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蒙牛闖入羊奶賽道,誰是下一個「莫斯利安」?

2020-12-27 網易


  文丨孫建、王力緯 編輯丨前哨
出品丨牛刀財經(niudaocaijing)

  2009年,光明乳業的莫斯利安推向市場,開啟了常溫酸奶品類。

  更為值得一提的是,光明乳業僅用了2年就實現了60億營收。在這一良好形勢下,2015年,光明乳業便提出常溫酸奶-莫斯利安「百億單品」的目標。

  但最終的結果,卻出乎意料。光明乳業2016年、2017年財報中根本沒有莫斯利安的「隻字片語」。而光明乳業提出的常溫酸奶「百億單品」的願景,也確實實現了。

  確切地說,是被伊利、蒙牛取而代之。2019年伊利安慕希突破200億大關,而蒙牛純甄也有了120億的體量。這一事件被行業戲稱為「莫斯利安式」反轉。

  羊奶如何成為反轉的主戰場

  為何會出現這樣的反轉?其中,固然有光明莫斯利安戰略上的失誤,可這反轉也讓大家看到了一個基本事實:只要是奶,永遠繞不過蒙牛、伊利兩座大山!

  乳業內沒有差異化的產品,不會有好的發展。沒有差異化的技術壁壘,即使發展到一定規模,也始終無法擺脫在競爭中衰落的命運。

  畢竟,行業內沒有任何一個新進入者能夠有足夠的資本、經驗以及對市場的快速反應,用來與蒙牛、伊利等經過多年發展的乳業龍頭比拼。

  只要是「奶」,這樣的「反轉」就一定還會反覆上演,只是主角是誰不好說而已。縱觀中國乳業,牛奶市場格局基本穩定,短期內不會有太大的變化。可乳品行業新秀「羊奶」勢頭正猛,且沒有形成穩定的市場格局。所以,在羊奶戰爭奪中,尤其是「牛羊」之間的爭奪下,這樣反轉的機率要大很多。

  羊奶,憑藉其高於牛奶的營養價值,及越來越多的受眾認知,風頭大盛,已經成為乳品行業新貴,被譽為是中國乳品行業創新與轉型的關鍵點。

  承載百億藍海市場的羊奶,自2014年起就以25%-30%的市場增量迅速崛起。市場銷售額也從2014年的35億,直抵2020年的200億大關。其中,嬰配粉就佔據超100億的規模。

  如此強勢的發展勁頭,自然所有企業均想從羊奶市場中分一杯羹。於是羊奶市場逐漸形成「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情景。

  澳優、和氏、百躍、紅星美羚等在羊乳市場上大展拳腳,新晉羊乳企業或品牌更是持續不斷,如內蒙君羊乳業等。就連蒙牛、伊利都放下「大佬」姿態,強勢殺入,蒙牛朵拉小羊,伊利金領冠悠滋小羊也逐漸大放異彩。

  這樣「百花齊放」的局面,對於推動中國羊乳產業發展,促進消費升級來說是有著利好的作用,可在這樣的情形下,尤其是在蒙牛、伊利加入羊奶市場後,更加大了各種不確定性。

  想到這,要問一句:羊奶行業是否會重蹈「莫斯利安式反轉」的覆轍?

  不僅

  羊奶市場出現「莫斯利安式」反轉的機率有多。這個問題怎麼回答呢?說一定,貌似有些危言聳聽。可不說,又有些違背事實。從乳業發展歷史來看,「反轉」可不僅僅是出現在莫斯利安身上。除了莫斯利安,是否還記得曾經也火爆一時的「香蕉牛奶」?

  香蕉牛奶的上市也曾讓新希望集團一時風光無二,且香蕉牛奶一度被解讀為新希望躋身乳業前三甲的跳板。可在伊利、蒙牛發力後,香蕉牛奶熱迅速回溫,以至於落到現在幾乎「無人問津」的地步。

  試想,香蕉牛奶也好,莫斯利安也罷,它們當時誰的體量不比佳貝艾特大(羊奶中的領頭羊,已經突破20億的銷量),可那又怎樣呢?還不是在乳業巨頭的「合謀」下,被打翻在地。原因就是,它們都只做了共性的價值點,而沒有建立起獨具的差異化價值點。所以,羊奶市場「莫斯利安式」反轉的機率究竟有多大,相信不用多說,每個人心中也都清楚、明白了。

  羊奶的「小分子易吸收」就是共性,誰都可以用,誰都可以說,至於誰好誰不好,一時間還沒有評判標準。可是能形成差異化,用以區隔共性特徵下絕大多數、形成自己獨特價值和認知的品牌和產品數量,則幾乎沒有。

  除此之外,羊奶行業,雖品牌漸多,可產品單一且同質化嚴重的問題,也一直是阻礙行業發展的困擾。羊奶以「奶粉」形態的產品佔據幾乎整個羊奶市場。通過國家註冊的90款羊奶粉,外加跨境購買的產品,預計100多款在售羊奶,可其中幾乎全部羊奶都在致敏度低、消化好易吸收上做文章,缺乏「差異化壁壘」建設和識別。

  羊奶市場誰更有可能會成為下一個「莫斯利安」

  佳貝艾特、和氏、百躍、紅星美羚還是其他?都有可能。可以說在蒙牛、伊利直視下,沒有一家企業是絕對安全的。

  (澳優)佳貝艾特被稱為羊奶行業領頭羊,已經突破了20億的銷售額,可即便如此又能如何?如果說其他企業或品牌,在兩座乳業大山下「不能倖免」,而佳貝艾特則是「首當其衝」,重複「莫斯利安式」反轉的機會最大。

  這絕不是危言聳聽。佳貝艾特當前在羊奶行業的風頭直逼當年的莫斯利安。它成功的主要原因在於借勢(羊奶熱潮),營銷廣告推進,以及對於渠道的深耕細作。老牛(佳貝艾特)耕田多年,初步有了成績,可這個成績建立在沒有任何「壁壘」的保護之下。

  佳貝艾特多年來,主打的產品特色依然沒有離開「小分子易吸收」,而這樣作為羊奶共性的特徵,沒有任何「差異化」區分,沒有建立任何的「壁壘」來保護自己多年來的耕種成果。換句話說,在羊奶這片藍海市場中,誰資源更多,誰渠道深耕更強,誰就有機會替代佳貝艾特,成為羊奶「小分子易吸收」新的代表品牌。

  從整個乳品市場來看,最有可能短期內實現這一點還是蒙牛、伊利。說到這,還要多說一句。在上述羊乳企業或品牌中,紅星美羚還是值得提一下的。

  雖然紅星美羚體量沒有佳貝艾特大,但其「活性羊奶」的技術門檻,還是佔據差異化優勢。這正如「不是所有的牛奶都叫特侖蘇」一樣,也不是所有的羊奶品牌都具備「免疫球蛋白高達4%的含量值」。

  羊奶領先品牌應從反轉中吸取教訓

  確實,伊利、蒙牛是牛奶,但不代表它們會對羊奶市場視而不見,尤其是羊奶火爆藍海已現的當下。所以,羊奶品牌,尤其是羊奶的領先品牌應從「莫斯利安式」反轉中吸取經驗教訓-要建立起自己獨有的「差異化價值」,為自己辛勤耕作的成果樹立門檻和壁壘。

  紅星美羚「活性更高」、「免疫球蛋白高達4%」就是其獨有的差異化價值,也是它能夠持續獲取差異化保護的來源。而反觀佳貝艾特等品牌的前景,如果只是停留在「小分子易吸收」這個所有羊奶都具備的共性上,那它就一定能被伊利、蒙牛再次「反轉」、再次「打翻在地」。乳業中,誰會比伊利、蒙牛資源更多、營銷更猛、渠道更廣,深耕能力更強呢?

  如果,伊利、蒙牛把平均每天5000萬的廣告投入,拿出10%向羊奶傾斜,基本就佔據了佳貝艾特全年60%以上的營收,對伊利、蒙牛而言,不過是「順手做」的事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光明牛奶為什麼會輸給蒙牛、伊利?
    這些特性非常適合我國當前粗糙的供應鏈,全國絕大部分渠道商管理水平之低,根本容不下保質期 7-21 天的低溫奶。 就是這些特性讓常溫奶順利的走進三四城市和五六線城鎮,甚至大部分村莊的零售貨架上也有伊利蒙牛的產品,適渠道者生存而已。
  • 蒙牛和伊利,誰才是行業老大?!
    《三國演義》中有一句話,叫「既生瑜何生亮」現實中往往就是既有瑜也有亮,比如格力VS美的,天貓VS京東,以及美團VS餓了麼,巨頭們相同的賽道貼身肉搏,爭個我強你弱。同樣,乳業巨頭蒙牛和伊利也是「相愛相殺」二十年,明爭暗鬥的較量從未停止,不過,從投資和布局來看,兩大巨頭卻又殊途同歸。奶源地的爭奪在奶源地的爭奪方面,兩者就是「英雄所見略同」。在國內,內蒙古是兩家自有牧場的主要範圍。內蒙古地處「黃金奶源帶」,可利用草場約6818萬公頃,位居我國五大草場之首。
  • 學點知識 | 光明牛奶為什麼會輸給蒙牛、伊利?
    這些特性非常適合我國當前粗糙的供應鏈,全國絕大部分渠道商管理水平之低,根本容不下保質期 7-21 天的低溫奶。就是這些特性讓常溫奶順利的走進三四城市和五六線城鎮,甚至大部分村莊的零售貨架上也有伊利蒙牛的產品,適渠道者生存而已。
  • 蒙牛伊利,誰做老大?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文 | 資本星球,作者 | 卡莎,編輯 | 菲茲格力VS美的、天貓VS京東、美團VS餓了麼,賽道巨頭捉對廝殺中從來都充滿了話題。同樣,中國乳業雙寡頭蒙牛和伊利也已「相愛相殺」二十年,明爭暗鬥的較量從未停止,但從投資和布局來看,卻又殊途同歸。
  • 曾是酸奶第一品牌,一年賣出60億,如今被伊利蒙牛甩在後面
    在莫斯利安獨佔常溫酸奶這塊蛋糕的時候,各大乳品企業也跟著推出自己的常溫酸奶產品。其中為代表的就是2013年上市的伊利安慕希和蒙牛純甄。這兩個品牌雖然進入市場的時間都比莫斯利安晚4年,但是上市之後迅速崛起並奮起直追,使得莫斯利安失去了先機。如今常溫酸奶領域由安慕希、莫斯利安、純甄三家獨大,佔據近市場80%的份額。
  • 「低溫奶」新賽道,出走西南的新希望,能否北上挑戰伊利蒙牛?
    「熔財經」以為,其中一個原因,跟低溫奶製品的特殊性有關,低溫奶保質期短,需要大量的冷鏈基礎設施,銷售半徑有限,因此大多低溫奶只能依附在乳源附近區域發展,這也是為什麼很難有一個低溫奶品牌,能打造成類似伊利、蒙牛那樣的全國性品牌。
  • 光明、三元和新希望把持的低溫奶賽道,伊利蒙牛就是擠不進去?
    「熔財經」以為,其中一個原因,跟低溫奶製品的特殊性有關,低溫奶保質期短,需要大量的冷鏈基礎設施,銷售半徑有限,因此大多低溫奶只能依附在乳源附近區域發展,這也是為什麼很難有一個低溫奶品牌,能打造成類似伊利、蒙牛那樣的全國性品牌。
  • 雪糕界的「死對頭」,蒙牛和伊利誰冒充了誰?答案太尷尬
    雪糕界的「死對頭」,蒙牛和伊利誰冒充了誰?答案太尷尬!一到夏天,大家隔三差五就會買上幾塊雪糕吃。在我們中國的雪糕界裡邊,有兩個牌子一直都是老對手了,它就是伊利和蒙牛。如果大家經常吃伊利和蒙牛的雪糕話,你會發現只要伊利有的雪糕,蒙牛一定會有同款的,而且包裝極為相似,只是牌子不一樣!
  • 莫斯利安怎麼就被安慕希趕超了
    然而好景不長,隨著伊利安慕希和蒙牛純甄的加入,常溫酸奶的奶酪不再屬於莫斯利安一家獨大。據光明發布的2015年財報,莫斯利安銷售額不增反減,由2014年的60多億下降到58.74億。安慕希擠壓莫斯利安的市場就是典型。安慕希是伊利旗下的明星品牌,上市後便以原味、藍莓等多口味高品質產品組合佔據常溫酸奶市場重要一席。2017 年銷售額達到 129 億,銷量同比增長了 59.3%,成功晉升為伊利的「百億大單品」。如今,安慕希奔向200億銷售目標,安慕希堪稱伊利乳業的絕對大單品。
  • 蒙牛與伊利之間差的,到底是一個牛根生?還是一個雅士利?
    作者:格隆匯·飛鼠溪前幾天思考中糧包裝入股加多寶的事情,順手就去復盤了一下蒙牛,印象中只覺得蒙牛被伊利打得媽都不認得了,然而復盤發現蒙牛跟伊利的營收只是有些差距(2016年:伊利營收606億;蒙牛538億),但仍在一個量級水平上。
  • 非常相似的兩個品牌,伊利和蒙牛誰才是山寨?
    小編作為一個冰淇淋愛好者,不但喜歡買雪糕吃,還會自己在家裡面做!用各種新鮮水果和牛奶凍在一起,巨好吃! 今天小編要給大家說說伊利和蒙牛的雪糕區別何在,到底是誰在模仿誰?蒙牛和伊利誰才是山寨呢? 1. 綠豆沙雪糕
  • 總在「互相抄襲」的雪糕,蒙牛vs伊利誰才是盜版?
    那麼到底誰才是正版?誰抄襲的誰?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這些總在「互相抄襲」的雪糕,看看蒙牛vs伊利誰才是盜版?1、綠色心情 綠色心情大家都吃過,又好吃又便宜。但是每次拿綠色心情的時候大家有注意到你買的是什麼牌子嗎?相信很多人都沒有注意過,因為蒙牛和伊利的這兩款雪糕實在是太像了。
  • 誰動了伊利蒙牛的奶酪?
    在頭部有伊利、蒙牛雙雄,中間有名氣斐然的光明、三元等企業這樣的競爭格局之下,妙可藍多劍走偏鋒,通過發力奶酪這一細分領域而鋒芒畢露,並獲得了「奶酪第一股」之稱。但憑廣告打造的先發優勢在與國內外大佬爭奪市場的過程中能存在多久?
  • 懂行觀察|「可牛了」背後:蒙牛伊利暗戰不斷
    天眼查信息顯示,可口可樂和蒙牛合資打造的「可牛了乳製品有限公司」,在今年10月底正式成立,公司註冊地位於安徽蚌埠五河經濟開發區。據官方消息透露,二者將合資打造一個全新的低溫奶品牌。 兩大快消巨頭的合作,其實早有蛛絲馬跡。
  • 伊利蒙牛光明巴氏奶全線促銷 你會pick誰?
    中國商報/中國商網(記者 周子荑)隨著伊利、蒙牛、光明等幾大巨頭布局的加深,巴氏奶(低溫鮮奶)市場越來越熱鬧。近日,中國商報記者在走訪中發現,巴氏奶迎來了一波打折促銷的浪潮,伊利、蒙牛、光明、三元等品牌幾乎全線「參戰」,他們為何在此時展開競爭?幾大龍頭的巴氏奶你又會pick(選擇)誰?
  • 在蒙牛和伊利的光芒下,光明的前途還光明嗎?
    在中國的牛奶品牌中,蒙牛和伊利的品牌名聲最響亮,兩家公司也總是被人做比較。其實,中國還有一個牛奶品牌很出名,那就是光明。可是,在蒙牛和伊利的光芒下,光明的前途看似不太光明了。光明乳業,在過去可以說前景光明。
  • 「相愛又相互傷害」的雪糕,蒙牛伊利誰是盜版?三色杯更愛哪家?
    冰淇淋界也有蒙牛和伊利,所以你們更喜歡吃哪家的呢?同樣都是老冰棍,伊利和蒙牛到底誰的更好吃呢?其實不少人都說味道是一個樣的,還有人說蒙牛的創始人以前是伊利的員工,後來辭職了就自立門戶,所以你家有的東西我們家也要有!要是這樣的說法成立的話,那蒙牛和伊利的口感還有味道就差不多了。基本大差不差,因為都是同一家領導出來的。
  • 勾心鬥角,爾虞我詐:二十年蒙牛伊利鬥爭史
    在曾經的手下勸導下,牛根生決定從頭開始:他與手下籌資100萬,在呼和浩特市註冊了蒙牛乳業。復仇的DNA,就這樣刻在蒙牛的基因中。牛根生帶著失敗的怒火,又殺回來了。自此,蒙牛與伊利長達20年的拉鋸戰,開始了。臥薪嘗膽:心機蒙牛追趕伊利蒙牛剛開始創立,並沒有進伊利的法眼。
  • 蒙牛、伊利加碼「奶酪」,這會是下一個千億市場嗎?
    近年來,前景可期的奶酪市場吸引了大批企業入局,蒙牛、伊利兩家乳企巨頭的加碼,將會給中國奶酪行業帶來怎樣的變化? 本文已獲得授權 來源:新經銷 ID:New-distribution 作者:劉雲 奶酪,正成為乳企下一個增長點。
  • 非常相似的兩個品牌,伊利跟蒙牛同款太多,你們覺得誰才是正版?
    非常相似的兩個品牌,伊利跟蒙牛同款太多,你們覺得誰才是正版?伊利和蒙牛作為內蒙古同時也是國內乳製品行業的龍頭企業,相互競爭非常激烈,不斷推出新產品,時間久了,大家發現很多同款,也不知道誰在模仿誰?比如說蒙牛出了綠色好心情,伊利就出了伊利心情,今天就來和大家分享一下,這些年,毅力和蒙牛出過的相同產品。你們覺得誰才是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