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網絡上關於「荷蘭改名」的話題一直被人熱議,但根據可靠消息,荷蘭並未更改國名,而是向全世界宣布它真正的名字,不禁又引起了軒然大波,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這條消息又是來源哪裡?
這則新聞的原始出處是《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U.S. News & World Report)網站,報導標題就是《「尼德蘭」不想讓你再叫它「荷蘭」》(The Netherlands doesnt want you to call it Holland anymore)。
但事實上,荷蘭的正式國名一直都沒有變化——荷語為Koninkrijk der Nederlanden,英語為The Kingdom of the Netherlands,簡稱The Netherlands,而從來都不是Holland。既然它的國名一直都叫「尼德蘭(Netherlands)」而不是「荷蘭(Holland)」,「更改國名」自然就無從談起了。
那麼,人家明明叫「尼德蘭」,我們卻叫它荷蘭,其實這是翻譯上叫法帶來的差異,荷蘭省(Holland,現分為北荷蘭省和南荷蘭省)是當時聯省共和國中最大、最富裕且最有權力的省份,人們便常用Holland代指整個國家。中文譯名「荷蘭」就來自「Holland」一詞。
這種翻譯在中文也是很多,比如,我們習慣以「英格蘭」來代指英國,「英國」的譯名亦來源於此。但實際上,英國的正式國名是「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它的領土除了英格蘭之外,還有蘇格蘭、北愛爾蘭等。「荷蘭」和「英國」都屬於中文譯名跟其正式國名存在脫節的情況,但並不妨礙這兩個中文譯名在實際使用中得到約定俗成的認可。
還有受到一個影響,就是之前歐洲還真的有個國家改名了,這就是馬其頓這個國家,馬其頓通過國名憲法修正案 國名改為「北馬其頓」,這裡主要是結束與希臘的爭端,而這件事可能就被很多認為西方國家改名也挺隨意之感,才有對荷蘭的臆造。這才是地地道道的假新聞。
其實荷蘭這個名字,在中國用了上百年了,早在 1794年,乾隆把尼德蘭稱作荷蘭,此後便一直被人們認定,一直延續了數百年。荷蘭作為尼德蘭的經濟文化中心,也是最重要的貿易港口,所以一直被全世界人熟知,這也讓各國產生了誤會,認為這個國家本名就叫做「荷蘭」。逐漸「荷蘭」的名氣掩蓋了「尼德蘭」。
其實尼德蘭也是認可「荷蘭」這個名字的,要不也不會讓人如此稱呼數百年,但隨著資訊時代的到來,荷蘭逐漸被遊客們貼上了不好的標籤「櫥窗女郎」「大麻合法」「墮落」等等,這些標籤逐漸影響到了這個國家的聲譽,所以如今尼德蘭只好出來澄清,「荷蘭並不能代表我們整個國家」。不過這個應該不會影響這個名字,必定這也是這個國家的特色,而在西方很多地方都有這樣的地方。
現在,外國對荷蘭的稱謂也不一致,有些國家習慣稱其為「荷蘭(Holland)」,也有些國家習慣稱其為「尼德蘭(Netherlands)」。 當然,把視野放大一些就不難發現,以部分來代指整體的情況,「荷蘭」並非孤例。
那「荷蘭改名」是徹頭徹尾的假新聞,正如中國駐荷蘭王國大使館澄清「官宣」:荷蘭還是那個荷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