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然牧業赴港IPO,是「奶源大戰」再升級的前兆?

2020-12-04 港股研究社

2018年國內原奶價格結束了長達兩年的下降周期,逐漸開始復甦。經歷過洗牌後的下遊乳企為了分散風險,開始有意識的收購上遊牧場、整合奶源。2019年7月,伊利便讓優然牧業以22.78億元吃下賽科星58.36%的股權,藉此將優然牧業推到全球第一奶源的位置。

隨著優然牧業在全球奶製品行業的地位愈發穩固,11月29日晚間,中國優然牧業集團有限公司正式向港交所遞交招股說明書,擬主板掛牌上市,華泰國際和瑞信擔任聯席保薦人。若優然牧業能夠成功赴港上市,伊利所掌控的3家規模化牧場企業將全部完成上市流程。可以想見的是,頭部乳企之間的奶源爭奪戰也會變得愈加激烈。

港股市場作為全球最開放的資本市場之一,匯聚全球資本資源的同時也匯聚了最嚴苛專業的投資者群體,被稱作企業價值試金石,優然牧業選擇港股市場的底氣何在?現在市場乳企大公司接連控制上遊牧場的現象愈演愈烈,優然牧業的IPO會對整個行業造成什麼樣的影響?

業績增長強勁,全球最大原奶提供商赴港敲鐘

依託完整產業鏈的優勢,優然牧業近年業績增長勢頭強勁。據招股書數據顯示,2017年至2019年,優然牧業的收入分別為50.91億元、63.33億元和76.68億元,複合年增長率達到22.7%;2020年上半年的收入則從去年同期的34.37億元增至53.44億元。

在盈利能力方面。2017年至2019年優然牧業的淨利潤分別為2.77億元、6.52億元和8.01億元,複合年增長率高達69.9%;2020年上半年的淨利潤則從去年同期的3.65億元增至7.44億元。

對於優然牧業能夠在這幾年的時間裡實現近70%的淨利複合增長,從公司內部來看,更多的得益於其多元化的產品布局,除了原料奶和反芻動物養殖系統化解決方案兩個主要業務之外,優然牧業還向牧場提供獸藥,畜牧設備及牧場其他用品等,滿足了不同用戶多樣化的需求,形成「育種—飼料—原料奶」的業務閉環,構建了更高的競爭壁壘。

並且,在優然牧業的背後還有著處於全球乳業第一陣營的伊利站臺,在投資者看來,也是給優然牧業的盈利能力多加了一層保險。

不過雖然優然牧業作為目前市場是領先的乳業上遊產品和服務提供商,但是乳企的「奶源焦慮症」從未有過緩解。因為對所有下遊乳企而言,奶源是企業發展的基礎,也是區別乳企之間實力的關鍵,隨著原奶的價格自2019年起日益上漲,原奶的供應廠商成為了越來越多乳企的爭搶對象。

為了築寬企業護城河,優然牧業意欲赴港融資。據招股書顯示,公司未來兩年將於內蒙古、山東及河南地區建立五座新的牧場,並為2020年開工建設的三座牧場購買設備。與此同時,未來兩年還會從澳大利亞、紐西蘭等地進口2萬頭荷斯坦牛,以滿足不斷擴大的業務需求,並通過規模效益實現持續的盈利性增長。

考慮到全產業鏈的領先優勢以及業績的高速增長的表現,優然牧業並不畏懼登陸資本市場,但透視其招股書數據,優然牧業內部存在的一些隱患真的能夠令其在港股市場取得預期的效果,或許還是一個未知數。

「伊利依賴症」待解,優然牧業高增長背後隱患重重

據資料顯示,優然牧業成立於1984年,曾為伊利旗下全資附屬公司,直至2015年將業務從伊利分拆出來獨立運營,而在IPO前伊利通過其全資附屬公司Old Cayman Holdco及金港控股持有優然牧業40%股份。

由此可以看出伊利與優然牧業二者之間的綁定十分緊密,而優然牧業赴港上市也是為了被打造成伊利專屬奶源,成為伊利整合國內奶源的平臺,成為未來伊利國際化的奶源基地做準備。

然而雙方之間的綁定卻也同時帶來了密切的貿易關係,這也導致優然牧業的「伊利依賴症」十分嚴重。據招股書數據顯示,優然牧業超90%的原料奶收入來自於伊利。2017-2019年度及2020年上半年,優然牧業向伊利銷售原料奶產生的收入分別為20.53億元、23.93億元、28.45億元及30.67億元,分別佔同期原料奶銷售額的91.8%、91.7%、92.9%及96.1%。

此外,優然牧業是伊利最大的原料奶供貨商。2017至2019年度,伊利10%以下的原料奶由優然牧業提供,到了2020年中期,這一比例提升至25%以下。

除此之外,在優然牧業遞交的高增長數據背後,仍然有些風險因素不容忽視。一方面,奶牛群或鄰近牧場內爆發的疾病造成的食品安全問題或產品汙染可能有損其業務及聲譽。例如2014年年底,現代牧業旗下的湖北通山萬頭牧場就曾陷入汙染事件。

另一方面,乳企業務及財務業績對其所提供產品的市價較為敏感,並且原料價格的波動以及原料供應的不穩定可能對優然牧業未來的業務、盈利能力及經營業績造成不利影響。

對大客戶依賴並非IPO的實質性障礙,卻是一個重要的審核風險,IPO公司的可持續經營、持續盈利能力以及獨立性會很大程度的受到大客戶影響。額外的這些風險因素也有可能影響優然牧業未來的業績增長,如果此類問題無法解決,其盈利能力勢必受到資本市場的質疑。

優然牧業赴港的背後,是乳企巨頭競爭的另一番「博弈」

基於對於原料奶供應端的擔憂,「奶業振興」成為國家層面的產業戰略布局,根據國務院發布的《關於推進奶業振興保障乳品質量安全的意見》來看,未來採用規模化、更科學、更規範的養殖方法,保證可靠的產品品質,是未來奶牛畜牧產業發展的大趨勢。

再加上數據顯示,2016年至2019年,我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實際增長6.5%,而疫情後消費者健康意識的也在不斷提升、新零售模式同樣得到了快速發展。這樣看來,從政策和行業的角度來看,市場未來或將迎來一波利好。

但瞄準這塊誘人「蛋糕」的不僅僅只有優然牧業及其背後的伊利集團。同屬國內乳業第一梯隊的蒙牛不僅與中鼎牧業聯合打造中俄奶業種養加全鏈條,還3.03億拿下聖牧高科奶業51%股權。截至2020年6月30日,現代牧業奶牛為約23.59萬頭,上半年原料奶產量為75萬噸,在上遊奶源上領先伊利於優然牧業。

疊加第二、三梯隊的各方諸侯同樣動作頻頻,光明集團在收購部分輝山乳業的資產後組建了江蘇光明銀寶乳業工廠,還計劃在安徽新建牧場;新乳業則以7.09億入股現代牧業9.28%;衛崗乳業另闢蹊徑,選擇投7億直接建設牧場,緊追伊利、蒙牛。除此之外,隨著國外疫情暫未得到緩解,越來越多的海外乳企也盯上了國內市場。

在業內人士看來,伊利旗下優然牧業的上市動作瞄準的是蒙牛集團旗下的現代牧業,兩家企業上市地點相同,業務也主要是提供奶源,及對上遊奶源進行整合。

一旦優然牧業成功赴港,雖然無法短時間內令伊利掌握國內奶源的絕對話語權,但無疑為其在上遊資源爭奪戰中補充了消耗的資源,伊利在上遊產業鏈的建設,及下遊的布局會產生加持作用。這樣一來,蒙牛此前在上遊奶源的領先優勢或許會被動搖,這對於蒙牛集團而言並不算一個好消息。

聚焦到優然牧業,不可否認,其數據層面確實十分優秀,但更多的或許離不開行業的影響與政策的推動。拋開高增長的數據,優然牧業招股書中潛藏的風險與危機歷歷在目,想要成功登陸資本市場,為伊利在「乳業大戰」中賦能,目前優然牧業的商業模式仍需要繼續完善。

#美股那些事#

相關焦點

  • 優然牧業赴港IPO:上半年淨利7.4億 伊利貢獻超九成原料奶收入
    中新經緯客戶端12月2日電 (閆淑鑫 實習生 餘妍辰)近期,優然牧業赴港上市一事受到業內關注。優然牧業成立於1984年,曾是伊利旗下全資子公司,2015年將業務從伊利分拆出來運營。目前,伊利仍是優然牧業控股股東之一,持股比例為40%。
  • 優然牧業IPO,原料奶產量全球第一,伊利持股40%
    來源:ipo觀察11月29日,伊利(600887-HK)旗下的優然牧業向港交所遞交了IPO申請書。優然牧業成立於2007年8月,是一家綜合型農牧企業,總部位於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前身為內蒙古伊利畜牧發展有限責任公司,2015年從伊利分拆出來單獨經營。
  • 艾德一站通:伊利持股40%的原料奶供應商-優然牧業赴港IPO
    除了這些正在招股的新股,艾德一站通觀察到,也有市場關注的新股加快赴港上市新進度。近日,中國乳業上遊龍頭企業——優然牧業向港交所遞交初步招股文件,擬在香港主板IPO上市。華泰國際、瑞信擔任聯席保薦人。蒙牛持有58.15%股權的現代牧業(01117.HK)作為國內數一數二的原料奶供應商,早於2010年赴港上市,成為「中國最大的奶牛養殖第一股」;同時也在2019年全面回歸盈利軌道,業績高質量增長。有著「伊利版現代牧業」稱謂的優然牧業現階段也籌備上市,並希望以此持續擴展業務規模。據了解,優然牧業成立於1984年,曾是伊利旗下全資附屬公司,直至2015年將業務從伊利分拆出來運營。
  • 優然牧業四成營收來自伊利,母公司扶上馬送多遠?
    「全球最大原料奶提供商」赴港上市11月29日,中國優然牧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優然牧業」)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擬在港股主板上市。優然牧業官網顯示,公司旗下擁有65座自營牧場,大部分牧場集中在北緯40度至50度的黃金奶源帶,輻射全國14個省份、直轄市和自治區。公司養殖進口良種荷斯坦奶牛和娟珊牛約30萬頭。
  • 「老東家」伊利股份貢獻原料奶九成營收 優然牧業啟動赴港IPO
    作者:奶茶咖啡「伊利版現代牧業」擬準備赴香港上市了。11月29日晚,優然牧業披露招股書,計劃赴港IPO,華泰國際及瑞信為聯席保薦人。(來源:優然牧業招股書)天眼查app顯示,優然牧業成立於1984年,2015年從伊利分拆出來運營其中,股東分別為伊利即PAG,其中,伊利持股公司40%,PAG持股公司42.89%。
  • 優然牧業赴港上市:原料奶產量全球第一,在乳業上遊擁有競爭壁壘
    按2020年上半年總收入計算,優然牧業是中國規模最大的乳業上遊綜合產品和服務提供商。可以說,優然牧業這一從育種到飼料再到原料奶生產的產業鏈,一方面為其自身的業務增長提供保證,另一方面同樣在推動上有乳業市場的發展,通過各個維度提高中國奶牛的福利水平和生產力。
  • 伊利的優然牧業和首農的三元接盤
    這也意味著,在經過1年多的戰略覆核後,恆天然終於結束了自己在中國本土養牛的10年歷史,從而揮別了在異國他鄉的這一塊「重資產」;同時這也意味著,正傳言要赴港IPO的優然牧業將通過交易迅速獲得了外方的牧場資產,這也是該公司最近雄心勃勃擴張的一部分。
  • 七張圖解讀上遊奶源現狀,伊利、蒙牛、飛鶴加速布局
    並且很多大型奶牛養殖企業與部分乳企有深度關聯,比如三元控股首農畜牧,河北樂源牧業是君樂寶乳業的全資子公司,光明牧業是光明乳業的全資子公司,新疆天澳牧業是天潤乳業的全資子公司,蒙牛控股現代牧業,伊利子公司控股優然牧業,飛鶴控股原生態牧業等等。
  • 伊利原奶供應商優然牧業預赴港上市,營收已超現代牧業
    11月29日晚,優然牧業披露招股書,計劃在港股進行IPO。優然牧業成立於1984年,曾是伊利旗下全資附屬公司,2015年將業務從伊利分拆出來運營。基於這樣的歷史關係,伊利一直是優然牧業最大的客戶。招股書顯示,自2017年到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的六個月,優然牧業向伊利銷售原料奶產生的收入分別為20.53億元、23.93億元、28.45億元及30.67億元,分別佔同期優然牧業所生產原料奶銷售額的91.8%、91.7%、92.9%及96.1%。按招股書引用的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以2020年上半年總收入計,優然牧業是中國規模最大的乳業上遊綜合產品和服務提供商。
  • 恆天然25億元出售中國牧場 三元現身奶源爭奪戰
    恆天然執行長Miles Hurrell表示,「在過去的18個月裡,我們一直在覆核每項業務的各個環節,以確保我們的資產和投資能夠滿足發展的需求,出售自有牧場符合我們專注於紐西蘭奶源的決定。」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買方之一的優然牧業此前被傳正進行新一輪私募融資,計劃募集3億-4億美元,而該輪Pre-IPO融資後將啟動赴港上市。從公開資料來看,優然牧業旗下涵蓋奶牛養殖等業務,擁有原料奶生產基地,早前還收購上遊企業賽科星58.36%的股份,成為其控股股東。
  • 中國乳業上遊龍頭企業優然牧業啟動港股IPO
    據招股書披露,優然牧業是全球少數業務布局覆蓋整個乳業上遊的牧業公司之一,按2020年上半年收入計,優然牧業已是中國規模最大的乳業上遊綜合產品和服務提供商。目前,該公司業務包括:原料奶業務、飼料業務、育種業務、奶牛超市業務。
  • 乳企收購牧場背後:奶源爭奪戰打響
    自今年以來,頭部乳企開始在國內大量入股和收購牧場,優然牧業等上遊企業也著手登陸資本市場。而眾多企業搶佔上遊資源的背後,是由於今年春節以來原奶價格的飛速上漲,壓縮了眾多乳企的利潤空間。為了保證獲得原奶價格的穩定以及利潤,很多企業選擇繼續強化上遊產業。此外,自去年巴氏奶升溫以來,眾多乳企包括伊利、蒙牛在內均加入了競爭。
  • 伊利1.8億元戰投中地乳業 龍頭乳企加速優質奶源布局
    8月2日晚間,伊利股份(600887.SH)宣布,為進一步穩定原料奶供應,其全資子公司香港金港商貿控股有限公司(簡稱「金港控股」)擬以約2.03億港元(折合人民幣1.83億元)的價格,認購中地乳業(01492.HK)約4.33億股。認購完成後,金港控股將持有中地乳業16.6%的股份,位列後者第二大股東。
  • 赴港熱潮之下,「四川系」民辦教育集團為何扎堆赴港IPO?
    最近有一波民辦教育集團赴港上市,例如K12民辦學校天立教育、博駿教育等,此前還有已經赴港上市的成實外教育、新華文軒也在四川生根發芽。為何四川大省接二連三出現民辦教育集團赴港上市?為何像北京、上海等一線繁華之地卻很少誕生在香港上市的民辦教育集團?
  • 山東壽光:田柳鎮舉行濰坊優然牧業萬頭高產奶牛示範項目開工儀式
    大眾網·海報新聞 通訊員 範麗鳳 濰坊報導11月30日上午,濰坊優然牧業(壽光)萬頭高產奶牛示範項目開工儀式在田柳鎮隆重舉行。項目設計配套了國際最先進的全自動擠奶設備、多功能奶牛飼養牛舍設施、全天候奶牛飼餵TMR配料系統以及完善的糞汙再利用環保系統,整體硬體配置達到了國際一流水平。項目建成後,奶牛存欄量可達1萬頭,年產優質原奶8萬噸。
  • 飛鶴加入奶源爭奪戰,6折收購其最大奶源供應商
    專注嬰幼兒奶粉的飛鶴,也加入了奶源爭奪戰!9月6日晚間,中國飛鶴(06186.HK)發布公告稱,擬花30.71億收購原生態牧業,值得注意的是,原生態牧業是飛鶴最大奶源供應商。這一方面是因為,飛鶴在奶源上,極其依賴原生態牧業,原生態牧業是其最大奶源供應商;另一方面是因為,奶源一直是飛鶴的「心疾」。相關財報顯示,從2016年至2019年,飛鶴採購鮮奶成本的總額超過八成都是付給了原生態牧業,其中截至去年中期該比例更高達88.6%。
  • 小南國決定取消在港IPO 金漢斯否認赴港上市
    另一家傳聞將在第4季赴港上市的餐飲企業金漢斯昨日也否認了上市的消息。對此,有餐飲業分析人士指出,金漢斯可能是步小南國後塵,不想在市場環境欠佳時上市。
  • 清科創業赴港IPO,小而美的綜合股權投資服務也有「資本春天」?
    近日來,作為提供全面線上及線下股權投資服務組合的清科創業開始流露出赴港融資的意向。12月13日,據港交所披露,中國最大的綜合股權投資服務平臺清科創業通過聆訊,富強金融資本為其獨家保薦人。清科創業創於2000年,定位為中國優質的創業與投資綜合服務平臺及投資機構,服務可分類為數據服務、營銷服務、諮詢服務及培訓服務。
  • 銀城赴港備戰IPO,打響破局之戰?
    這也是繼弘陽地產後,今年第二家赴港IPO的南京本土房企。「與長期偏安橋北一隅的弘陽相比,銀城20多年一直深耕南京主城和江寧,其品牌力相對更受南京人認可」。有業內觀察人士分析稱,在老牌寧派房企紛紛「歸隱」的背景下,銀城出人意料地選擇主動擁抱香港資本市場,反映出其全面啟動「規模擴張之路」的野心。5年衝擊500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