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青島晚報 時間:2014-11-01 08:10:43
家住青島西海岸新區的漁民管師傅10月30日在近海捕撈時,打上一條20.4斤重的野生鱸魚,不但讓他多收入了千餘元,也讓他出海打魚的興趣更濃了。為什麼能在近海捕到這麼大的鱸魚?專家認為,鱸魚是追小魚群而落網的。
10月30日上午,由於近期的收穫不大,停工了幾天的漁民管師傅決定再出海碰碰運氣。他駕著十幾馬力的小船,駛到靈山島附近的海域,與另外一艘小船進行拉網合圍。經過近三個小時的作業,他們開始收網。收網過程中,管師傅發現網裡有一條大魚在來回折騰,妄圖衝破魚網逃脫。有大魚!眼尖的管師傅趕緊招呼同行快速收網,收到最後,在小魚群裡躺著一條一米多長的大鱸魚。
當天下午,管師傅的漁船一停靠積米崖碼頭,他便將大鱸魚擺了出來。不一會的功夫,他的攤前便圍滿了人,爭相目睹這條剛從海裡打撈上來的野生鱸魚。管師傅現場給這條大鱸魚量了一下體長,發現長度近1.1米,寬有30釐米。用秤一稱,重達20.4斤。長年出海捕魚的漁民鄭師傅說,這麼重的野生鱸魚在近海捕撈上來真是少見。
能吃上這麼大的野生海鮮真是享受,人們紛紛你五百他八百地爭買這條魚。最後,在附近採購海鮮的一家飯店老闆掏出1600元錢,將大鱸魚買走。 (記者王漢峰通訊員孫雯麗)
相關新聞
412斤重「箭魚王」
今年9月24日,一條3.06米長、412斤重的巨型「箭魚王」被擺放到了青島市伊春路益欣超市的野生魚攤檔上。據了解,此前一天青島西海岸新區積米崖漁港出海捕魚的漁民在黃海海面捕獲了這條巨型「箭魚王」。
箭魚又名「劍魚」、劍旗魚、青箭魚、丁挽四旗魚(學名:Xiphiasgladius)是世界上熱帶、亞熱帶海洋中一種常見魚類,因其上頜向前延伸呈劍狀而得名。1967年蘇聯《自然》雜誌刊載的一份「海中動物的速度比較表」顯示劍魚的遊速最快,時速可達130公裡。當劍魚向前遊泳時,強壯有力的尾柄能產生巨大推動力,長矛般的長頜起著劈水的作用。以每小時130公裡高速前進的劍魚,堅硬的上頜能將很厚的船底刺穿。在英國倫敦博物館,保存著一塊被劍魚「長劍」刺穿的厚達50釐米的木製船底。劍魚最大身長約4.5米,最大重量約650公斤,雌性通常比雄性更大。在太平洋,發現最大的劍魚測量身長平均為1.2-1.9米。大西洋的劍魚重量能達到320公斤,但在地中海,成年劍魚的體重通常不到230公斤。
「鰻魚王」近兩米長
今年10月27日凌晨,膠州漁船在黃海海域從事拖網作業時,將一條近兩米長、重達45斤的鰻魚王捕撈上岸。普通鰻魚每斤不到20元的價格,而這條大鰻魚的身價高出好幾倍。
「我出海捕了20多年的魚,這麼大鰻魚還是頭一回聽說,應該是用拖網捕上來的。 」膠州漁民宋玉軍說,捕撈鰻魚一般是在籠壺裡放上鮁魚食,引誘鰻魚進入籠壺內。他們把四五千個籠壺串聯起來,下到海裡三四個小時後開始收籠,但籠壺只有60釐米長,直徑10多釐米,通常捕撈3斤以下的鰻魚。他從事捕撈20多年,兩米長的大鰻魚非常罕見,還是頭一回聽說,這條大鰻魚應該是漁船從事拖網作業中,不小心誤入拖網,被漁民捕撈上岸。
據膠州漁業部門的工作人員介紹,膠州東營漁港150馬力以上的鋼殼船隻83條從事拖網生產,從事籠壺捕撈海鰻的木殼和鋼殼漁船120餘艘,大部分在青島近海捕撈作業,少數船隻在黃海南部和南海北部用籠壺捕撈海鰻。(湯臻馬丙政)
新聞延伸
近海為何頻現大魚?追逐魚群落入網中!
開海以來,青島近海捕獲大魚的新聞時有報導。為何近海隔三差五地會出現大魚?這些大魚為何不成群而來而往往是落單被捕?中科院海洋研究所李研究員介紹,在青島的近海,每過一段時間,就會有季節性魚群,如四至六月份的麵條魚、鮁魚,七至九月份的海蜇,九月份以後的鯧魚,現在又是舌頭魚的汛期。而一些大魚都是喜歡追逐著這些魚群而來,有的兇猛的大魚追逐到一定程度就「剎車」不及進淺水區了,但往往會有個別的大魚吃不夠,一直追著魚群跑,從而導致漁民在圍捕魚群時,順便就將大魚一網打盡了。近兩米長的「鰻魚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