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華媒代表探訪天津 品麻花親近食文化

2020-12-19 中國新聞網

70餘位海外華文媒體代表走進天津百年老字號企業「桂發祥」 周欣嬡 攝

中新網天津7月14日電 (記者 周欣嬡)2018「中國·天津華僑華人創業發展洽談會暨世界僑商項目與商品博覽會」13日至16日在天津舉行,來自63個國家和地區的千餘位嘉賓與會。

14日下午,在天津市僑務辦公室統籌協調下,70餘位海外華文媒體代表走進天津百年老字號企業「桂發祥」,參觀十八街麻花文化館,感受天津衛傳統食品的獨特魅力。

本次代表們訪問的桂發祥十八街麻花,與天津狗不理包子、耳朵眼炸糕並稱「天津三絕」,不僅是「中華老字號」入選食品,更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是天津旅遊特色名片之一。

天津桂發祥十八街麻花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吳宏為海外華媒代表介紹企業產品 周欣嬡 攝

在「十八街麻花文化館」內,華媒代表們了解了「桂發祥」企業的成長故事。「桂發祥」十八街麻花誕生於1927年,由一位手藝人劉老八首創。劉老八出身面點世家,得祖上真傳,身懷面點絕技,所炸的麻花備受歡迎。

1956年,在「天津市風味食品展覽會」上,劉老八的「桂發祥」被搶購一空,因此名聲大振。而後一路發展,在1971年的「廣州出口商品交易會」上,受到來自世界60多個國家和地區貴賓的交口讚譽,從此聲名遠播。

華媒代表們實地參觀了企業生產線。透過玻璃,代表們看到,寬闊整潔的車間內,工人們統一著裝,流水作業。

工作人員介紹,桂發祥的工藝秘訣,在於能夠出色運用面肥發麵、熬糖提漿、熱油燙酥、糖粒拌餡。「選用上等主料後,還要加齊十幾種小料,經過20多道關鍵工序,人工擰花搓制」,工作人員表示,只有經過如此工藝炸制而來的麻花,才會香甜酥脆、久放不綿,形成與眾不同的獨特風味。

最後,華媒代表們臨時化身「美食家」,一品香脆。有代表打趣稱,「沒有品嘗過十八街麻花,就好似枉來一趟天津」!

代表們指出,老字號企業要實現長足發展,不僅僅靠優質產品和良好信譽,更重要的,是企業背後所承載的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

代表們表示,華文媒體肩負著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使命,他們樂於通過自身,令海外社會了解更多如「桂發祥」一樣的老字號企業,推薦外國朋友來華,親身體驗中國傳統飲食的文化魅力。(完)

相關焦點

  • 海外華媒走進漳州臺商投資區:訪僑村 進古廟 探臺企
    海外華媒走進漳州臺商投資區:訪僑村 進古廟 探臺企 2018-11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羅攀     海外華媒代表參訪僑村鴻漸村
  • 海外華媒構築全球華人「文化家園」
    海外華媒構築全球華人「文化家園」 >   中新社北京9月5日電 題:海外華媒構築全球華人「文化家園」  中新社記者 張冬冬  「高科技與信息傳播使人們關注當前與未來時,多元文化中的『家國情懷』卻恰好成為滾滾紅塵紛紜繁雜的世界中的心靈棲息地……」第七屆世界華文傳媒論壇召開前夕,美國《紅杉林》雜誌總編輯呂紅撰文解讀海外華文媒體在異域文化中對「家國情懷」的堅守。
  • 泰國頭條新聞社:海外華媒的時代擔當
    泰國頭條新聞社:海外華媒的時代擔當
  • 華媒走進濟南「僑夢苑」 關注海外人士「山東機會」
    華媒走進濟南「僑夢苑」 關注海外人士「山東機會」 2019-10-孫婷婷 攝   十國華文媒體走進濟南「僑夢苑」 關注海外人士「山東機會」  中新社濟南10月16日電 (孫婷婷)來自美國、加拿大、日本、吉爾吉斯斯坦等10個國家的近20位海外華文媒體負責人16日走進濟南「僑夢苑」,了解當地招商引資政策,關注華僑華人投資創業機會。
  • 海外華媒從業者的"百態人生"生活篇:我的青蔥歲月
    中新網北京8月17日電 題:海外華媒從業者的「百態人生」之生活篇:我的青蔥歲月  作者 王海波  編者按:海外華文媒體為僑胞們提供著祖國和居住國的各種信息,更憑藉其獨特性服務於海外華僑華人政治、社會、經濟、文化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各個領域。
  • 海外華媒代表對話大陸84歲老臺商:兩岸只差一杯茶的距離
    海外華文媒體代表從多角度感知大陸知名臺商李瑞河的兩岸情緣。 王東明 攝中新網福建漳浦10月17日電 (張金川 龔雯)「大陸與臺灣一海之隔,兩岸只差一杯茶的距離。」大陸知名臺商、天福集團總裁李瑞河與2019年「行走中國·海外華文媒體漳州行」參訪團見面時如是說。
  • 踏訪月港觀窯賞瓷 海外華媒:講好「海絲」故事
    海外華文媒體參觀月港船廠,駐足觀賞。 「行進中國·海外華文媒體漳州行」11月21日至24日在漳州市舉行。連日來,來自21個國家和地區的30多家海外華文媒體代表踏訪龍海月港、南靖東溪窯址,探尋「海絲」遺蹟。福建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起點和發祥地。
  • 全國百家網媒探訪石門夾山寺 品「禪茶一味」
    6月7日上午,參加「全國百家網絡媒體常德行」的100多家網媒代表來到了常德石門夾山寺, 探訪中國禪茶祖庭,品「禪茶一味」,感受流淌不息的中外茶文化史。   6月7日,參加「全國百家網絡媒體常德行」的100多家網媒代表前往常德石門夾山寺,探訪茶禪祖庭,感受源遠流長的茶文化。
  • 天津的大麻花怎麼了?
    春節從天津旅遊回來的朋友說起他和天津特產大麻花的煩心事兒。 天津大麻花可是名牌特產,怎麼會和騙局有關係呢?朋友從天津意式風情街出來打算去靜園玩,一看路邊有輛計程車,是正規運營的,就上車了,司機是個瘦小夥,地道天津口音,聽朋友說要去靜園,說別去那,都拆遷了沒啥好看,去磁房子吧,朋友一聽就應允了,一路上,小夥子推銷天津大麻花,並說今天要路過一家百年老店製作手工大麻花,朋友趕巧了就今天上午半天出售,經不住誘惑,朋友稀裡糊塗就被帶到一家店裡,幾個女營業員輪番推薦,幫朋友裝了兩大盒麻花糕點,四百多元,朋友覺得有點貴
  • 津津樂道丨不來食品街逛一逛,白來天津走一趟!
    品地道天津美食是必不可少的天津有一個地方你可以看到拿著炸串不鬆口的小哥哥邊大快朵頤邊拍照的大眼萌妹蹲地捧碗不顧形象的外國友人這裡就是天津的——南市食品街1984年,天津市政府在南市開發建設了四萬平方米的食品街南市食品街是以經營著名特色食品為主的大型市場
  • 盤點各地好吃的麻花,麻花不只有天津的好吃,其他地方也各有特色
    天津麻花麻花為天津特色小吃。製作此麻花的麵團用雞蛋、奶粉和制,故又稱蛋奶麻花。成品油香、蛋香、奶香、麻仁香融為一體,口感香、甜、酥、脆,餘味悠長。現已被認定為「中華名小吃」。彬縣麻花彬縣地方風味特色食品,彬縣一品鮮飯店小吃名點。彬州麻花是在地方名優食品的基礎上,吸收了全國各地同類產品的優點,經過三年反覆研製成功的新產品,彬州麻花採用特製精粉、雞蛋、生薑、大蔥等十多味天然調料及中藥村精工製成。
  • 擴散| 「天津麻花大哥」急尋「土豆兄弟」!
    擴散 | 「天津麻花大哥」急尋「土豆兄弟」!想謳歌你們,找遍所有的詞彙,覺得現有的文字無法塑造你們英雄的形象……信裡還對疫情後天津麻花大哥、恩施土豆兄弟團聚的一幕進行了描繪麻花大哥、土豆兄弟共坐街頭小聚,你奉上天津包子、麻花,我供上恩施炕土豆、苞谷老燒,共話民族情義、兄弟手足!
  • 天津攻略 | 在名流茶館的相聲快板間慢品天津味
    關於美食天津最具代表的美食要屬這裡各式的特色小吃。無論是街邊的熟梨糕、桂發祥的麻花,還是耳朵眼炸糕、石頭門坎素包子,都是天津美味的代表。對於早點十分講究的天津人,自有著獨特的飲食風格。☉ 煎餅果子煎餅果子是天津人早點的代表,雖早已遍布全國,但唯天津的最為正宗。天津吃煎餅一定要選綠豆面兒的,淋上一勺快速攤開,再臥個雞蛋,火候剛好時壓個果子(油條)或是薄脆在上面,飄香的麵糊味兒伴著雞蛋香早已讓食客垂涎三尺。
  • 天津大麻花的前世今生
    天津這個城市大家都略有耳聞,狗不理包子,煎餅果子,大麻花,郭德綱的相聲,一聲「姐姐」……生趣的市井氣息和小吃美食聯袂構成了這個多彩的城市。有個本地說唱歌手曾唱過「生在天津一輩子吃喝玩樂」,也表達了天津人民閒適愛生活的本質。
  • 「愛媒·講」未來媒體人探訪天津美食 感受匠心精神(五)
    愛媒•講  8月14日,「愛媒•講」未來媒體人體驗營活動持續進行,天津的降雨天氣雖然增加了採訪難度,但是絲毫沒有幹擾實習生們的工作情緒,一天的採訪讓實習生們收穫頗豐。  愛媒•講  實習生高鬱婷、童健豪中午跟隨導師,來到津老味煎餅果子,採訪到津老味第四代傳承人羅富蓮,了解津老味煎餅果子的歷史與傳承,羅富蓮針對煎餅果子的用料、製作和包裝設計等一一進行了講解。  愛媒•講  「用良心料,吃老味道。」這就是煎餅果子的精髓。
  • 天津特色美食:天津風味小吃「三絕」狗不理,麻花和耳朵眼炸糕!
    天津三絕:其一是被稱為天津風味小吃「三絕」的狗不理包子、十八街麻花和耳朵眼炸糕;其二是被稱為天津民間工藝「三絕」的泥人張彩塑、楊柳青年畫和風箏魏風箏。特色小吃:糖礅、大餅雞蛋、茶湯兒、果仁張、崩豆張、麵茶、楊村糕乾。
  • 天津麻花好不好吃?天津人:買對了就好吃
    天津小吃說是聞名全國可是一點都不為過。不說別的,只說一提起天津衛,只怕百分之九十九的外地人脫口而出的都是「狗不理包子」吧。天津人會吃好吃,天津的小吃也都是五花八門。這種「鮮」中,包含了天津作為一個濱海城市的海鮮特色。更代表了眾多天津小吃都需要講究的「趁熱吃」。最負盛名的天津糕乾,被N多外地小夥伴吐槽「噎到翻白眼」。事實上,不止外地小夥伴,連小編這樣土生土長的天津人,小時候都視糕乾為「黑暗料理」,吃起來噎的不行不說,還除了甜就沒什麼滋味。
  • 海外華媒贊重慶西永微電園:「西部矽谷」正在崛起
    海外華媒贊重慶西永微電園:「西部矽谷」正在崛起 2018-04-04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孟湘君     圖為「行走中國-2018海外華文媒體高層重慶行
  • 天津麻花的文化與工藝
    天津麻花 (全國老字號,傳統地方特色糕點文化挖掘,執筆 {挖掘.整理}:中點工匠杜德春。探究中國糕點人文歷史溯源精髓)溯源典故:清朝末年,在天津衛海河西側,繁華喧鬧的小白樓南端,有一條名為十八街的巷子,有一個叫劉老八的人一個這個巷子裡開了一家小小的麻花鋪,字號喚作"桂發祥"。
  • 為何街頭的天津麻花不火了?網友:掏錢才知道是「坑」
    為何街頭的天津麻花不火了?網友:掏錢才知道是「坑」!前些年的時候在街頭特別流行賣天津麻花的,總是開著一個小三輪車,把後面的車鬥弄上玻璃,裡邊裝上各種各樣的麻花,隔著玻璃看都有想吃的欲望,剛開始在我們這邊街頭出現的時候買的人排起了長隊,能把整個車都圍住,老闆收錢收到手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