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晚晚最近又搞出了點狀況,大噶都知道的吧?
那什麼,羊先帶同學們複習一下好了。起因是晚晚抱著猞猁合了個影,不得不說,猞猁幼崽真的是「可愛到爆炸」。
猞猁天生有一身濃密保暖的皮毛,紋理類似於「豹紋」,因此倍受某些貴婦的「鍾愛」。
晚晚就曾穿過猞猁皮草,網際網路是有記憶的,網友分分鐘給她挖了出來。要知道,猞猁正經是我國的二級保護動物。
網友順藤摸瓜,發現晚晚還穿過龍貓…
剛巧,龍貓也受他們那一身好皮毛所累,目前因被人類大肆捕殺而瀕臨滅絕。
根據某動物博主的估算,晚晚這身龍貓皮草,至少盤踞著兩百多隻龍貓的亡魂。
奏是這麼巧,晚晚也對活生生的龍貓釋放過愛意…
其實很多網友並不是反對皮草,畢竟無肉不歡的我們也是要吃肉的啊。可是一邊凹「愛護動物」的人設,一邊把瀕危動物穿上身?這就太諷刺了吧…
有些反應過來的網友就炸了,紛紛不是明裡暗裡的嘲諷,就是手動@有關部門,在線舉報。
有晚晚的支持這噴diss晚晚穿皮草的網友是「羨慕嫉妒恨」—「女人和女人之間無緣由的詆毀和謾罵就是因為嫉妒」。
△這種論調就太「顧左右而言他」了。
其實有些人真的很喜歡小動物,活的死的都喜歡。
畢竟無論那些動物生是死,都可以做他們的裝飾品,即可以標榜著他們的「內在」,又同時裝點了他們的外表。
現在我們步入了碎片化閱讀時代,這讓我們可以更快的接收各種訊息,但伴隨而來的是,我們們會遺忘的更快。
就像那些在熱搜榜上來來回回的訊息,其實大多數我們閱完即忘。但有些事情,不會讓人輕易忘記。這次晚晚的事件,讓羊想起一個月前的某個熱搜。
是什麼讓BBC的攝影師潸然淚下?讓堂堂七尺男兒淚灑南極洲?
今天羊要給大噶介紹一個紀錄片——《七個世界,一個星球》。這個紀錄片是由BBC的頂級製作團和CCTV等共同合作完成。
製作組耗費四年,跨越七大洲,(冒著生命危險)拍攝了足足2000個小時的素材,才呈現在我們面前。
整體畫面既恢弘大氣,又充滿野趣,經得起觀眾的考究。
大自然用億萬年創造出來的奇景,磅礴、神秘又夢幻。很多畫面甚至像是奇幻電影裡的場景,沒什麼現實感,對於常年生活在現代社會的人類而言,就像是神跡。
總得來說這部紀錄片既「好笑」,又「好哭」,最終我們內心深處還會升騰起希望。
羊這麼講是不是太抽象了?別急,往下看~
自然界,是讓人糾結的…
對於野生動物的物競天擇,感情豐富的人類是很難站隊的。讓我們先把目光投向到南極洲,那裡的生存環境太惡劣了,因此這片大陸在200年前才首次被人類發現。
BBC的鏡頭記錄了一隻韋德爾氏海豹的出生:他從母親溫暖的子宮滑到零下40攝氏度左右的冰天雪地中。
才剛出生,就要經歷幾十度的溫差變化。
對這隻小海豹而言,考驗才剛剛開始。
南極洲強勁的暴風雪可能會持續數天,他們無處可躲,只能依靠母親龐大的身軀,幫他們抵擋寒風。
可是,剛剛生產完的母親,在這樣的極端環境下也撐不住幾天。
在生產前,母海豹用牙齒在冰面開了個洞,那時羊還不懂這是為了什麼。
原來冰層下海水的溫度僅有零下2攝氏度。
也就是說,只要躲進海裡,海豹們就可以避開凌冽的暴風雪。
可是海豹幼崽在剛出生的10天內是不會遊泳的,他們只能被困在冰面上。
這時候海豹媽媽面臨選擇:是留下保護幼子?還是下水躲避風雪?
母愛是無私的,不然海豹媽媽也不會用剛生產完的身軀給孩子遮風擋雨。可是生存不是童話。最終海豹媽媽選擇拋下她的孩子,帶著掙扎和猶豫著,慢慢滑進海裡。
最殘酷的是,海豹幼崽親眼看著母親離開,神情懵懂,獨自面對大自然的殘酷考驗。
暴風雪過去了,很多海豹幼崽沒能熬過這一劫。
剛生產完的母親為幼崽遮風擋雨,這是天生的溫情。撐不住的母親拖著虛弱的身體沉進海洋,這就是生存的殘酷。
活下來的幼崽沒有抱怨,追尋著母親的召喚,重回媽媽的懷抱。
他們剛出生,就學會了獨立,經歷了大自然第一輪的篩選。這個過程對小海豹而言很殘忍,但他們的媽媽很有可能也是這麼長大的。
比起命途多舛的海豹幼崽來說,企鵝寶寶的童年生活貌似相對安穩一些。春天,成年王企鵝需要離家數天捕食,它們會像人類家長一樣交代崽崽們原地等待。
但是就像人類的小孩一樣,企鵝幼崽十分調皮,對外界有著天生的探索欲,玩著玩著就跑遠了…
這片海灘,還生活著其他動物,比如說象海豹。毛茸茸的企鵝幼崽對象海豹十分好奇,忍不住上前「找茬」~
好生生躺在海岸上曬太陽的象海豹被「騷擾」的不勝其煩,終於「暴走」,企鵝寶寶們立馬張開翅膀,一扭一扭的「作鳥獸散」~
捕食歸來的企鵝父母回來了,他們給孩子帶回了食物,但不出意料之外的找不到自己的崽了。於是他們就啊揚起了脖子鳴叫,就像我們的父母到了飯點扯著嗓子喊我們回家吃完一樣。
終於團聚了。
這些企鵝還小,不需要經歷出海捕食的艱難危險。還記不記得上文羊寫的弱小又無助的小海豹?有些海豹可是會以同樣可愛企鵝為食的。
面對大自然的優勝劣汰和繁衍法則,人類的感情天平很難傾斜。因為在生存面前,所有生靈都可以面露猙獰。
巴布亞企鵝是企鵝家族遊得最快的選手,但遊不過他們的天敵——虎鯨。畫面中的這隻企鵝,在4頭虎鯨的圍追堵截下閃騰挪移,在死亡線邊緣苦苦掙扎。
對於這隻企鵝而言,這就是生死一線,他沒有束手待斃,在絕對的劣勢下尋求生機。
如果這隻企鵝是武俠小說的主角,那他會誤打誤撞躲進一個世外桃園,修煉無意中得來的神功。
可惜這是大自然,沒什麼「意外」,只有最真實的殘酷。這隻企鵝終歸是躲不過。
像是自然題材的紀錄片,總少不了人類的痕跡,這往往也是最令人揪心的。
—— 迫在眉睫的「老生常談」 ——
仿佛站在食物鏈頂端的虎鯨就可以安穩度日嗎?別忘了,還有最高級的動物——人類。
僅在南極海域,就有超過150w頭鯨魚相繼遭到獵殺。
從《七個世界,一個星球》的畫面設置上,我們就能看到節目組的煞費苦心。
節目組是怎麼處理自然界的畫面的?——雖有殘酷、有血腥,但總體上來看生機勃勃,顏色鮮亮。
但如果鏡頭轉到人類在自然界留下的某些痕跡,鏡頭中的畫面會有些肅殺。
甚至在人類社會的燈光映襯下,會讓畫面中的場景氛圍相當詭異。
現存記錄中最大的藍鯨,體長超過33米,壽命超過100歲,但是人類僅用了兩個小時,就完成了對他的肢解。
然後剝下他的脂肪,熬製人造黃油和肥皂。
南露脊鯨遭受的打擊最為嚴重,因為他們雖體型巨大,但生性溫和,對人類好奇且友好。
他們甚至會主動靠近捕鯨船,這讓南露脊鯨方便被人類獵殺。
捕鯨者捕殺他們的方式,特別的滅絕人性。
帶著幼崽的母鯨是捕鯨者首選的目標,因為她們幾乎和孩子形影不離。
在短短幾十年裡,就有3.5萬頭南露脊鯨遭到獵殺,僅剩35頭存活了下來。
可不僅僅只有那些在「手握死神鐮刀」的人類手上才染滿了鮮血。
今天熱搜有條「最熱十年」——2010年至2019年這10年「幾乎確定為有記錄以來最暖的10年」。
「氣候變化」、「全球變暖」這種關鍵詞時不時就會進入我們的眼球,但生活在空調房內的我們好像沒有多麼深刻的感知。但是那些「靠天吃飯」的動物可活的沒那麼輕鬆了。
灰頭信天翁是盡職盡責的父母,他們會守在巢穴裡為孩子遮風擋雨。
但隨著雛鳥的成長,父母必須同時離巢給孩子尋找食物。但這代表著,雛鳥要獨自面對狂風。
對於灰頭信天翁父母來說,每次出門給孩子找食物都是一次離別,也許回巢後就天人永隔。
隨著氣候的變化,幼崽需要面對的暴風雨越來越大了,有很多幼崽被吹離鳥巢。
有很多雛鳥,就這樣夭折了。
有些父母捕食歸來,但他們的孩子不在了,不再需要他們的哺育了,
動物也是有感情的,他們也有喜怒哀樂。
雖然沒有太多表情,但他們有自己的方式表達親密;即使沒有眼淚,但他們也在抒發哀傷。
隨著氣候變暖,海平面上漲,這個已然是現代人的常識。
可是海平面上漲會伴隨著什麼呢?太平洋海象會給我們最直觀的衝擊——他們越來越沒有「立錐之地」,只能密密麻麻的擠在一起。
很多海象,會死於相互踩踏。
這種環境迫使海象這種不擅長攀爬的動物笨拙的攀爬山崖。
他們希望可以「絕處逢生」,但很多海象都摔死在冰雪消融的巖石上。
攝影師拍下這一幕,並不是為了譁眾取寵。
而是因為,這個世界上,在我們所不知道的角落裡,隨時隨地都有可能發生類似的慘案。
BBC的鏡頭不全是悲觀,也給了我們希望。
隨著一些落到實處的法案或政策,我們已經可以看到明顯的成效。
即使南露脊鯨經歷了捕鯨猖獗的年代,但對於人類,依然保持著友善的態度。
他們的眼睛,還是那樣充滿善意,暗含著慈悲。
人類和動物,是可以尋求出一條和諧共存的道路的。
《七個世界,一個星球》讓我們看到了殘酷,但也給了我們希望。
無論是動物保護區還是國家公園,都是大自然的創可貼。它們的設置,託住了掙扎在生死邊緣的野生動物們的生存底線,阻止了局勢進一步惡化。
但我們前進的步伐還不能停止,需要進一步做出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