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庸的武俠小說中,真實而廣闊的歷史背景往往是必不可少的因素,面將江湖與江山、綠林與廟堂結合在一起, 將鬥場(比武、技擊)與戰場、官場與情場結合在一起, 將真實歷史人物的虛假故事與虛構的傳奇人物的真實人性結合在一起,可以說正是金氏小說的特點與標誌。
而這部《笑傲江湖》,看起來,這裡沒有真實的歷史人物,沒有明確的時代背景,使你根本無法明白這個故事發生在哪朝哪代;而書名為《笑傲江湖》,書中人物與故事又都是些純粹的武林人物及江湖上事,似乎只有這部小說才是真正的、純粹的、十足十的武俠小說了。
這部《笑傲江湖》果真是一部奇書,而且是一部傑作。
金庸創作這部小說正值大內地的十年動亂,而作者則又每天都要為《明報》書寫冷靜客觀而又情緒激烈的社評,按說此時的小說,尤其是寫政治寓言的小說,其影射的現象在所難免。
了解了故事發生的歷史背景,就可以更大程度的去了解這部笑傲江湖了。
闢邪劍法與獨孤九劍
武俠小說最基本的特徵之一就是它要寫武。金庸的小說也不例外,只不過,金庸小說的獨特而精妙之處在於其武非武,即寫武術招式及名稱決不止是寫一種純粹或真實的技擊之術,而是技進乎藝,進而藝進乎道。一些武術招式或名稱,在金庸的筆下,變得妙用非常、高深莫測。
這部小說中金庸又創出了兩路高明而獨特的劍法,即一是「闢邪劍法」一是「獨孤劍法」。看起來,這兩路劍法只不過是兩個空洞的名目而已,像金庸筆下其他的「唐詩劍法」等類一樣,僅僅只是好看或好聽而已,並無實際的妙用,更找不到真實的出典。但在這裡, "闢邪劍法」與「獨孤劍法」卻大不相同,尤其是「闢邪劍法」 ,它的作用在書中可以說極大,代表了小說中的一正一邪兩種思想。
闢邪劍法這闢邪劍法是福建省福州城福威鏢局的老闆林震南家的祖傳劍法。但是小說的第一回就是林家因為「闢邪劍法」而慘遭滅門。
那為何這麼霸氣的劍法卻不能保住福威鏢局的林家呢?這就是金庸的高明之處。可以說,整個一部《笑傲江湖》在故事情節和結構上來說,都是有這部闢邪劍法串聯起來。所有的主要情節都是和這部闢邪劍法有關聯。比如說令狐衝蒙冤,任我行因此重登日月神教教主之位。
這闢邪劍法或《葵花寶典》可以說是一件不祥之物,地地道道的邪門武功。雖厲害非常甚而舉世無雙,然而卻陰毒邪門、鬼氣森森。或者,反過來說,正因為它鬼氣神秘、陰毒邪門,才使得這門武功厲害非常、舉世無雙。
其奧妙就在於它乃是一個幾百年前的宦官一太監所創, 它的練功法門的第一關便是「欲練神功,揮刀自宮」,即首先要把自己變成不陽不陰、不男不女的怪物才能夠練此邪門功夫。這一門功夫,是地地道道的「非人」或「非人性」的功夫。
在小說中也被定義為邪教的武術,為名門正派所不恥,但是被江湖人士卻對此趨之若鶩。
與闢邪劍法相對的武功便是風清揚傳給令狐衝的「獨孤劍法」,或叫「獨孤九劍」。這是一種神龍見首不見尾的劍法,江湖上雖有人知道其名而卻很少有人見過其劍,更少有人得其真傳。這是一種神妙無比的劍術,金庸在寫到風清揚傳劍之時,講述的高深的武學道理,其實則包含了精深無比的哲學與禪機。
這套「獨孤九劍"好像正是為令孤衝所專門準備的武功。風清揚之所以傳這套劍法給他,正是因為他不但資質聰明,正是練這套劍法的材料,而更主要的原因乃是因為他的人品正與這套劍法相匹配。
令狐衝學會了這獨孤求敗所創、風清揚所傳的「獨孤九劍」,果然無往而不利。只是在小說之中,嶽靈珊等人竟將這江湖上人少見的神妙劍法「獨孤九劍」當成了「闢邪劍法」,反添了令狐衝無數的麻煩,坐實了他的冤屈一他 被懷疑盜走了「闢邪劍譜」,而偏偏風清揚又叮囑他不可向外洩漏他傳劍之事,致使令狐衝有口難言,充滿苦澀一逼得 他無可奈何。
如果說闢邪劍法是邪門劍法,而獨孤九劍則是隱士劍法,兩種所表現出來的既是一種劍道,更是一種人道。既是一種武學,又是一種人生哲學。
笑傲江湖與一統江湖
《笑傲江湖曲》是根據晉人嵇康名曲《廣陵散》改編,《廣陵散》是一首古典雅致的隱士之曲。嵇康由於當時追求自由,被司馬昭所殺,嵇康臨時是奏的正是這《廣陵散》,從此《廣陵散》絕矣。卻被日月教長老曲洋從古墓中挖出,並把他改編成了琴簫合奏的《笑傲江湖曲》。因此與衡山派的劉正風結成生死之交。
在曲洋和劉正風欲金盆洗手的時候,兩人被左冷禪所殺,曲譜傳給了任盈盈,後來陰差陽錯,令狐衝和任盈盈才走到了一起。所以《笑傲江湖曲》是本書 的主旋律。而與之對應的是日月神教的口號「千秋萬載,一統江湖」。
從而,《笑傲江湖》的主要旋律和「一統江湖」的口號貫穿了整個小說。就好比葵花寶典和獨孤九劍一樣,一正一邪。
令狐衝最終練成絕世 武功,奈何想笑傲江湖卻不能,不想一統江湖卻又離不開江湖。
這才是令狐衝的命運可悲之處。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中國儒家對人生的最高理想是「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但這只是一個理想的人生模式。
然而,正因為它們是理想的模式,因而不免與現實難合,甚而與現實的生活與鬥爭恰恰相反。
那就是,在現實的生活及鬥爭之中,往往是達而不能兼濟天下,窮更不能獨善其身;進而是:達而並非為了兼濟天下,想窮而獨善其身卻又不可能。
在《傲江湖》之中,每一個爭權奪位的政治鬥爭的參加者,雖有氣劍之分、並派與不並之分,乃至於有正邪之分.然則實際上並無本質的區別:封不平未必比嶽不群好些;嶽不群未必比左冷禪更君子,而左冷禪未必比東方不敗、任我行這些「邪魔歪道」更加正義或正派一正 義即或可謂兼濟天下只不過是正道中人的一種說辭,一種口號,一種自欺欺人的招牌與幌子,它們的目的其實都是一樣。那就是爭權奪位,在於「千秋萬載,一統江湖」
小說《笑傲江湖》便充分地說明了這一點,是所謂「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至於什麼「兼濟天下,獨善其身」都只不過是一種自欺欺人的說辭,或乾脆說是一種 自我陶醉的美夢罷了。
小說《笑傲江湖》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悲劇,無論正邪,無論是「笑傲江湖」還是「一統江湖」,都是以悲劇結尾 ,他的深刻之處在於,在小說所描繪的社會中,人性受到極度扭曲,人性中的卑劣之處受到極度膨脹,從而使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正是:達難兼濟天下,窮亦不能獨善其身。
下面介紹的這個郎聲舊版的版本再現經典舊版,該版本以正宗的香港明河社舊版為文字底本,參校臺灣遠流舊版、大陸三聯書店版,訂正以往版本中的訛誤、脫漏。
本書封面設計以流傳廣、深入人心的姜雲行、王司馬兩位插畫大師繪製的金庸作品內文插畫為素材。
該版本是廣大金迷翹首期待,精緻典雅,傳世收藏的不二選擇!
#笑傲江湖#
我是悅熙筆談,一紙一筆,分析文化脈搏,用自己的半生經歷和你一起品讀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