,圖中用黑色的虛線勾勒出江西、湖南、貴州、甘肅、陝西等各個省份,一條紅色帶有箭頭的實線貫穿多個省份,地圖右側用紅色大字寫著「紅軍長徵路線圖」。
  • 用這份手繪地圖就夠啦
    一份可以充當旅行「導遊」的地圖是遊客了解一座城市的有效途徑。近日,由定海區旅遊局策劃製作的《行走定海古城手繪地圖》「出爐」,滿足了大家尋覓定海古城美景、美食、美宿等多樣需求。  在定海古城驛站,來自杭州的遊客徐女士正翻閱嶄新出爐的《行走定海古城手繪地圖》,不時在地圖上做著標記。筆者了解到,徐女士和同伴第一次來定海,想到古城一帶走走看看、買點紀念品,這份古城地圖恰好給她幫了忙。「這份地圖上內容很全面,我們可以像本地人一樣熟門熟路,吃、喝、玩、樂都能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