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張圖解讀上遊奶源現狀,伊利、蒙牛、飛鶴加速布局

2020-12-27 騰訊網

2020年馬上就要落下帷幕了,翻看這一年,關於奶源的爭奪硝煙四起,伊利、蒙牛、飛鶴等乳企紛紛加大了奶源的布局,或併購上遊規模奶源企業,或收購奶源,或與地方政府合作奶牛項目……今天,我們就一起從7張圖來了解一下國內奶源現狀,看看目前哪家乳企掌握了最雄厚的上遊奶源資源。

01、我國奶牛存欄量

我國奶牛存欄量自2018年降到較低點後,近兩年進入景氣恢復期,據中國農業大學教授、國家奶牛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李勝利表示,2020年我國荷斯坦奶牛存欄量增至520萬頭,奶價也從2018年的不足3.5元/kg,上漲到2020年11月的4.15元/kg。

02、我國各省市奶牛數量分布

從國家統計局的數據來看,我國奶牛存欄數超過 100 萬頭的省份有內蒙古、 黑龍江、河北等省份,北部地區是我國最為主要的奶源生產基地。整體來看,我國奶源從北至南依次減少。

03、我國各區大型奶牛養殖企業分布

從飼養模式來看,規模化、企業化模式已成我國奶牛養殖主要的發展方向。據了解,2017年-2019年,我國前40位規模化養牛企業奶牛存欄增長8.3%,牛奶產量增長27.3%,多分布在我國華北、東北、華東、西北地區。

並且很多大型奶牛養殖企業與部分乳企有深度關聯,比如三元控股首農畜牧,河北樂源牧業是君樂寶乳業的全資子公司,光明牧業是光明乳業的全資子公司,新疆天澳牧業是天潤乳業的全資子公司,蒙牛控股現代牧業,伊利子公司控股優然牧業,飛鶴控股原生態牧業等等。

04、2020年1-10月全國液態奶產量

就牛奶產量來看,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0年1-10月全國液態奶產量2150.95萬噸,同比增長3.32%。其中,河北產量289.68萬噸,同比下降2.50%,佔全國總產量的13.47%,位居全國第一位;內蒙古產量262.56萬噸,同比增長9.18%,佔全國總產量的12.21%,排名全國第二位;山東產量170.78萬噸,同比下降6.08%,佔全國總產量的7.94%,排名全國第三位。此外,湖北省由於10月份產量大幅增長,進入前10省份,陝西退出前10。

01、伊利上遊規模奶源布局

近兩年,伊利大力加碼上遊奶源,尤其是今年,目前伊利手裡已經掌握著3家規模化牧場企業,分別是港股上市的中地乳業、新三板上市的賽科星,以及已經遞交IPO申請書的優然牧業。從優然牧業不斷整合上遊資源,以及準備上市的動作,不難看出伊利想把優然牧業打造成全國第一奶源供應商的意圖。

並且據招股書顯示,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6月30日奶牛存欄量計(約28.7萬頭)及上半年原料奶產量(約75.36萬噸)計,優然牧業是全球最大的原料奶提供商。

02、蒙牛上遊規模奶源布局

而看蒙牛,據悉目前,蒙牛旗下掌握著2家上市上遊奶源企業,分別是中國聖牧和現代牧業。今年7月蒙牛增持中國聖牧,成聖牧單一最大股東,聖牧的加持將進一步夯實蒙牛上遊有機奶源,助力蒙牛在有機市場的耕耘和布局。而據了解,截至2020年6月30日,現代牧業奶牛為約23.59萬頭,上半年原料奶產量為75萬噸。

03、飛鶴上遊規模奶源布局

今年,飛鶴收購原生態幾經波折,終於在12月完成了對原生態牧業的收購,收購完成後,飛鶴佔原生態牧業總股本的71.26%。據了解,原生態牧業七個大型現代化牧場中有六個在黑龍江,其優質奶源與飛鶴工廠相鄰,飛鶴藉此打造並形成了「2小時生態圈」,成為飛鶴奶粉「極致新鮮」的保障。可以說,飛鶴對原生態的加碼收購,無疑為飛鶴未來高品質的產品打下堅實的基礎。

此外除了大型收購外,各大乳企還在不斷投資、規劃建設奶源基地,與外部牧場合作等。比如:

3月

君樂寶在邯鄲投資了液態奶工廠項目及萬頭奶牛養殖項目,總投資9.4億元;

4月

伊利在內蒙古巴彥淖爾市投建10萬頭奶牛生態乳業園區正式開工;

5月

蒙牛集團中國乳業產業園30萬頭奶源基地建設項目開工奠基儀式展開;

新乳業宣布擬以17.11億元收購寧夏夏進乳業的母公司寰美乳業100%;

6月

光明與寧夏中衛市、寧夏農業投資集團籤署戰略合作,將在寧夏中衛打造優質高端奶牛基地、育種基地、飼草種植基地;

8月

烏蘭察布市與蒙牛籤訂合作協議,正式開啟「中國乳業產業園烏蘭察布奶產業項目」;

11月

伊利和江蘇農墾籤約,將聯手打造華東地區最大的優質奶源基地,實現奶牛存欄10萬頭以上;

山東濰坊 優然牧業萬頭高產奶牛示範項目開工儀式在濱海區、壽光市舉行;

12月

伊利古浪縣6萬頭生態奶牛產業園舉行投產儀式;

得奶源者得天下。總的來看,各大乳企或收購或獨資,大力發展規模飼養、發展自有奶源的背後主要有3方面原因:首先是避免奶源供應緊缺狀況,穩定原料奶供應及原料成本,提升市場競爭力;其次是乳企全產業鏈布局的重要一環,進一步提升綜合實力;最後從乳企長期發展和戰略來看,控制優質奶源能為產品類型和質量的升級做支撐。不過,凡是都有兩面性,機會和挑戰往往攜手而來。對於像上遊牧場這樣的重資產,也更加考驗乳企的運營實力和抗風險能力。

如今,國內優質奶源逐漸被主流乳企瓜分,未來在奶源和產品上的競爭一定是更加激烈的。並且伴隨著國家政策的倡導,以及消費者飲奶意識的提高,整個乳業上下遊或呈現更加成熟化和集中化的行業面貌,當奶源之爭告下一段落後,奶源和牧場的升級發展、規範化發展一定是下一階段上遊建設的重心。

相關焦點

  • 伊利蒙牛接連出手!2020年頭部乳企為何加速奶源地投資建設?
    當然,蒙牛也沒有落後,此次加碼聖牧,在上遊資源方面,已經擁有包括現代牧業、聖牧、富源在內的規模化牧場集群,還藉由聖牧進一步打通對有機奶上下遊的布局。事實上,當前中國規模奶源現代牧業和聖牧等企業幾乎都被蒙牛掌控,這也是蒙牛想要追趕伊利的戰略性措施,而伊利此前在國內奶源上的布局有所欠缺,所以今年集中性地建設布局奶源地,但蒙牛目前尚未將其轉化為市場動力。
  • 飛鶴出手「搶」奶源 蒙牛伊利慌了?
    簡單來說,就是它很早就布局好水源,壁壘較高。因此,公開發售階段農夫山泉獲1148.3倍認購,銀行鎖定資金高達6777億港元,成為港股IPO歷史上的「凍資王」。對於奶業而言,奶源的重要性就更加不用多說了。就在剛剛,國產奶粉龍頭中國飛鶴官宣以31億元收購原生態牧業,與蒙牛、伊利在奶源上正面交鋒。
  • 伊利1.8億元戰投中地乳業 龍頭乳企加速優質奶源布局
    來源:長江商報●長江商報記者 吳婷繼蒙牛增持中國聖牧後,伊利也再次加碼奶源布局。認購前,張建設、張開展及其一致行動人共持有中地乳業35.39%的股份。認購完成後,張建設、張開展及其一致行動人持股比例將降至29.51%,不再是中地乳業控股股東;伊利子公司金港控股將持有中地乳業約16.6%的股份,成第二大股東。此次收購被認為,伊利瞄準優質奶源,加速上遊牧場布局。
  • 一文讀懂國內奶源勢力現狀:蒙牛伊利約佔四層,新希望黑馬突進
    目前,伊利、蒙牛、光明、三元和燕塘等乳企都在自建牧場,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原料奶需求,但在行業大洗牌中,巨頭要實現奔跑的速度,區域乳企要避免被「大浪淘沙」,必須較快擴大奶源供應,自建牧場需要時間,緩不救急,併購上遊奶企就成了更快捷有效的方式。蒙牛在這方面一直動作頻頻。
  • 飛鶴加入奶源爭奪戰,6折收購其最大奶源供應商
    專注嬰幼兒奶粉的飛鶴,也加入了奶源爭奪戰!9月6日晚間,中國飛鶴(06186.HK)發布公告稱,擬花30.71億收購原生態牧業,值得注意的是,原生態牧業是飛鶴最大奶源供應商。這一方面是因為,飛鶴在奶源上,極其依賴原生態牧業,原生態牧業是其最大奶源供應商;另一方面是因為,奶源一直是飛鶴的「心疾」。相關財報顯示,從2016年至2019年,飛鶴採購鮮奶成本的總額超過八成都是付給了原生態牧業,其中截至去年中期該比例更高達88.6%。
  • 「從300個瞬間看2020」乳業:奶源爭奪戰四起 伊利蒙牛新乳業競購加速
    完成收購後,達能有望完成線下實體經銷、國內電商銷售、跨境電商等全渠道布局,有助於進一步開拓中國市場,提升其在行業的競爭力。4、蒙牛認購中國聖牧12億股成最大股東7月28日,中國聖牧對外宣布,同意向蒙牛全資附屬公司Start Great Holdings Limited發行認股權證,股權交割結束後,蒙牛將成為其單一大股東。
  • 乳業這十年:伊利、蒙牛、光明、飛鶴、君樂寶、新希望的高端之戰
    飛鶴官方曾披露,其2017年營收整體增長60%,高端奶粉營收增長230%。星飛帆作為飛鶴的明星款,起著支柱的力量,幾乎佔到飛鶴銷售額的一半。今年1至4月,飛鶴加速勢頭依舊,總體增長近60%。不但繼續穩坐中國奶粉品牌第一位置,而且已有逼近,甚至超過前惠氏等三大外資巨頭之勢。
  • 蒙牛伊利,誰做老大?
    奶源布局:內蒙古雖好,仍要「走出去」乳品行業產業鏈包括上遊牧場奶牛養殖、原奶生產、下遊乳企奶製品加工、終端銷售等多個環節。蒙牛和伊利均將內蒙古作為自有牧場的主要範圍,其中原因主要是因為內蒙古地處「黃金奶源帶」,可利用草場約6818萬公頃,位居我國五大草場之首。而優質草料富含奶牛所需的粗蛋白、粗脂肪、鈣、磷等多種營養素,為奶牛提供了最優質的營養。
  • 蒙牛和伊利,誰才是行業老大?!
    同樣,乳業巨頭蒙牛和伊利也是「相愛相殺」二十年,明爭暗鬥的較量從未停止,不過,從投資和布局來看,兩大巨頭卻又殊途同歸。奶源地的爭奪在奶源地的爭奪方面,兩者就是「英雄所見略同」。在國內,內蒙古是兩家自有牧場的主要範圍。內蒙古地處「黃金奶源帶」,可利用草場約6818萬公頃,位居我國五大草場之首。
  • 得源頭者得天下,伊利、蒙牛再掀奶源爭奪戰,斥資數億收購牧場
    來源:市界作者 |王春曉 市界 編輯 | 東東 繼蒙牛入主中國聖牧後,伊利跟著也出手布局上遊奶源,宣布認購中地乳業。據了解,蒙牛和中國聖牧淵源已久。中國聖牧由蒙牛前執行董事在2009年創辦,是蒙牛多年的上遊供應商之一。 2018年,蒙牛收購了中國聖牧旗下聖牧高科51%股權;2019年1月,蒙牛又完成了對聖牧高科100%的控股。
  • 中國乳企市值超5000億,伊利、飛鶴、蒙牛、健合、澳優等位居前列
    19家乳企總市值超5000億,伊利飛鶴蒙牛位居三甲作為奶粉產業專業新媒體,奶粉圈聚焦產業、品牌、渠道、營銷和數據,給用戶帶來最高效的內容,我們在3月10日率先發布了「飛鶴市值超越蒙牛,躋身中國第二大市值乳企」的資訊!
  • 伊利蒙牛打響奶源爭奪戰,從流血衝突到入股收購,大型牧場基本被瓜分
    7月28日,蒙牛以3.95億港元增持中國聖牧,成為其第一大股東。而早在2016年,伊利便有意收購中國聖牧,後稱未獲商務部反壟斷局批准,終止交易。雖與中國聖牧失之交臂,8月2日,伊利股份宣布,擬以約2.03億港元,認購中地乳業16.6%股份,布局上遊奶源。奶價漲了對王強來說,奶價大起大落早已是尋常現象。
  • 爭奪低溫奶 奶源仍是勝負關鍵
    「(低溫)巴氏奶行業四大競爭要素為奶源、貼近消費市場的牧場和工廠布局、高效率的供應鏈(冷鏈建設和終端節奏把控)、渠道壁壘。」東北證券食品飲料團隊在研報中表示,低溫巴氏奶行業量價齊升,駛入加速期,但行業競爭格局分散,行業屬性決定低溫奶企業短時間內難以實現全國化。
  • 奶價進入上漲周期,伊利蒙牛再次搶購奶源,大型牧場幾乎搶佔一空
    7月28日,蒙牛以3.95億港元增持中國聖牧,成為其第一大股東。而早在2016年,伊利便有意收購中國聖牧,後稱未獲商務部反壟斷局批准,終止交易。雖與中國聖牧失之交臂,8月2日,伊利股份宣布,擬以約2.03億港元,認購中地乳業16.6%股份,布局上遊奶源。
  • 懂行觀察|「可牛了」背後:蒙牛伊利暗戰不斷
    此次和蒙牛合作,也是看中了蒙牛的工業生產體系和奶源基礎。 於蒙牛而言,合作則有著更深的意圖——不僅能藉助可口可樂的品牌和資金開拓海外市場,更是與伊利角逐多年後的一次重要破局機會。 蒙牛的如意算盤 伊利和蒙牛之間的角逐,幾乎貫穿中國乳業的整個發展歷程。
  • 國產奶粉霸屏靠什麼 飛鶴、君樂寶、伊利、蒙牛誰是王者 誰在拖隊
    反觀國產奶粉,飛鶴、君樂寶、三元、聖元、伊利、蒙牛等則佔盡優勢。尤其是前四者,無一例外都是通過溼法工藝一次成粉,新鮮程度最高,即避免了二次汙染,又將原奶中的營養最大範圍保留下來。不過,這種溼法工藝,不是誰都能做的。需要從生產到加工一體的全產業鏈支撐。
  • 伊利「黃金奶源帶」布局再添新成果
    為了滿足消費者不斷升級的消費需求,近年來伊利沿全球黃金奶源帶持續布局,相繼在亞洲、大洋洲、美洲等地區進行了前瞻性布局。隨著收購事件的塵埃落定,伊利獲得更多穩定、優質的紐西蘭奶源,還將進一步豐富伊利的產品組合,為消費者提供來自紐西蘭具風格且多樣化的乳製品。洞察消費者 「創新」滿足消費者多樣化需求伊利整合全球創新資源,滿足全球消費者對健康產品的需求。
  • 蒙牛新徵程:好牧場 好奶源 好品質
    在這種共識下,乳業紛紛加大了對上遊的投入,在上遊建設這場競賽中,蒙牛作為全行業對規模化現代牧場投入最早、也是投入最大的企業,在產業鏈上遊持續投入,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就,佔據了行業內的領先優勢,而在未來,作為中糧"全產業鏈"的重要一環,蒙牛董事依然會將上遊產業鏈作為重點布局方向之一。
  • 中國飛鶴成功入主原生態牧業 完善奶粉全產業鏈布局
    飛鶴此次收購原生態牧業,不僅符合國家對於乳企自建奶源的要求,推動行業整體供應鏈的安全穩定,也是飛鶴自身布局上遊奶源建設,打造奶粉全產業鏈生態和提高企業綜合競爭力的重要舉措。確保奶源安全可控,助力乳業振興奶粉行業是高度重視質量與安全的行業,控制上遊奶源對於乳企發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 奶源爭奪戰伊利再下一城 福建長富加入伊利陣營
    中新網10月21日電 據《京華時報》報導,三大乳業巨頭在經歷了數月的爭奪後,在全國所有乳品公司中,自有牧場數和奶牛存欄量居全國第一的福建長富乳業最終加入伊利的陣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