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師範學院
根據習近平總書記「打好脫貧攻堅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要因地制宜探索精準扶貧的有效路子」的重要指示,嶺南師範學院積極響應教育部和廣東省新時期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三年攻堅工作部署,全力推進廣東省湛江市吳川市覃巴鎮沙田村扶貧工作,精準打好扶貧「組合拳」,力促實現高質量穩定脫貧。
一、基本情況
沙田村委會位於吳川市區的東南,全村共有7條自然村,分別為沙田、木頂、覃流、中古口、覃旺、塘博埇、羅村。全村共有1448戶,近8000人。沙田村沿吳川海岸,有6個自然村靠海,一直以來村民主要以漁業為生,土地相對較少,主要為坡地,主要種植花生、地瓜等作物,近年來由於海洋漁業的萎縮,村民的主要收入以外出務工收入為主。
二、實施進展
校領導堅持以上率下、真抓實幹,相關職能部門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先後多次深入吳川市覃巴鎮沙田村調研摸底,制定了《嶺南師範學院關於新時期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三年攻堅的實施方案》,明確了定點扶貧的總體思路、組織領導、工作內容和保障機制,科學回答三個關鍵問題:一是扶誰——精準識別貧困戶;二是誰扶——學校統籌、各二級部門結對幫扶;三是如何扶——利用辦學優勢和特色,開展「教育扶貧」、「科技扶貧」。
1.按精準扶貧的要求完成了貧困戶的精準識別工作解決精準扶貧扶誰的問題。經過多輪的精準識別,目前沙田村建檔立卡貧困戶有85戶,234人,其中一般貧困戶26戶,99人,低保貧困戶34戶,110人,目前享受低保的110人,五保貧困戶25戶,25人,有勞動能力50戶,193人,貧困戶中無勞動能力戶35戶,41人。通過這一工作,基本解決他精準扶貧扶誰的問題。
2.按精準扶貧「兩不愁、三保障」的目標努力開展工作。一是為25名符合五保戶條件的人員申請了農村五保戶資格,25戶五保戶每月都能領到792元的五保金。二是為34戶低保貧困戶110人申請農村最低生活保障,現在每月每人可領到192元。三是為43個正在上學的建檔立卡貧困學生申請教育補貼,小學、初中、高中每人每年生活補貼3000元,高中減免學費,技校、大專、本科都減免學費,另加生活補助。四是為18戶住房不安全的貧困戶申請了住房改造,到目前全部建成,五保戶是補助34000,其它的是補助40000元。通過以上的工作基本實現不愁吃、不愁穿,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保障。也就是習總書記說的「兩不愁、三保障」我們已基本實現。
3.按精準扶貧的要求,實現學校幫扶幹部與貧困戶的結對幫扶。三年來,學校共有126批次教職員工到村開展一對一的幫扶工作,各二級單位以慰問金、發展生產資助金的形式共資助了76.0249萬元資金給貧困戶,其中2016年21.1677萬元。2017年17.5434萬元,2018年18.6452萬元。在各幫扶單位的支持下各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都立足自身條件開展養豬、養雞、養牛的項目。平均每戶最少的資助了近4500元資金。
4.按精準扶貧的要求發動社會資源共同扶貧。一是聯繫海軍某部醫療隊於2016年11月和2017年10月到村開展了兩次義診活動,共發放30000元常用藥品,義診110多人次。二是發動社會愛心人士共支助了4名貧困學生。三是通過外事僑務局與香港道德會霍宗傑聯繫為村裡的小學捐贈了5臺電腦。
5.按精準扶貧的要求,認真用好學校三年來支助沙田村委會的36.5萬元資金。這36.5萬元的使用情況如下:一是建設了6KW的光伏電站。為村委會建設了LED室外電子顯示屏,改造建設了村黨群會議室,這些投影、音響、室內的LED、部分桌椅等設備都是,為村圖書室添置了書櫃等,為村委會建設了停車場,為4戶貧困戶進行了住房修整,準備投10萬元與吳川美高貿易有限公司建設倉庫出租,目前已做好前期的相關準備。2019年學校支助村委會的十萬元主要用於資助貧困戶脫貧上,其中大約4萬元用於設立村公益性崗位安排貧困戶就業,1萬元用於資助1戶貧困戶進行房屋修整。繼續為貧困戶購買人身意外保險,防止因病、因意外返貧等。
6.按精準扶貧的要求開展產業項目、資產項目扶貧,目前各級財政已下撥資金總共是2879143元,我們相繼上報資金使用計劃投資水務集團75萬元,投資入股湛楊68萬元,投資港豐商貿110萬元,投資光伏發電項目60萬元,以及貧困戶分散養牛、養豬項目,目前通過審批並實施的有養牛、養豬項目,總計花去扶貧資金21.76萬元,光伏發電項目60萬元,投資入股港豐商貿186萬元,目前已實施的項目已開始產生效益,光伏到去年8月已收益每人161元,(2.83萬元),投資港豐每人654元。(11萬元)。
三、主要特點
我校以校黨委書記、校長為組長的扶貧工作領導小組精心規劃,各級黨組織精心組織,優秀駐村幹部精確落實,確保「三到位」(認識到位、措施到位、保障到位),抓好「三結合」(扶志與扶智相結合、科技扶貧與產業發展相結合、「輸血」與「造血」相結合),逐步探索出高校扶貧「三三三」模式,確保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
1.堅持扶貧與扶志相結合。學校黨委組織一批專家學者主動為沙田村黨員幹部上黨課,圍繞「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新時代精準扶貧的重要講話」、「精準扶貧和鄉村振興」等主題進行輔導;各二級黨組織組織黨員幹部深入貧困戶,了解家庭現狀、經濟收入來源、致貧原因,與貧困戶推心置腹、談心談話,引導貧困戶切實克服「等、靠、要」思想,充分調動貧困戶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充分激發貧困戶脫貧致富的意願和信心。
2.堅持扶貧與扶智相結合。嶺南師範學院是一所省屬師範院校,學校具有豐富的教育資源,有一批與基礎教育相銜接專家學者和一大批優質師範生,在智力扶貧上較有優勢。學校精心設計了智力扶貧項目。一是捐資助學,改善辦學條件。先後多次為村小學捐贈電腦、圖書,聯繫社會愛心人士資助學生。二是特教關懷,關愛殘疾智障兒童。充分利用我校開辦特殊教育專業的優勢送教上門,安排專家為村裡智力障礙孩子進行輔導訓練。三是愛心支教,關愛留守兒童。專門挑選心理系優秀學生,利用所學專業知識對沙田村留守兒童開展心理輔導及支教活動。四是開展「一對一」幫扶活動。從學校高年級優秀師範生中招募志願者,與貧困戶中小學生實行一對一幫扶,通過假期、雙休日定期上門或電話視頻聯繫等方式開展課程輔導、作業輔導等,全面提高貧困學生的學業成績,為今後全面脫貧打下良好基礎。
3.堅持科技扶貧與產業發展相結合。我校制定出臺了《嶺南師範學院精準幫扶吳川覃巴沙田村工作實施方案》,充分利用和發揮高校人才與學科優勢,結合沙田村的實際情況,經過實地考察和調研,形成產業項目開發可行性報告,經審核同意後,投入資金60多萬元發展光伏發電、21萬實施養牛養豬等產業項目。6KW的光伏電站項目已完成施工,2017年8月開始發電,目前已發電 12044 kw,為村集體經濟增收近10000 元。學校充分發揮專業優勢對貧困戶提供漁業、種養技術的指導,提高貧困群眾的種養技術水平,引導貧困戶發展種養業,幫助農民增產增收。在學校對口扶貧隊伍的支持下,沙田村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都立足自身條件開展養豬、養雞、養牛的項目。同時,利用政府扶貧資金、學校發展生產資助金以及社會各單位的善款等資金投資入股吳川港豐商貿集團以及吳川美高貿易有限公司建設倉庫出租以盤活扶貧資金。目前計劃利用投資入股返回的資金繼續推進產業項目建設,現計劃成立吳川市木頂經濟合作社,進行覃巴番薯、芋頭的種植。通過產業項目和增加就業促進脫貧,增強自身造血功能,用勤勞的雙手摘掉貧困帽子,創造幸福生活。
在教育扶貧的道路上,嶺南師範學院將矢志不渝,繼續挖掘專業特色優勢,繼續探索教育扶貧的好經驗、好做法,為2020年打贏脫貧攻堅戰積極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