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鮮電商生變:中老年用戶激增「催熟」2000億市場

2020-12-19 中國經濟網

長江商報消息 ●長江商報記者 吳婷

綠碼認證、掃碼出行、社區團購、線上支付等一系列需要通過網際網路完成的「衣食住行」,把一大批中老年人「逼」上了網際網路。

數據顯示,阿里本地生活春節期間,「60後」用戶線上買菜的訂單量翻了四倍;每日優鮮今年1月23日至2月23日期間,40歲以上用戶增加了237%;美團「60後」、「70後」用戶分別以36.7%、31.5%的佔比成為外賣新客增長的主力;餓了麼平臺外賣生鮮的50歲以上的用戶,環比節前增長了2.3倍。

生活經驗豐富的中老年客戶線上買菜正在促使電商平臺服務升級,這將加速生鮮電商行業的創新變革進程,進一步催熟整合行業,其滲透率也將得到進一步提升。

零售業分析師王源認為,中老年人對生鮮質量更加懂行也更加嚴格,對價格也更加敏感,而社區團購在放大缺點的同時也會放大優點。對生鮮電商平臺來講,生鮮質量是關鍵,服務是留人心。

中老年客戶促電商平臺服務升級

武漢解封已有數日,但各社區團購群依舊熱鬧。家住白沙洲某社區的七旬王爹爹,已經習慣網上購菜,他興奮地告訴長江商報記者:「我也有支付寶了」。

「過去買菜都去超市菜場,現金交易帳目清楚。這次家中團購,發現不僅可以貨比三家,還可以鄰居間相互監督商家,保證菜品新鮮。」已經習慣網購的王爹爹自述道,沒有現金交易也減少了病毒感染的風險,團購買菜價格也實惠,鄰居間關係也親密不少,還多了不少團友。

在中老年群體眼中,貨品新鮮、價格實惠,購買方便成為了繼續線上消費的關鍵。

而商家面對生活經驗豐富的中老年客戶,在買菜細節上更不敢怠慢。作為武漢本土網際網路生鮮配送服務平臺的吉及鮮,在年前有部分門店關停,但在疫情中期間獲得新的機遇。

吉及鮮光谷某店工作人員告訴長江商報記者,中老年客戶在生鮮產品選購上更青睞於肉類、蔬菜等剛需,年輕消費者則更偏好選購半成品。「多年的生活經驗,中老人購菜更看重細節,蔬菜肉品是否新鮮,看顏色、葉子形狀,掐一掐,一眼就能識破。」該工作人員表示,中老年客戶的增加,對菜品質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記者在多個社區團購平臺看到,除了商家在群內組織團購外,商家還會另派一位本社區業主提供協調退款、取貨等服務。做得更細緻的商家,還會登記社區中老年人用戶忌食的一些產品。

吉及鮮上述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同社區業主幫忙有助商家更加精確的對客戶進行畫像,比如有些老社區中老年人客戶較多,表示不能吃豆腐、海鮮等,我們在該社區推出的團購菜單就會減少這樣菜品。而在孩童較多的社區,我們就會定期推出兒童套餐。

該工作人員介紹,此次疫情期間,光谷店配送已覆蓋到三環周邊等社區,往返時間近1個小時。一個月平臺小程序交易筆數增長近三成,中老年用戶有明顯增加。

隨著線上生鮮消費越發「輕量」和日常化,菜品鮮的需求也得到滿足。智研諮詢發布的數據顯示,線上生鮮購買品種中,新鮮蔬菜佔比達93.24%、肉禽類商品佔比達62.5%、新鮮水果達67.57%。

「宅經濟」加速低成本獲取中老年客戶

疫情期間,線上生鮮交易井噴式發展。

智研諮詢發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除夕到初七,小程序生鮮果蔬業態交易筆數增長149%,社區電商業態交易筆數增長322%。2020年主要到家類平臺春節期間實現的業績較2019年平均增幅超過400%。其中,叮咚買菜春節期間成交額較去年同期增加600%,京東到家春節期間成交額較去年同增加470%。

每日優鮮小程序除夕至初六相比去年同期的訂單量增長309%,實收交易額增長465%;永輝生活到家福州地區訂單同比增長率超過450%,銷售額同比增長超過600%;步步高better購到家業務春節期間同比增長1000%;錢大媽華南線上團隊通過小程序實現的到家業務成交增長了5倍,訂單量增長了3倍。

需求井噴式增長的背後,是中老年客戶的加速成長。宅在家中的兒女、親友、志願者等積極主動給予的培訓,迅速讓中老年客戶成為了「搶菜」達人。

智研諮詢發布的數據顯示,用戶群體中41歲-50歲年齡中,盒馬鮮生、叮咚買菜、京東到家、每日優鮮人數佔比分別為11.54%、12.73%、5%、16.13%;51歲-60歲年齡中,上述電商人數佔比分別為1.28%、1.82%、2.5%和0%。

AgeClub新老年商業研究院發布的數據顯示,阿里本地生活春節期間,「60後」用戶線上買菜的訂單量翻了四倍。每日優鮮網購生鮮大數據顯示,今年1月23日至2月23日期間,40歲以上用戶增加了237%,其中有90%的中老年新用戶跟兒女學會了下單。

1月22日至2月2日,廈門手機買菜用戶從年齡結構來看,「70後」訂單量同比去年增長近兩倍,在各年齡層中增速最高;其次為「60後」,訂單量同比增長1.4倍。

美團「60後」、「70後」用戶分別以36.7%、31.5%的佔比成為外賣新客增長的主力;餓了麼平臺外賣生鮮的50歲以上上海用戶,環比節前增長了2.3倍。

疫情期間,淘鮮達在全國29省570家超市上線了「無接觸配送」服務。1月27日起,餓了麼在「有家」、「Today」等社區便利超市內,首批建立100個生鮮便利服務站;2月,盒馬鮮生APP上線「門店自提」服務,在廣東地區布局了400個社區自提點,300個小區服務社群;每日優鮮的「無接觸配送存放點」推出兩周,收到了超1.8萬個小區的申請。

2月5日,家樂福「1小時達」接入「蘇寧易購」app,距門店3公裡內的用戶下單可享1小時極速送達;2月12日,家樂福上線了電商小程序,僅一周時間獲取用戶超50萬。

疫情期間,「宅經濟」的發展,促進了生鮮電商在日活量、銷售額、訂單量、客單價等方面的大幅度增長。

一線城市線上買菜用戶格局或生變

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大陸人口總量為13.95億人,其中60周歲及以上為2.49億人,在全部人口中佔比17.9%。與此同時,中國網際網路發展報告顯示,截至2019年上半年,我國50歲及以上網民群體佔比提升到13.6%。

相關報告顯示,隨著網際網路在中高齡人群的滲透率不斷提升,中老年人消費觀念的不斷改變,線上消費支出呈現明顯的增長態勢。從年齡結構分布來看,其中25-55歲的佔比最大,達到了29%;其次是36-45歲為27%;再次是46-55歲用戶、56歲以上用戶,分別佔比12%、13%。關懷型消費增長最高,「80後」、「90後」共購買了近50%的老年商品。

在網購平臺方面,除了京東、淘寶、拼多多等綜合類電商app,中老年人還常用每日優鮮、中糧我買等生鮮電商app。

華興資本近日調研發布的數據報告表示,生鮮電商滲透了大約一半的中老年消費者,一線市場年輕用戶線上買菜的市場教育已基本完成,正在向中老年遷移,這或許會帶來結構性變化。抓住這個時間窗口,對生鮮電商進一步擴大用戶滲透率、獲得長足發展尤其關鍵。

生鮮電商在疫情應急狀態下的「保民生」工作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當疫情過後,生鮮電商是否能留住這部分中老年客戶?

零售業分析師王源認為,隨著疫情的緩解,中老年客戶部分會回歸到線下消費。對於他們而言,一是性價比、二是有溫度的服務。中老年人對生鮮質量更加懂行也更加嚴格,對價格也更加敏感,而社區團購和中老年人特有的口碑相傳效應,在放大缺點的同時也放大優點。對於生鮮電商平臺來講,質量是關鍵,服務是留人心,比如制定更便捷的退換貨解決方案,來提升中老年客戶網際網路使用方便度等。

數據顯示,生鮮電商自出現以來,發展速度迅猛,年增長率保持在30%以上。2018年,生鮮電商的市場規模達到1253.9億元,同比增長38.8%。2019年,生鮮電商增長腳步放緩,市場規模約為1620億元,2020年預計仍然平穩增長,突破2000億元。

來源:長江商報

相關焦點

  • 萬億生鮮市場開始,中老年為何「拋棄」菜場轉入社區生鮮店?
    作者 l 黃小米 編輯 l Mico前言:疫情讓生鮮品牌們迎來了大量中老年消費者。在各生鮮電商平臺,用戶數規模和日活躍用戶數持續走高。這其中,中老年用戶在疫情期間成倍數增長。
  • 萬億生鮮市場引美團、滴滴、拼多多入局,中老年為何「拋棄」菜場...
    這其中,中老年用戶在疫情期間成倍數增長。數據顯示,在疫情期間,阿里本地生活上60後用戶線上買菜的訂單量翻了四倍,每日優鮮40歲以上的用戶增加了237%,餓了麼平臺的外賣生鮮板塊50歲以上的用戶環比增長了2.3倍。從2018年開始,資本開始「追逐」社區生鮮店。這兩年來,「風口」漸起。
  • 生鮮電商的市場分析報告
    (詳情見4.2.1)2.2.2 購買力中國生鮮電商行業歷經探索,發展,洗牌,進入後成長期轉型升級階段,中國生鮮電商市場發展迅速,平均每年保持50%以上的增長率,2017年市場規模約為1391.3億元,2018年突破2000億元。
  • 生鮮電商,劫後餘生?
    哪怕在今年如此活躍的生鮮電商中,每日優鮮都是表現優異的。7月份,宣布完成由中金資本旗下基金領投的新一輪4.95億美元融資,被認為是生鮮電商行業的最大筆融資;12月,宣布獲得20億元戰略投資,由青島國信、陽光創投、青島市政府引導基金聯合投資。生鮮電商曾經站上消費風口,獲得資本的頻頻關注,不過那是前兩年了。
  • 5個月燒完7億,呆蘿蔔揭開生鮮電商「危機」
    總的來說,生鮮電商這條路上,奔跑的速度要和能力成正比,資金再多也彌補不了「遍地漏洞」。生鮮市場的「明爭暗鬥」,危機重重隨著生鮮市場的成熟發展,這條賽道早就已經進入了「明爭暗鬥」的優勝劣汰階段。此前,同樣是2015年進入生鮮市場的妙生活的退出就顯得低調許多,還有估值超過10億的「鮮生友請」也被爆欠下巨額資金。此外,青年菜君、許鮮、美味七七等生鮮電商更是早一步地倒在了2016年。在這個生鮮電商的洗牌期,加碼供應鏈和物流配送是倖存者的「唯一出路」。
  • 矽谷生鮮電商GrubMarket:五年融資1.81億美元
    原標題:矽谷生鮮電商GrubMarket:五年融資1.81億美元   2020年10月,矽谷生鮮電商GrubMarket完成規模為6000萬美元的D輪融資,
  • 生鮮電商之問:怎樣才能賺錢?
    每經記者:王麗娜 每經編輯:宋思艱圖片來源:攝圖網在生鮮電商「資本入場」——「燒錢補貼」——「價格戰」——「盈利難」的洶湧浪潮中一搏便是7年的本來生活網,最新喊出「高品質生鮮電商」的定位,並且宣稱已經盈利,在普遍仍以「燒錢虧損換取市場」的大環境中,顯得有點與眾不同。
  • 2020年O2O生鮮電商月活用戶排名
    蔬東坡根據O2O生鮮電商相關消息整理繼社區團購之後,生鮮電商成為網際網路新浪潮,京東到家、盒馬鮮生、每日優鮮、多點、叮咚買菜、美菜網等一眾平臺入場。據比達諮詢數據顯示,2020年6月,生鮮電商APP中,多點活躍用戶高達1156.7萬人,排名第一,其次京東到家、盒馬、每日優鮮等活躍用戶也都超700萬人。
  • 生鮮電商增加用戶有什麼方法或者模式?
    ,如果說電商領域,還有一片藍海的話,那只能是生鮮市場了。生鮮電商的核心在於「鮮」字,所謂「電商以類聚,新鮮以群分」,之所以獨成一派,在於其特殊性,它挑戰的是電商領域的最高端,考驗的是全產業鏈的整合能力,又對物流供應鏈技術有極高要求,卻以用戶忠誠度與依賴度為生,在食品安全公信力集體缺失的當下,任重而道遠。
  • 訂單與投訴雙升 生鮮電商如何接招
    高損耗低毛利卡脖子據天眼查APP數據顯示,目前全國生鮮電商行業企業共有10210家。經過兩年的快速發展,如今生鮮電商行業呈現出冰火兩重天的景象。一方面,大中型生鮮電商備受資本青睞,近期更是融資消息不斷;另一方面,小型生鮮電商在夾縫中求生存,尤其是在疫情衝擊下,面臨著資金鍊斷裂風險。
  • 群雄逐鹿的生鮮電商中,叮咚買菜如何佔領市場?
    叮咚買菜於2017年正式上線,成立於全國生鮮電商競爭最激烈的上海,短短兩年的時間,在上海、杭州、蘇州等長三角市場穩坐第一把交椅,日訂單量突破40萬,復購率超過47%,是生鮮電商平臺中增長最快的企業。提高了上遊生產端的同時,促進了生鮮電商的發展1.2 經濟(Economy)層面生鮮新零售行業持續需求火熱,生鮮行業規模過萬億,市場規模大,資本利好生鮮新零售領域,行業發展長期向好。下遊行業交易規模增長,為聲線新零售行業提供新的發展動力,並且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對生鮮類產品的需求也變大。
  • 來自日本中老年化妝品市場的產品、營銷、品牌經驗
    ||電商平臺中老年化妝品月銷售額翻倍,知名國產品牌紛紛入局  2020年5月AgeClub分析了2000多條中老年化妝品電商銷售數據,經過分析並和去年的數據對比,我們發現了以下變化。  1.   電商平臺上越來越多的化妝品加上了「中老年」這樣的字樣作為賣點,中老年群體有了更大的選擇空間。  2.  中老年化妝品銷售額激增,平均成交價格上漲18.3%  2020年5月淘寶中老年化妝品月銷售額為1523萬元,比一年前的716萬元增加一倍。
  • 美團加碼生鮮推出「菜大全」,疫情後生鮮電商迎來新爆發
    「因為疫情原因培養了更多消費者養成線上買菜的習慣,在疫情管控級別降低後,這部分用戶依然有大部分延續了線上買菜習慣,這讓我們看到了這種模式的可行性。」董紹奎提到。生鮮電商的作用在此次疫情中表現的的確明顯,特別是那些中老年用戶,更是移動網際網路平臺一直在爭取的增量用戶。
  • 矽谷生鮮電商GrubMarket:五年融資1.81億美元 資本效率為逆勢融資...
    原標題:矽谷生鮮電商GrubMarket:五年融資1.81億美元,資本效率為逆勢融資加分
  • 前瞻生鮮電商產業全球周報第16期:生鮮社區電商呆蘿蔔資金鍊緊張
    首航超市董事長、九州兄弟聯董事長劉意華在成立儀式上表示,目前九州兄弟聯年採購額2億多元,2020年底將達到5億元,2021年達到10億,2022年30億元,未來還將會實現幾何量級的增長,成為輻射全國中小零售企業的生鮮供應鏈專業平臺。
  • 生鮮電商沒有出路
    經營危機曝光以前,呆蘿蔔已覆蓋合肥、南京、蕪湖、馬鞍山、蚌埠、揚州、淮安等二三線城市, 2019 年 7 月,公司宣布完成6. 3 億人民幣A輪融資,由高瓴資本、晨興資本等投資。北京市場競爭激烈,新入局者野心勃勃,開始正面角力老玩家們。這個擁有 2000 多萬人口的一線城市,是不可放棄的行業橋頭堡。更何況,這裡還是大量VC們的駐紮地。從整個行業來看,生鮮電商規模正在迅速擴張,有機會從千億市場成長為萬億市場,同時,它又是高頻流量入口。如果能夠把握好這個機會,可能就是下一個獨角獸。
  • 十大生鮮電商眾生相:殊途同歸新零售
    然而,這一切並沒有妨礙資本前僕後繼的進入,究其根本,源自於生鮮電商領域巨大的潛在市場誘惑。據艾瑞諮詢最新數據顯示,2016年國內生鮮電商的整體交易額約900億元,較2015年增長了80%,預計2017年整體市場規模可以達1500億元。再加上,當前生鮮電商滲透率低,僅佔農產品零售總額不足5%。
  • 2017年最新生鮮電商AppTOP10排行榜
    從生鮮電商榜單排名看,多點以503.13萬的月活用戶數,繼續位居生鮮榜單第一。11月,多點Dmall與中百集團籤訂協議,運營區域拓展到武漢市場。宣布升級會員制每日優鮮,通過為儲值會員提供更優的價格和更快的配送這一舉措有效的促進了用戶消費、提升用戶黏性和活躍度。京東到家、盒馬鮮生、中糧我買網以月活用戶169.84萬、111.70萬、54.91萬分別位列榜單的第三、四、五名,從用戶活躍數上看,前四名生鮮電商與第五名活躍用戶差距逐漸拉大,生鮮電商第一梯隊基本形成。
  • 競爭激烈的生鮮電商市場:盒馬鮮生VS每日優鮮
    行業背景隨著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及居民消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越來越追求便捷,健康,環保的生活方式,網際網路生鮮電商因此大量崛起,市場規模逐漸擴大,尤其在2020年疫情的影響下,生鮮電商表現出了強大的增長勢頭。
  • 如何提高用戶復購率?以生鮮電商APP為例
    生鮮電商行業融資不斷,目前,生鮮電商行業仍舊是一片藍海,但淘汰賽仍在繼續。對於生鮮電商APP而言,利潤較低,所以用戶的復購行為較為關鍵,本文就以生鮮電商APP為例,分析如何提高用戶的復購次數。(2)有了生鮮電商之後,用戶的購買動機及流程是:食材挑選專題:圖文並茂地介紹三文魚的發展歷史,最優質的三文魚產地及其口感應該是怎樣的,用戶瀏覽之後,想嘗試生鮮電商提高的優質三文魚,故下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