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孫建、王力緯 編輯丨前哨
出品丨牛刀財經(niudaocaijing)
2009年,光明乳業的莫斯利安推向市場,開啟了常溫酸奶品類。
更為值得一提的是,光明乳業僅用了2年就實現了60億營收。在這一良好形勢下,2015年,光明乳業便提出常溫酸奶-莫斯利安「百億單品」的目標。
但最終的結果,卻出乎意料。光明乳業2016年、2017年財報中根本沒有莫斯利安的「隻字片語」。而光明乳業提出的常溫酸奶「百億單品」的願景,也確實實現了。
確切地說,是被伊利、蒙牛取而代之。2019年伊利安慕希突破200億大關,而蒙牛純甄也有了120億的體量。這一事件被行業戲稱為「莫斯利安式」反轉。
羊奶如何成為反轉的主戰場
為何會出現這樣的反轉?其中,固然有光明莫斯利安戰略上的失誤,可這反轉也讓大家看到了一個基本事實:只要是奶,永遠繞不過蒙牛、伊利兩座大山!
乳業內沒有差異化的產品,不會有好的發展。沒有差異化的技術壁壘,即使發展到一定規模,也始終無法擺脫在競爭中衰落的命運。
畢竟,行業內沒有任何一個新進入者能夠有足夠的資本、經驗以及對市場的快速反應,用來與蒙牛、伊利等經過多年發展的乳業龍頭比拼。
只要是「奶」,這樣的「反轉」就一定還會反覆上演,只是主角是誰不好說而已。縱觀中國乳業,牛奶市場格局基本穩定,短期內不會有太大的變化。可乳品行業新秀「羊奶」勢頭正猛,且沒有形成穩定的市場格局。所以,在羊奶戰爭奪中,尤其是「牛羊」之間的爭奪下,這樣反轉的機率要大很多。
羊奶,憑藉其高於牛奶的營養價值,及越來越多的受眾認知,風頭大盛,已經成為乳品行業新貴,被譽為是中國乳品行業創新與轉型的關鍵點。
承載百億藍海市場的羊奶,自2014年起就以25%-30%的市場增量迅速崛起。市場銷售額也從2014年的35億,直抵2020年的200億大關。其中,嬰配粉就佔據超100億的規模。
如此強勢的發展勁頭,自然所有企業均想從羊奶市場中分一杯羹。於是羊奶市場逐漸形成「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情景。
澳優、和氏、百躍、紅星美羚等在羊乳市場上大展拳腳,新晉羊乳企業或品牌更是持續不斷,如內蒙君羊乳業等。就連蒙牛、伊利都放下「大佬」姿態,強勢殺入,蒙牛朵拉小羊,伊利金領冠悠滋小羊也逐漸大放異彩。
這樣「百花齊放」的局面,對於推動中國羊乳產業發展,促進消費升級來說是有著利好的作用,可在這樣的情形下,尤其是在蒙牛、伊利加入羊奶市場後,更加大了各種不確定性。
想到這,要問一句:羊奶行業是否會重蹈「莫斯利安式反轉」的覆轍?
不僅
羊奶市場出現「莫斯利安式」反轉的機率有多。這個問題怎麼回答呢?說一定,貌似有些危言聳聽。可不說,又有些違背事實。從乳業發展歷史來看,「反轉」可不僅僅是出現在莫斯利安身上。除了莫斯利安,是否還記得曾經也火爆一時的「香蕉牛奶」?
香蕉牛奶的上市也曾讓新希望集團一時風光無二,且香蕉牛奶一度被解讀為新希望躋身乳業前三甲的跳板。可在伊利、蒙牛發力後,香蕉牛奶熱迅速回溫,以至於落到現在幾乎「無人問津」的地步。
試想,香蕉牛奶也好,莫斯利安也罷,它們當時誰的體量不比佳貝艾特大(羊奶中的領頭羊,已經突破20億的銷量),可那又怎樣呢?還不是在乳業巨頭的「合謀」下,被打翻在地。原因就是,它們都只做了共性的價值點,而沒有建立起獨具的差異化價值點。所以,羊奶市場「莫斯利安式」反轉的機率究竟有多大,相信不用多說,每個人心中也都清楚、明白了。
羊奶的「小分子易吸收」就是共性,誰都可以用,誰都可以說,至於誰好誰不好,一時間還沒有評判標準。可是能形成差異化,用以區隔共性特徵下絕大多數、形成自己獨特價值和認知的品牌和產品數量,則幾乎沒有。
除此之外,羊奶行業,雖品牌漸多,可產品單一且同質化嚴重的問題,也一直是阻礙行業發展的困擾。羊奶以「奶粉」形態的產品佔據幾乎整個羊奶市場。通過國家註冊的90款羊奶粉,外加跨境購買的產品,預計100多款在售羊奶,可其中幾乎全部羊奶都在致敏度低、消化好易吸收上做文章,缺乏「差異化壁壘」建設和識別。
羊奶市場誰更有可能會成為下一個「莫斯利安」
佳貝艾特、和氏、百躍、紅星美羚還是其他?都有可能。可以說在蒙牛、伊利直視下,沒有一家企業是絕對安全的。
(澳優)佳貝艾特被稱為羊奶行業領頭羊,已經突破了20億的銷售額,可即便如此又能如何?如果說其他企業或品牌,在兩座乳業大山下「不能倖免」,而佳貝艾特則是「首當其衝」,重複「莫斯利安式」反轉的機會最大。
這絕不是危言聳聽。佳貝艾特當前在羊奶行業的風頭直逼當年的莫斯利安。它成功的主要原因在於借勢(羊奶熱潮),營銷廣告推進,以及對於渠道的深耕細作。老牛(佳貝艾特)耕田多年,初步有了成績,可這個成績建立在沒有任何「壁壘」的保護之下。
佳貝艾特多年來,主打的產品特色依然沒有離開「小分子易吸收」,而這樣作為羊奶共性的特徵,沒有任何「差異化」區分,沒有建立任何的「壁壘」來保護自己多年來的耕種成果。換句話說,在羊奶這片藍海市場中,誰資源更多,誰渠道深耕更強,誰就有機會替代佳貝艾特,成為羊奶「小分子易吸收」新的代表品牌。
從整個乳品市場來看,最有可能短期內實現這一點還是蒙牛、伊利。說到這,還要多說一句。在上述羊乳企業或品牌中,紅星美羚還是值得提一下的。
雖然紅星美羚體量沒有佳貝艾特大,但其「活性羊奶」的技術門檻,還是佔據差異化優勢。這正如「不是所有的牛奶都叫特侖蘇」一樣,也不是所有的羊奶品牌都具備「免疫球蛋白高達4%的含量值」。
羊奶領先品牌應從反轉中吸取教訓
確實,伊利、蒙牛是牛奶,但不代表它們會對羊奶市場視而不見,尤其是羊奶火爆藍海已現的當下。所以,羊奶品牌,尤其是羊奶的領先品牌應從「莫斯利安式」反轉中吸取經驗教訓-要建立起自己獨有的「差異化價值」,為自己辛勤耕作的成果樹立門檻和壁壘。
紅星美羚「活性更高」、「免疫球蛋白高達4%」就是其獨有的差異化價值,也是它能夠持續獲取差異化保護的來源。而反觀佳貝艾特等品牌的前景,如果只是停留在「小分子易吸收」這個所有羊奶都具備的共性上,那它就一定能被伊利、蒙牛再次「反轉」、再次「打翻在地」。乳業中,誰會比伊利、蒙牛資源更多、營銷更猛、渠道更廣,深耕能力更強呢?
如果,伊利、蒙牛把平均每天5000萬的廣告投入,拿出10%向羊奶傾斜,基本就佔據了佳貝艾特全年60%以上的營收,對伊利、蒙牛而言,不過是「順手做」的事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