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譯 文
遼闊的江南到處鶯歌燕舞綠樹紅花相映,水邊村寨山麓城郭處處酒旗飄動。
南朝遺留下的許多座古寺, 如今有多少籠罩在這蒙蒙的煙雨之中。
注 釋
鶯啼:即鶯啼燕語。
郭:外城。此處指城鎮。
酒旗:一種掛在門前以作為酒店標記的小旗。
南朝:指先後與北朝對峙的宋、齊、梁、陳政權。
四百八十寺:南朝皇帝和大官僚好佛,在京城(今南京市)大建佛寺。這裡說四百八十寺,是虛數。
樓臺:樓閣亭臺。此處指寺院建築。
煙雨:細雨濛濛,如煙如霧。
賞 析
這首《江南春》,千百年來素負盛譽。四句詩,既寫出了江南春景的豐富多彩,也寫出了它的廣闊、深邃和迷離。
首句「千裡鶯啼綠映紅」。詩一開頭,詩人放開視野,由眼前春景而想像到整個江南大地。詩句中的「千裡」下得很妙,也很分量,不但空間上擴大詩歌的審美境界,而且為後面的描寫奠定了基礎。
第二句「水村山郭酒旗風」。「山郭」山城。指修建在山麓的城池。「酒旗」指古代酒店外面掛的幌子。這幾個物象由大到小,不但表現出一定空間位置,突出了「村」和「郭」依山傍水的江南獨有的建築特色。特別是一個「風」字,不但增添了詩歌的動態感,而且更好地突出了「酒旗」,從而增添了詩歌的文化底蘊,人文氣息。
第三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南朝」指東晉以後隋代以前的宋、齊、梁、陳四個朝代,都建都於建康(今江蘇南京),史稱南朝。「四百八十寺」是形容佛寺很多。詩人用「寺」代指佛教,並用「四百八十」這個虛數來修飾,不但使詩歌富於形象感,也照應著首句中的「千裡」,更為重要的是表現了南朝時代佛教盛行的狀況,並為後面結句中的抒情奠定基礎。
第四句「多少樓臺煙雨中」。「煙雨」即如煙般的濛濛細雨。這裡,詩人以審美的眼光,欣賞著江南春的自然美景;詩人以深邃的思維,穿過時空,感悟歷史文化的審美意義。
《江南春》反映了中國詩歌與繪畫中的審美是超越時空的、淡泊灑脫的、有著儒釋道與禪宗「頓悟」的思想,而它們所表現的多為思舊懷遠、歸隱、寫意的詩情。
背 景
杜牧(公元803-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唐代詩人。杜牧人稱「小杜」,以別於杜甫。與李商隱並稱「小李杜」。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後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每一節課程都是精心挑選
每一天的努力都是
想讓你過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