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周股市的表現可以說值得載入史冊,受到疫情衝擊波和全球石油戰的多重影響,世界資本市場的恐慌情緒加重,美股一周之內熔斷兩次,全球超過10國股市出現熔斷,道瓊從2月底29000左右的高點,跌落至近期的22000點附近,連股神巴菲特都在採訪中說:「我活了89歲,也沒見過這種場面。」
中國股市也出現連續的震蕩,受到了一定的影響,乳企總市值也有所下滑,但總體上還算穩定,總市值穩定在5000億以上,但是市值排行有所變化,乳企股市總體表現較好。
19家乳企總市值超5000億,伊利飛鶴蒙牛位居三甲
作為奶粉產業專業新媒體,奶粉圈聚焦產業、品牌、渠道、營銷和數據,給用戶帶來最高效的內容,我們在3月10日率先發布了「飛鶴市值超越蒙牛,躋身中國第二大市值乳企」的資訊!今天,奶粉圈新媒體繼續對伊利、飛鶴、蒙牛、健合、澳優、光明、三元等19家乳業相關的上市企業股市表現進行梳理,盤點出最新的中國乳企市值排行榜。
通過統計,中國19家乳企總市值超過5000億,其中伊利、飛鶴、蒙牛三家乳企市值均在千億以上(含港幣),位居前三甲;市值過百億的乳企有中國旺旺、健合、澳優、光明4家。除旺旺外,其餘6家均有嬰配粉業務;市值過50億的有新乳業、三元、貝因美、現代牧業,也是4家。總的來看,各等級之間差距較大,但是可以看出奶粉業務已經成為頭部乳企重要的生意板塊。
乳企格局清晰,但競爭依然激烈
從市值看,伊利、飛鶴、蒙牛位居前三甲,優勢明顯,很難被超越,健合、澳優等奶粉及營養品業務仍然具備較好的發展潛力,但競爭依然激烈。從營收看,第一陣營的伊利去年前三季度營收達686.8億,蒙牛去年上半年營收398.57億元;在奶粉方面,伊利旗下金領冠在不斷加深母乳研究,推出新配方,帶領國貨崛起;蒙牛也有雅士利、多美滋、瑞哺恩、朵拉小羊和寶貝與我五大品牌,實現了中端、高端和超高端等層級市場的全面覆蓋。
飛鶴雖然營收規模遠低於伊利和蒙牛,但飛鶴的核心業務是奶粉,且營收規模在百億以上,同時布局了營養品等新興業務,旗下高端奶粉星飛帆銷量及利潤貢獻大,盈利能力和發展潛力得到資本市場認可。
對於伊利、飛鶴、澳優等乳企股市的表現,獨立乳業分析師宋亮表示:「這些乳企都是不錯的,乳製品種類豐富行業特徵、前景差異都不同,不過嬰配粉成長性更強,高附加值產品的投資的機會相對也就要大些。」
此外,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認為:「中國奶粉佔了整個世界奶粉的40%以上,而且中國是世界最大的母嬰市場。所以當國內疫情逐步好轉之後,奶粉企業相對來說在整個股市受的影響是比較小。」同時,朱丹蓬還指出當下應該是中國奶粉一個非常好的發展契機。
在一個月多的時間裡,我們國家快速而高效地控制住了新冠疫情的蔓延,徹底戰勝疫情的勝利正在向我們招手,市場的操作也將進一步加碼。但奶粉市場仍然多變,出生率下降,品牌化趨勢明顯,市場競爭將會加劇,而且漸入白熱化階段,市場呼籲有優秀的產品力、創新的營銷模式、紮實的渠道基礎、良好的品牌形象等要素的乳企,我們期待更多乳企能鞏固優勢並尋求差異化的增長點,構建民族品牌的更好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