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7月22日 16:14 來源:揚州晚報
參與互動(
)
張玉順收藏的手繪《紅軍長徵路線圖》。
昨天上午,文昌花園社區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老物件展,各式各樣的老式照相機、電話機等展品引得居民們紛紛駐足觀看。在所有的展品中,最引人注目的當屬家住文昌花園的「中國收藏家協會會員」張玉順提供的《紅軍長徵路線圖》。
手繪地圖重現萬裡長徵歷程
記者見到,這張地圖長約1.2米,高約1米,整個地圖的底色是白色的,圖中用黑色的虛線勾勒出江西、湖南、貴州、甘肅、陝西等各個省份,一條紅色帶有箭頭的實線貫穿多個省份,地圖右側用紅色大字寫著「紅軍長徵路線圖」。
「你看,這個紅色的線就是工農紅軍兩萬五千裡長徵的行軍路線,從江西的瑞金出發,歷經兩年時間、途經江西、廣東、廣西、湖南、貴州、四川等14個省份,最終到達位於陝西的延安。」張玉順向記者介紹說,「從1934年開始到1936年結束的長徵,工農紅軍突破了幾十萬敵軍的包圍封鎖,唱響戰略轉移的凱歌,是人類近現代戰爭史上凡人譜寫出的英雄史詩。」
在這張極為珍貴的地圖上,用紅色的方框標註出了「渡烏江」、「渡金沙江」、「渡大渡河」等紅軍長徵過程中的重大戰役,以及「一九三五年一月遵義會議」等重大事件。張玉順說,「這張地圖在手繪的過程中標註遵義會議時期起初在年份上少寫了一個『五』,後來在標註處用小箭頭補上了一個『五』字。」
「這張地圖的珍貴之處在於它是完全手繪的,也就是說,這張地圖絕對是獨一無二的,因為就算同一個人手繪同一張地圖也會存在一定的誤差。」張玉順介紹說,「這張手繪地圖的右下角有繪製的時間,1954年,以及繪製地圖的人名。據我了解,因為在1954年的時候,我國的地圖繪製技術還不成熟,所以只能手繪地圖。」張玉順說,當年的手繪地圖還有很多,包括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中的各大戰役。「這些手繪地圖的主要作用是供我軍的軍官們參考學習以前的典型戰例,也就是教學地圖。」
幾經波折終於換到地圖
談到這張地圖的來歷,張玉順不免有些得意。「這是我多年前從北京的一個藏友家裡換來的。」張玉順說,「因為我搞收藏也有很多年了,圈子裡的朋友也很多,大概在上世紀90年代時,我去北京的一位藏友家中作客,無意中看到了這張地圖,當時我對這個地圖就很感興趣,但是一開始北京的這位藏友並不願意將地圖轉讓給我。」回到揚州的張玉順始終對這張手繪地圖念念不忘,「後來我又與這位藏友通過很多次信,向他表達了我的想法,但是他一直都不肯轉讓給我。」
無奈之下,張玉順想法設法找到了這位北京藏友的一位好友,「我向他好友詢問了這位北京藏友的喜好,最終我在信中給這位北京藏友提出以物易物,用我的藏品來與他交換,最終才將這張地圖弄到手。因為時間長了,地圖如今已經有些破舊,我準備近期找人將地圖裱一下,畢竟這也是非常珍貴的歷史資料。」
他收藏的地圖有數千張
除了《紅軍長徵路線圖》,在昨天的老物件展中張玉順還提供了許多其他珍貴的地圖。「這張是1984年的揚州旅遊線路圖,你看當時地圖中城市的面積才多大,城區的東邊也就到解放橋,西邊是到當時的蘇北農學院,也就是現在的揚大文匯路校區,南邊到渡江南路,北邊到梅嶺,地圖中標註的景點也只有瘦西湖、大明寺、個園。」張玉順說,「通過這張地圖就可以看出來揚州的城市發展有多快,現在東西南北的區域可是比這地圖上不知道要大多少倍呢。」
「還有一些地圖是疫情地圖,比如這張《高郵縣血吸蟲病流行區域分布圖》,這是1969年-1970年高郵地區發現血吸蟲病的區域分布,通過地圖我們可以看見,絕大部分的地區都發現了血吸蟲病,可見當時這個病的覆蓋範圍還是非常廣的。」張玉順說,今天展出的地圖只是自己收藏的一小部分,「我估計收藏了有數千張地圖,這些地圖都是珍貴的歷史資料,反映了不同時代的戰爭、交通、醫療等各方面的信息,對於那個時代的歷史研究具有非常珍貴的參考價值。」
通訊員 陳桂香 記者 宮鋆煜
實習生 路博學 攝影 劉江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