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詩選】
江南春
唐/杜牧
千裡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創作背景:
這是一首素負盛譽的寫景詩。小小的篇幅,描繪了廣闊的畫面。它不是以一個具體的地方為對象,而是著眼於整個江南特有的景色,故題為《江南春》。
互
動
1. 「水村山郭酒旗風」中的「郭」指的是:
A、城鎮 B、城牆
2. 「南朝四百八十寺」中的「南朝」指的是東晉建立後宋、齊、梁、陳四個朝代的總稱,其中修建寺廟最多的是哪個朝代?
A、宋 B、齊
C、梁 D、陳
3. 「南朝四百八十寺」中的「四百八十」是虛數還是實數?
A、虛數 B、實數
4. 「多少樓臺煙雨中」的「樓臺」指的是:
A、亭臺樓閣 B、寺院建築
5. 《江南春》屬於哪種類型的詩詞?
A、託物言志 B、詠史懷古
解析:
1. A 郭,原指外城,此處指城鎮。
2. C
東晉時期,佛教趨向中國化,得到了皇室貴族的信仰與支持,開始走向興盛,寺廟從原來的一座發展到四十多座,而到了南朝已有70多座。
梁朝時佛教更是飛速發展,短短時間內數量暴增,這也是統治階級(梁武帝)大力倡導所致。
3. A 這裡的 「四百八十」是虛數,不是實指,意在突出佛寺之多。
4. B詩人不用「寺」,而改換成「樓臺」,不僅是為避免用詞重複,更主要的是烘託「煙雨」這樣的環境,而實際指的就是寺院。
5. B
一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既是寫實,也是懷古。
南朝侍佛誤國,而杜牧所在的晚唐時期,國力已經衰微,統治者卻篤行佛教,廣建佛寺,似有重蹈南朝覆轍之勢,作者頗有借古諷今之意。
譯
文
遼闊的江南到處鶯歌燕舞綠樹紅花相映,水邊村寨山麓城郭處處酒旗飄動。
南朝遺留下的四百八十多座古寺, 如今有多少籠罩在這蒙蒙的煙雨之中。
賞
析
這首《江南春》,千百年來素負盛譽。四句詩,既寫出了江南春景的豐富多彩,也寫出了它的廣闊、深邃和迷離。
首句「千裡鶯啼綠映紅」,詩人放開視野,由眼前春景而想像到整個江南大地。千裡江南,到處鶯歌燕舞,桃紅柳綠,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
在寫作上,詩人首先運用了映襯的手法,把「紅花」與「綠葉」搭配,並用一個「映」字,從視角上突出了「江南春」萬紫千紅的景象。
同時,詩人也從聲音的角度,通過聽覺,表現出江南春天鶯歌燕舞的熱鬧場面。詩句中的「千裡」下得很妙,不但空間上擴大詩歌的審美境界,也為後面的描寫奠定了基礎。
第二句「水村山郭酒旗風」,這一句的意思是說在臨水的村莊、依山的城郭到處都有迎風招展的酒旗。
這幾個物象由大到小,突出了江南獨有的依山傍水的建築特色。特別是一個「風」字,不但增添了詩歌的動態感,且更好地突出了「酒旗」,使全詩更具文化底蘊、人文氣息。
第三句「南朝四百八十寺」是形容佛寺很多。因為南朝佛教非常盛行,寺廟也建得很多。這裡詩人在「水村山郭酒旗風」上一轉,視線集中在「寺廟」上,想像空間拉大,思維回溯到「南朝」,提升了詩歌的審美境界。
同時,詩人用「寺」代指佛教,並用「四百八十」這個虛數來修飾,不但使詩歌富於形象感,也照應著首句中的「千裡」,表現了南朝時代佛教盛行的狀況,並為後面結句中的抒情奠定基礎。
第四句「多少樓臺煙雨中」,「煙雨」即如煙般的濛濛細雨。詩人通過虛實結合,由眼前所見而轉到歷史,內心無比感慨 —— 歷史總是不斷發展變化,朝代的更替也是必然的。
詩人以審美的眼光,欣賞著江南春天的自然美景;以深邃的思維,穿過時空,感悟歷史文化的意義。
《江南春》反映了中國詩歌與繪畫中超越時空、淡泊灑脫的審美。
杜牧特別擅長於在寥寥四句二十八字中,描繪一幅幅絢麗動人的圖畫,呈現一種深邃幽美的意境,表達一縷縷含蓄深蘊的情思,給人以美的享受和思的啟迪。
拓
展
說到南朝四百八十寺,這個數字毫不誇張。有史料統計,南北朝的時候全國曾有3萬多座寺院,佛教僧人尼姑至少300萬人以上,可見當時的佛教有多大規模。
佛教石窟
那麼為什麼佛教在那時候那麼興盛呢?或者說為什麼佛教在南北朝的時候進行了大發展呢?
佛教在東漢傳入中國,開始時並未有多少的影響力,之後發展得很快,漸漸開始和道教並駕齊驅。
到了東晉,北方的前秦皇帝苻堅已經開始崇佛,佛教開始興盛。
再比如梁武帝蕭衍的崇佛,他曾經三次以皇帝之尊捨身入寺,所謂上行下效,這樣的舉動定會在全國掀起大興佛教大建寺院之風。所以,統治者的崇信和標榜,是佛教大興的一個原因。
目前比較公認的「南朝四百八十寺」首寺是坐落於南京雞籠山東麓山阜上的雞鳴寺。
雞鳴寺又稱古雞鳴寺,始建於西晉,是南京最古老的梵剎之一。雞鳴寺的歷史可追溯至東吳的棲玄寺,東晉以後,此處被闢為廷尉署。
南京|古雞鳴寺
後來梁武帝在雞鳴埭興建同泰寺,這裡成為真正的佛教勝地。而雞鳴寺的名稱,是洪武年間太祖朱元璋下令重建寺院後所題賜。
之後古寺毀於鹹豐戰火,同治年間重修後規模已經縮小了很多,不過一直香火鼎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