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牛伊利,誰做老大?

2021-01-09 鈦媒體APP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 | 資本星球,作者 | 卡莎,編輯 | 菲茲

格力VS美的、天貓VS京東、美團VS餓了麼,賽道巨頭捉對廝殺中從來都充滿了話題。

同樣,中國乳業雙寡頭蒙牛和伊利也已「相愛相殺」二十年,明爭暗鬥的較量從未停止,但從投資和布局來看,卻又殊途同歸。

經過多年發展,中國乳品產品種類日益豐富,其中常溫品類市場佔比高,處於主導地位;低溫品類發展迅速,集中度相對較低;奶粉市場趨向高端化、有機化,國產品牌開始搶回份額;其他幹乳品消費教育還有待普及,成長空間較大。

蒙牛、伊利兩家市值超千億人民幣的巨頭在上述品類中均有不同程度布局,且隨著近幾年消費升級的浪潮,兩家旗下乳製品也向有機化、高端化過度。

另一方面,鑑於中國消費者對於高品質乳製品的需求越來越大,兩家公司在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等地區也展開了優質奶源的爭奪戰。

本篇文章將從產業鏈和投資等多個角度詳細解碼兩家千億市值企業的發展版圖。

奶源布局:內蒙古雖好,仍要「走出去」

乳品行業產業鏈包括上遊牧場奶牛養殖、原奶生產、下遊乳企奶製品加工、終端銷售等多個環節。

蒙牛和伊利均將內蒙古作為自有牧場的主要範圍,其中原因主要是因為內蒙古地處「黃金奶源帶」,可利用草場約6818萬公頃,位居我國五大草場之首。而優質草料富含奶牛所需的粗蛋白、粗脂肪、鈣、磷等多種營養素,為奶牛提供了最優質的營養。

此外,當地政府非常重視畜牧業的發展。2019年,內蒙古自治區政府發布了關於推進奶業振興的實施意見。為了發揮內蒙黃金奶源帶、黃金草原帶、黃金玉米帶的優勢而建設了五大奶源基地。當地政府按照奶牛用途劃分地塊,出現了有機綠色奶源基地,高產、高質量基地等。

作為全國性乳企,蒙牛和伊利還通過投資、控股等形式獲得供應鏈中企業的支持。如2017年蒙牛併購現代牧業,並由此獲得現代牧業位於華北及華東等多個地區的奶源支持。伊利也不甘示弱,今年8月,伊利通過全資子公司金港控股斥資2.03億港元認購中地乳業定向增發股票,認購完成後金港控股將持有中地乳業已發行股本的比例約為16.6%,成為公司第一大股東。伊利股份在公告中稱,此舉是為了進一步穩定原料奶供應。

對於蒙牛、伊利這樣本身具有高滲透率的乳企,冷鏈物流建設也是其在競爭中觸達消費者的關鍵。如蒙牛提出「銷地產、產地銷」的目標,在上海、廣州建立屬於乳品的分撥中心,參照其他快遞的運輸流程提高效率。伊利也全面升級了自己的冷鏈系統,通過GPS、GIS、RFID等技術,以及通信、WEB技術對產品進行動態監管。

整體來看,在奶源戰略布局上蒙牛更喜歡「買買買」、「以快為主」的節奏。從君樂寶、聖牧到現代牧業,蒙牛通過一系列併購快速實現了奶源布局的擴大。伊利更傾向於多元化布局,通過嵌入式的管理方式深度參與牧場建設管理,實行統一的改革。

工廠布局:主力在華北,技術改變工廠版圖

蒙牛和伊利的工廠發展與「走出去、引進來」的思路高度吻合,為了把加工廠從內蒙古開到了更多省市,兩家先後引進了新技術。

1990年以前,由於不具備無菌包裝和殺菌技術,最常見的的是每家每戶門口的奶箱。訂奶後每天由專人將玻璃罐裝的鮮奶放入奶箱,取走前一天的空瓶。此時的加工廠選址只能受制於奶源地,加工內容也僅限於包裝。未經處理的鮮奶保質期較短,外加物流效率低,因此彼時鮮奶的消費人群大多集中在華北,與奶源地高度接近。

而隨著90年代瑞典利樂公司生產的無菌包裝得以進口銷售以及1997年UHT(超高溫瞬時滅菌)技術傳入我國,牛奶的運送範圍得以大幅提升。UHT技術的優勢在於經處理的鮮奶中所有微生物均被殺死,大大提升了儲藏的效率,只需常溫貯藏,保質期即可長達六個月。

UHT奶(常溫奶)的誕生讓乳企們能夠把產品的銷售半徑擴大,加上常溫奶消費場景多樣,進一步加速了蒙牛、伊利全國建廠的步伐。

蒙牛全國加工場分布(2019.6.30--2020.6.30)

伊利全國加工場分布(2019.6.30--2020.6.30)

從二者工廠布局來看,伊利的加工廠依然以華北為大本營,北起黑龍江,經遼寧、內蒙古,過河北、京津,越湖北、安徽,最終到達福建、廣東,從而貫穿南北。東至上海,西至四川、新疆,伊利生產基地以南北方向為主線,向東西方向延伸。

而蒙牛1999年才成立,為了迅速擴大規模,採取的是「沿邊、沿河、沿江、沿海」的發展戰略。蒙牛重點在緊挨內蒙大本營的寧夏、甘肅建廠,另外在沿江發達的江浙滬地帶發力,基本上是「從外向內擴張」。

常溫奶的普及讓更多國人接觸到牛奶,「每天一杯奶,強壯中國人」的理念也幫助消費者逐漸養成喝牛奶習慣。正是消費需求的增長打破了供需平衡,才加速了蒙牛、伊利這兩家企業「北奶南運」的動作。

營銷布局:帥哥美女代言,難敵「地頭蛇」

在「網紅」這個詞還沒火的時候,張含韻唱著歌手拿著蒙牛酸酸乳(常溫乳飲料)的廣告就已紅遍大江南北,或許她才是「初代網紅」的代表。「酸酸甜甜就是我」的廣告詞,成就了張含韻,更成就了蒙牛。

「酸酸乳」之後,廣告新花樣層出不窮,蒙牛、伊利營銷費用節節攀升。2014年兩家營銷費用分別為109.9億和132.6億,到了2019年底分別升高到215.4億和210.7億,幾年間差不多翻了一倍。

蒙牛伊利兩家的營銷主要花在明星代言、節目冠名和賽事贊助上。以代言為例,蒙牛純甄連續三年籤約張藝興為代言人,此外還有楊紫、趙麗穎、宋茜等「小花」。伊利安慕希則籤下了跑男的常駐嘉賓Angelababy、迪麗熱巴、李晨、鄭愷等。

在贊助和冠名方面,2019純甄新品小蠻腰冠名《中餐廳3》、《創造營2019》,砸錢不眨眼;伊利安慕希從2014年至今,六年八季冠名熱門綜藝《奔跑吧》,從未缺席。

另外,蒙牛和伊利還是各種體育賽事的常客。2018年俄羅斯世界盃,蒙牛趁勢舉辦掃碼活動,以小程序為中心連接微信運動、微信卡券、微信社交分享等功能,取得了1.5億次掃碼的成績。伊利方面則贊助北京2022年冬奧會,提前好幾年就開始宣傳冬奧項目和體育知識,並舉辦「活力冬奧學院」線下活動。

鋪天蓋地的廣告打出去,效果自然也不錯,過去幾年蒙牛和伊利的營收蹭蹭上漲,市值早已突破千億。

按品類劃分銷售收入

不過,雖然大力營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大品牌勢能,但在面對一些地方性企業之時,蒙牛和伊利也遇到不小挑戰。

由於蒙牛、伊利的資源(尤其奶源)仍相對集中在北方,在南方的資源存在一定缺口,高品質鮮奶的「南運」成本又過高。所以在鮮牛奶市場上,兩家乳企似乎難抵「地頭蛇」的威力。例如在上海附近區域,光明仍佔據著超過40%的鮮奶市場,這一比例遠高於蒙牛和伊利。

地方性乳企大多在當地深耕多年,在品牌影響力和渠道鋪設上都有優勢,但隨著時間的流逝,這些優勢可能會逐漸成為劣勢。蒙牛和伊利財大氣粗,通過廣告可以快速打造影響力,而通過對大型商超的覆蓋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彌補渠道不足,加之「每日鮮語」、「牧場清晨」等標誌性產品的問世,進一步蠶食地方乳企市場份額或許只是時間問題。

海外布局:搶奶源、鋪渠道

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過後,蒙牛、伊利也低迷了一段時間,同時開始將奶源地目光望向海外。

在投資標的數量方面,伊利處於領先,近些年收購、建廠共16家,蒙牛則僅7家。但從標的種類可以看出,伊利涉足貿易、物流領域,甚至還在東南亞建立了以投資為目的的公司,蒙牛則更專注工廠、技術。

從地理分布來看,大洋洲是蒙牛、伊利的主要海外投資陣地。蒙牛先後收購紐西蘭雅士利、澳洲貝拉米;伊利則收購紐西蘭Westland、Oceania Diary。究其原因,或許是是因為澳大利亞和紐西蘭遠離大陸汙染、疫病少,地廣人稀的環境為畜牧放養提供了條件。加上澳新政府對畜牧業的重視、當地機械化程度較高,兩國的奶源一直都保持著很高的水準。

然而,對於蒙牛、伊利來說,買了公司收了地,只是在海外市場的起點。真正走出國門、走向世界仍要考慮三個風險:一是2020年中澳關係存在不確定性,對進出口貿易可能產生一定影響;二是全球經濟增速放緩,海關稅務、匯兌損益均不穩定;三是疫情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冷鏈、物流體系,進口業務並非人為可控。

總結

蒙牛、伊利兩巨頭在二十一世紀的騰飛,是我國乳製品需求在千禧年後持續增長的縮影。

目前我國牧場的奶牛平均存欄量尚可,但單產量遠遠低於澳大利亞、加拿大等國。如何加強研發、培育單產量更高的泌乳牛品種將成為提高牛奶產出效率、質量的關鍵。

而如蒙牛、伊利這樣的龍頭企業,也理應肩負起帶頭作用,在實現企業價值的同時為國內畜牧業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相關焦點

  • 蒙牛和伊利,誰才是行業老大?!
    同樣,乳業巨頭蒙牛和伊利也是「相愛相殺」二十年,明爭暗鬥的較量從未停止,不過,從投資和布局來看,兩大巨頭卻又殊途同歸。奶源地的爭奪在奶源地的爭奪方面,兩者就是「英雄所見略同」。在國內,內蒙古是兩家自有牧場的主要範圍。內蒙古地處「黃金奶源帶」,可利用草場約6818萬公頃,位居我國五大草場之首。
  • 伊利蒙牛光明巴氏奶全線促銷 你會pick誰?
    中國商報/中國商網(記者 周子荑)隨著伊利、蒙牛、光明等幾大巨頭布局的加深,巴氏奶(低溫鮮奶)市場越來越熱鬧。近日,中國商報記者在走訪中發現,巴氏奶迎來了一波打折促銷的浪潮,伊利、蒙牛、光明、三元等品牌幾乎全線「參戰」,他們為何在此時展開競爭?幾大龍頭的巴氏奶你又會pick(選擇)誰?
  • 伊利蒙牛鬥法布局全國 老大之爭愈演愈烈
    繼先後將營銷中心搬至北京後,伊利、蒙牛近日又相繼高調宣布上半年取得輝煌業績,「老大之爭」愈演愈烈    伊利和蒙牛的「中國乳業老大」之爭愈演愈烈!伊利上半年實現淨利潤1.53億元,同比增加33.98%;而蒙牛淨利潤達1.841億元,與2003年全年利潤相比高出12%。     而在上月,蒙牛將營銷中心從呼和浩特的大本營全部搬至北京通州。伊利的營銷總部也早在去年遷至了北京潘家園伊利大樓。
  • 雪糕界的「死對頭」,蒙牛和伊利誰冒充了誰?答案太尷尬
    雪糕界的「死對頭」,蒙牛和伊利誰冒充了誰?答案太尷尬!一到夏天,大家隔三差五就會買上幾塊雪糕吃。在我們中國的雪糕界裡邊,有兩個牌子一直都是老對手了,它就是伊利和蒙牛。如果大家經常吃伊利和蒙牛的雪糕話,你會發現只要伊利有的雪糕,蒙牛一定會有同款的,而且包裝極為相似,只是牌子不一樣!
  • 非常相似的兩個品牌,伊利和蒙牛誰才是山寨?
    小編作為一個冰淇淋愛好者,不但喜歡買雪糕吃,還會自己在家裡面做!用各種新鮮水果和牛奶凍在一起,巨好吃! 今天小編要給大家說說伊利和蒙牛的雪糕區別何在,到底是誰在模仿誰?蒙牛和伊利誰才是山寨呢? 1. 綠豆沙雪糕
  • 伊利、蒙牛闖入羊奶賽道,誰是下一個「莫斯利安」?
    就連蒙牛、伊利都放下「大佬」姿態,強勢殺入,蒙牛朵拉小羊,伊利金領冠悠滋小羊也逐漸大放異彩。  這樣「百花齊放」的局面,對於推動中國羊乳產業發展,促進消費升級來說是有著利好的作用,可在這樣的情形下,尤其是在蒙牛、伊利加入羊奶市場後,更加大了各種不確定性。  想到這,要問一句:羊奶行業是否會重蹈「莫斯利安式反轉」的覆轍?
  • 總在「互相抄襲」的雪糕,蒙牛vs伊利誰才是盜版?
    那麼到底誰才是正版?誰抄襲的誰?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這些總在「互相抄襲」的雪糕,看看蒙牛vs伊利誰才是盜版?1、綠色心情 綠色心情大家都吃過,又好吃又便宜。但是每次拿綠色心情的時候大家有注意到你買的是什麼牌子嗎?相信很多人都沒有注意過,因為蒙牛和伊利的這兩款雪糕實在是太像了。
  • 「相愛又相互傷害」的雪糕,蒙牛伊利誰是盜版?三色杯更愛哪家?
    冰淇淋界也有蒙牛和伊利,所以你們更喜歡吃哪家的呢?同樣都是老冰棍,伊利和蒙牛到底誰的更好吃呢?其實不少人都說味道是一個樣的,還有人說蒙牛的創始人以前是伊利的員工,後來辭職了就自立門戶,所以你家有的東西我們家也要有!要是這樣的說法成立的話,那蒙牛和伊利的口感還有味道就差不多了。基本大差不差,因為都是同一家領導出來的。
  • 雪糕中的「死對頭」,蒙牛伊利誰更好吃?三色雪糕到底誰是山寨?
    對於雪糕中比較有名的牌子,吃貨們可能會想到夢龍、可愛多、中街冰點等等,不過這次我們要說的兩個「死對頭」,卻是跨界做雪糕的蒙牛和伊利,大家覺得誰家的更好吃呢?還有類似的三色雪糕,到底誰才是後來的「山寨貨」?
  • 蒙牛與伊利之間差的,到底是一個牛根生?還是一個雅士利?
    牛根生於是辭職,於1999年8月18日同另外九名發起人成立蒙牛。當時的乳業老大是伊利,蒙牛從0開始,要是排個名的話,當時也是千名以後。大概是誰也想不到有一天超越伊利的會是蒙牛。但用了4年時間,蒙牛就進入了乳業三強。1999年,蒙牛的銷售額只有4000萬元,然後就是驚人的成長曲線,8年時間,到2007年時,蒙牛的銷售額超過了伊利。
  • 勾心鬥角,爾虞我詐:二十年蒙牛伊利鬥爭史
    在曾經的手下勸導下,牛根生決定從頭開始:他與手下籌資100萬,在呼和浩特市註冊了蒙牛乳業。復仇的DNA,就這樣刻在蒙牛的基因中。牛根生帶著失敗的怒火,又殺回來了。自此,蒙牛與伊利長達20年的拉鋸戰,開始了。臥薪嘗膽:心機蒙牛追趕伊利蒙牛剛開始創立,並沒有進伊利的法眼。
  • 百年老品牌,曾是乳製品行業冠軍,如今卻只能排在伊利和蒙牛之後
    如今市面上,銷量較好的乳製品品牌主要有兩個:蒙牛和伊利。但實際上,除了蒙牛和伊利之外,還有另外一個乳製品品牌,更早的出現在市面上,曾經是整個行業的龍頭老大。只可惜在後來的發展中逐漸掉隊,被蒙牛和伊利後來者居上,只能排在行業第三的位置。它就是國內最早人乳製品企業:光明。我想對於光明牛奶,大家應該都很熟悉,尤其是它的莫斯利安酸奶,更是受到了很多年輕大眾的喜愛。
  • 非常相似的兩個品牌,伊利跟蒙牛同款太多,你們覺得誰才是正版?
    非常相似的兩個品牌,伊利跟蒙牛同款太多,你們覺得誰才是正版?伊利和蒙牛作為內蒙古同時也是國內乳製品行業的龍頭企業,相互競爭非常激烈,不斷推出新產品,時間久了,大家發現很多同款,也不知道誰在模仿誰?比如說蒙牛出了綠色好心情,伊利就出了伊利心情,今天就來和大家分享一下,這些年,毅力和蒙牛出過的相同產品。你們覺得誰才是正版?
  • 蒙牛就誹謗伊利事件致歉
    蒙牛就誹謗伊利事件致歉中國網 china.com.cn  時間: 2010-10-22   安勇曾為伊利員工現被蒙牛除名今天零點多,蒙牛集團發布《蒙牛集團關於「安勇事件」及誹謗與被誹謗的聲明》。蒙牛表示:「安勇對伊利及消費者造成的不良影響,我們深表歉意」。聲明中稱,安勇是蒙牛集團液態奶事業部的一個產品經理。在蒙牛,每個產品都有一個產品經理。例如當年酸酸乳超級女生就是由產品經理做的,在做之前,公司高層都不知道。
  • 雪糕界最大「冤家」,三色雪糕誰是盜版?伊利和蒙牛哪個更美味?
    畢竟光是三色雪糕就有蒙牛和伊利兩種,不管是從包裝盒還是口味都是如此相似,真是雪糕界的「冤家」,到底哪個更美味呢?三色雪糕很多小夥伴都很喜歡三色雪糕,首先看起來就很不錯,三種顏色,給人賞心悅目之感。但是在選擇時,卻比較煩惱,不知道是選擇伊利的還是蒙牛的呢?
  • 伊利蒙牛又上熱搜!誰在興風作浪
    最開始是飛鶴,緊接著是伊利和蒙牛。一切源於那篇瘋傳網絡的文章:《深扒蒙年、伊利六大罪狀,媒體不敢說,那就我來說》的文章(目前已被刪除)。大部分蜜友可能看過了,該文核心如題,細數伊利和蒙牛的「六宗罪」,勁爆的結論是:蒙牛伊利控制國家乳品標準。到底是怎麼回事?伊利和蒙牛真能「隻手遮天」嗎?
  • 雪糕界的「老冤家」,同款老冰棍、同款綠豆沙,蒙牛伊利你選誰?
    但是,今天要說的這對「冤家」不僅牛奶天天出類似的,連我們最愛的雪糕也出了很多同款,從冰工廠到老冰棍,蒙牛和伊利家的這幾種雪糕,你更偏愛選哪一個?圖2、綠色心情vs伊利心情 至於這種綠豆沙雪糕,雖然蒙牛家的是「綠色心情」,伊利家的叫「伊利心情」,但是從包裝上看卻有點相似
  • 乳製品巨頭蒙牛和伊利的恩仇,竟然還有這些說法
    以退為進——蒙牛在甜頭的邊緣試探蒙牛雖然是剛成立,但是身邊也籠絡到了一批之前在伊利的戰友,這也引起了伊利的注意,因為牛根生的能力也是有目共睹的,鄭俊懷自然不會坐視不理。蒙牛的第一塊廣告牌推出之後,卻在一夜之間被砸的稀巴爛,但是這塊被砸爛的廣告牌發揮的作用可遠遠超過了完整的廣告牌帶來的效益,新出的品牌究竟是誰砸的?得罪了誰?
  • 蒙牛和伊利,這兩個品牌的雪糕,哪家味道更勝一籌
    夏天是非常適合吃雪糕的季節,都說夏天沒有吃雪糕也就不算是過了一個完整的夏天,在我們生活中,雪糕的品牌有很多種,有兩個品牌對我們來說就非常的熟悉,那就是蒙牛和伊利,這兩個品牌都是做牛奶的,但是他們同樣在夏季就會推出雪糕,這兩個品牌就像是兩兄弟,有像是兩個對手,一直在「相愛相殺」,今天糖糖就來給他們兩個品牌的雪糕進行對比,看看到底哪一家的更勝一籌
  • 在蒙牛和伊利的光芒下,光明的前途還光明嗎?
    在中國的牛奶品牌中,蒙牛和伊利的品牌名聲最響亮,兩家公司也總是被人做比較。其實,中國還有一個牛奶品牌很出名,那就是光明。可是,在蒙牛和伊利的光芒下,光明的前途看似不太光明了。光明乳業,在過去可以說前景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