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0億市值公司大新聞!飛鶴出手「搶」奶源 蒙牛伊利慌了?

2020-12-17 新浪財經

來源:東方財富網

搶佔一門生意的「源頭」有多重要?看看農夫山泉就知道了。

相比於其它競爭對手,農夫山泉佔據著10個水源基地。簡單來說,就是它很早就布局好水源,壁壘較高。因此,公開發售階段農夫山泉獲1148.3倍認購,銀行鎖定資金高達6777億港元,成為港股IPO歷史上的「凍資王」。

對於奶業而言,奶源的重要性就更加不用多說了。

就在剛剛,國產奶粉龍頭中國飛鶴官宣以31億元收購原生態牧業,與蒙牛、伊利在奶源上正面交鋒。

對於這次收購,用中國飛鶴自己的話來說就是,「鞏固上遊原奶供應穩定性,增加對上遊產業鏈的控制,減少原奶價格上漲的影響。」

值得關注的是,飛鶴一向以很強的渠道為壁壘,再有奶源「加碼」,蒙牛、伊利等對手會慌麼?

對此,多名公募權益基金經理發表了看法,他們分歧的觀點讓人頗感意外……

1400億奶業巨頭入主原生態

專注嬰幼兒奶粉的飛鶴,也加入了奶源爭奪戰!

9月6日晚,中國飛鶴與原生態牧業發布聯合公告稱,飛鶴擬委託中信裡昂向原生態牧業提出自願性有條件現金要約,每股定價0.63港元(較原生態牧業上一個交易日溢價1.62%),同時以現金換取註銷所有尚未行使的購股權,股份要約的價值約為30.71億港元。

本次要約成功後,飛鶴將成為原生態牧業的控股股東,同時將維持原生態牧業的上市地位。

對於此次要約,中國飛鶴在公告中表示,這將進一步加強在自身高端嬰幼兒配方奶粉產品市場的領導地位,有別於在中國銷售通常採用進口奶粉作為主要原材料製造其產品的主要品牌。

此外,公告還顯示,中國飛鶴無意在要約結束後將原生態牧業私有化,擬維持原生態牧業在聯交所主板的上市地位,中國飛鶴可以進一步提升原生態牧業表現,並推動其戰略發展。

資料顯示,中國飛鶴在2019年11月登錄港交所,成為港股歷史上首發市值最大的乳品企業。截至下午發稿報16.12港元/股,市值超過1400億港元,僅次於蒙牛乳業。

意欲何為?

事實上, 飛鶴「吞下」原生態牧業,在業內看來並不意外。

這一方面是因為,該公司產品以鮮奶為主要原料。一方面,飛鶴在奶源上,極其依賴原生態牧業,原生態牧業是其最大奶源供應商;另一方面是因為,奶源一直是飛鶴的「心疾」。

相關財報顯示,從2016年至2019年,飛鶴採購鮮奶成本的總額超過八成都是付給了原生態牧業,其中截至去年中期該比例更高達88.6%。

在飛鶴的招股書中,飛鶴將依賴上遊企業列為自己的「風險因素」。飛鶴稱「自己依賴有限數目的乳製品生產商作為鮮奶的主要供應商,如果這些供應商出現供應的任何短缺或中斷,都可能延遲公司產品的生產及使銷量下降」。

「此次要約成功後,飛鶴將成為原生態牧業的控股股東,飛鶴也將在鞏固上遊原奶供應穩定性的同時,增加對上遊產業鏈的控制,減少原奶價格上漲的影響」,飛鶴在收購公告中如此強調。

事實上,中國飛鶴是中國少數使用鮮奶作為其所有嬰幼兒配方奶粉產品為主要成份的嬰幼兒配方奶粉供應商之一,因此,優質及穩定的鮮奶供應是中國飛鶴嬰幼兒配方奶粉產品的關鍵。

值得關注的是,依靠其強大的渠道管控能力,上半年面臨疫情的衝擊依然錄得營收87.06億元,同比大增47.8%。創下近年來新高。

蒙牛、伊利早已出手

事實上,「得奶源者得天下」已經成為業界共識。對下遊乳企來說,控制上遊奶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對奶源的爭奪亦由來已久。

比如,2017年1月,蒙牛乳業與現代牧業在港交所聯合發布公告,蒙牛乳業擬以每股1.94港元的價格,收購16.7%的現代牧業股份。

蒙牛乳業在公告中稱,本次收購的目的是為了加強蒙牛於高端乳製品市場的定位,支持發展低溫乳製品,成為綜合市場領先公司,擁有卓著能力控制整條價值鏈並進一步提升經營效益。

2019年,伊利通過優然牧業收購新三板掛牌乳企賽科星58.36%的股權,並於2020年8月再次宣布以1.83億元認購中地乳業16.6%的股份。

總的來說,飛鶴此次收購原生態牧業,是蒙牛、伊利打響2020年奶源爭奪戰後,又一次頭部乳企的強勢入局,不僅順應了布局上遊奶源、保證自身鮮奶安全穩定供應的行業趨勢,也有益於乳業整體產業鏈的安全穩定。

基金經理意見分歧巨大!

事實上,對於這家一年內被做空機構盯上兩次的奶粉巨頭,一直以來都爭議很大、非議很大。從2019年上市至今,該股已經大漲超過120%。

往下看,中國飛鶴會隨著「加碼」奶源而繼續走紅麼?

對此,基金經理們的分歧不小。

一名權益基金管理規模超過300億的公募基金經理表示,「飛鶴和原生態之間互相的業務佔比都非常高,所以我覺得飛鶴的收購舉動是就是為了減少外界對關聯交易或者說有利益輸送這方面的擔憂。」

該名基金經理續稱,「奶源目前對飛鶴而言已經不是太大的問題,就從去年來說,原生態就能佔到飛鶴80%左右,所以他把上遊控制好以後,後面在其他方面再發力,這公司已經問題不大了。」

不過,另外一名基金經理認為,飛鶴前段時間表現一直很好,但它是一門階段性的好生意。

該名基金經理的解釋是,「飛鶴的渠道做得很好,而且中國本土在高端奶粉方面缺乏優質企業,公司通過強有力的渠道瘋狂賣貨。而且它大力發展高端產品,把人的心理把握得很準,奶粉就是要貴的好,便宜的不行。但是,飛鶴坐享的這波渠道紅利是可複製的,當其他奶品巨頭看懂了,就會模仿,他的表現可能就是階段性的了。」

(文章來源:富途資訊)

(責任編輯:DF381)

相關焦點

  • 中國乳企市值超5000億,伊利、飛鶴、蒙牛、健合、澳優等位居前列
    19家乳企總市值超5000億,伊利飛鶴蒙牛位居三甲作為奶粉產業專業新媒體,奶粉圈聚焦產業、品牌、渠道、營銷和數據,給用戶帶來最高效的內容,我們在3月10日率先發布了「飛鶴市值超越蒙牛,躋身中國第二大市值乳企」的資訊!
  • 七張圖解讀上遊奶源現狀,伊利、蒙牛、飛鶴加速布局
    2020年馬上就要落下帷幕了,翻看這一年,關於奶源的爭奪硝煙四起,伊利、蒙牛、飛鶴等乳企紛紛加大了奶源的布局,或併購上遊規模奶源企業,或收購奶源,或與地方政府合作奶牛項目……今天,我們就一起從7張圖來了解一下國內奶源現狀,看看目前哪家乳企掌握了最雄厚的上遊奶源資源。
  • 伊利蒙牛接連出手!2020年頭部乳企為何加速奶源地投資建設?
    而引爆中地乳業股價的消息是:公司擬引入伊利作為主要股東。而就在幾天前,蒙牛乳業認購12億股超越公司董事局主席邵根夥所持攤薄後約15.8%股權,成為了中國聖牧單一最大股東。其實近幾年,養殖端規模化、加工端集中化、乳企兼併重組等加速進行,乳企上遊規模化、集中化格局愈加明顯。
  • 得源頭者得天下,伊利、蒙牛再掀奶源爭奪戰,斥資數億收購牧場
    來源:市界作者 |王春曉 市界 編輯 | 東東 繼蒙牛入主中國聖牧後,伊利跟著也出手布局上遊奶源,宣布認購中地乳業。兩者的市值分別在53.56億港元和27.61億港元。 伊利花2億認購中地乳業 8月2日,伊利股份發布公告稱,全資子公司金港控股認購中地乳業定向增發股票約4.33億股,認購價格為每股0.47港元,認購總價約2.03億港元(約1.83億元人民幣)。認購完成後,金港控股將持有中地乳業16.6%的已發行股本。
  • 飛鶴加入奶源爭奪戰,6折收購其最大奶源供應商
    專注嬰幼兒奶粉的飛鶴,也加入了奶源爭奪戰!9月6日晚間,中國飛鶴(06186.HK)發布公告稱,擬花30.71億收購原生態牧業,值得注意的是,原生態牧業是飛鶴最大奶源供應商。這一方面是因為,飛鶴在奶源上,極其依賴原生態牧業,原生態牧業是其最大奶源供應商;另一方面是因為,奶源一直是飛鶴的「心疾」。相關財報顯示,從2016年至2019年,飛鶴採購鮮奶成本的總額超過八成都是付給了原生態牧業,其中截至去年中期該比例更高達88.6%。
  • 蒙牛伊利,誰做老大?
    蒙牛、伊利兩家市值超千億人民幣的巨頭在上述品類中均有不同程度布局,且隨著近幾年消費升級的浪潮,兩家旗下乳製品也向有機化、高端化過度。另一方面,鑑於中國消費者對於高品質乳製品的需求越來越大,兩家公司在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等地區也展開了優質奶源的爭奪戰。本篇文章將從產業鏈和投資等多個角度詳細解碼兩家千億市值企業的發展版圖。
  • 一文讀懂國內奶源勢力現狀:蒙牛伊利約佔四層,新希望黑馬突進
    目前,伊利、蒙牛、光明、三元和燕塘等乳企都在自建牧場,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原料奶需求,但在行業大洗牌中,巨頭要實現奔跑的速度,區域乳企要避免被「大浪淘沙」,必須較快擴大奶源供應,自建牧場需要時間,緩不救急,併購上遊奶企就成了更快捷有效的方式。蒙牛在這方面一直動作頻頻。
  • 乳業這十年:伊利、蒙牛、光明、飛鶴、君樂寶、新希望的高端之戰
    業內預測,飛鶴配方奶粉突破100億規模後,星飛帆將會超過40億,向50億邁進。可見,高端奶粉對飛鶴完成百億目標起到了決定作用。那麼,為何高端產品星飛帆能力壓洋品牌,在市場上獲得認可呢?在產業鏈上遊,伊利開創「田間學校」模式培訓,引進聯合國糧農組織、農業部及國外專家,提升奶牛產奶量及奶質;在中遊工廠端,伊利通過打造智能工廠;在下遊,伊利運用大數據等先進技術進行強力支撐。伊利股份副總裁張軼鵬指出,乳業產業鏈長,隨著乳業現代化創新加速和產業鏈的融合發展,乳業和資本的關係越發緊密。
  • 「從300個瞬間看2020」乳業:奶源爭奪戰四起 伊利蒙牛新乳業競購加速
    4、蒙牛認購中國聖牧12億股成最大股東7月28日,中國聖牧對外宣布,同意向蒙牛全資附屬公司Start Great Holdings Limited發行認股權證,股權交割結束後,蒙牛將成為其單一大股東。資料顯示,蒙牛附屬公司將以每股認股權證股份0.33港元行使價,認購全部11.97億股認股權證股份,中國聖牧已於7月28日收到3.95億港元認購款項。根據相關協議行使通知,中國聖牧須運用認購款項償還財務資助框架協議項下應付蒙牛尚未償還委託貸款。同時,前者須於7月31日向後者配發及發行合共11.97億股認股權證股份交割。
  • 國產奶粉霸屏靠什麼 飛鶴、君樂寶、伊利、蒙牛誰是王者 誰在拖隊
    該季度,伊利股份奶粉及奶製品營收增速27%;中國飛鶴營收約估計為45億左右,收入增速不低於30%;君樂寶營收約30億元左右,產銷量同比增長50%以上。強勁增勢,依然吊打進口奶粉。飄洋過海的時空風塵,已將新鮮消耗大半,再通過幹法工藝制粉,一來一回,新鮮度大打折扣,營養價值究竟多大,值得考量。反觀國產奶粉,飛鶴、君樂寶、三元、聖元、伊利、蒙牛等則佔盡優勢。尤其是前四者,無一例外都是通過溼法工藝一次成粉,新鮮程度最高,即避免了二次汙染,又將原奶中的營養最大範圍保留下來。
  • 懂行觀察|「可牛了」背後:蒙牛伊利暗戰不斷
    此次和蒙牛合作,也是看中了蒙牛的工業生產體系和奶源基礎。 於蒙牛而言,合作則有著更深的意圖——不僅能藉助可口可樂的品牌和資金開拓海外市場,更是與伊利角逐多年後的一次重要破局機會。 蒙牛的如意算盤 伊利和蒙牛之間的角逐,幾乎貫穿中國乳業的整個發展歷程。
  • 伊利蒙牛打響奶源爭奪戰,從流血衝突到入股收購,大型牧場基本被瓜分
    《中國乳業》雜誌牧場調研也顯示,與2月、3月相比,奶價正在上漲,國內東南、華北的個別區域,已經出現搶奶現象。搶奶現在不僅出現在牧場。伴隨奶價回升,現代牧業、中國聖牧等大型牧業公司發布盈利預期。而這些原奶供應商,也成為大型乳企的爭奪對象。7月28日,蒙牛以3.95億港元增持中國聖牧,成為其第一大股東。
  • 奶價進入上漲周期,伊利蒙牛再次搶購奶源,大型牧場幾乎搶佔一空
    《中國乳業》雜誌牧場調研也顯示,與2月、3月相比,奶價正在上漲,國內東南、華北的個別區域,已經出現搶奶現象。搶奶現在不僅出現在牧場。伴隨奶價回升,現代牧業、中國聖牧等大型牧業公司發布盈利預期。而這些原奶供應商,也成為大型乳企的爭奪對象。7月28日,蒙牛以3.95億港元增持中國聖牧,成為其第一大股東。
  • 中國「鮮奶大王」,份額超過蒙牛、伊利,每年還從海外賺回40億
    而提起中國乳製品企業,就繞不開伊利、蒙牛,論知名度,無論線上還是線下,他們二位都無疑是曝光度最高的,可能中國每一個喝牛奶的人都知道;論經營業績,2018年伊利營收近800億,蒙牛營收近700億,是中國僅有的兩家銷售收入過500億的乳企;論身價,伊利市值1800億,蒙牛1000億,在上市乳企中可以說是一騎絕塵。
  • 伊利將從美國最大牛奶公司DFA採購奶源
    蒙牛宣布收購雅士利還不到1個月時間,伊利就宣布與美國最大牛奶公司DFA(Dairy Farmers of America)加強合作。而洋奶粉目前正身陷發改委反壟斷調查,在這一消息刺激A股國產乳業股出現普漲後,有分析師預計,倘若反壟斷調查導致洋奶粉價格下跌,則國內中檔奶粉市場競爭還將進一步加劇。
  • 伊利1.8億元戰投中地乳業 龍頭乳企加速優質奶源布局
    來源:長江商報●長江商報記者 吳婷繼蒙牛增持中國聖牧後,伊利也再次加碼奶源布局。8月2日晚間,伊利股份(600887.SH)宣布,為進一步穩定原料奶供應,其全資子公司香港金港商貿控股有限公司(簡稱「金港控股」)擬以約2.03億港元(折合人民幣1.83億元)的價格,認購中地乳業(01492.HK)約4.33億股。認購完成後,金港控股將持有中地乳業16.6%的股份,位列後者第二大股東。
  • 伊利蒙牛打響頭炮,其他品牌也會跟進嗎?
    伊利蒙牛液奶提價。伊利公司於12月29日對旗下基礎白奶產品進行提價,提價幅度3-5%。受成本上行壓力影響,伊利從第三季度開始逐步收緊終端促銷力度,同時於近期對基礎白奶產品進行提價,提價幅度3-5%。對於漲價消息,伊利董秘辦回復個人投資者稱,該公司基礎白奶有不到5%的提價,主要因原奶成本上漲的壓力。
  • 百年老品牌,曾是乳製品行業冠軍,如今卻只能排在伊利和蒙牛之後
    而光明乳業旗下的光明牧業也有了60多年的養牛歷史,為光明乳業提供了優質的奶源。光明乳業的主要經營範圍就是鮮奶、常溫奶以及奶粉等產品。如今的光明乳業,在國內共有17家工廠,專門負責旗下公司產品的加工和包裝。如今的牛奶保質期一般都比較長,但是在早期的時候,牛奶的保質期是非常短的。
  • 蒙牛伊利爭建奶聯社吸納奶農 乳業復甦現分歧
    同一時候,蒙牛乳業(02319.HK)副總裁兼新聞發言人姚海濤也對記者回答。此前,高盛剛剛將蒙牛乳業的評級從「中性」上調至「買進」,並加入強力買入名單,原因是預計公司盈利能力的改善和需求復甦將會重新增強投資者的信心。  10月9日,蒙牛乳業(眉山)正式竣工投產。這是蒙牛在全國建設的第24個生產基地。
  • 飛鶴、貝因美、伊利、君樂寶等6品牌約佔30%份額,已能對抗外資!
    3月11日,京東國貨奶粉節,貝因美、伊利、飛鶴、君樂寶、聖元、完達山等6大國產品牌再聚首。2018年,中國奶粉品牌銷售額增速超過21%,幾乎是外資品牌的3倍,市場佔有率約為45%。伊利、飛鶴、君樂寶、貝因美等表現突出,其中飛鶴、君樂寶增幅超過100%,貝因美淨利潤增幅超過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