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9月5日電 題:海外華媒構築全球華人「文化家園」
中新社記者 張冬冬
「高科技與信息傳播使人們關注當前與未來時,多元文化中的『家國情懷』卻恰好成為滾滾紅塵紛紜繁雜的世界中的心靈棲息地……」第七屆世界華文傳媒論壇召開前夕,美國《紅杉林》雜誌總編輯呂紅撰文解讀海外華文媒體在異域文化中對「家國情懷」的堅守。在她看來,當前,媒體多元化、語言疆界的拓展為海外華文傳媒轉型帶來新的契機;作為華文傳媒從業者、知識分子,其職責就是發揮傳媒優勢、促進思想文化交流。
生活在異域文化氛圍中的華僑華人,長期經受著異國文明和住在國文化的衝擊和震蕩,在文化心理上形成了一種強烈的「身份焦慮」和「尋根」意識,從心理上尋求文化歸屬的認同。而海外華文媒體則形成了一個個傳播中華文化的「島嶼」,創造出中華文化的精神家園,使得分散於當地社會的華僑華人個體有機會接收到共同的文化符號,獲得共同的文化記憶與文化身份。
首先,讓華文母語在異國大地上生根開花,基本上依靠華文媒體。華文媒體的播出、出版、發行,為海外華僑華人學習中文、感受中華文化的魅力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環境和平臺。菲律賓《世界日報》總主筆侯培水認為,華文媒體除了傳播一般的信息外,還扮演著聯繫當地華社和促進華文教育的作用,「因為華文媒體的存在,成為華文學校學生學習的課外讀物,幫助他們學習華文,使華文學校提高辦學水平」。
其次,海外華文媒體還引導身處「異處」文化環境中的文化族群成員了解、參與文化社區的生活,滿足他們文化認同的需要。澳大利亞南海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總裁李冰表示,目前,澳大利亞的華文平面媒體事業蓬勃發展,形成了日報、周刊、半月刊、月刊、季刊等多種媒體形式並存的格局,「無論剛登陸澳洲的新移民還是在澳生活已久的老移民,都能夠迅速從中獲取本地的實用訊息和來自祖國家鄉的最新消息」。
此外,海外華文媒體的存在,除維繫華僑華人族裔認同外,還扮演了溝通廣大華僑華人與當地主流社會及其他少數族裔之間橋梁的角色。美國環球東方廣播電視臺總裁蘇彥韜認為,掌握了本媒體所覆蓋城市受眾的主流民意,這家媒體就擁有了社會影響力。就華文媒體而言,只要從貼近自身的華裔族群的民意開始努力,一定可以對美國主流政治、經濟和文化等領域造成美國純英語媒體不可代替的影響力。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根基。海外華文媒體正是以其固守的「家國情懷」,在華人社區中承擔著構建社會共同體的責任,使當地國分散的華僑華人個體,匯集成組織化的群體。正如一位華媒老總所言:「告別了冷戰年代,全球華人社會不再是彼此不相聞問的孤島,而是一個緊密相連的文化聯邦。在這個世界裡,很多華人都有不同的國家護照,但他們都有一本中華文化的護照,蓋上了全球華人的心靈籤證。」
今天的海外華文媒體在祖(籍)國強大力量的支持下,主流話語體系下的相對弱勢地位正在初步提升。心懷「家國情懷」的海外華文媒體如何在幫助華僑華人在保持本民族文化特性的同時,建立起與當地主流文化平等對話的空間,同時增進華裔族群與當地其他民族和文化之間的交流互鑑。即將於7日開幕的第七屆世界華文傳媒論壇,料將為這些議題提供答案。(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