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醫秦明。新快報記者黃瓊/攝
法醫秦明:
其稱法醫行業非常艱苦,沒有發自內心的熱愛難以堅持下來
「從沒覺得自己是所謂的紅人,我還是那個騎著電動車上下班的小民警……」昨日上午,2016年最火刑偵懸疑網劇《法醫秦明》的作者法醫秦明攜新書《守望者2黑暗潛能》空降廣州,暢談「法醫秦明」、「守望者」系列背後的故事。秦明坦言很高興通過作品讓更多人認識和理解了法醫,還直言自己還要提高「寫作水平」。
據了解,和「法醫秦明」系列一樣,新作《守望者2》同名網劇和漫畫,也很快會和觀眾見面。
■新快報記者黃瓊
寫作源於替法醫「委屈」
秦明,又稱老秦,是安徽的一名專業法醫,他稱寫作源於「委屈」。因為剛入行時,法醫不僅待遇低,而且備受歧視,「不願意跟你握手,不願意同桌吃飯的都有。」在他看來,法醫的學歷水平高於公安隊伍的平均學歷水平,而且工作艱苦,但工資待遇很低,「可能只有搬運屍體工人的一半(工資)。」老秦希望通過自己的發聲能讓公眾對法醫的工作多些了解和理解。
通過法醫秦明系列,公眾對法醫有了更多的認識,在網上不少人親切地叫他「老秦」、「秦叔」,他的粉絲團還用芹菜作為吉祥物頻頻到現場支持。老秦認為,自己的本職還是一名法醫,只能用工作之外的時間寫作和活動,比如這次新書見面會就是利用年休假來的,「行程安排得非常滿,但我不是什麼網絡紅人,我還是那個騎電動車上下班的小民警。」
寫作差?
一直在努力提高業務水平
評價自己的寫作風格,老秦笑言是「故事會」。其實一路走來,也有人質疑老秦的寫作水平,對此他倒不以為意,「我是學醫的,就是故事的搬運工,寫作水平的確還有待提高,文筆略差但我專業性強……」老秦表示,自己一直在努力提高業務水平,但無法脫產去進行寫作培訓,自己業餘時間也經常看書學習,但同類的懸疑作品除外。
老秦自稱海巖的粉絲,「從小就看,每本都看了。」令他感觸最深的是海巖小說對人性的洞察和描寫,「讓人看了有所感覺和反思,希望有一天我也能寫出這樣的作品。」
有讀者擔心老秦的書會洩密、教人犯罪,對此他並不認同。他認為法醫是自然科學,「如果看小說就能學會犯罪,還不如買本法醫專業書。」出於保密和保護隱私的考慮,他會對故事和人物進行改編,「保留推理細節,不揭別人的傷疤。」
「我始終認為,你抱著什麼初衷來寫作,字裡行間就會透露著你的動機和性情……」秦明坦言,自己寫作這些故事是想說明「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希望震懾犯罪,「我樂於並將堅持下去。」
如何成為好法醫?唯有「熱愛」
讀者反饋中最讓老秦「害怕」的是,每逢暑假就有考生給他寄來錄取到法醫專業的通知書,「法醫沒那麼簡單,看小說和電視劇可能覺得很有意思,但它的艱苦性遠遠大於它的有意思,希望大家是真正出自內心的熱愛而選擇法醫……」
老秦也談起了自己的經歷,「第一次解剖屍體就遇到自己的同學,18歲,因為傷害案件死亡。同學相見,卻是在解剖臺上,「當時真是全身發麻,大腦一片空白」,但他還是堅持了下來。他把這個情節也寫進了小說。
怎樣成為一名好法醫?老秦直言,唯有「熱愛」。在他看來,專業技能可以學習,熟能生巧,但只有發自內心的熱愛,才能堅持下來,因為「太艱苦了」。老秦隨口舉了一個例子,有一次要對溺水的屍體進行檢查,屍身上全是蛆,衝洗不乾淨,放上解剖臺還是到處爬滿蛆,自己身上、手上都是……其實,法醫隊伍每年都進人,但還是很缺人,「一有機會就走了。」
「我特別佩服一幹幾十年的老法醫,到退休還是普通民警,這真是發自內心的熱愛。」如今,老秦當了10多年法醫,經歷了恐懼、思索、痛恨(罪犯)、同情(被害人)等一系列心路歷程後,如今已經淡然,「心情需要平復,太情緒化只會影響工作。」
編輯: al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