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每個人都有過肌肉酸痛的經歷,有些酸痛病因明確,是因為劇烈運動,但有些酸痛卻難以明確病因。你是否有過這樣的感受,明明什麼事都沒有做,整天都呆在家裡,但是仍然感到全身酸痛。這到底是怎麼回事,應該如何緩解呢?為此,記者採訪了上饒市人民醫院預防保健科醫生薑東方。
炎性因子過多導致肌肉酸痛
很多人都知道,肌肉酸痛與局部的乳酸堆積有關,但乳酸只是罪魁禍首之一。彭立偉指出,人們之所以感到肌肉酸痛,是因為局部炎性因子過多所致,乳酸只是其中一種,除此以外,還有很多炎性因子存在。
在肌肉運動過程中,除乳酸外,還會產生自由基,自由基會對局部感覺神經造成刺激或傷害,從而導致酸痛感。此外,身體的炎症,如筋膜炎、感冒、病毒感染等也會產生炎性因子,並通過血液循環影響肌肉,從而導致酸痛,這也是感冒時要減少運動的原因。
身體不動,但肌纖維在動
從肌肉酸痛產生的原因可以看到,乳酸與自由基的產生與運動有關,但是有時為什麼明明沒有運動,還會感到肌肉酸痛呢?彭立偉指出,雖然從外表看,身體沒有運動,但是肌纖維卻在持續運動。尤其是長期不運動的人,其肌肉協調能力較差,簡單的動作,如起身、抬腿等都可能導致肌肉損傷,從而導致酸痛。所以,並非只有過量運動會導致肌肉酸痛,不動或運動不足同樣會導致肌肉酸痛。
雖然大多數人不喜歡肌肉酸痛的感受,但仍有不少熱愛運動的人追求這種感覺,認為只有肌肉酸痛才意味著運動到位。彭立偉表示,從生理角度看,肌肉酸痛是機體發出的信號,是運動過程中對肌肉保護不足的警示,此時應該減少運動量,增強對肌肉的保護,如果一味增加運動量,可能會造成慢性損傷。
預防重在拉伸,緩解嘗試冰敷
那麼,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預防肌肉酸痛呢?彭立偉指出,可以從肌肉酸痛的原因入手。在劇烈運動或長期沒有運動,但還未感到肌肉酸痛時,應該預防炎性因子在局部堆積,可做以下措施。
1、拉伸運動。在運動前做拉伸運動熱身,可以增加肌肉協調性,運動後拉伸可以讓肌肉充分休息,避免肌纖維持續運動。平時如果運動不足、久坐,也建議時不時做下拉伸運動,讓肌肉得到放鬆。
2、補充電解質。多喝水、補充電解質可以加速炎性因子的代謝,避免局部堆積,從而預防肌肉酸痛。即使已感到肌肉酸痛,補充電解質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起到緩解的作用。
3、有氧運動。乳酸通常是在無氧運動時產生的,所以減少無氧運動,增加有氧運動,可減少乳酸的產生。
4、規律運動。理論上說,每天堅持相同的運動量,可以避免肌肉酸痛,但這在現實中很難實現。所以,建議每周保持1-2次規律的運動,運動量的增加需要循序漸進。
5、量力而行。在身體狀態不好時,如患感冒或其他疾病,體內的炎性因子含量較高,應減少運動。
如已產生肌肉酸痛,在24小時以內,可以冰敷,通常10-15分鐘即可。在24小時後,如仍感到酸痛,可嘗試熱敷,也可採用活血化淤、散寒通絡的中藥熱敷。此外,輕柔按摩酸痛的肌肉也可起到緩解作用,注意不要太過用力,否則會加重肌肉損傷。
專家提醒,如肌肉酸痛一直不緩解,則可能不是簡單的肌肉損傷,而是血管等器質性病變,建議及早就醫。
(本報記者 桂穎輝 郭淑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